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乡土,“心怀故国之情”,使他的艺术成为“喷涌着生命之泉”。这组文
章既有议论、随想,也描绘景物,间中还插入作家自作的诗句,增加了散文
的抒情性。文中更常把画评夹杂在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抒发之中,
写出东山热烈而略带感伤的情调,字里行间飘逸出一股清淡的忧郁和凄清的
孤独感。这些文章像散文诗,赞颂了东山、东山的画,也赞颂了日本传统文
化;又像乐章,奏出大自然的旋律,仿佛把读者带到京都,带到北欧,让读
者共享大自然的美景:小春、晚秋、日出、残照、竹林、波涛? 。同时迸发
出对古都大自然被破坏的慨叹,使他“泪眼模糊望京都”。正如川端康成在
文章里所说的:“人们从东山的风景画里,切身领略到日本的大自然,发现
了日本人自己的心情”。我们从川端康成这组散文里,不也可以获得同样的
感受吗。《古贺春江和我》通过写与古贺春江的交往、赏画、购画,赞扬了
画家“富有朝气的探索精神”,以及他的作画“经常从文学中吸取新的滋养”,
“同当时的新文学有着明显的联系”。特别是探讨了古贺的水彩画如何超越
外来的影响,创造出自己的民族风格,并引用西方评论家的话:“古贺渴望
掌握西方的新倾向,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舍弃自己的自由和喜悦的”,以此对
古贺作出肯定的评价。《东山魁夷》和《古贺春江和我》这两篇散文不仅叙
述人物行为的表层,而且包含着一种内在情绪的契合。看来全是谈人谈画,
实际上涉及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东洋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比较,以及吸
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绘画与文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这是川端康成对文学创作谈的一种补述。
《土地和人的印象》在写名诗人若山牧水和无产阶级戏剧家村山知义相
似的形象和不同的气质的同时,还写了牧水“以歌为乐。以酒为乐、以旅游
为乐”,知义具有坚强的“理性和意志”,前者像“东方式的大彻大悟的木
雕佛像”,后者则像一个“钢铁战士”。作者在这两个人物的描绘上都是惜
墨如金,但对他们两人的理解却是深刻的,贴切而真实地绘画出了它们不同
的性格特征。
《岸惠子的婚礼》和《有马稻子》出色地描写了这两位日本影坛的明星,
前者从题来看,似乎是写岸惠子的婚礼,其实作者腾出了主要的篇幅,运用
自然流畅的文笔,生动地写了自己与岸惠子的深厚而亲密的交往,通过岸惠
子雨中为他叫出租车、在列车上相遇替他拎手提包、拍电影《雪国》中的合
作,乃至岸惠子想写小说而求教于他等等生活细节,简洁地勾勒出岸惠子的
纯洁、真诚、亲切、热情,“没有一点矫柔造作”的形象。他还用强烈的对
比手法,写了岸惠子与法国人桑皮结婚一事,在法国受到热情欢迎,在日本
则遭到意外冷落。在这里,作者没有进一步开展议论,但却无言胜有言,给
读者留下了思考的问题。《有马稻子》一文,主要针对社会上对这位女明星
“任性”、“傲慢”的非议有感而作,川端康成写了有马稻子性格的两个方
面,一方面她刚毅、任性,也很倔强;另一方面她热情、文雅、真挚,甚或
懦弱,他的结论是:有马的性格“是明朗而正直的”,“这种明朗的气质感
染了我”。整篇文章的调子是平和的,真切的,说理的,具有根强的说服力。
《朝鲜舞姬崔承喜》、《崔承喜舞姬》则是写朝鲜著名舞蹈演员崔承喜师承
日本舞蹈家石井漠,对传统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她走过一段探索的“苦难
道路”,终于“变古为新,变弱为强,复苏泯灭的东西,使生命存在于自己
的创作之中”。作者的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这位民族艺术家对民族传统艺术
的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总括来说,川端康成谈及人物,情怀一开,就热情奔放,无法收束自己
手中的笔。他写东山魁夷、古贺春江是如此,写岸惠子更是如此,他不是停
留在回忆和评价上,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塑造人物的形象,准确把握
人物的感情世界和艺术世界,渲染情绪和气氛,间中寄寓了作家因事而发的
对艺术、对人生的咏叹,所以读来特别真切动人、情深意长。
三 展现“日本文学之美”
川端康成有关议论和抒发日本文学艺术传统美的散文,除了少数几篇写
在战前之外,大多数是写于战后,特别是写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
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
《日本美之展现》等优美的文章,是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系列作品。作者在
这组散文里,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及和歌、徘句,试图阐明日本文学
的渊源和发展,探索日本人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艺术之特征,集中反映了川
端康成在文学上继承传统的风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了川端康成的人
生观和文学观。
《哀愁》是川端康成在战后第一篇议论日本传统美的散文,他 从《源
氏物语》几个朝代的衰亡、潜藏着的哀伤,联系到自己在战争失败后的哀愁,
又联系到浦上玉堂画的秋景,以及恩琴画的少女所流露的哀伤情调,来阐述
“悲哀”是一种日本美的表现,与日本的传统美学精神“物哀”是相一致的,
《不灭的美》则谈到古代京都长期战乱,带来了荒芜、凄惨与穷困,但“还
能保存、执着和创造美的传统”,联系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日本
“民族处在衰亡状态之中,然而至今它的美尚保存下来,而且其中某些方面
还特别强烈”,并以此说明美是不灭的,“民族的命运兴亡无常,兴亡之后
留存下来的,就是这个民族具有的美”。
系统地论说日本传统美的精神的,是《我在美丽的日本》。这篇著名文
章,是川端康成在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所发表的讲演,他通过
言诗、言画、言造园法,也通过谈“雪月花”、谈茶道花道、谈禅宗哲理,
来阐述日本文学艺术之美。他说: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在日本这是包含着
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传统的”。
他还说:“由于美的感动,强烈地诱发出对人的怀念之情。”也就是说,自
然美与人情美的融洽是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川端康成在文中引用了几
位著名的禅僧的诗,还以《源氏物语》融汇唐代文化、形成日本美的过程为
例,说明日本文艺至今仍“不断地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深入浅出
地阐述了继承与借鉴的关系问题。《美的存在与发现》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翌年5 月份在夏威夷大学的公开演讲,可以说是《我在美丽的日本》
的续篇。文章作者在夏威夷卡哈拉?希尔顿饭店的阳台餐厅里发现晨光洒在
一排倒扣的玻璃杯上,发出晶莹而多芒的光,幻化出微妙的美,启发他从前
人的徘句、散文和《源氏物语》里“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还联系到这些
作者是“生活在得到培养和发挥天才的时代,幸运的时代”。这篇文章还议
论了明治维新以后,“许多人在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学,耗费了青春的精力,
大半生都忙于启蒙工作,却没有立足于东方和日本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达
到成熟的地步,他们是时代的牺牲者”。川端还特别引用了本居宣长提出的
日本传统美的见解,和泰戈尔有关“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民族的东西展
示在世界面前”的论点,来阐述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重要性,并且引证《源氏物语》、《竹取物语》、《枕草子》到《万叶集》、
《古今和歌集》乃至绳文文化的实例,来考察日本文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美”,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与发现的幸福”。如果说,《我在美丽的日本》
也是一篇诗论,那么《美的存在与发现》就是一篇日本古典文学的赏析,同
时也都是日本美学论。作家通过优雅、秀丽、流畅的文字,以及不时插入和
歌、徘句,且叙且咏,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日本文学之美”的王国。
《日本文学之美》通过平安、藤原时代的女性文学和日本书法、绘画,
探寻“形成了日本美的传统”的根,日本书画艺术“创造出日本式的美”的
原因,以及明治百年以来吸收外来文化的经验教训,强调应该“从一开始就
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在“充分地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将其“完全日
本化”。这种文学思想,在《我的思考》一文中,也同样表现出来,他认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学引进与传统相异的西方文学,引起了迅速发展和
变化。可是至今也还没有成熟到足以产生伟大的天才”。使他“不能不认为:
明治以后的作家几乎都是没有完全消化西方文学的牺牲者”。《日本美之展
现》则主要从日本古代建筑和出土文物等所展现的日本美,来议论日本人的
精神和生活、艺术和宗教,从中“发现自然和生命、领略人生的哲理、汲取
宗教的精神”,从而形成日本美,“不仅是惮宗和茶道的影响,也是自古以
来的日本精神”,是“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传统”。
可以说,川端康成在这类文学论文里,把自己追求的文学理想、爱好古
典传统的炽烈感情,以及对日本美学传统的具体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
在不同篇章中所叙述的各有侧重,但无论在谈物语文学、和歇、俳句、书法、
绘画,还是谈茶道、花道、古代建筑、出土文物等传统文化,一般都是将上
述三方面凝结在一起的。这些散文与他的其他各类散文不同,特别耐人寻味,
让人在思索中得到启迪,让人在开卷之后得到美的享受。开头引用刘白羽同
志的话,他谈的虽是《我在美丽的日本》,但我觉得这组文章,是同《我在
美丽的日本》构成浑然一体的乐章,的确是表现了“清淡而纯真的日本文学
之美”,“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的美”。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成绩斐然,不亚于他的小说创作业绩。它为日本文
学画廊增色生辉,也丰富了世界散文文学的宝库。
第十七章
多姿多采的评论活动
一 从“文艺时评”出发
“多年来,康成作为一个批评家,写了许多优秀的文艺时评。这成为昭
和初年文学史的重要资料,但大多只是印象式的批评”①,这是日本川端康成
研究家长谷川泉对川端康成文艺批评的总评价。
川端康成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独特的文艺批评家。
他的许多优秀的评论,丰富了日本文学文艺理论批评的资料。他在一生中写
下了二百九十六篇评论文章,近千万字,在新潮社出版的《川端康成全集》
全三十七卷本中占了四卷。
川端康成在参加《文艺时代》同人俱乐部的活动之前,就开始了文学评
论活动。他的文学评论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作家作品论,一是“文艺时评”。
他的第一篇评论是《南部氏的风格》,发表在1921 年12 月号的《新潮》杂
志上。这是他从东京大学英国文学系转到国文学系不久的事。南部是新作家
南部修太郎,先于川端登上文坛。川端通过其表兄秋冈义爱的介绍,认识了
南部。南部曾与菊池宽、久米正雄等一起首先发现了川端康成的处女作《招
魂节一景》中所显示的文学才华,并且著文给予好评。川端的《南部氏的风
格》是评论南部的《湖上的水》,文章一方面盛赞南部这篇作品的“观照人
生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技巧具有完整性”,作为作家是一个奇才,很
有前途,另一方面又指出作品的缺点是“人生观照不够深刻”,“缺乏艺术
上的圆熟”和“迫人的真实的力量”,而且“无论在材题上、主题上还是表
现上,都很难找到有特色的东西”。文坛都知道川端和南部两人的亲密友好
关系,而川端能不带个人感情因素,从纯粹而客观的文学批评出发,通过其
敏锐的批评眼光,对作品进行严厉而细致的技术批评,不仅受到南部的称赞,
而且傅得文坛的高度评价,从此宣告他开始了文艺批评活动,构成其文学世
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前已述,菊池宽是川端康成的“人生和文学上的”大恩人, 川端对他
是感恩戴德的,并且曾著文说:“菊池宽先生的周围聚集着许多年轻人,高
呼菊池宽万岁。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菊池先生是文坛的第一流行儿、有
势力的人,他出版了《文艺春秋》,而是因为他让青年人尝尽了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