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痴,乃至不爱取、不生染着。”
    “精进多闻的圣弟子说:我若有这样的知见、这样的说法!‘我对一切认
同’,就会被其他二种人所责难、诘问。哪二种人?就是对一切都没有认同的人,
及对一切有些认同、有些没有认同的人。就会被这二种人所责难、诘问,甚至产
生危害。他看清楚只是因为见解的不同,而受到责难、诘问、危害,于是就舍弃
这种知见,其它的知见也不再生起。于是就停止头脑的观念游戏,断灭各种知见,
舍弃、远离各种知见,其它的知见也就不再接续、不再生起了。”
    “精进多闻的圣弟子,作这样的学习:我若有这样的知见、这样的说法!
‘我对一切都没有认同’,就会有其他二种人来责难、诘问。哪二种人?就是对一
切都认同的人,及对一切有些认同、有些没有认同的人。就这样受到这二种人的
责难和诘问,于是停止头脑的观念游戏,乃至断灭各种知见,舍弃、远离各种知
见,其它的知见也就不再接续、不再生起了。”
    “精进多闻的圣弟子,作这样的学习;我若有这样的知见、这样的说法? 
‘我对一切有些认同、有些没有认同’,就会有二种人来责难、诘问。哪二种人?
就是有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的人:我对一切都认同的人,及我对一切都没有
认同的人。就这样,受到这二种人的责难和诘问,于是停止头脑的观念游戏,乃

81 见法离见诤,无诤心解脱

82 远尘离垢法眼净

至断灭各种知见,舍弃、远离各种知见,其它的知见也此不再接续、不再生起了。”
    “再说,火种!上述各种观念见解,其实都根源于身见。对于这四大因缘和
合而生的色身,圣弟子应当作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观。
    如果圣弟子正观它是无常的、生灭的,因而舍离欲贪,灭尽欲贪、一舍再舍;
则他对色身的贪欲、思念、爱意、染着,就能永远灭尽不起。也就是根本不会产生
身见执取,而衍生各种见解之诤。”
    “火种!随着色身在六根触境时,会产生三种感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
不乐受。这三种感受,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是如何集成的?是如何生起的?是如
何流转的?这三种感受,就是从接触时产生的,有抓取而集成,有贪爱而生成,
有攀缘而流转。
    在各种触境当下,有抓取时,触集,就导致感受集成;在触境当下,若没有
抓取时,触灭,感受就息灭,进而寂静、清凉、永尽欲贪。”
    “若有人对这三种感受苦、乐、不苦不乐受,都能够如实知见其集成、
生灭、滋味、过患、与出离之道,如实知见后,就能对各种感受的生起,去正观
其无常、生灭,而离欲、灭尽、向于舍。”
    “此时,他对于色身和觉受的关系如实了知,对于寿命和觉受的关系如实了
知;一旦身坏命终,一切由色身而起的觉受,也于同时间不再存在、永灭无余。
于是产生这样的心念:有乐受的觉知时,这个色身也是在败坏;有苦受的觉知时,
这个色身也是在败坏;有不苦不乐受的觉知时,这个色身也是在败坏。都是在苦
海里。”
    “因此,对于乐受,要远离系着、不被绑住;对于苦受,要远离系着、不被
绑住;对于不苦不乐受,要远离系着、不被绑住。也就是,不染着于各种觉受,
念念明觉,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而究竟苦边。要舍离什么系着呢?
就是舍离贪欲、瞋恚、愚痴的系着,就是舍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系着。我说,
这就叫做远离苦。”
    当时,尊者舍利弗于正法律出家,具足比丘戒,刚过半个月。此时,他正站

83 见法离见诤,无诤心解脱

84 远尘离垢法眼净

在佛陀后面,手拿着扇子,为佛陀扇凉。
    尊者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说法后,起了这样的心念:世尊赞叹对于各种觉受现
象,应当离断欲贪、远离欲贪、灭尽欲贪、舍离欲贪。于是,当下依照佛陀的教
法,对于各种觉受的现象,观察它们是无常变异、生生灭灭的现象,因而正观离
欲、灭尽、向于舍。心中不生起任何烦恼,心得解脱。
    那时,长爪外道出家人,远离世间的烦恼尘垢,得法眼净。
    长爪外道出家人,见法,得法,知法,入于法流,离断所有的怀疑、迷惑,
不由他人告知,不由他人而出离,而是当下体验到正法律,心中毫无畏惧。
    长爪外道从座位起身,整理衣服,向佛陀行礼,合掌禀告佛陀说:“我但愿能
于正法律中出家,接受您所制定的完整的戒律,于佛法中修行清净的身、口、意
行!”
    佛陀告诉长爪外道出家人:“你可以于正法律中出家,接受完整的戒律,成为
比丘的身分。”
    长爪于是出家成为善来比丘,他思惟:为什么善男子要剃除须发,身着袈裟,
正信世间无家,出家学道……直到心得解脱,证得阿罗汉。
    佛陀说完此经后,尊者舍利弗、尊者长爪,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提要'执着知见,心就被系着

    长爪外道为王舍城人,婆罗门阶级,聪明博学,善于论议,广习四吠陀经,
后至南天竺,孜孜勤学,誓言若不穷究诸经成为第一师,就不剪指甲。别人看他
指甲很长,就称他为长爪。
    长爪是舍利弗的舅舅,他听说舍利弗改奉佛陀为师,即对佛陀之威德十分向
往。舍利弗出家半个月之后,长爪也来拜见佛陀,与世尊论议,一探究竟。
    佛陀知道长爪是当时著名的论师,好辩且善辩,是执取于知见、诤论中人。

85 见法离见诤,无诤心解脱

86 远尘离垢法眼净

而长爪自信满满地,夸称自己对一切的知见已然无所取着,因此佛陀说此经文,
从知见之诤切入,穿透长爪自以为是的无明覆盖,让他看清楚各种知见(亦即想
阴),来自于身见。
    佛陀说,对各种知见有所认同,即是有所取相,心即取着。如果对一切知见
都没有认同,心就无所取着,那么,就会停止一切由头脑运作而来的观念纠缠、
以及内在各种知见的对立和执取。
    许多人说对别人的观念没有认同,是因为坚持自己的观念,流于知见上的争
论,而非不取着。真正对一切知见都没有认同,是完全断尽内在的观念、臆想,
不再做知见之诤。
    有任何知见上的执着,一定会造成观念上的对立。对合己意的知见,就产生
贪爱,会去赞同、强化它;对不合己意的知见,就产生瞋恚,会去排斥、批评它。
不论是起贪爱或瞋恚念,背后一定伴随着痴想。内在的各种贪瞋痴的观念,又会
强化六根对外境的执取,对可意境愈想愈贪,对不可意境愈想愈气,或愈想愈愚
痴。所以,心被各种知见给系着,就是被贪瞋痴给系着。
    心意识的状态和品质,与内在的意见、念头、观念的品质关系密切。贪瞋痴
的行为,来自贪瞋痴的意念。例如,世间有“食色性也”的知见,认为追求饮食
和淫欲,是人类的本性,是无法离断的,而发展出各式美食文化和情色文化。但
是出世间的知见,认为食、色非本性,是可以离断的,如阿罗汉即是。
    一般人受到“食色性也”此类错误知见的引导,生活便在满足食欲、淫欲中
打转、追求、烦恼、染着,心意识被贪瞋痴给系着。
    抓取知见、执着观念,无异增加无明覆盖,身陷苦海。
    对一切知见都了然,但没有认同、不执取,就是念念明觉,不住相生心。
    世间的纷扰、战争、伤害,常起因于不同知见之问的对抗。修行人清楚不又
因为坚持这些由妄想所形成的知见,而造成对世间或众生的危害。于是舍弃各种
知见,选择“无诤”如实知意见之争,只是头脑游戏,是我见,是无明覆盖,
故让自己的内心,处于空性、明觉状态之中,不会进行各种观念论争的游戏,避

87 见法离见诤,无诤心解脱

88 远尘离垢法眼净

免妄见引发争端。体谅那些急于争辩的人,是被知见所系缚的人。
    佛陀深知,对于各种意见的执着,都来自于身见、我见,不知色身无常、苦、
空、无我的实相。故应当作无常观,如实观生灭、断欲贪、安住于灭境,离断对
色身、我执的抓取,就不会有见解上的争端。
    佛陀更进一步地谈到,感受(即受阴)与身见之间的关系。感受与色身的状
态有关,色身的六根对外接触时,因为有抓取,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
受;一旦身坏命终,各种感受也就同时不存在了。既然如此,身有苦乐受、但心
离苦乐受,当下远离感受的系着,就是不再被贪瞋痴给系着,就是出离了生老病
死、忧悲恼苦。
    读了这篇经文,想想自己的人生处境,不论是在政治、教育、传统文化、两
性关系、感情、家庭对待等方面,我们曾经因为思想、观念,产生过多少的冲突,
受过多少的痛苦,流过多少的泪?过去再大不了的快乐或痛苦,都是观念上的抓
取和认同所造成的。一旦想法变了,原本执着不悔的种种,如过眼云烟。
    因此,我们可以不重蹈覆辙,不再为观念受苦,从观念的执着中解放出来吗
?我们能依佛陀所教,常常作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观,学着放
下、再放下,从知见、我见的执取中,突围、过关吗?
    有知见上的执取,是因为有身见;有身见,是因为有对色身、感受(想、行、
识亦是如此)的攀缘和抓取。如实知色、受(想、行、识) 无常,就能离断身见。
佛陀说正见,就是正观无常、缘起,以之超越凡夫知见,得到出世间的智慧。
    长爪外道经过佛陀的开示,从无常观思惟,当下见到无我、无我所的生命实
相,发现一旦离断身见之后,知见上的诡辩之于真理,毫无意义。遂出家成为佛
弟子,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而舍利弗依佛所教,观受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当下证心解脱。

'注释'

89 见法离见诤,无诤心解脱

90 远尘离垢法眼净

1 长爪:舍利弗之舅,以其指甲特长而得名,又称长爪梵志(婆罗门以回到梵天
  为志,故婆罗门又称梵志)。
2 见:凡夫知见,指思想、意识型态、观念、见解、想法、念头等。
3 不忍:没有认同、无所认同,指不抓取、不染着,并无排斥其他知见、或对立
  之意。
4 火种:或称火种居士。此为印度古时,对拜火婆罗门之泛称。


【第六章】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佛言:思惟十二因缘法,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而后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
    须深见法,悔过于正法律中盗密出家。

91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92 远尘离垢法眼净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二六经、大正本三四七经、佛光版三四六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若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养佛及诸
声闻众,大得利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都不恭敬、尊重、供养众邪异
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尔时,众多异道,聚会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昔来,常为国王、大臣、
长者、居士,及余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
但恭敬、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此众中,谁有
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诣彼沙门瞿昙众中出家,闻彼法已,来还广说;我等当复
用彼闻法,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其信乐,可得还复供养如前。”
    时,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
家,听彼法已,来还宣说。”
    时,诸外道诣须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众聚集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
等先来为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养衣被、饮
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问,悉共奉事沙
门瞿昙、声闻大众。我此众中,谁有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学
道,闻彼法已,来还宣说,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我此众还得恭敬、
尊重、供养。其中有言:‘唯有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昙法中,出家学道,
闻彼说法,悉能受持,来还宣说。’是故我等故来相请,仁者当行!,”
    时,彼须深默然受请,诣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众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经行。尔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