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一时有“万氏小儿科”之称。万全自幼聪明,万筐认为儿子为可塑之
材,即命他从罗田巨儒张玉泉、胡柳溪攻读儒学和律历、史纲之学。万全
颇得其传,后补诸生。其后万全科举不第,即随父学医。其父常为他就儿
科学术等解疑释难,万全受教获益良多。万筐去世后,为不使家传无继,
万全遂改业医,苦攻医术。他学医本于《素问》、《难经》,深研《脉经》,
攻读本草,参以张仲景、刘完素、李杲、朱彦修诸家之书,探玄钩隐,颇
得其趣,并潜心家学,重点研究痘疹,终于成为著名医家。

万全长于儿科证治,其医学成就亦以儿科最为突出。在小儿生理病理
方面,万全发挥了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五脏辨证”理论和元代著名医
家朱彦修“五脏有余不足”之说,认为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
脆,易饥易饱;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
足。又本于宋代医家陈言的“三因致病说”,指出小儿疾病多由衣之厚薄、
乳之多少及客忤中恶、坠仆折伤等三因所致。在诊断上,因小儿口不能言,
故观形、察色、辨因至关重要。治疗上他强调但取其平,补泻勿过,主张
无病不可服药;攻补当慎,注意攻补兼用,不可偏攻偏补;用药则宜平和,
忌用巴豆、牵牛一类攻伐之品,勿多用金石类药物。万全重视调补脾胃,
指出若胃气壮实,则身体安宁;若脾胃虚弱以至胃气既败,则五脏俱损,
百病蜂起,故认为调理脾胃乃医中之王道。在方药特点上,其治疗方剂多
简便实用,如其儿科“秘传十三方”[琥珀抱龙丸、凉惊丸、胃苓丸、养
脾丸、胡麻丸、神芎丸、玉夜丸、茱萸内消丸、香连丸、雄黄解毒丸、至
圣保命丹、一粒丹、截疟丹(又名斩鬼丹)],均经长期临证检验,多有
卓效。他喜用丸散之剂,常以汤剂煎煮与丸散同服,或用汤剂冲服丸散,
并善于运用引经药,还注意药剂的服法。除药剂治疗外,他还提倡和运用
推拿等治法。万全十分重视婴幼儿的合理护养。提出婴儿初生时,要小心
断脐护脐。断脐之法,可以火燎而断之,或以剪断之,再以火烙,这种方
法,对于预防感染特别是致命的破伤风感染十分有效。他强调婴幼儿在衣
食方面要调母乳、节饮食,并提出“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的经
验之谈。


麻、痘、惊、疳向称儿科四大证,万全对之均有精深研究,并颇多重
要发挥。宋明以来,痘疹流行猖獗,危害甚大,颇引起儿科医家的注意,
有关著作渐多,经验各有特点。万全在其所撰《痘疹心法》、《片玉痘疹》
等书中,总结了家传及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痘疹的证
治,被医家奉为痘疹家的正法,在痘疹接种法普及以前,对痘疹证治产生
了较大影响。对于麻疹治疗,他主张专以肺为主,长于透发。对于小儿惊
风,他记述了急、慢惊风的病因各有3 种,并观察到瘫痪、失语等惊风的
后遗症。他认为疳证虽有五脏之不同,其实皆脾胃之病,且前代儿科书论
疳证头绪太多,法无可取,宜执简驭繁,若从虚实来分,则疳为虚证。万
全在儿科领域中取得了不少成就,其儿科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万氏
儿科的理论和经验,对中医儿科的发展起了较重要的作用。

万全在妇科、养生学等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其学术思想颇有独到之处。
他对妇产科诸疾的证治具有较丰富的临证经验,其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
主;胎产专以清气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这些学术思想
迄今对妇产科临床仍有指导意义。万全综合前人对养生的认识,提出寡欲、
慎动、法时、却疾为养生四要,并作了透彻的论说。他还认为不知保身、
病不早治、治不择医、喜峻药攻、信巫不信医等为养生五失,应引以为鉴
戒。他所介绍的数十种强身延年之方大多中正平和,宜于多服久服。万全
对方剂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根据三代世医的经验,总结出了
100 多首家传验方并公之于世,其中如牛黄清心丸、安虫丸等方,一直为
后世医家所采用。

万全一生著述甚丰,达20 余种。其中10 种合为《万密斋医学全书》
(又作《万密斋医书十种》),共108 卷。计有《保命歌括》35 卷、《伤
寒摘锦》2 卷、《养生四要》5 卷、《万氏女科》3 卷、《幼科发挥》2 卷、
《片玉新书》5 卷、《育婴秘诀》4 卷、《痘疹心法》23 卷、《片玉痘疹》
13 卷、《广嗣纪要》16 卷。其中儿科著述占半数以上,《幼科发挥》为其
代表作。其他医著尚有《素问浅解》、《伤寒蠡测》、《本草拾珠》、《广
嗣精要》3 卷、《幼科指南》、《痘疹格致要论》5 卷、《痘疹启微》、《痘
疹碎金赋》等。近年还搜集到以前从未刊行于世的墨本《万氏秘传外科心
法》与《万氏家传点点金》两部佚著。万氏医学著述为其家传与个人临证
医疗经验的汇集,内容丰富,切于实用。数百年来,流传甚广,明代医家
王肯堂、张介宾、武之望及清代医家沈金鳌等,在其所著医书中都有不少
万氏医著的引文,而清代儿科名医陈复正的《幼幼集成》所选录的万氏痘
疹专论,竟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万氏医著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
亚一些国家,并有一定影响。如日本著名汉方医家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
和丹波元坚的《杂病广要》,及朝鲜名医许浚编撰的《东医宝鉴》等书,
均不同程度地引用了万氏医著的内容。明清以来,万氏医著经30 余家书社
及私刻家反复刊行,版本与刊行量甚多。新中国成立后,湖北麻城县卫生


协会于1958 年刊印了《片玉心书》;1959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幼
科发挥》,先后两次印行。1979 年,罗田县组织专人搜集、整理万氏医著,
现已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包括《万密斋医学全书》与《外科
心法》、《点点经》、《幼科指南》等13 种。此外在日本,尚有田边会英
堂等于1728 年刻印的《痘疹心法》、《痘疹格致要论》等万氏医著版本。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胡略刻本,1724。
[2](明)万全:幼科发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3](明)万全:万氏女科,京都篆云斋刻本,1863。
[4](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研究文献

[5]丹波之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6]张志远主编:中国历代名医百家传,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郑若曾

曹婉如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江苏昆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 年)生;
隆庆四年(1570 年)卒。地图学、军事学。

郑若曾出身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很有学问的
人。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年长又得到魏校、王守仁、湛若水等名
师的教诲,常与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等学者交往,一起探讨学问。他注
重实学,凡天文、地理、地图、军事和政治等无不认真研究,而对科举做
官,不感兴趣。

明嘉靖(1522—1566)中期之后,中国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严重侵扰,
郑若曾的家乡自然也不例外。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猖狂进犯,人们
都以看不到有关海防的图籍为憾事。郑若曾的好友唐顺之曾对他说,应该
有所著述,不要再让后人抱怨我们。郑若曾于是收集有关资料,编绘了沿
海地图12 幅,并附文字说明。后来郡守王道行刊刻了此图并送呈总督胡宗
宪。胡宗宪看到后十分赞赏,即请郑若曾为幕僚。郑若曾也得以充分发挥
他在政治、军事和地学方面的才能。他一面为抵抗倭寇出谋献策,一面继
续收集资料,编撰《筹海图编》。嘉靖四十年(1561)稿成,胡宗宪为之
厘订、写序,翌年(1562)付梓。

郑若曾因平倭寇有功,朝延封他官爵,他不接受。晚年仍潜心于著述。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郑开阳杂著》、《筹海图编》、《江南经略》、
《四■图论》和《尚书集义》等。《郑开阳杂著》是郑若曾的五世孙郑起
泓等于清康熙时编辑的,收入了郑若曾的《万里海防图论》2 卷和《江防
图说》、《日本图纂》、《朝鲜图说》、《安南图说》、《琉球图说》、
《海防一览图》、《海运图说》、《黄河图议》、《苏松浮赋议》各1 卷。
其中除《苏松浮赋议》外,都是以地图为主的论著。

郑若曾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撰著海防图籍,即编纂《筹海图编》
和编绘“万里海防图”。

《筹海图编》的作者是郑若曾,但在《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
总目》和有些目录书中都作胡宗宪撰。这是因为胡宗宪之孙胡灯和曾孙胡
维极于天启年间(1621—1627)重校的《筹海图编》,将原题“昆山郑若
曾辑”改为“胡宗宪辑议”,并作了某些改动的缘故。康熙三十二年(1693)
郑若曾的五世孙郑起泓等重刻《筹海图编》时,又作了必要的更正和说明。

《筹海图编》13 卷,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海防的图籍。其内容十分
丰富,计有图(包括地图、舰船、武器图等)172 幅,文字约30 余万。主
要论述中国沿海的地理形势、倭寇的情况、明代的海防策略、海防设置、


选兵择将、治军原则以及当时的武器装备等等。此书对后来海防著作的影
响极大。

郑若曾十分重视地图,他在《筹海图编·凡例》中说:“不按图籍不
可以知■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方略。”为使人们了解和筹划沿海防务,
他不只一次地编绘海防地图,或称“万里海防图”。此图有12 幅的和72
幅的两种。12 幅的“万里海防图”见于《郑开阳杂著》收入的《海防一览
图》,图的第一幅于图名之下注有“原图每方百里”;另外还有注记“嘉
靖辛酉年浙江巡抚胡宗宪序,昆山郑若曾编摹”和“原大图详悉,兹采其
概以图之”等语。说明图为郑若曾于嘉靖四十年(1561)编绘,图上有画
方,并且在此之前还绘有内容更详细的大图,即注记所称“原大图”。这
“原大图”可能就是胡宗宪第一次看到的郑若曾编绘的沿海地图12 幅。今
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万历三十三年(1605)徐必达识的彩绘摹本
“乾坤一统海防全图”与之比较,二者不仅图形基本相同,而且12 幅图中
的岛屿和地名在“乾坤一统海防全图”中基本都有。“乾坤一统海防全图”
纵170 厘米,横605 厘来,所绘的山、川和地名等,确实比12 幅的“万里
海防图”详悉得多,而且图上有画方,徐必达写的识文中也提到郑若曾。
所以此图应是“原大图”的摹本。郑若曾编绘的“原大图”,可称之为12
幅的详本“万里海防图”。原图虽已亡佚,但“乾坤一统海防全图”的传
世,弥补了这一损失。

72 幅的“万里海防图”见于《筹海图编》卷一的“沿海山沙图”。它
是由广东沿海图11 幅、福建9 幅、浙江21 幅、直隶8 幅、山东18 幅和辽
东5 幅组成。这72 幅图再加日本图3 幅和图论35 篇即为《郑开阳杂著》
收入的《万里海防图论》2 卷。

不论12 幅或72 幅的“万里海防图”,所绘中国沿海地区都自今广西
钦州南龙门港西南的海域,向东再向北,直到辽宁的鸭绿江。图幅为“一”
字展开式,自右至左展开。《筹海图编·凡例》写道:“今略仿元儒朱思
本及近日念■罗公洪先《广舆图》计里画方之法”,可知原图均有画方,
而《筹海图编》刻本和《四库全书》本《郑开阳杂著》等均将画方略去。
值得注意的是,图上海的位置都居上方,陆地居下。这是由于作者采用中
国绘画以“远景为上,近景为下”的原则布局的。图上所绘沿海地区的山
川、海湾、港口、岛屿、礁石以及设置的堡、塞、营、卫、所、烽堠等,
都很详悉,是流传至今而时代较早的详尽的海防地图。图的绘制以海居上
方,很有特色。它是中国海防图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地图的重要图籍,
在中国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郑若曾:筹海图编,1562。
[2](明)郑若曾:郑开阳杂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
印书馆影印,1986。
研究文献

[3]王庸:中国地理图籍丛考,商务印书馆,1956。
[4]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