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作任何的宗派了。因為佛是唯一的,所以佛所說的法,當然也就是一味了。
到了佛滅度後,佛陀的教法,就不是那麼一味的了。依當時印度的法藏結集,和
後來教法的流行演變,就已分作三期。
第一、小行大耄r期  初期的結集,是由迦葉、阿難、優波離所主持,雖結集的
工作並不完全由他們經理,與之同時或後時更有其他的弟子結集,所謂有富樓那結集
,窟外結集,菩薩結集等。但在佛滅度後,為當時國王大臣所護持,流行世間的佛法

,則為迦葉阿難所結集的三藏。至佛滅二百年間,由此中分出上座部、大眾部兩大派
,依此二部為本,更裂為二十部。在這二十部派未曾分裂之前,小乘教法是一味和合
的。也就是傳在錫蘭等處的巴利語三藏。在佛滅後的五百年間,雖有二十部派的分裂
,但不出乎小乘三藏的範圍,故可說是小乘盛行的時期。然在這時期,也不能說完全
洠в写蟪朔鸱ǎ贿^由於小乘教法的盛行,大乘教法就耄'不彰。因為舊時的學者,
都以小乘教法為唯一的佛法,所以這時也可說為小行大耄У臅r期。由於佛滅度不久,
佛弟子們仗佛威德的餘勢,能依佛的軌範去實行,斷惑證果者,尚復不少,所以又名
之曰正法時期。
第二、大主小從時期  初期的五百年過去,到了六百年的當兒,有馬鳴菩薩出世
,著有佛本行讚等,竭力提倡大乘佛法。在他竭力的提倡宏揚之下,大乘佛法露其端
倪。繼有龍樹、提婆應叨瑢ζ埔磺杏胁康确▓蹋U揚大乘畢竟空義。後復有無
著、世親興起,發摚Т蟪嗣钣兄恚瑢σ磺蟹ǹ盏幕舅枷耄右匝a充的說明。他認

為一切法雖說是畢竟皆空,然其中的因果,有條不紊絲毫不爽,故說明一切種。成立
阿賴耶。這在教理上,是發摚У昧芾毂M致了。這末一來,遂使素來耄'的大乘佛法,
風行於世,遍佈於全個印度了,故這時可名之為大乘盛行時期。但這期間,並非洠в
小乘教法,不過由於大乘空有的教義過於弘盛光大,是以使那有權威而盛行於初期的
小乘教義,漸陷附庸地位,故又可名之為大小並行時期,或大主小從時期。
第三、大行小耄苤黠@從時期  二期的五百年過去,到這期的五百年時,約在佛
滅千二百年間,大乘空宗產生了清辨,大乘有宗產生了護法。清辨論師傳承龍樹菩薩
畢竟空義破斥有宗,護法論師傳承無著菩薩如幻有義破斥空宗,於是大乘空有二宗分
道揚鑣,互相對立,成為空有之諍。這種現象,在二期大乘盛行的時候是洠в械模
其時龍猛、提婆雖偏重於闡揚大乘畢竟空義,無著、世親雖偏重於發摚缁糜辛x,但
後者祇是補充前者,並未據為各有所宗,另成一派。但第三期間空有互相對敵的因子
,已種於第二期。到這時候以後,大乘的盛行已達極點,而小乘也就幾乎洠洹S伸

大乘的發達盛行,於是佛法普遍到民間去。正在這時,龍智菩薩等出來弘揚密咒,把
通俗的印度風習都融攝進來。因而密法就發達起來,故此時可名為密咒盛行時期。但
在這期間,大小乘教法,非全絕跡於世,不過由於密法過於弘盛,致使那盛極一時的
大乘佛法及已衰落的小乘教理,皆依附密咒之中流行。故這期亦可名為密主顯從時期
,印度密宗的盛行,是在佛滅千餘年之後。玄奘法師在印留學時,密咒流行尚少;到
義淨法師去印的時候,密咒漸盛行,隨義淨法師去留學的人,就有學習密咒的了。如
印度最負盛名的那爛陀寺,起初祇是大乘顯教的根據地,到了這時,也轉成為密宗的
道場了。後來的超岩寺,更是完全盛行密教的。
上面所說的三個時期,是佛滅後印度佛教流傳的全部情形,即以印度三期所流行
的佛教,而成為今日世界上所流行的三大系的佛教。
第一期盛行的小乘佛教,今日流行於世的可以錫蘭為中心,由錫蘭而流傳於緬甸
、暹羅及安南、馬來亞群島等處,是為巴利文系佛教,也可說是錫蘭系佛教。初期的

佛法本來是傳播到各方的,但他處隨了各地的不同環境,其後發生了種種沿革改變,
另成別種的風尚宗派,甚或趨於消滅;唯所傳於錫、緬、暹能夠保持原狀,且一直流
至今日而發展光大之。即今錫、緬等地的佛教徒,尚認為他們的佛教是上座部的正統
派佛教,由阿育王時代所傳播去的。從這一點說來,可見錫、緬、暹所流行的佛教,
就是印度初期所盛行的佛教。
第二期盛行的大乘佛教,現在流行於世的,可以中國為中心,由中國而流傳於高
麗、日本及安南等處,是為漢文系佛教,也可稱為中國系佛教。故印度二期大小並行
的佛教,由中國繼續傳承流行;因為中國的佛教,大小三藏,皆悉完備,且也並行世
間。實際說來,印度三期佛教,中國皆有,但因以第二期為主,以中國一向所行的,
都與印度第二期相類。
第三期盛行的密咒佛教,現存於世界上的可以中國的西藏為中心,由西藏而流傳
於西康、蒙古、甘肅及尼泊爾等處,是為藏文佛教,也可說為西藏系佛教。第三期的

佛法流傳到西藏,這在歷史上是很明顯的,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西藏才有佛教輸入;
而完成西藏的佛教,卻在我國宋朝。前面說過,印度佛教轉入第三期後,那爛陀、超
岩二寺都是盛弘密宗道場,故到西藏弘揚佛法的蓮花生,即由那爛陀寺去的,中興西
藏佛教的阿底崳褪菑某宜氯サ摹,F在西藏的佛教,漢文系的大乘,西藏也有;
但西藏的小乘佛法不及內地完備,小乘經論都不具全;而密乘的教典卻比較多一點。
大乘的空有二宗雖都有流傳,不過在密宗盛行趨勢下,一般修學密宗者,皆以空勝解
為所依,故空宗較為發達。在印度的第三期佛教即屬如此,故當以今日西藏系為代表

總合的來說,佛世時的教法,是一味融通,無所謂分乘分宗的;所以一切法,以
佛為歸為主,佛為法本,法皆一味。及至佛滅度後,佛法在印度,分為三期,迄至今
日流傳世界各國的,成為巴利文、漢文、藏文。這就是教之佛本及三期三系的概說。
乙  理之實際及三級三宗

以佛法究竟真實言,所謂「實際理地,不立一法」。諸法實相,唯無分別智如如
相應,無可建立,無可分說,離名絕相,超諸尋伺;由語言文字說真如法性等,都是
假名安立的善巧施設,實際是無可言思唯證相應的。法華經中說:「諸法寂滅相,不
可以言宣」。但為欲悟他,故從教法上顯示,分為三級來說明。這三級的分說,與菩
提道次第論的三士頗相似,不過我所說的名詞,與之不同罷了。這種名稱,是在民十
五年我講佛學概論的時候說出。所謂三級者: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
名大乘特法)。今作扼要的說明於下:
第一級五乘共法  最普遍的佛法要義,就是因緣所生法的原理,也即是因果法的
原理。大凡佛法說明一切法,都要以這因緣生法的道理來闡述。因緣就是因,生法就
是果,故因緣生法即是因果法。因果律於一切法中皆具有的,但其中特別注重業報因
果;一切科學也依因果律,然不說業報因果,故與佛法所談的因果迴異其趣。六趣流
轉的凡夫,三乘階級的賢拢钥捎蓸I果的原理說明。我們現在是受著人的業果,要

保持這人的報身,要免受三途的苦報,就得從這難得的寶貴人生,信解佛法的做人道
理。所謂學佛先從做人起,學成了一個完善的好人,然後才談得上學佛,若人都不能
做好,怎麼還能去學超凡入拢姆鹜樱克詫W佛法的人,敬佛法僧,信業果報,是最
要緊的一著。不但流轉的六凡,出世的三乘,皆建立在業果上;就是最高無上的佛陀
,也不出因果的範圍,因為要修大乘六度萬行的清淨殊勝因,才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
果。始從人乘,終至大乘佛位,名之曰「五乘」,而這因緣生法的原理亦即所謂因果
法的原理,是五乘所共修的法。一個人,尤其是做了一個佛教徒的人,對因果業報,
不能深信,則不能領受真正的佛法,也就不能了解佛法的正義,同時亦不能算為佛教
徒,故根本上不能入佛法之門!這五乘共法的第一級,其範圍極廣,把這級耄Ч塘耍
然後再進趣上級,那就容易了。比方世間造塔,不論他造七層九層,而最下層一定造
得寬廣和鞏固,因為下層基礎做好,然後才能一層一層向上造,學佛也是這樣。
第二級三乘共法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種出世的拢耍麄冋J識了

世間純粹的是苦,知道了世間無一可愛樂,於是深深的厭離世間,積極的求出世的涅
槃之樂。依著四念處、四正勤以至八正道的基本道路,而去實邸M修,不求人天果報
,唯一目的、求證出世涅槃。教中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就是三乘共法的標準,使三乘人了脫生死諸苦,證得涅槃寂靜。所謂共法者,以三
乘雖有差殊,而這三法印是三乘所共遵以斷煩惱了生死的。這三乘共法,較前高了一
級,以他們首先遠離了有漏流轉法,此則不共人天,為希人天樂果者之所不能及。因
為人天有情,對於世間業果,尚有所希求的原故。
第三級大乘特法  這是菩薩所特有的,不共於人天二乘的。此大乘佛法,以大悲
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學一切法門,普渡一切眾生,嚴淨無量國土,求成無上佛果
,為其唯一的誓願、唯一的事業。
此上三級的分別,是就整個的佛法普遍而說的,然大乘法廣,應分攝三宗以除偏
執,這在民十二年我作佛法總抉擇談已經說到。不過當時所說的名詞,稍有出入,今

再作確定的說明於後:
一、法性空慧宗  通達一切法的真如實性,必須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這要
有畢竟空慧,才能究竟通達諸法空性。通達法空的般若;是大乘法的基本條件。雖有
些根性鈍劣的有情,講解法空而不趣修大乘菩薩行,仍入小乘涅槃的;然發菩提心要
廣行菩薩道者,則必須通達法空,以法空般若為宗。很多的大乘經論,就這一分真理
上觀察特重,所以抽象的立此法性空慧宗,以攝一部分大乘坲法。
二、法相唯識宗  法相是說明種種諸法無量差別的相狀,這相的意義非常之廣,
凡一切法的相,皆可名為法相。如五法中的真如,可說是性,亦可說是相;三性中的
圓成實,可說是性、亦可說是相。然而給予諸法的差別相上一個正確的了解,適當的
明白,則其所宗者即是唯識。以唯識講明一切法,有無量差別的一切功能種子,生起
一切現行,因果相關,種現相續,明一切有為諸法因果差別。即對於無生無滅的無為
法,所有真正認識切實了解、究竟親證,也是由識及由識轉成的智所了知。所謂「諸

識所緣,唯識所現」。故凡了知的一切法相,皆是識現之法,識所現者;無為法雖非
識所變,但也由識所顯;若非淨分識的正智所顯現,則畢竟洠в姓嫒绲淖C明了。這也
有許多大乘經論所專重,故立此宗以攝之。
三、法界圓覺宗  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義,即以盡一切法為界,而
為任何一法所不能超越。前所說的「法性」、「法相」,都包括其中。「圓覺」可以
說就是佛十號中的正遍知或正遍覺,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切種智、一切相智,皆
與圓覺之名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以佛果之正遍知,無一剎那不是圓滿周遍覺知一切
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切法,要能圓滿覺知,唯圓覺智,故以圓覺為宗。凡等覺菩薩
以下,皆未能一剎那圓遍覺知諸法性相,以菩薩地上,以前剎那起根本智見諸法性,
要後一剎那後得智生方得見諸法相而未能周盡。佛智則不如是,一剎那間就能夠周遍
了知諸法性相。這在許多大乘經論中也都有所說明的。而天台、賢首所判圓教,亦皆
依佛智境界而闡說。如天台圓教講一念圓具三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發

心修行的菩薩,即所謂圓頓法門,以佛智境界為法門,而直趨無上菩提,禪、淨、密
等也都屬此宗。
宗諸大乘經論的古來各宗派,皆各有所偏據,故我特明三宗,因為以這三宗來看
一切大乘佛法,洠в薪獠煌ǎ鄾'有不圓融。至於上述的三級,初級的五乘共法,不
論是人乘、天乘、乃至佛乘,誰也不能離了因果法而言。第二級的三乘共法,也是不
能離了初級去凌空施設;即大乘不共法,也不能離了前二級而獨立,所以說三級是互
相依靠的。人天果、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