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文坛形成与自然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文
学史家一般认为,新感觉派的诞生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勃兴,揭开了日本昭和
文学史(即日本现代文学)的序幕。
二 在文学论争里川端的态度
千叶龟雄的评论和命名,鼓舞了积极探索的《文艺时代》的
主要人物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片冈铁兵、中河与一等人,但也引起了
《文艺时代》内部的不同反应。同时还遭到了著名作家广津和郎、生田长江、
宇野浩二等人的强烈反对,批评他们的神经和感觉是异常的、病态的,是代
表颓废文学的。特别是广津和郎发表《关于新感觉主义》一文,对新感觉派
进行全面的否定,认为“他们的人生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类在走向毁
灭,这是一切历史都在证明了的,所以在走向毁灭之前,人要为感觉上的享
乐而活。”因此,新感觉派“也决不是新的东西。岂止不是新的东西,而且
是病态的。只能说是一种痼疾,是心灵和肉体上的一种缺陷。”生田长江在
《赐予文坛的新时代》一文中也指出:“感觉主义是追求生硬的、卑俗的,
乃至颓废的感觉快乐的倾向。”
新感觉派作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反驳,并在论争中建立自己的
理论体系。川端康成的《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新感觉派辩》,片冈
铁兵的《告青年读者》、《新感觉派的主张》,横光利一的《感觉活动》等,
都比较系统地阐明了新感觉派的文学主张。起初,他们虽然不满于既有文坛,
决心要创造一种“新文艺”来对抗旧文艺,但“新文艺”具有什么实质内容
和涵义,他们无论在理论上或形式上都无定见,而在这场大论争中则逐步地
明确和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文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强化千叶
龟雄所概括的新感觉的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大论争促进了新感觉派
的自觉运动。
川端康成在这场论争中,成为新感觉派的重要理论支柱。他同片冈铁兵
一起,被称为新感觉派的理论家,为建立新感觉派的理论基础立下了汗马功
劳。尤其是川端康成的《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一文,从哲学思想到文学
形式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引起文坛的注目。片冈铁兵也说:“我是怠惰
的,主要由川端君一个人奋斗”①。这说明了川端康成在大论争以及建立新感
觉派的理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川端在《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一文中就有关表现主义的认识论和达
达主义的思想表达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这两者作为新感觉表现
的理论依据。他的主要论点是:
1。主张主观是唯一的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从而强调文艺要表
现“自我”;而这种“自我表现”,又全在于“新的感觉”。2。主张在文艺
创作中应把感性放在理性之上,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否定理性的作用。
全然以个人的感觉生活取代理性认识。3。主张表现与感觉即文艺内容,离开
了表现与感觉就无所谓文艺内容,而感觉又是表现的方式。4。主张文艺革新,
否定继承日本文学传统,全盘接受西欧现代主义文学。这篇论文“在一定程
度上规定了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方法和运动方向”①。
从以上的主张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是比较重视主观的表现和形式的革新
的。应该说,在同既有文坛作家的论争中,他的观点同新感觉派同仁的观点
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川端康成没有计较既有文坛对年轻作家的冷落,
而更多地关注文艺技巧的革新对既有文坛的怀疑与否定。他说:“在未来的
文坛,不仅要求每个作家面目一新,我们的艺术意识也要求焕然一新。”由
于他“多少弄清楚了目标与既有文坛向来的目标不同”,他对“既有文坛的
关心也逐渐淡漠了”②。因此,他特别强调“新感觉主义正是对自然主义最早
而且是正当的反动,新感觉难道不正是从自然主义到今天之文学的过渡时期
的东西吗?”③
在1928 年前后新感觉派运动后期,新感觉派还同无产阶级作家之间就文
艺的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开展了一场大争论,被日本文学史家称之为“形
式主义文学论争”。新感觉派以横光利一、中河与一为代表,批评无产阶级
文学评论家藏原惟人等人的“文学内容决定文学形式”的论点,他们强调:
“主观决定客观,形式决定内容”,“所谓文学形式,就是文字的罗列。所
谓文字的罗列,就是文字本身拥有容积的物体,亦即客观事物的罗列。如果
说,有客观才有主观的发动,那么文学形式不正应该决定文学的主观吗?”
(《文艺时评》, 1928 年10 月)就文学观点而言,川端康成无疑同横光
利一等人别无二致,但他对这场大论争却采取超然的态度,回避卷入论争的
涡漩中。
这场争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新感觉派
的骁将横光利一公开表明坚决反对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提倡阶级文学,“是
时代的错误。”(《时代的放荡》)今东光因而率先退出《文艺时代》,一
度站在无产阶级文学阵营一边。片冈铁兵、铃木彦次郎以及受新感觉派影响
的新进作家藤泽桓夫、武田麟太郎等人随后也以不同方式参加了无产阶级文
① 转引自进藤纯孝的《川端康成传记》,第146 页。
① 福田清人等:《川端康成——人和作品》,第67 页,清水书院1978 年版。
② 《期待明天的文艺》,《川端康成全集》,第32 卷,442 页。
③ 《新感觉派辩》,《川端康成全集》,第32 卷,第480 页。
学运动。川端康成的态度与其他同人不同,采取一种独特的立场。他一方面
很明确地批评或贬低无产阶级文学,说“没有变幻的文学,就不是文学。因
此,无产阶级文学不是文学”①。“读无产阶级派的作品时,我常常有这种感
觉,与其把它作为艺术来鉴赏,莫如说是从为了获得了解无产阶级的现实这
种知识欲出发的。”②另一方面,他却在《文艺时评》上赞扬一些无产阶级文
学的作品,他说:“我登上文坛前后,正是无产阶级文学兴起,纯文学遭到
他们猛烈攻击的时候。奇怪的是,我却没有遭到他们太多的攻击。也许由于
横光是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吧。我自然也不想同无产阶级文学格斗。再说,
我在月评上没有排斥过无产阶级文学,有时还表扬了他们。当然,我本人不
想当无产阶级作家。尽管如此,我也不想同菊池氏他们一起攻击无产阶级文
学”①。
川端在《谎言与颠倒》一文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态度:“我虽是艺术派
的自由主义者,但我认为《战旗》同人的政治是正确的,直到现在我不曾有
过任何一次否定无产阶级文学。也许这是可笑的。我的世界观岂止不是马克
思主义,连唯物主义都不是”②。他在《文艺时评》中的《装饰松枝式的短篇》
一文说:“这些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在《新潮》创刊栏上,以真实而痛苦的
生活,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③。他在《变幻
与技巧》一文还具体地谈到无产阶级作家叶山嘉树、德永直、佐多稻子、中
野重治等人的作品,说:“我并不认为无产阶级文学派的作品是拙劣的”。
“我至今一次也没有想过要埋葬无产阶级文学,一次也没有认为无产阶级文
学派的技巧已经走进死胡同”④。
从总的情况来看,在新感觉派参予的这两次大论争中,川端康成的目标,
更多的是针对既有文坛及其作家,没有像横光利一和菊池宽那样采取挑战的
态势。因此,日本文学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破坏既有文坛的勇士”⑤,
在对待无产阶级文学方面,“康成比横光较为柔软”⑥。这种评语恐怕是比较
客观和中肯的吧。
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同既有文坛的作家和无产阶级作家两次大论争中采
取这种独特的态度,究其原因,是由作家的性格、气质和思想所驱使的。川
端康成的思想性格形成,是与他的个人生活道路、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
一定时代社会环境分不开的。他的孤儿生活养成他抑郁的孤僻气质、脆弱的
性格,而他走向生活的时代,是社会大动荡与关东大地震所造成的空前悲剧;
同时又面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工农运
动的蓬勃发展的形势,对作为年轻知识分子的川端康成来说,无疑是一个很
大的冲击。所以,他一方面觉得资本主义制度“似乎使人类大大削弱了。人
类或许会从这种制度下摆脱出来”,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谁能断言将来社会
① 《变幻与技巧》,《川端康成全集》,第30 卷,第388 页。
② 《文艺时评》(1929 年9 月),《川端康成全集》,第30 卷,第356 页。
① 转引自福田清人等:《川端康成——人和作品》,第58 页。
② 《谎言与颠倒》,《川端康成全集》,第30 卷,第62 页。
③ 《文艺时评》(1936 年1 月),《川端康成全集》,第31 卷,第413 页。
④ 《变幻的技巧》,《川端康成全集》,第30 卷,第388—90 页。
⑤ 进藤纯孝:《川端康成传记》,第140 页。
⑥ 长谷川泉:《川端康成论考》,第77 页。
的发展不会比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类额上制造更多的恶性肿瘤呢?”①因此他既
对资本主义社会表示怀疑和失望,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感到担忧和恐
惧。川端本人也承认:“眼下对自己来说,这是一种力不从心的考察”,②
“归根结底,自己基本上掌握不了人生的长河”,“没有能力感受真正的悲
剧和不幸。”③于是,他耽在迷惘、惆怅之中,落入消沉、虚无的深渊,对现
实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只钻进自己的心灵里去寻找归宿。
与此同时,作家向来接受作为儒佛道综合体的日本传统文化的洗礼,这
三者互为补充又存在矛盾的结构,影响了作家基本思想的矛盾结构。因而他
对待事物更多的是强调同一本原,无美丑之分、生死之别,对立面之间是渗
透与协调,而不是排斥与冲突,这就是他常常超然于事物的矛盾之外的根源。
然而,现实逼着他非作出选择不可的时候,他的气质、性格又限制了他抉择
的能力。特别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和模糊意识,在他的思维中起着
主宰的作用。他“徘徊在心灵学云雾里”,企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超脱
的心灵境界,将一切事物,包括将美的假设,都认为是“与不能肯定一样,
也不能否定”。论争中,无论是由于感情因素还是理念的因素,他都是在对
立面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中采取一种中庸、调和和模糊的态度。
1925 年夏天,正是围绕新感觉派问题的争论达到高潮的时候,川端康成
离开东京到了伊豆,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的困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冷静地重
新估价文坛的状况和新感觉派的作用。他在同年11 月的《万朝报》上发表文
艺时评时这样写道:
岂止新感觉时代没有过去,连自然主义也没有从文坛上消失。表面上无产阶级文学
理论似乎被报刊忘却了,实际上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在新感觉派的问题来说,过去报刊
曾作为流行的题目加以报导,而这一年至少有点厌倦了。出现这种反动,也是自然的吧。
其实,这些问题的讨论远远没有终结。所以新感觉派不能梦想用一些理论就能把他们的
文学理论驳倒。①
川端康成在1950 年发表的《川端康成全集》第九卷后记,也对这段论争
的历史作了回顾:
回顾《文艺时代》,必然涉及论证新感觉派运动,以及作为新感觉派作家的自我批
评。我自己对此感到苦恼。这就任由人家去评说吧。在《文艺时代》,我多少也为新感
觉派作过一些辩解,但作为文学理论来说,似乎是不足取的。更谈不上可以成为文艺运
动的一翼。②
这可以视为川端康成对新感觉派运动及其本人在新感觉派中的作用和总
结吧。
三 新感觉派文学的创作特征
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被许多日本文学评论家誉为新感觉派的双璧。但
是,他们两人在新感觉派运动中,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是各有所侧重的。川端
① ②《初秋山间的幻想》,《川端康成全集》,第26 卷,第75 页。
③ 《哀愁》,《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89—91 页。
① 《文坛的文学论》,《川端康成全集》,第30 卷,第217 页。
更多地放在理论活动上,他除了掌篇小说集《感情装饰》、短篇小说《梅花
的雄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