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合信、(清)管嗣复:西医略论,上海仁济医馆藏版,1857。
'4'合信、(清)管嗣复:妇婴新说,上海仁济医馆藏版,1858。
'5'合信、(清)管嗣复:内科新说,上海仁济医馆藏版,1858。
'6'B.Hobson:MedicalvocabularyinEnglishandChinese;Shanghai,
1858.
研究文献
'7'W. Lockhart:The medical missionary in China;London;1861,
pp。150…161。
'8'K。ChiminWongandWuLien…teh(王吉民与伍连德):
HistoryofChinese medicine;Tientsin;1936;pp。182…185;215…222。
嘉约翰
蔡景峰
嘉约翰(Kerr, JohnGlasgow)。。 美国传教士。1824 年生于美国;1901
年卒于中国广州。医学。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嘉约翰就是在这个浪潮中
来中国传播基督教义和西方医学的。他在美国学成医学,后来加入教会,
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于1853 年来中国。开始在澳门行医,后来到香港东
华医院工作。当时,美国另一重要传教医士伯驾(P.Parker),在广州与
裨治文合办一眼科医院,他们都属于广州医务传教会。1855 年5 月,伯驾
回美国休养,嘉约翰受聘接替伯驾在医院所担任的工作。1859 年初主持了
博济医院开幕。1865 年接管广州金利埠医院,直到1876 年才回美国休假。
两年后,他再度来到广州从事医务工作。1887 年,被选为中华教会医学会
第一任主席。1901 年8 月因患痢疾在广州去世。他一生在华工作长达48
年。
嘉约翰在近半个世纪的教会医事活动中,为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
量的工作。近代的一些医史学家称他为“西方在中国传播医学的先驱”之
一。他的医事活动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西方医学技术,推广接种牛痘
嘉约翰在19 世纪中叶,参与了在我国开展种牛痘的活动。当时,我国
主要是以种人痘为主,虽然牛痘术早已在19 世纪初叶传入我国,但由于一
般平民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用旧法接种。为了大力开展牛痘接种,嘉约
翰特地从香港甚至英国购进新鲜痘苗。为保证接种的效果,他对每个接种
者收取少量的押金,待8 天后,受种人回来复查确实有效时,再退还押金。
这样,牛痘术不仅在广州地区被普遍接受,而且在广东全省普遍开展起来。
2.开办医院,开展医疗工作
这是嘉约翰在华工作的主要活动。他在替任伯驾的职务期间,将在美
募集的350 多美元用于购置外科器械。1860 年又用1300 元改建了博济医
院。医院设立60 张病床,分成7 个病房,将男女病人分开,医院门诊部每
周开诊一次。同时,他又到佛山及肇庆两地开设诊所及门诊部,开展医疗
工作。他还专门研究了梅毒的发病率和吸鸦片烟的发病率,大力宣传鸦片
的危害,积极提倡戒烟,并提出设立专科门诊部的建议。他十分重视精神
病的防治,一再建议成立专门的精神病院。1890 年,还亲自筹备设立精神
病院,自任筹委会主席,后终因经费不足而停办。1891—1892 年,他自费
在广州购买地皮三英亩,以后又获得一些人的资助,于1894 年开始修建“疯
人院”,到1897 年全部竣工。设30—40 张病床,次年正式收住院病人。
嘉约翰亲自为病人治疗,有不少精神病人治愈出院。他还用出版小册子的
方式,大力宣传精神病人住院的重要意义。后来,他完全离开博济医院,
专心治疗精神病人。他在这里任职直到逝世。
3.开展医学教育
嘉约翰认为,必须培养中国人自己的医生,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开始,嘉约翰只是在医院里招收少数学徒,让他们边学习,边协助医生工
作。如在广州眼科医院工作时,就曾接收具有一定西医知识的开业医生进
行培训。到1866 年,他正式在医院里附设一所学校。这是在中国办西医学
校之始。当时在医院工作的中国第一位西医留学生黄宽,也参加了教学。
这个医学校里同时还教授一些中医知识,由一位名叫关杜亚(或叫邝阿托)
的医生负责教授。约两年以后,嘉约翰开办正式的医学校,较大规模地培
养医生。当时著名社会活动家,例如,著名的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康广
仁,就曾在这里学习医学长达三年。康广仁在他所办的《知新报》中,既
宣传介绍西医知识,又借医学知识,宣传维新思想。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家孙中山,也曾于1886 年在嘉约翰办的医学校中学习医学。到1894 年前
后,经这个医学校培养的医生达200 名左右,绝大多数毕业生后来都能开
业行医。1897 年,嘉约翰辞却他在广州的医疗工作及其他一些烦琐事务,
专心从事教学,仅偶尔做一些较大的外科手术。
嘉约翰创办的医学校,开始设在博济医院,后来又改设在精神病院,
以便于结合实际进行教学。1901 年,嘉约翰又开办了广东女医学校,这在
中国也是首创的,他还亲自负责最初的教学。这些学校教学都用广东话进
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编译西医著作,创办刊物,传播西医学
在办医院、开学堂的同时,嘉约翰还致力于医学著述,包括翻译西洋
医学原著以及创办西洋医学期刊。在译著方面,从1859 年译出《论发热与
疝》一书之后,在20 多年间,先后编译出西医医著20 多种。这些著作包
括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其中重要的有《化学原理》(亦
译《化学初阶》)、《生理学手册》(又称《体用十章》)、《药物学手
册》(《西药略释》)、英中注解《绷带术概要》(《裹扎新法》)、《救
溺要义》、《皮肤病手册》(《皮肤新编》)《症候学》、《论梅毒》(《花
柳指迷》)、《救护要义》、《眼病论说》(《眼科摘要》)、《外科手
术手册》(《割症全书》)、《炎症论说》(《炎症略论》)、《发热论
说》、《卫生概论》(《卫生要旨》)、《医学理论及实践手册》、《各
种器官疾病论说》(《内科阐微》)等等。此外,早期的英国著名传教医
士合信(B。Hobson)也是一个大量翻译介绍西洋医学的传教士,他的《全
体新论》、《西医略论》等书曾经起到很大的普及西医知识的作用,其中
有些书是委托嘉约翰代他印出的。1880 年,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了《西医新
报》,成为我国最早的正规西医期刊,可惜由于经费有限,仅办两年就被
迫停刊了。
嘉约翰以一个传教医士的身分,从29 岁来华开始,致力于传播西洋医
学知识,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自己的医学成就和献身精神,赢得我
国人民的尊敬。
文献
'1'K。ChiminWongandWuLien
teh:HistoryofChinesemedicine;Tientsin, 1936.
'2'Lutz,JessieG.:ChinaandtheChristiancolleges,1850—
1950;Ithaca,1971.
'3'项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Yuet…wahCheung:
MissionarymedicineinChina;UniversityPressofAmerica,1988.
傅兰雅
王扬宗
傅兰雅(John Fryer)英国人。1839 年8 月6 日生于英国肯特郡海
德城;1928 年7 月2 日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城。数学、物理学、
化学、近代工业技术。
傅兰雅出身于贫穷的牧师之家,从小向往中国。1861 年自伦敦海格伯
里师范学院毕业后,他接受英国圣公会的派遣,到该会所属的香港圣保罗
书院任校长。两年后,北上京师任同文馆英文教习。又两年,转任上海英
华学塾校长。在港、京、沪等地,他很快掌握了当地的方言,不久,即以
其出色的汉语能力小有声名。傅兰雅虽受教会派遣,但对传教兴趣不大,
因而时与圣公会矛盾。1868 年5 月,他辞去英华学塾之职,脱离教会,就
上海制造局聘任,从事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工作,转而为清政府效力。6
月,制造局专设一翻译馆,徐寿、王德均、华蘅芳、徐建寅等与傅兰雅合
作翻译。徐寿等人从引进科学知识与配合开办新式工矿企业的实际需要出
发,制定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傅兰雅向徐寿等人介绍西方科技情报,定购
各种图书备翻译用。从1869 年起,先后在翻译馆供职的口译人员还有金楷
理(C.T.Kreyer)、林乐知(Y.J.Allen)等。而傅兰雅一直是最主要
的口译者,他口译的科技著作数量最多,内容也最重要。在洋务运动时期,
江南制造局是当时最大的翻译科技著作的机构,该局译书大致代表了当时
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能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的最高水平。而傅兰雅口译各
书,又为该局译书的代表。
在制造局,傅兰雅口译的译著达113 种,其中95 种已刊,18 种未刊。
在已刊95 种译著中,数学9 种,物理4 种,化学与化工12 种,矿冶10
种,机械工程9 种,医学4 种,农学3 种,测绘地图5 种,军事兵工15
种,其他技术10 种。这些大量的译著,有的是对有关学科的首次系统介绍,
有的则为已翻译介绍过的学科提供了新的较好的译本。比如,《决疑数学》
(据《大英百科全书》第八版有关条目等编译)是介绍概率论的第一个中
译本;《代数术》和《微积溯源》(译自《大英百科全书》第八版中的“代
数”与“流数”条)是比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的有关译著内容更为丰富、译
笔更为流畅的译作;J.廷德尔(Tyndall)的《声学》(Sound, 1869)
和H.诺德(Noad)的《电学》(The student’s textbook of
electrici…ty,1867)是最早,最全面系统介绍声学和电学知识的译著。
他与徐寿翻译了多种化学著作,其中D.A。韦尔斯(Wells)的《化学鉴原》
(Wells’s principle of chemistry, 1858)是最早的无机化学译著之一,
《化学鉴原续编》(译自C.L。布洛克萨姆(Bloxam)著Chemistry(1867)
的有机部分)是第一个有机化学中译本,《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是
根据德国分析化学大师K.R。弗雷泽纽斯(Fresenius)关于定性分析、定
量分析的经典名著译出,内容十分丰富精深,加上介绍物理化学知识的《物
体遇热改易记》,当时译出的化学书已较成系统,初具规模。傅兰雅与他
人翻译的各种技术著作,除兵工外,在当时多属绝无仅有,独此一家。关
于采煤、勘矿、开矿、冶金、铸造、机械原理、机械制图、蒸汽机技术、
酸碱制造、电镀、照相、髹漆等众多领域,都有专门译著,其中以《西艺
知新》丛书正续集、《宝藏兴焉》、《化学工艺》和《造船全书》等最为
重要。医药学译著以《西药大成》和《法律医学》最巨,后者是第一部法
医学译著。
在制造局译书的余暇,傅兰雅还以他个人的力量,积极传播科技知识。
自1875 年起,他积极参与了创建上海格致书院的事务。1876 年,他编辑
创办了第一种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1876…1892),该刊断续办了8
年,它以通俗的语言,介绍各种科技知识,深受读者欢迎,清末曾一再重
印,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95 年,他在格致书院开办了算学班,
并举办科技知识讲座。1885 年,他还自办了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
1877 年,傅兰雅应邀参加了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士组织的学校教科书
委员会——益智书会。1879 年,他被推举为该会总编辑,他声明不编宗教
书。在他主持之下,该会编译了50 余种科学教科书和数十种教学挂图,其
中他编译了《格物图说》10 种。他自编的《格致须知》27 种科学入门书,
也被该会推荐给教会学校使用。《格致须知》、《格物图说》和江南制造
局译书,组成了由浅入深的科学译著系列,为当时中国人了解和学习科学
知识提供了便利。此外,他还推动该会在统一科学术语的译名等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傅兰雅在制造局译书28 年,1896 年赴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首
任东方语文教授。他的长子傅绍兰(J.R.Fryer)继他在制造局译书,但
傅绍兰不久病逝。1897—1903 年,傅兰雅每年返上海译书。后来,他捐资
在上海开办了上海盲童学堂,他的幼子傅步兰(G。Fryer)担任校长。
傅兰雅不是传教士,但他以传教士传教布道一样的热忱和献身精神,
向中国人介绍、宣传科技知识,以至被传教士们称为“传科学之教的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