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层次的原因。 永远不要认为它与我们自身无关,或与我们无害。《大长今》的持续走红所透漏出来的当前这个社会的复杂的文化生态:传媒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的今天,其实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高露洁致癌事件”,当时一同被指含有致癌物的还有一向口碑不错的佳洁士牙膏.尽管后来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这是一起荒谬的没有足够证据的胡编乱造。然而对于高露洁与佳洁士的生产厂家来说,发生了的一切,无疑是一场损失惨重的灾难。类似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俯拾即是。比如刚刚平息不久的“国产啤酒含甲醛”事件。在传媒时代里,传媒发布出的有意或无意的报道,包括居心叵测的炒作与稍不留神,对于个人或者某个团体来说,都有不容忽视、不得不正视的力量。当这种力量像今天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为,能够轻易煽动众多民众的情绪与迷惑他们的思考和理性,将某一无辜的对象引入灭顶之灾。这种力量是相当可怕的。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这种力量是以一种貌似委婉而平和的面目出现。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就更加坚定而执著,以及隐秘。就《大长今》在中国大陆走红的整个过程来看,湖南卫视对普通百姓的持续不断的劝慰和诱导绝对温和。这种温和表现为和颜悦色的伪装与循循善诱的渐进,一种不动声色的坚定和耐心。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达到它的目的或者实现它的图谋。这是它的最为根本、也无须赘言的本质。
第三部分《大长今》的命运(4)(图)
迷茫与焦躁:个人情绪与《大长今》的走红有关 由《大长今》所催生的令人瞩目的热播与持续走红,也表明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的个人的迷茫与焦躁心理。进入新世纪后,新一轮的社会分层已经基本结束。早些时候通过国家相关制度方面的漏洞掘取第一桶金的做法已经很难行通,而摆地摊起家的商业奇迹更成为过眼烟云。一个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普通公民若想进入上流社会,其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较之以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有丁磊的传奇事迹与盛大网络的惊天神话。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机遇,并有足够多的能力把握机遇。那么,如何面对自己所必须面对的一切:卑污的现实与理想的过于遥远,在二者的对峙与很难调和之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就成为大多数人必须作出的艰难抉择。作出这个抉择的过程往往迷茫而焦躁不安。而很遗憾的是,大多数宫廷戏在缓解这些迷茫与焦躁方面,所做甚微。它们向普通民众打开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没有丝毫直接联系的人生高地,但却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由此所导致的焦躁不安,几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疏导,只能是进一步加剧。相反的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至少是让观众有所盼头,懂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专业特长创造奇迹。它实际上是向这个因欲望泛滥化而庸俗不堪的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图腾:一个拥有专业知识背景与技术特长的个人,能够使他向更高利益的投诚更为容易。也就是说,如何更为顺利地把自我等价出去。回到长今,就其一生来说,也不过是在中宗的小恩小惠之下,奉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华的惊险的整个历程。这与现代都市中的打工一族何其相似。长今的奋斗与个人成就,正是这些迷茫而焦躁的打工一族的最终的向往。很不幸而又很荣幸,《大长今》向这些中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可供参照的完整系谱。缓解了他们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于自己身世与命运的巨大的焦躁。是的,“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长今还在坚持”。文雅而坚定的长今的不屑奋斗的形象,给予无数失去自信和勇气的人们以一剂速效的安眠药方:如果不能出身高贵,那就学有所长。这与其它宫廷戏把相关专业人士如厨师、医生等,恶意贬低的粗暴的做法截然相反。显而易见,一个不动声色的文化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由对政治与权力的无限景仰,到向专业特长的追捧与关注。这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分后的合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它改变了个人仕途作为成功与否的全部标准的民族陋习,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安身立命、乐此不疲。这个转向可以看作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尽管它的完成需要很长一个过程。
崇洋媚外:《大长今》的另一解释 社会文化生态中的崇洋媚外心理仍然远未结束。这是《大长今》的热播带给我的另外一个体会。对于这点意见,你尽可以提出尽可能多的质疑与驳斥。但问题是,如果《大长今》是部国产片,它是不是可以达到它现在已经达到的炒作效果?也是不是有很多人愿意纷纷拍案而起,装做义正严词,为它的优点百般叫好与为它的诸多缺点百般辩护?也是不是还有人把它上升到诸如女权主义与继承传统优良文化的高度,和“心灵鸡汤”的低度?说这是一部“能够温暖慰藉每一个心灵的佳作”?因为这样的阿谀几千年闻所未闻,所以我不得不怀疑;太多的媒体、太多个人所表露的太多的献媚,使我有太多的理由相信,这应该部分出于哈韩一族的神经质的合谋。把一个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把一个本应归于平凡的外国的电视剧捧成亘古未有,那么毫无疑问,这是崇洋媚外的心理的表现之一。因为除此之外,我找不出其它解释。没有必要把崇洋媚外限定在对欧风美雨的无原则的吹捧方面。欧美对于中国已然太远,同时由于与中国有着频繁磨檫的不利环境,所以崇洋媚外者们纷纷转向,把羡慕的、迷离的、放荡的目光投向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有着俊男靓女的韩国,就显得水到渠成与顺理成章。在这些人眼中,国产的东东始终是不入眼的,只有舶来品才意味着尊严和品位。他们把国内的文化制品贬得太低而又把外来的文化制品捧得太高。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个人想不接触韩国电视剧都难。因为谁没有这么做,就预示着谁与这个哈韩时代与即时性的新潮化的脱节。这实际上已意味着,对《大长今》的观看并非完全因为内心的喜欢与所谓“精神上的需要”(网上很多Fans说的这个“精神上的需要”让人笑掉大牙);而是源于一种韩流侵袭过后的深深的恐慌:谁不崇洋媚外,谁不哈韩,谁就等于是老土和落伍,等于与时代的彻底决裂。由这样一种很是蹩脚的逻辑思维所主导的普通人的行为方式,把一个本来不应该、也极为荒唐的东西,弄得俨然成为真理。这种民族心理中的劣根性质,即始终以某个国家、某些国家的一切的一切奉为旷世经典,并不惜对本民族、本国的事物大加鞭挞。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警惕。但很可惜,类似的警惕与呼吁总是太少。 结语 这是题外话了。不管如何,作为一部外来的电视剧本身来说,《大长今》在中国的命运是很幸运的。它在一个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选择了一个适宜的方式进入。其所掀起的收视狂潮足以使其成为2005年度为人所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虽然不能走出一般宫廷戏的诸多窠臼而为人所诟病,但它毕竟为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文化快餐——它在一段时间后的销声匿迹可以预料。让感动者流下了廉价的泪水,让无数都市的闲人感慨唏嘘,填补他们生活的无聊与空白(对不起,我好象还在揶揄)。理性地说,针对《大长今》的批判其实应该适可而止。为人所极度憎恶的是这个任由传媒诱导的社会与浅薄的文化氛围;以及因欲望过多而产生的过多的迷茫、苦恼与心理上的焦躁和恐慌;崇洋媚外的继续与风行于世。其实这些也未尝不可以。每一个人都有关于选择的神圣的自由。然而问题在于,你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不应该为别人的选择制造压力。无论是相关受益者对其它国产宫廷戏的恶意的贬低,还是热心Fans的做作的自我标榜,借《大长今》抬高自我身价,都意味着对原有宫廷戏及其铁杆观众,对从不看韩片的人的一种嘲弄与潜在施压。也表明了个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被逐渐下放后,不同选择之间的激烈的相互倾轧。这种现象其实一直被社会学家所忽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我不愿意对这种状况作出任何妥协。
第三部分后记
穿过那些一个个离去的身影,我们的2005,随时都面临着吃玉米凉粉等杂粮、合唱《难忘今宵》、泪水导弹、家庭菜谱作业、变成狼的20个可能性、两只蝴蝶、划向虚无的刀光剑影、对一个身材的S型疯狂解读……够了。
这就是我们的娱乐近况,它随时都会让我们在它们的干扰下,变成泼妇或者狂躁症患者,在许多莫名其妙的夜晚,对着散发着光芒和热量的电视和电脑干吼。在我们的生活空虚得只剩下叫喊的时候,我要说的是,我们总有被招安的漏洞和借口了。那么你就去吧,如果你喜欢,就像你喜欢绯闻、牙医、八楼的二路汽车、莫名其妙的抱头哭、鼓掌或者起立、爷或者欧爷。
这是一年一度的口实,而穿过2004年,到了2005年,我们的娱乐符号变成了强大的复数,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繁华中,人人都有出名的份,这显得很好,有人脱衣服了,有人挺胸提臀了,有人又要忽悠人了。娱乐文化从一个肉食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在大众的口味里,俗气得一塌糊涂,这无异于中国娱乐的二婚,在没有欢乐的交欢里呻吟着职责和性征,那些无聊的夜晚,想的不是高潮而是财产家当。
当人们的大拇指被按键摁得瑟瑟发痛的时候,他们的精力和钱正通过美妙而近乎主人翁的宣传口号进入预定通道。短信,这个手机的副产品在越来越多的人中间扮演了皮条客的角色。
谁娱乐了谁?这是个问题。
本书旨在从娱乐文化的角度审视娱乐现象,这本汇集十大娱乐现象和事件批判的书是七位作者的共同出击,因而它具有了大众意义,作为大众文化批判的一个有效的本子,我们相信它是一次新的历程,从娱乐到文化,从个体到群落。
感谢安雅飞扬设计公司安宁兄的设计。
是为记。
海杰
2005年10月12日北京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