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态度,摒除一切杂念,持之以恒,方能通达古今之书,得其精微。主张
隆师亲友讲习,讨论以广博识,反对有所短则自掩而耻问于人之治学态度。
二者于治病。徐氏指出脉为元气之苗,死生吉凶之先见,故四诊以辨脉为
要。辨证务须详询始病与今病,标病与本病,以及饮食好恶、动履强弱、
表里寒热等。治疗则内伤规李杲,外感规张机,热病规刘完素,杂病规朱
彦修,博取众家之长。三者倡医德。徐氏素以存心济人为务,不计酬利,
于会款中亦着意强调。谓医为人之司命,当视人之疾犹己一体,究其医治
之理,乃尽厥心。与病者计较功利非所学之本体。贫者尤当尽心施剂,急
救其疾苦,富人鄙啬不知重命者,倘若信任医者,亦宜竭仁心以援之。

徐春甫一生孜孜不倦,著作颇多,据《中国医籍考》载有:《内经要
旨》、《古今医统大全》、《妇科心镜》、《螽斯广育》、《幼幼汇集》、


《痘疹泄秘》、《医学入门捷要六书》。晚年尚著《医学未然金鉴》。其
中以《古今医统大全》(1556)后世流传广泛,影响甚大。此书系作者数
十载寻求医理,竭尽心力,裒辑而成。书凡100 卷,采摭书目280 余种。
远稽古哲,近述名流,兼以阐发己论。合群书而不遗,析诸方而不紊,舍
非取是,类聚条分,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内经》要旨、名家医论、
脉候、运气、经穴、针灸、各科疾病诊治、历代医案、验方、本草、制药、
通用诸方、养生等,极其丰富。现将此书之特色略述如下。

医之精髓奥窍,《内经》一书备之,徐春甫以《内经》为万世医学之
鼻祖。借“操舟必资于■本而射者必以彀”之比喻,说明良医务须研习《内
经》。其书名曰医统,意在明《内经》之旨,正炎黄之统。书中以作者所
注《内经要旨》冠于百卷之首,以此为全书之宏纲大法,指导临床辨证论
治。可见徐氏于《内经》格外重视。在治病方面,他主张医生应兼通针灸
和药物,力求全面掌握医疗技术。《古今医统大全》中列专卷论针灸,阐
发《内经》有关观点,并具体述说针与灸诸种手法及其临症应用。在论述
各科病证中,其治法包括针灸与诸多外治方法。徐春甫处方用药不离于古,
不泥于古,以病为务,应证裁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调配药物。如在论述
四物汤时他指出,四物唯妇人血病用之,然兼脾胃虚弱者亦难用,方中芍
药味酸性寒伐杀生气;生地甘滞凝膈壅胸,于脾胃虚者益加损弱而血脉不
行。当先用四君子汤培土实脾,待脾胃功能稍健,合用二方为八物汤服之
方为适宜。对于李东垣脾胃观徐氏最为推崇。他认为百病皆脾胃衰而生,
主虚则客邪不退。指出《伤寒论》小柴胡汤人参、甘草寓有固脾胃以充中
气之意,以防脾胃稍虚邪乘而入里。又言凡治病胃气实者攻之则去,胃气
虚者不可攻之,攻则胃气益弱不能行其药力而病必不除。其治病多注意顾
护中洲。如妇科崩漏之证,徐氏制定大补气血、养脾升固之治疗大法,从
脾胃着眼调摄气血。于带下一证认为多由脾胃湿热所致,始拟调胃健脾、
清热渗湿为要则;久至脾胃渐弱者,以人参黄芪汤、补中益气汤培补中气,
兼以升提固摄。痘疹乃幼科之急重病证,徐氏治以解表、攻里、托里、养
胃、调摄五法,其中三法强调充胃气实中洲,且以补中益气汤为托里主方,
取得显著疗效。徐春甫活用东垣之法,左右逢源,有所发挥。妇幼之疾,
复杂多变,徐氏于此二科经验颇为丰富。对于妊妇,他重视气血、血热、
情欲三者与胎元的缜密关系,谓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自安,若情志
欲望过之,气血皆燔,脏腑不宁,胎息不安,易致坠胎。又言小儿如水上
波、草头露,脏腑脆嫩,血气未足,肌体不密,精神未备。诊察以面色与
指纹为关键。小儿常病伤于饱,乳哺之法务当谨慎。他告诫人们:四时欲
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提倡小儿“见风日,得土气”,以户外锻炼
强健素质。此外,在养生、老年保养及疾病防治方面书中也有论述,养生
从保元、食欲、起居、护持、怡情、节欲等方面引古发新。老年患病注重
药饵食疗,书中《老老余篇》载药粥40 余种,甚为完备。


《古今医统大全》尚存日刻本,它在日本还有一定影响。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明刻本。
研究文献

[2]徐焘:徐春甫与《古今医统大全》,石山医苑,1985,1,第13
页。
[3]项长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组织——宅仁医会,中华医史杂
志,1981,3,第144 页。

潘季驯

郭涛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正德十六年三
月六日(1521 年4 月23 日)生;万历二十三年三月三日(1595 年4 月12
日)卒。水利学、治河工程学。

潘季驯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潘氏共四兄弟,季驯排行第四。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宦官专权,国力衰微,河患
频繁,民不聊生。潘季驯目睹灾难深重的现实,忧国忧民之心渐渐滋长,
渴望自己能干一番报国效民的事业。他30 岁中进士,先后在江西、河南、
广东等地做地方官。由于为官清廉,他离开广东时,老百姓遮道挽留。

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河道十分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或者北冲张秋运
道,或者南夺淮、泗入海。永乐九年(1411),重新疏浚会通河(京杭大
运河山东段)后,朝廷把保证京杭运河畅通作为治理黄河方针,采取了“北
堵南疏”、“分流杀势”的方略。到嘉靖末年,黄河下游在徐州以上向东
南分岔一度达13 支之多,灾害十分严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嘉靖末年
开始,经隆庆到万历,他奉三朝简命,四次出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
淮河、运河、前后历时27 年。潘季驯主持治河后,改变了前期专事分流的
方略,提出并实行了束水攻沙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经治理,黄河发生了
根本的转变,使摆动不定的黄河主槽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相对稳定行水
达300 年之久的明清河槽。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七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运河
被泥沙淤塞200 余里。十一月,朝廷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他提出“开导
上源,疏浚下流”的治理方案,但朝廷只同意疏浚下流。在他的主持下,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挑挖了南阳至留城的新河140 余里,疏浚了留城以南
至境山(今徐州北)旧河53 里。次年十一月,潘季驯因母亲去世,回籍守
制。

隆庆三年(1569)七月,黄河又在沛县决口,次年七月又决邳州(今
江苏瞧宁古邳镇)。八月,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他提出“加修
堤岸”和“塞决开渠”两项方针。并认为,根本之计在于“筑近堤以束河
流,筑遥堤以防溃决”,初步产生了利用双重堤防实现束水攻沙的设想。
限于条件,当时只修筑了徐州至邳州两岸缕堤(近河堤)。隆庆五年十二
月,由于在治河方针上不同意当权者的意见,潘季驯被人借故弹劾罢官。

万历四年(1576)八月,黄河在徐州决口,次年又决崔镇(今属江苏
泗阳)等处。当时张居正在朝廷主事,起用潘季驯。万历六年二月,第三
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兼管漕运,并提督军务。潘季驯在对黄、淮、运


三河进行实地查勘之后,总结前两次治河的经验教训,并认真研究了历代
治河的积极成果,他在给朝廷的奏疏《两河经略疏》中,系统提出了“束
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及其具体的工程措施:(1)在清口地
区,不准淮河水从洪泽湖东泄,只准尽出清口。这样,既可以蓄淮水之清
以刷黄水之浑,又有助于消除淮南和泗州以上的水患。实现这一目标的工
程措施,是搞好洪泽湖水利枢纽,重点在坚筑高家堰。这是治理黄淮两河
的关键。(2)在徐州至淮安河段,不准黄河决口分流,只许由河堤上的滚
水坝宣泄异常暴涨的洪水。这样,既可以实现束水攻沙的目的,又可以避
免河道决口漫流之患。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程措施是高筑徐州以下黄河
两岸遥堤,约拦水势;并在崔镇等处适当位置修建减水坝,分杀异常洪水;
修筑归仁大堤,既逼睢水、邸家湖等清水汇入黄河,以助冲刷泥沙,又防
止黄河水南射泗州。(3)在宝应、高邮、邵伯等淮南诸湖地区,严防湖水
泛滥。这样,既可以维持运河畅通,又可以使高、宝、兴、盐诸邑免受涝
灾。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程措施,是修宝应堤、西土堤,加固邵伯堤等。

(4)在南旺一带京杭运河翻越山东地垒的最高点,节制湖、泉之水走泄。
这样,可以集中利用南旺分水岭及运河两边的水量,以利运船通行。实现
这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是修坎河大坝、何家坝,拦截汶河水入南旺诸湖;
修南旺东西湖、马踏湖、蜀山湖、马场湖、安山湖等五湖界堤,以便储蓄
汶、泗河水;同时隔一定距离或在关键位置修建斗门、闸坝,控制运河用
水。(5)在黄河与运河交接处的茶城、清口等地,严防黄河洪水倒灌、泥
沙淤运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是增建或改建船闸,并严格启闭制
度。
潘季驯按照上述总体规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对黄河、运河和淮
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共筑土堤102268 丈,砌石堤3375 丈,开挖河道二
条,堵塞决口139 处,建滚水坝4 座,挑浚运河淤浅11564 丈,栽护堤柳
832200 株,同时比原计划节省工程经费白银24 万两。《明史·河渠志》
记载说,经过潘季驯这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出现了“流连数年,河
道无大患”的局面。由于治河成功,潘季驯声名大振,被升为工部尚书兼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万历八年(1580)六月,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参
赞军机事务。万历十一年正月,奉调进京任刑部尚书。在此期间,他始终
关注和思考着河道的治理。他积极向吏部推荐称职的治河官员并在信中
说:我以治河为命,虽然离任,但好像还生活在河边,思想总离不开黄河。
张居正死后,政治风云突变。万历十二年,潘季驯因“党庇张居正”罪被
削职为民。

潘季驯革职后,堤防修守日渐松弛。万历十三年(1585),河患又起。
万历十六年五月,朝廷第四次任命68 岁高龄的潘季驯出任总理河道大臣。
潘季驯一上任,首先花了两个月时间对黄河、淮河、运河的堤防、闸坝普
遍作了一次详细调查。在实际查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整治江苏、山东、


河南三省河防工程的详细计划。他坚持并发展了三任总河时的主张,更加
重视堤防的建设,并且提出了利用黄河本身冲淤规律实行“淤滩固堤”的
方案,为治理多沙河流又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束水攻沙”
的理论和措施。在此期间,他加紧对治河经验的理论总结,加紧对堤防修
守制度的建设。万历十六年八月,他上疏朝廷,提出加强堤防修守的八项
措施。次年,提出保证黄河安全渡汛的“四防二守”制度。万历十八年,
他积一生治河心血并融汇了前人治河的丰富经验,写成了极为重要的治河
专著《河防一览》。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万历十八年以后,潘季驯一直是
抱病巡河,以舟代步。当时他已是70 高龄,按明朝制度即可退休。但因无
人接替,朝廷始终不准他离任。万历十九年九月,泗州大水,浸及明朝祖
陵。潘季驯仍以病危之躯亲赴泗州巡视水势灾情。翌年正月,潘季驯终于
被解除总理河道职务。离任前,他写了一份题为《条陈熟视河情疏》的重
要报告。他在报告中除了系统阐述束水攻沙等基本理论外,着重提出治河
一定要熟悉河情水势,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地形地势出发,要始终不懈地
加强堤防的修守。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治河之法别无奇谋秘计,全在
束水归槽。而束水归槽也无奇谋秘计,只有坚筑堤防”。离任第二年,潘
季驯便得了风瘫。万历二十三年(1595),这位在中国河工史上写下光辉
篇章的治河专家悄然谢世。

潘季驯在长期治河实践中,吸取前人成果,总结新的经验,逐步形成
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总方略,核心在强调治沙,基本工
程措施则是筑堤固槽,以堤治河,遥堤防洪,缕堤攻沙,减水坝泄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