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藏生死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它;不要执著,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
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一般。
    很快的,你会发现,思想就像风,来了又去。秘诀是不要去「想」思想,而是要让它们
流过心,不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在凡夫心中,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你自己将会发现,每两个
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
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修就是要让思想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
明显。
    我的上师有一位学生名叫阿帕·潘(Apa Pant),他是出色的印度外交家和作家,担任过
印度驻不少国家的大使,也曾是印度政府驻西藏拉萨的代表,也曾经出使锡金。他是禅修和
瑜伽的修行人,每次见到我的上师,他总是会问「如何禅修」。他遵循东方传统,以学生的
身分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师问一个简单、基本的问题。
    阿帕·潘告诉我这个故事。有一天,我们的上师蒋扬钦哲正在锡金首都刚德的皇宫寺前
面观赏喇嘛舞,对于丑角的滑稽动作咯咯大笑。阿帕·潘不断烦他,一次又一次地问他如何
禅修,这次上师决定对他做个一劳永逸的回答:「看,禅修就像这个;当过去的思想停止
了,未来的思想还未生起时,当中不是有个间隙吗?」
    「是的。」阿帕·潘说。
    「那就对了,延长它:那就是禅修。」

经验
    当你继续修行时,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包括好的和坏的。正如同有许多门窗的
房间允许空气从四面八方吹进来,同样的,当你的心开放时,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进到
心中来。你也许会经验到喜悦、清明或无思无念的境界。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好
的经验,也是禅修进步的象征。因为当你经验到喜悦时,这是欲望暂时消解的表征;当你经
验到真正的清明时,这是侵扰已经暂时停止的表征。当你经验到无思无念的境界时,这是无
明已经暂时消失的表征。它们本身是好的经验,但如果你执著它们,就会变成障碍。经验还
不是觉悟;但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执著,它们就和真正发挥其功能,变成觉悟的材料。
    负面的经验往往最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总是把它们当作坏的象征。事实上,在我们修
行中的负面经验,却是伪装的福报。试着不要去厌恶,反过来却要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它
们只是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体悟经验的真实本质,可以让你免除经验本身造成的伤害或
危险,这样一来,即使是负面的经验,也可以变成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自古以来,就有无
数的大师,在负面的经验上用功,将它们转化为觉悟的催化剂。
    传统上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反而是好的经
验。当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你必须特别小心和正念分明,才不致于变得满足或过分
自信。请记住敦珠仁波切在我经历一次非常强的经验时对我说的话:「不要太兴奋,毕竟,
它既非好也非坏。」他知道我正在对经验产生执著,那种执著,就像其他执著一样,必须切
除。在禅修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习不执著好的经验,不嗔恨负面的经验。
    敦珠仁波切警告我们另一个陷阱:「另一方面,在禅修中,你也许会经验到混浊、半意
识、飘浮的境界,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的头上一般:梦幻般的迟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
种模糊和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清醒你自己,挺直你的背部,呼出肺
部的污浊空气,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朗的虚空,让你的心清新过来。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
停滞的状态,你将不会进步;因此,每当有这种退步情况时,必须一再清除。尽力保持警
觉,正念分明,这是很重要的。」
    不管使用那种禅修方法,当你发现已经自然到达清醒、辽阔和跃动的安详时,就放弃
它,或让它自己消解。然后,继续宁静而不散乱地停留在那个境界上,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
的方法。那个方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不过,如果你的心流失了或散乱了,就必须再度使
用最能够让你静心的方法。
    禅修真正的妙处,不在任何方法,而在它持续鲜活的当下经验,以及它的喜悦、清明、
安详,最重要的是,在它的毫无执著之上。对自己执著的减少,是你自己变得更自由的征
兆。当你愈经验到这种自由时,你会愈清楚我执,希望和恐惧将渐渐消失,而且你也将更接
近无限丰富的「无我智慧」。当你生活在那个智慧之家时,你再也找不到「我」和「你」、
「此」和「彼」、「内」和「外」的藩篱;最后你将回到你真正的家不二的境界。

休息
    人们常问:「什么时间禅坐较适当?每一次需要禅坐多久?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效果很
好,是吗?」是的,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感受会很好,但也不全如此。我不曾在经典上发现禅
坐二十分钟的说法;我想那是西方发展出来的说法,我称它为「西方禅坐标准时间」。重点
不在时间长短,而在禅坐是否真正带给你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的境界。在那个境界中,你开
放了一点,能够跟你的心性连接。五分钟的清醒禅坐,远胜过二十分钟的打瞌睡!
    敦珠仁波切总是说,初学者的禅修时间应该要短,坐个四、五分钟,然后休息一分钟。
在休息时,要放下禅坐的方法,但不要连你的正念分明也放下了。有时候,当你一直在努力
禅坐时,很奇妙的是,休息的片刻,如果你还保持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反而是禅定发生的
时刻。这就是为什么在禅修中,休息和禅坐同样重要的原因。有时候我会劝禅修面临问题的
学生,在休息时禅修,在禅修中休息。
    小坐片刻;然后休息,大约三十秒或一分钟非常短暂的休息。但不管做什么,都要了了
分明,不要失去正念及其自然的轻安。然后让自己清醒,重新坐。如果你以这个样子做许多
次的短暂禅修,你的休息将常常让你的禅修变得更为真实,更有启发性;它们将从你的禅修
过程中,除去笨拙、令人心烦的僵硬感、严肃感和不自然,带给你愈来愈多的专注和轻安。
渐渐地,透过这种休息和坐禅的交叉运用,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崩溃,它们之间的对比
将会消解,而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活在自然、纯净的当下,毫不心乱。然后,就像敦珠仁波
切常说的:「即使禅修者也许要离开禅修,禅修绝不离开禅修者。」

结合:动中禅
    我发现现代的禅修者缺乏如何把禅修与日常生活结合的知识。我要特别强调:把禅修结
合在生活中,是禅修的整个根本、重点和目的。现代生活的暴力和焦虑、挑战和零乱,让这
种结合变得更迫切需要。
    有人对我抱怨:「我已经打坐了十二年,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老样子。为什
么?」因为在他们的修行和日常生活之间有一道鸿沟。他们把修行和日常生活放在两个隔离
的世界里,一点也不相互启发。这让我想起在西藏读书时所认识的一位老师,他对藏文文法
的规则可以解析得头头是道,却几乎写不出一句正确的句子。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结合?怎样才能让禅修的宁静喜悦和旷达自在渗入
日常生活里?除了持续不断的修行之外,并无取代方法,因为唯有透过真正的修行,我们才
能够开始持续尝到心性的宁静,因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种经验。
    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不要太快就跳出禅修,停留几分钟的时间,让禅修的安详渗入你
的生活。如同我的上师敦珠仁波切所说:「不要跳起来就跑开,要将你的正念与日常生活结
合在一起。要像一位头颅破裂的人,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唯恐别人碰到他一般。」
    在禅修之后,不要回到我们易于将事物固化的习气。当你重新进入日常生活时,要让禅
修所带给你的智慧、洞察力、慈悲、幽默、柔软、旷达和自在充满你每天的生活经验。禅修
唤醒你体悟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如何虚幻如梦;甚至要在生死苦海中维持那种觉醒。一位大师
曾说过:「在禅修之后,修行人必须变成幻化之子一般。」
    敦珠仁波切劝大家:「万事万物固然都如梦幻泡影,即使如此,你还是要幽默地继续做
事。譬如,当你走路时,不要有无谓的严肃感或自我意识。反之,你要轻松地走向真理的开
放虚空。当你坐下来时,你要作真理的堡垒。当你吃东西时,要把你的负面身口意业和幻想
吃进空性的肚子,消解它们遍及虚空法界。当你大小便时,观想一切障碍正在被清洗净
除。」
    因此,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练习如何禅坐,而是禅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心境。不论你做
什么,都要将这种宁静和专注的心境延伸。我很喜欢一则禅宗公案,弟子问师父:
    「师父,你如何将觉悟表现于行动之中?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饿的时候就吃,困的时候就睡。」师父回答。
    「但是,师父,每个人都在睡,每个人都在吃啊!」
    「但是,当他们在吃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吃啊!当他们在睡的时候,并不是每
一个人都在睡啊!」
    从这则公案中,衍生出禅宗名言:「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就吃饭;当我睡觉的时候,我
就睡觉。」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完全了了分明,绝不可以让自我的分心阻止你清
醒。这就是结合。如果你确实希望达到这个目的,你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把修行当作偶尔服
用的药物或治疗,而是把它当作每天的食粮。这就是为什么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在闭
关的环境中修行,是发展这种结合力量的殊胜方法。
    常常有人参加禅修,总是希望获得异常的结果,比如看到某种景象、发光或神通。当这
些神异现象没有发生时,他们就觉得失望。但禅修的真正奇迹是比这些现象还要平常而有用
的,那是一种细微的转化,这种转化不只发生在你的心灵和情绪之中,还实际发生在你的身
体上。它具有很大的治疗功能。科学家和医师已经发现,当你的心情很好时,你身上的细胞
也比较愉快;反之,当你的心情不好时,你的细胞也变得有毒。你整个人的健康情况,跟你
的心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灵感
    我说过禅坐是通往觉悟之路,是此生最大的努力。每当我对学生谈到禅坐时,我总是强
调禅修必须严谨修行和虔诚恭敬;同时,我也总是告诉他们,禅修必须尽可能富有灵感和原
创性。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禅修是一种艺术,你必须把艺术家的心情和丰富的创造力带进禅
修。
    就好象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带点神经质和竞争意识一般,你应该灵巧地全力启发你自己
进入祥和之中。使禅修变得非常喜悦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找些能够令你神采飞扬的音乐,
用来开放你的心情和心智。你可以汇集过去曾经感动你的诗、箴言或教法,把它们放在身
边,随时用来提升你的精神。我一直都很喜欢西藏的唐卡画,从它们的美感中获得力量。你
也可以找些能够激起神圣感的复制画,悬挂在房间的墙壁上。你可以倾听一位大师的开示录
音带,或听听神圣的唱诵。你可以在你禅坐的地方,摆上一朵花,点上一炷香、一根蜡烛,
供奉上师的照片或护法神、佛像,简单而庄严。你可以把最寻常的房间,变成温馨神圣的地
方,让你像会晤老朋友一般,喜悦而快乐地接触你的真我。
    如果你发现位居于闹市的家中,不容易禅修,你要有创意,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
灵感的泉源。为了让你的心静下来,你可以在破晓时分到公园散步,或观赏园中玫瑰花上的
露珠。你可以躺在地上,仰望天空,让你的心扩展到浩瀚的太虚,让外界的天空在你的心里
唤醒另一片天空。你可以站在溪边,让你的心与溪水的奔流融合在一起,与潺潺水声合而为
一。你可以站在瀑布边,让它具有疗效的笑声净化你的心灵。你可以在沙滩上散步,让海风
甜蜜地吹拂你的脸。你可以赞叹,并利用月光之美安静你的心。你可以坐在湖边或花园中,
静静地呼吸,当月亮在无云的夜空庄严而缓缓升起时,让你的心静谧下来。
    一切都可以用来成就禅修。一个微笑,地下道的一张脸,从水泥步道裂缝中开出的一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