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字的力量-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上时,他更加有信心了。

活到老,学到老。沈老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新知识的执著追求让我们感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实施的人却很少。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工作了就稳定了,人也逐渐变懒了,不愿意看书学习了,其实很多知识都在更新,如果我们一味地吃老本,那么很快就会落后。古人云“落后就要挨打”,很有道理。所以在工作之余,学习很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被誉为民歌四花旦之首的祖海,涉足歌坛以来成就斐然,但她依旧定期进行“充电”。她表示:“对于歌手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庆幸遇到了金铁林老师,跟他学习,就像是海绵吸收海水一样,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有很多欠缺。因此,毕业之后尽管演出繁忙,我总要定期找金老师上课,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我们这个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知识的总量在成倍的增加,知识更新的过程也空前加快,曾经在学校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而要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做准备。要独立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清华大学的教授钱伟长对自己的学生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很穷,因此中小学没有很好地念过……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停止过学习,我相信我可以打个赌,我现在每天学习的时间还比你们多。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自己的学习的。我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火箭,没有原子弹,按道理我对这些应该一窍不通。不过你们在学,我也在学,我全把它们学来了。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全懂,我是靠自学,靠不断地自学,所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树挪死,人挪活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要灵活地处理,这次用这个方法不成下次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黑马白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了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取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使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又好气又好笑,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就是这样来的。

第27节:不创新便等死

这个寓言有两层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讽刺那些本本主义的人,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精神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变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是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会让你受益匪浅。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性的按照常规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这样。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懂得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能适应的人。因为他不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使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不创新,便等死

人最可贵的就是具备创造精神。人类依靠神奇的创造性已经改变了世界甚至宇宙,人类的创造性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越来越便利。所以,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伟大的奇迹。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看到与别人相同的东西,却又别出心裁,想出别人所想不到的或者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螃蟹这一道美味佳肴。一个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当他的某些想法和行为,违背了这个群体的习惯性思维和期望的时候,总要招来非议或者否定。但是,唯有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才会有创新,有了创新,我们才会超越现实,逐步走向理想的世界。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个乞丐到一户大财主家里去讨饭。乞丐实在是饿了,要不然也不愿意去财主家讨饭,宁愿去穷人家讨几口粥喝。

乞丐敲了敲门,还没有说话,一个佣人就大声呵斥:“滚开!不要来打搅我们。”

要是以往,乞丐肯定会知趣的离开,但今天不行,今天一定要讨到吃的,况且外面下那么大的雨,讨不到吃的,避避雨也好。于是,乞丐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佣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衣服烤得差不多了,这时,乞丐说:“请给我一个小锅,我想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佣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还从来没有人煮过石头汤呢。佣人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需要花费什么,也想看看乞丐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的,于是就给了乞丐一口锅。

乞丐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做汤总得放点盐吧。”乞丐说。

于是佣人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些吃剩的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砧板上的碎肉沫也给了乞丐。

汤煮好了,乞丐将石头捞出来扔掉,把一锅鲜美的肉汤喝了。

这时候,佣人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大发雷霆,但乞丐抹了抹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乞丐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石头汤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东西把佣人迷惑了,最后一步一步的走入乞丐设计好的圈套。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乞丐不创新,仍旧按照以前的做法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在风靡全世界之前是没有的,它的配制秘方现在仍无法得知。它的创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员,有一名医生给了他这个秘方,由此这位年轻店员花掉了500美元,这是他当时的全部积蓄。这个奇妙配方将创造多少大的奇迹,年轻店员也没有太多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这种秘方配制出来的饮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他请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姑娘赞不绝口,再后来,这位姑娘成了年轻店员的妻子。再后来,他们一起用那位医生的配方生产饮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们再来看看著名的《读者文摘》发迹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出现一本文摘类的杂志。这天华莱士突发奇想,人们每天都在为选什么样的文章看而发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哪些文章好哪些文章不好,那么如果我把这些文章选好再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接受的。说干就干,华莱士找出堆积在书房里的旧杂志,把这些杂志上最经典的文章摘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做成了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样本。

华莱士为自己的创举感到骄傲,于是他把样本取名为《读者文摘》,寄给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寄给出版商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这个样本以达到出版商雇用他当编辑的目的,二是想要出版商投资创办这本杂志。

一周后,出版商打电话给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谁会看这样的杂志,就好像没有人会吃别人嚼过的馍一样。”华莱士被拒绝了。

第28节:做人就是要争一口气

但华莱士坚持他的创新,他没有放弃。在进退维谷时,夫人莱拉鼓励和帮助了他。莱拉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为忙碌的人们节约了很多时间。于是,他们在婚礼前,从邮局寄出数以千计的征订单。当他俩度完蜜月回来时,已有1500个订户了。就这样,《读者文摘》正式诞生了。

在华莱士的出版生涯中,莱拉既是他的生活伴侣,又是他事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她对《读者文摘》的影响不亚于其夫。华莱士夫妇同为《读者文摘》的创办人。

1981年,华莱士病逝,但他创刊的《读者文摘》,在世界浩如烟海的杂志刊物中,以16种文字出版发行,年销量三千多万本,读者达一亿多人。

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创新就会为人类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

创新是可贵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适者生存,创新是生存发展之道,不创新就要落后,一落后就要挨打。

当然,创新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坚守,遗留的弊病更要抛弃。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活到老,学到老。

此路不通,还有别路。

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不要为与别人不同而胆怯。

做人就是要争一口气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争气、争取、争先

争,zhēng①力求得到或达到;②争执,争论;③〈方〉差(chà),欠缺。

【争气】zhēngqì发愤图强,不甘落后或示弱:孩子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争取】zhēngqǔ①力求获得:~时间│~主动│~彻底的胜利;②力求实现:~提前完成计划。

【争先】zhēngxiān争着赶到别人前头:个个奋勇~│大家~发言。

做人要有骨气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的这种气概,我们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