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贯注地阅读小说,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憧憬。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学校图书
馆的藏书,他一本也不遗漏地统统借阅过,尤其爱读立川文库和押川春浪①
武侠奇谈小说。那时当然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可是这种读书的习惯,一
直延续到中学时代。可以说,康成从小时候起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带有
几分的机灵。祖父母想要知道什么的时候总是问他,他往往是对答如流,或
一说就准。他自己觉得这是心灵的现象,他把它看作是灵魂之歌,大概是幼
时失掉的世界所抱的怀恋永远潜藏于心吧。
1913 年,川端以优异成绩升入大阪府立茨木中学,在学校寄宿。上中学
以后,有个同学画画比他画得更好,他就不愿意再画了。他还是像上小学时
一样,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文学书堆里。课余他不是躺在校园的草坪上,就是
爬上体操架上翻阅小说,而且从不间断地作笔记,把作品中的精彩描写都详
尽地记录下来。上课时也常背着老师偷看文学作品,开始接触到一些名家名
作,各门功课中,他的国文学和汉文学成绩最佳,是全班之首。他的一位旧
友曾经谈到:在中学二年级时,康成的作文在班上是超群出众、首屈一指的。
班主任老师也表扬说,三四年级的高班同学也写不出他这样的文章。 1914
年秋上,也就是康成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
成册,并以其父的别号谷堂为集名,称《第一谷堂集》、《第二谷堂集》,
前者主要收入他的新体诗三十二篇,后者是中小学的作文。他心中留下的印
象就似乎只有当作家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
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从这时候起,川端康成便改变初愿,立志当
小说家了。据川端本人回忆:“小学生时代,祖父听了狩野元信等人的话,
劝我当画家,我也有这样的打算。上中学二三年级时,自己就向祖父提出想
当小说家。祖父觉得这也好,就同意了”①。
当然,川端康成移志于文学,除了他的内在因素外,当时文坛的背景对
他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上中学时期,日本近代文学正处在鼎盛时期,自然主
义、白桦派、新思潮派、唯美派文学都十分活跃。特别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
物芥川龙之介也是在这时期登上文坛,他的审视人生的严肃态度、个性自由
和人道主义精神,对青年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许多青年人来说,文学比
政治、实业更具诱人的魅力。再加上当时《文章世界》、《少年世界》、《中
学世界》、《秀才文坛》等中学生杂志纷纷创刊,流行学生投稿之风,康成
的许多中学同学也志愿从文,且非常热心投稿,凡此种种,对川端康成的改
变志向恐怕不无影响。
在这一时期里,川端康成开始把一些徘句、小小说投寄刊物,起初未被
采用。到了1915 年夏季,他又给《文章世界》、《新潮》、《秀才文坛》等
杂志投稿,除《文章世界》刊登了几首徘句外,余均石沉大海。康成有点沮
丧,他在1926 年2 月18 日的日记上写道:“我正跋涉在所有年轻人的必由
之路,多么无聊啊!可是,要把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的念头,总是在我的心
中旋荡,迄今我给《文章世界》、《中学世界》、《学生》等试投了两三次
和歌诗稿,而那些作品是过十天以后连自己也不屑一顾的。总之,是自己天
资笨拙。在追求文学的征途上,布满了黑暗的影子,也许我要变成一个为失
意生活而哭泣的人吧!”①尽管如此,康成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念,他常常在自
① 押川春浪(1876—914),小说家,著有《海国冒险奇谈》、《海底军舰》等。
① 《少年》,《川端康成全集》,第10 卷,第144 页。
① 《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274 页。
己的脑子里盘旋着:“为什么我的脑筋作为文学家就这样愚蠢迟钝呢?为什
么我的笔就这样不能自如地运转呢?”②
于是,他放弃了游戏和娱乐的时间,更加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磨练基
本功,更加广泛地猎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著。他首先爱读日本文学的古
典,阅读了优秀的散文《枕草子》、叙事诗《方丈记》、井原西鹤的《浮世
草子》、近松门左卫门的古典木偶戏《木偶净琉璃》的脚本。尤其是对日本
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对于这部日本的不朽名著,少年的康
成自然不甚了解其意,顺手捡起来就朗读字音,欣赏着文章的优美的抒情调
子,或者掩卷背诵、熟记某些段落,以及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成为他后来从
事文学创作的有益启示。还有,少年的康成,第一次阅读了描写一伐竹翁的
竹筒中发现一下凡的小女孩辉夜姬的传说故事《竹取物语》以后,就为它的
美所感动,当他踏足京都嵯峨的竹林间,他就“想象竹林里,美丽的竹简亮
光闪闪,辉夜姬就在里面”,于是,他就“完全相信《竹取物语》的作者发
现、感受和创作的美”,表示“自己也应立志这样做”①。可以说,《源氏物
语》和其他日本古典名著,对川端康成后来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他
本人后来也说:他深深地为这些作品的文体和韵律所吸引。它们给他的感觉
如同唱着一首不解词意的歌。这种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至今他写作的时候,少年时代那种似歌一般的旋律,仍然回荡在他的
心间,他从未背离过它。这就是他写文章的秘密。这时候他还读随笔《徒然
草》,历史文学《大镜》、《增镜》等,但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读的。
在学校里他还经常阅读日本近现文学各流派作家志贺直哉、德田秋声、
泉镜花、正宗白鸟、永井荷风、田山花袋、武者小路实笃、芥川龙之介、谷
崎润一郎,以及无产阶级作家和同路人宫本百合子、江马修、野上弥生子的
作品。特别是对志贺直哉的作品,更是以敬佩的心情来读,首先最吸引他的,
是那种任性的热情的生活方式,令他感到有一股反抗的精神;其次是志贺的
文体,只要一读志贺的作品,就非读到终了决手不释卷。川端说过:“在日
本作家中,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么志贺直哉、德田秋声对我多少有点影响”
②。他的兴趣所在,主要是那种抒情性浓郁、弥漫着淡淡情调的、艺术性较高
的作品。
外国文学,大体上读俄国文学居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人的作
品,无不在他的涉猎之内。尤其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迷恋,这位作家的
作品深深地感动了他。他说过:“我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欣赏托尔斯泰。
可能是由于我是个孤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哀伤的、漂泊的思绪缠绵不
断”①。还有对著名作家惠特曼、乔伊斯、泰戈尔等人的作品也颇感兴趣。
那时候,川端家中经济十分拮据,生活相当清苦。父母逝世后只留下三
千一百元的财产,由姨父秋冈义一保管,按月付给他和他的祖父二十三元二
角五分的生活费,他们祖孙两人省吃俭用,还时常为康成短缺学费书费而苦
恼。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康成为了得到更多的文学滋养,还是利
用当时乡村书店可以半年一结账的赊销办法,赊购了所有有价值的文学书
② 《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274 页。
① 《美的存在与发现》,《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406 页。
② 《作家谈》,《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558 页。
① 《文学自传》,《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96 页。
籍,欠款越积越多,他和祖父都感到更艰难了。当时一般村民都用上煤油灯,
康成为了积攒书钱,依然使用旧纸罩座灯,经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
勤奋夜读。祖父去世后留下的债务里,有一部分是他自称“作为不负法律责
任的未成年人的书费”。他这笔十六岁以前欠下乡村书店的书款,到了十八
岁成人以后,把祖屋卖掉,才还清了。
总之,那时候他虽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早熟天才的闪光,但仍然孜孜读
书思考,而且希望多写,有着一股进取的劲头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个时候,康成还接触到长田干彦撰写的祗园和鸭川的花柳文学,迷恋
祗园之夜,时常不分昼夜地拿着小本子在浅草街上游逛,并将类似诗歌的东
西写在上面。此时康成受到了一些坏的影响,后来有好几年常常出入烟花柳
巷。
也许是由于偏爱文学而忽视其他科目的缘故吧,康成虽以第一名考取茨
木中学,但中学五年下来,康成的学习成绩一降再降。入中学之初,他被编
入甲班,后来落第乙班,排列十八名。尽管他认为学校的成绩有点愚弄人,
自己有头脑,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一想到那些他认为比自己愚笨的同学考试
成绩都排在他的前面,尤其是同学们不买他的账,他心头就又涌起一股屈辱
感。而且一气之下,他把同班同学的成绩都写在笔记本上,大概是作为一种
“耻辱”的记录,以此来激励自己吧。
六 新的转折
无数次投稿毫无反应,康成常常被这样的想法纠缠着:凡是做着当大文
豪梦的人,都将在悲惨的命运中失败。他开始有些沮丧、失望,怀疑起自己
的创作天分。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是否可以走
文学的道路。但在1916 年绿叶转黄的季节,十六岁的康成作为中学四年级的
学生,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了习作。
这一年,他通过表兄的介绍,开始同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的三田文学派
的新人南部修太郎通信,交流写作心得。同时他的同龄人中条百合子(即宫
本百合子)在著名作家、评论家坪内逍遥的推荐下,在《中央公论》上发表
了处女作《贫穷的人们》,还有岛田清次郎在生田长江的推荐下,在新潮社
出版了长篇小说《地上》,这些都给康成很大的鼓舞力量,激发了他对文学
创作的热情,增强了他走文学道路的信心。再加上同班爱好文学、幻想当大
文豪的同学清水正光向当时茨木这小镇唯一的一份小报《京阪新闻》投稿被
采用了,川端受到很大的激励和启发,下决心争取也在这份小报上发表作品。
有一天,康成带着自己的稿子走访了京阪新闻社,由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
编辑出面接待了他。这位编辑发现这个文学青年很有才华,便热情地帮助康
成在该报陆续发表了四五首和歌和九篇感想文,其中有《H 中尉》、《淡雪
之夜》、《电报》、《紫色茶碗》等。同年茨木中学英语教师仓崎仁一郎突
然病逝,康成和同班同学都参加了校葬,他们抬着老师的灵枢到了寺庙,在
寺庙里守灵一宿,翌日将老师遗体一直送到火葬场。事后川端康成把老师葬
礼的情景,写成短文《仓木先生的葬礼》,投到大阪发行的《团栾》杂志。
当时主持《团栾》杂志的石丸梧平很快就给川端康成回信,表示准备采用,
让他作些修改和删节,并建议将篇名改为《肩扛老师的灵枢》,在该杂志上
发表。这是川端康成第一次在大城市的报刊上同读者见面的作品。这一年,
他还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篇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
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一年间发表了如此之多的习作,对于立
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
转年, 1917 年3 月,川端康成在茨木中学毕业了。中学毕业后,摆在
他面前的就是以后的求学问题。当时农村中学的毕业生中,很少有人志愿升
学。大多数学生都想当乡村小学教师,或者在官府衙门找个一官半职,将来
爬上镇长、村长的位置,也就心满意足了。只有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上
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旧制大学预科)深造,康成则是个例外。他起初打算投
考东京三田文学派的庆应私塾和早稻田文学派的早稻田高等学校,进而踏入
庆应大学或早稻田大学,走文学之路。后来他突然改变主意,投考东京的尖
子学校——第一高等学校,以便脐身于培养官僚、学者的全国最高学府——
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从他的中学成绩来看,这计划是不切合实际
的。所以茨木中学校长对他这一决定也感到愕然,好心地规劝他要认真考虑,
不要草率从事。
川端康成为什么突然决定投考第一高等学校呢?他在中学五年,学习成
绩直线下降,已不为人所看重。他个性有倔强的一面,为了不让人家瞧不起,
就毅然决定报考第一高等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