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藏生死书-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善是指我们进入修行核心的心态,它是由体悟心性所启发出来的,从这种心态产生不
执著的态度,不受任何概念的拘束,觉醒到一切万事万物本质上是「空的」、虚幻的、如梦
一般的。
    后善是指我们禅修结束时,回向一切功德,并真诚发愿:「愿修行所获得的一切功德,
回向给一切众生皆得觉悟;愿它如同一滴水,献给诸佛为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大海。」功德
是从你的修行中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和利益、安详和喜乐。你回向这种功德给众生长期、最终
的利益,愿他们觉悟。在比较立即的层次上,你回向功德,祈求世界和平,祈求每个人都能
完全免于匮乏和疾病,都能经验到整体的幸福和永恒的喜乐。然后,因为体悟到一切是虚幻
如梦的,你也观照到,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正在回向功德的你,你所回向功德的对象,甚至
回向功德这件事,其实都是性「空」虚幻的。在中阴教法中说,这是结束禅修的方式,可以
确保你的修行功德绝不浪费。
    这三个神圣的原则善巧的动机、让修行成功的不执著的态度和修行结束时的回向能
够让你的禅修具启发性而又有力。伟大的西藏上师龙清巴(Longchenpa)赞叹它们是「真修行
的心、眼和生命力」。纽舒堪布说:「成就完全的觉悟,有了这些就够了,但少了这些就不
完全。」

正念的修习
    禅定可以把心带回家,但首先要修习正念。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佛陀面前,请问禅坐的方法,佛陀告诉她在从井里汲水的时候,
手的每一个动作要了了分明,做到这一点,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清醒和旷达的宁静中,
那就是禅定。
    正念的修习,就是要把散乱心带回家,藉此可以把生命的不同层面集中起来,这称为安
住(peacefully remaining or calm abiding)。安住可以完成三件事:第一,自己被撕裂
成碎片的所有部分,过去一直都处在战争之中,现在则因安住而定下来,而溶化,而变成朋
友。在那种安定之中,我们开始了解自己,有时候甚至还可瞥见自性的光芒。
    第二,正念的修习,可以纾缓我们多生多世以来所累积的负面心态、侵略性和混乱情
绪。这时候,不是压抑或沉入情绪之中,而是尽可能以开放旷达的宽容来观察情绪、念头和
一切生起的东西。西藏上师说,这种睿智的宽容如同无边的虚空,它温暖而舒畅地包裹保护
着你,仿佛是阳光的毯子。
    渐渐的,因为你维持开放和正念,并利用后面我将说明的一种方法越来越集中你的心,
你的负面心态将慢慢纾缓;你开始觉得全身通畅,或如同法国人所说的etre bien dans sa
peau(在皮肤内感觉很舒畅),因而产生了解放和深广的安逸。我把这种修行看成是最有效
的心理治疗和自我诊疗的方式。
    第三,这种修行揭开并显露出你根本的善心,因为它消除了你心中的仇恨或伤害。唯有
消除我们的伤害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藉着慢慢去除我们的仇恨心和伤害
心,使我们自性中的基本善心和仁慈心发射出来,成为一个温暖的环境,让我们的真性得以
绽放。
    你现在会知道为何我说禅坐是真正和平的修行,它是真正非侵略性、非暴力的修行,是
最真实、最重要的武装解除。

自然的大安详
    当我在教禅坐的时候,我经常开头就说:「把你的心带回家,然后放下,然后放松。」
    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每句话重点都包
含着许多层面的意义。
    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透过正念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其深义是把你的心转
向内在,安息在心性之中。这本身就是最高的禅定。
    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著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
著心的贪欲。在比较深的层次里,由于你越来越了解心性而产生的体悟和信心,可以启发深
广而自然的宽容心,让你解脱心里的一切执著,让心自在无碍,在禅定的启发中溶化掉。
    最后,所谓放松就是心要宽广,放松心情。更深入一点来说,放松你自己,进入真正的
心性,也就是本觉之中。这种启发的过程,在西藏文的意思是在本觉上放松。这就好象把一
撮沙倒在平面上;每一粒沙都自动安顿下来。这就是你在真性中放松的方式,让一切思想和
情绪自然地平息融入心性的状态中。
    当我禅坐的时候,纽舒堪布的这首诗常常带给我很多灵感:
    在自然的大安详中休息吧!
    这个精疲力竭的心,
    被业力和妄念打击得束手无策,
    在惊涛骇浪的无情愤怒中,
    在轮回的无边大海中,
    在自然的大安详中休息吧!
    最重要的是要轻松,尽可能保持自然和旷达。静静地从你习惯性的焦虑自我中溜出,放
下一切执著,放松地进入你的真性里。把你平常的、情绪的、被思想驾驭的自我,想象成太
阳底下的冰块或牛油。如果你正感到僵硬寒冷,就让这种侵扰在禅定的阳光下溶掉。让安详
对你产生作用,以便将你的散乱心集中到安住的正念中,并在你的内心唤醒明见(clear
seeing )的觉醒和观慧。你将发现你的一切负面心态全缴械了,你的侵扰溶解了,你的混乱
慢慢蒸发了,如浓雾溶进你那广大无瑕、绝对自性的天空中一般。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什么都不要
执著。
    这种境界感觉起来像什么呢?敦珠仁波切经常说,就像一个人在野外做了一整天的苦工
回到家,一骨碌坐到火炉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一整天,知道自己已经做完了想做的
事;没有什么还要担忧的,也没有什么还未完成的,他可以完全放下一切牵挂,满足,自
在。
    因此,当你禅坐时,重要的是创造正确的内心环境。一切挣扎和奋斗都来自狭隘的心
境,所以创造那种正确的环境,有助于你达到真正的禅定。当幽默和旷达呈现时,禅定不费
吹灰之力就生起了。
    有时候当我禅坐时,我并不使用任何特定的方法。我只是让心安定下来,尤其在受到启
示时,我发现很快就能够把心带回家和放松。我静静坐着,歇息在心性中;我不去怀疑是否
处在「正确的」境界中。一点也不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清醒和不可动摇的笃定。当我在
心性之中时,凡夫心就消失了。没有必要去维系或肯定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当下的我。一种
基本的信赖就呈现了,不必特别去做什么。

禅坐的方法
    如果你的心可以自然地安定下来,你也发现可以安住在纯净的觉醒中,那么你就不需要
采用任何禅修的方法。事实上,如果你已经在这种觉醒的境界中,却还采用这些禅修的方
法,反而是弄巧成拙了。话虽然这么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当下就进入那种境界。我们不
知道如何把心唤醒,我们的心又是如此狂野散乱,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善巧方便,一种唤醒心
的方法。
    我所谓的「善巧」,是要让你能够明了自己的心性及千变万化的情绪,并且透过修行产
生智慧,知道在分分秒秒中,如何面对自己。有了这些功夫之后,你就学会了随机应变的艺
术,能随时转化你的心境。
    但请记住:方法只是方法,绝不是禅定本身。当你娴熟地练习禅修之后,才能达到那种
完全圆满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禅定。
    西藏有一句很有启示性的话:「禅定什么都不是,禅定只是熟习而已。」换句话说,禅
定只不过学习去熟习禅定的修行而已。有句话说得好:「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入。」
当你持续练习某一种方法之后,禅定就慢慢生起。禅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当我们练习
到完美无缺时自发产生的。
    不过,为了让禅定发生,还是要创造宁静而祥和的环境。在我们的心能够得自在之前,
首先要把心的环境安静下来。平常,心就像蜡烛的火焰般,受到思想和情绪的强风所动,摇
曳闪烁,经常改变。只有当我们把蜡烛四周的空气安定下来之后,火焰才能烧得稳定;同
理,只有当我们把思想和情绪的纷乱状态安定下来之后,我们才能瞥见心性和安住于心性。
另一方面,一旦我们在禅坐之中获得稳定,任何喧闹和骚扰将大为减少它的影响力。
    西方人似乎很着迷我所谓的「禅坐技巧」。现代世界毕竟沉迷在机械作用和机器之中,
对纯实用的事物容易上瘾。但是,禅坐最重要的特色不在技巧,而在精神:我们或许可以称
「姿势」,是一种纯熟、有灵感、创造性的禅修方式。

姿势
    上师们说:「如果你能在身体和环境之中创造祥和的条件,禅定和体悟将自然生起。」
有关姿势的讨论,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迂腐之谈。采取正确姿势的重点是在创造更有启发性的
环境,以便进入禅定,唤醒本觉。身体的姿势会影响到心的态度,心和身是互相关联的,一
旦姿势和态度受到启发,禅定自然会生起。
    如果你坐着的时候,心与身没有完全相应例如,你在担心或想着某件事你的身体就
会感到不舒服,问题也比较容易产生。反之,如果你的心是宁静的,有启发性的状态,就会
影响全身的姿势,你可以轻松自在地坐着。因此,重要的是,要让身体的姿势和体证心性所
产生的信心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要谈的姿势,可能与你习惯采用的姿势稍有不同。这来自古代大圆满(Dzogchen )
传统的教法,也是上师教我的,我觉得它非常有用。
    大圆满教法认为,你的见(vision )和你的姿势应该像座山一般。你的见,就是你对心
性的了解。因此,你的见可以转换成姿势,并加以启发,从坐姿中表达出你整个存在的核
心。
    因此,你要坐如山,像山那么稳固、坚定与雄伟。不管狂风如何吹袭,不管乌云如何翻
滚,山还是泰然自若。像山一般地坐下来,让你的心升起、飞跃、翱翔。
    这个姿势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背部挺直,挺如箭,稳若山。如此,气(prana )才可以轻
易流过身上的脉,心也才能找到它真正的休息处所。什么都不要勉强。脊椎的下半部有一个
自然的曲线,必须保持轻松,但不要歪曲。头必须舒服地平衡在颈上。两肩和上半身带出姿
势的力量和美感,它们维持着姿态的平衡,但不要用力。
    双腿交叉坐着。倒不必双盘,那是阿高级瑜伽课才比较强调的姿势。双腿交叉表示生与
死、善与恶、方便与智慧、阳与阴、轮回与涅的统一;这是不二的心境。你也可以选择坐
在椅子上,两腿放松,但背脊一定要维持挺直。
    在我的禅坐传统中,两眼必须睁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开始学打坐时,如果你容易受
外来的干扰,可以把眼睛闭一会儿,静静地往内看,将帮助你专心。
    一旦你觉得心安静了,就要逐渐打开眼睛,你会发现你的视线变得比较安详宁静。现在
请往下看,沿着鼻端以四十五度看着前面。这里有一个要领:每当你心乱时,最好降低视
线;每当你昏昏欲睡时,就要把视线拉高。
    一旦心静下来,内观也开始清明了,你就可以随意把视线拉高,眼睛仰望你前面的虚
空。这是大圆满修行所推荐的方法。
    大圆满教法强调你的禅定和视线必须像大海一般的广阔:遍一切处、开放和无边无际。
正如你的「见」和姿势不可分一般,禅定可以启发视线,两者合而为一。
    不要特别凝视哪一样东西;相反的,轻轻往内看自己,让你的视线扩张,变得越来越宽
广,越来越扩散。你将发现视线变得比较广阔了,也变得比较安详、慈悲、平静和轻安。
    观世音菩萨的藏文音译是「千瑞吉」(Chenrezig )。Chen的意思是眼睛,re是眼角,
zig是看。意思是说,观世音菩萨以他的慈眼看一切众生的需要。因此,你要轻轻地把禅定
所散发出来的慈悲,透过你的眼睛放射出来,让你的视线变成慈悲的视线,遍一切处,如海
辽阔。
    睁开眼睛的理由有好几个。第一、比较不会昏沉。其次,禅坐不是逃避世间的方法,也
不是要脱离世间,遁入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相反的,禅坐直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并
且与生命和外在世界产生关系。
    因此,禅坐时,你要把眼睛睁开,不要闭上。你不是把生命排拒在外,而是维持开放的
心态,随意而安。你让你的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