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離了初級去凌空施設;即大乘不共法,也不能離了前二級而獨立,所以說三級是互
相依靠的。人天果、二乘果都是趨佛乘過程中的一個階梯,非是究竟的目的地,究竟
的目的地是至高無上的一乘佛果。
丙  行之當機及三依三趣
「行」是側重當機者實邸险f的。佛在世時,當機說法,隨聞而解,隨解而行而
證。所依所趣,在當機的各人有無量差別,不能拘說,故法貴當機,當機者妙,藥貴
愈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穢毒,若是拿來做藥,適當病人的治療,那也是最

好的藥了。所以不能定說怎般那般,更不可說這個法門某一類眾生可修,那個法門某
一類眾生不可修。今判三依三趣,乃就三個時代機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傳至今,已
有二千五百年,現在正是第三千年間。依教中說: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
期:正法住世的時間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法則有萬年。分述於左:
一、依聲聞行果趣發起大乘心的正法時期  如來出世的本懷,是欲說出自悟自證
的實相法門,但因為此土眾生的根機未熟,乃方便先說適合當時機宜的,先說聲聞乘
法,令當機者起行證果。到法華會上才把這本懷說出來:「為欲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出現於世」。前所說者,都是令入佛乘,法華經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從這點
意義上說:由佛世時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證成的聲聞行果,而向於發起大乘心
──即菩薩行果或佛的行果。聲聞行果,乃佛住世時,當機廣說。我們看佛經,可以
見到很多比丘得證拢挠涊d──或證須陀洹果、或證斯陀含果、或證阿那含果、或
證阿羅漢果。即或有未能證得四沙門拢撸瑥姆鸪黾遥恋拖薅龋喽寄芤辣惹鸾

修行。到了佛滅度後,佛弟子們依著如來的正法──聲聞行果實邸畬嵭蓿C得聲聞果
者,在教史上亦歷歷可見。所以正法期間,是依聲聞行果而趣於發起大乘心的。已證
聲聞果者,大乘心一發,即知早走上菩薩行的半途,不難成佛了。
二、依天乘行果趣獲得大乘果的像法時期  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傳
於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禪宗、淨土宗。禪宗出於第一期的末葉,附屬於第一期,故
此像法時期足為代表的是密宗、淨土宗,是依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
身的幻身成化身佛,淨土宗如兜率淨土,即天國之一。西方等攝受凡夫淨土亦等於天
國。依這天色身、天國土,直趣於所欲獲得的大乘佛果。這是密淨的特點,與前期有
所不同。以初期能先證聲聞行果的根機,到這像法時候是很少有的了。因為像法時期
的眾生,理解力雖比較強,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證聲聞行果頗不容易!是以先
成天幻身,或上生天淨土,依密淨的天乘行果以期速達成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間,
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趣於大乘行果的。

三、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  這是踏上了佛滅後第三千年的時代了
,到了這時候──末法的開始,依天乘行果修淨密勉強的雖還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
的趨勢上觀察,修天乘行果這一著也不適時代機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
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機,並非完全洠в校贿^畢竟是很少數的了。而且依聲聞行果是
要被詬為消極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謗為迷信神權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為障
礙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應在進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聲聞行果
,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確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實行我所說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
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方是時代的所需,尤為我國的情
形所宜。由此向上增進,乃可進趣大乘行──即菩薩行大弘佛教。在業果上,使世界
人類的人性不失,且成為完善美滿的人間。有了完善的人生為所依,進一步的使人們
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薩行果。所以末法期間,是依人乘行果而進大乘行的。
今天所說的,從前都有講過,不過洠в芯C合的講,這次是綜合的講一遍了。人生

佛教,即由人乘進趣大乘的佛法,在我著的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人生觀的科學、現
實主義、自由史觀等各書中,曾有詳細的理論建立。現在最要緊的是:先了解佛法、
正信佛法,由正信佛法而實行佛法。就普遍的機宜上,重在從完成人生以發達人生而
走上菩薩行的大乘覺路。就從保持人的業果言,在今日亦須以佛法建立起人生道德,
使人間可為實行佛法的根據地。人人學佛,佛法才可風行世界,普遍全球。
我對佛法總系統的思想,略述如上。今天講了出來,是給大家一個總括的概念,
你們應以這第三期的系統思想,去觀察佛法、了解佛法,修行佛法,宣揚佛法。(心
月、演培記)(見海刊二十一卷第十期)

源     流
中國佛學
──三十二年秋在漢藏教理院講──

第一章  佛學大綱。。。。。。。。。。。。。。。。。。。。。。。。。。。。。五三九
第二章  中國佛學  特伲诙U。。。。。。。。。。。。。。。。。。。五四九
  第一節  略敘因緣。。。。。。。。。。。。。。。。。。。。。。。。。。。五四九
   一 梵僧的化風。。。。。。。。。。。。。。。。。。。。。。。。。。。五五一
   二 華士之時尚。。。。。。。。。。。。。。。。。。。。。。。。。。。五五二
  第二節  依教修心禪。。。。。。。。。。。。。。。。。。。。。。。。。五五四
   一 安般禪。。。。。。。。。。。。。。。。。。。。。。。。。。。。。。。五五四
   二 五門禪。。。。。。。。。。。。。。。。。。。。。。。。。。。。。。。五五六
   三 念佛禪。。。。。。。。。。。。。。。。。。。。。。。。。。。。。。。五五七
   四 實相禪。。。。。。。。。。。。。。。。。。。。。。。。。。。。。。。五六0
  第三節  悟心成佛禪。。。。。。。。。。。。。。。。。。。。。。。。。五六五
   一 超教之頓悟。。。。。。。。。。。。。。。。。。。。。。。。。。。五六六
   二 達摩與慧可。。。。。。。。。。。。。。。。。。。。。。。。。。。五六九
   三 僧燦至弘忍。。。。。。。。。。。。。。。。。。。。。。。。。。。五七五
   四 慧能之師資。。。。。。。。。。。。。。。。。。。。。。。。。。。五八二
  第四節  超佛祖師禪。。。。。。。。。。。。。。。。。。。。。。。。。五八八
   一 行思與懷讓。。。。。。。。。。。。。。。。。。。。。。。。。。。五八九
   二 希遷與道一。。。。。。。。。。。。。。。。。。。。。。。。。。。五九四
   三 百丈與道藥。。。。。。。。。。。。。。。。。。。。。。。。。。。五九七
   四 雲龍與黃溈。。。。。。。。。。。。。。。。。。。。。。。。。。。六0七
  第五節  越祖分燈禪。。。。。。。。。。。。。。。。。。。。。。。。。六一七
   一 溈仰之邃密。。。。。。。。。。。。。。。。。。。。。。。。。。。六一八
   二 臨濟之陡徹。。。。。。。。。。。。。。。。。。。。。。。。。。。六二二
   三 洞曹之回互。。。。。。。。。。。。。。。。。。。。。。。。。。。六三0
   四 雲門與法眼。。。。。。。。。。。。。。。。。。。。。。。。。。。六三六
  第六節  宋元明清禪。。。。。。。。。。。。。。。。。。。。。。。。。六四六
   一 公案之拈頌。。。。。。。。。。。。。。。。。。。。。。。。。。。六四九
   二 話頭之疑參。。。。。。。。。。。。。。。。。。。。。。。。。。。六五二
   三 禪淨之合修。。。。。。。。。。。。。。。。。。。。。。。。。。。六五四
   四 宗教之和會。。。。。。。。。。。。。。。。。。。。。。。。。。。六五六
   五 空默之觀照。。。。。。。。。。。。。。。。。。。。。。。。。。。六六0
   六 語錄之纂研。。。。。。。。。。。。。。。。。。。。。。。。。。。六六二
   七 坐跑之兼摺!!!!!!!!!!!!!!!!!!!!!!!!!!A
   八 僧俗之常套。。。。。。。。。。。。。。。。。。。。。。。。。。。六六八
   九 仙道之旁附。。。。。。。。。。。。。。。。。。。。。。。。。。。六七一
   十 儒理之推演。。。。。。。。。。。。。。。。。。。。。。。。。。。六七三
第三章  禪觀行演為台賢教。。。。。。。。。。。。。。。。。。。。。六七九
  第一節  緒言。。。。。。。。。。。。。。。。。。。。。。。。。。。。。。。六七九
   一 賢首學與天台學名義之審定。。。。。。。。。。。。。六七九
   二 台賢為中國特創之佛學。。。。。。。。。。。。。。。。。六八0
   三 台賢皆以禪為源。。。。。。。。。。。。。。。。。。。。。。。六八一
  第二節  實相禪布為天台教。。。。。。。。。。。。。。。。。。。六八二
   一 天台學之根據。。。。。。。。。。。。。。。。。。。。。。。。。六八二
   二 天台學之先河。。。。。。。。。。。。。。。。。。。。。。。。。六八三
   三 天台學之成立。。。。。。。。。。。。。。。。。。。。。。。。。六八四
    甲 慧文慧思之創發。。。。。。。。。。。。。。。。。。。。。六八四
    乙 智者之完成。。。。。。。。。。。。。。。。。。。。。。。。。六八七
   四 天台學之演變。。。。。。。。。。。。。。。。。。。。。。。。。六九一
    甲 荊溪與法相華嚴及禪之對抗。。。。。。。。。。。六九一
    乙 宋代山內山外與華嚴及禪之辨。。。。。。。。。六九二
    丙 藕益援禪法相入天台。。。。。。。。。。。。。。。。。六九三
   五 天台學之述要。。。。。。。。。。。。。。。。。。。。。。。。。六九三
   六 天台學與禪律淨密之關係。。。。。。。。。。。。。。。六九五
  第三節  如來禪演出賢首教。。。。。。。。。。。。。。。。。。。六九七
   一 賢首學之根據。。。。。。。。。。。。。。。。。。。。。。。。。六九七
   二 賢首學之先河。。。。。。。。。。。。。。。。。。。。。。。。。六九七
   三 賢首學之成立。。。。。。。。。。。。。。。。。。。。。。。。。六九九
    甲 杜順之法界三觀及十玄。。。。。。。。。。。。。。。六九九
    乙 智儼之六相五教。。。。。。。。。。。。。。。。。。。。。七00
    丙 賢首之三時十宗。。。。。。。。。。。。。。。。。。。。。七00
   四 賢首學之演變。。。。。。。。。。。。。。。。。。。。。。。。。七0三
    甲 慧苑之刊定。。。。。。。。。。。。。。。。。。。。。。。。。七0四
    乙 清涼之恢宏。。。。。。。。。。。。。。。。。。。。。。。。。七0四
    丙 圭峰之斂削。。。。。。。。。。。。。。。。。。。。。。。。。七0五
    丁 宋以來之衰弱。。。。。。。。。。。。。。。。。。。。。。。七0五
    戊 明清來與天台之對抗。。。。。。。。。。。。。。。。。七0五
   五 賢首學之述要。。。。。。。。。。。。。。。。。。。。。。。。。七0六
   六 賢首學與禪律淨密之關係。。。。。。。。。。。。。。。七0八
  第四節  賢首學與天台學之比較。。。。。。。。。。。。。。。七0九
   一 五教與化法四教。。。。。。。。。。。。。。。。。。。。。。。七0九
   二 十儀與化儀四教。。。。。。。。。。。。。。。。。。。。。。。七一0
   三 三時與五時。。。。。。。。。。。。。。。。。。。。。。。。。。。七一一
   四 同別圓與兼純圓。。。。。。。。。。。。。。。。。。。。。。。七一二
  第五節  結論。。。。。。。。。。。。。。。。。。。。。。。。。。。。。。。七一三
第四章  禪台賢流歸淨土行。。。。。。。。。。。。。。。。。。。。。七一五
  第一節  依教律修禪之淨。。。。。。。。。。。。。。。。。。。。。七一五
   一 無量佛剎。。。。。。。。。。。。。。。。。。。。。。。。。。。。。七一六
   二 彌勒內院。。。。。。。。。。。。。。。。。。。。。。。。。。。。。七一七
   三 彌陀淨土。。。。。。。。。。。。。。。。。。。。。。。。。。。。。七一八
  第二節  尊教律別禪之淨。。。。。。。。。。。。。。。。。。。。。七二0
  第三節  透禪融教律之淨。。。。。。。。。。。。。。。。。。。。。七三0
   一 禪宗之淨。。。。。。。。。。。。。。。。。。。。。。。。。。。。。七三一
   二 台教之淨。。。。。。。。。。。。。。。。。。。。。。。。。。。。。七三八
   三 賢教之淨。。。。。。。。。。。。。。。。。。。。。。。。。。。。。七四三
  第四節  奪禪超教律之淨。。。。。。。。。。。。。。。。。。。。。七四六
   一 汎源。。。。。。。。。。。。。。。。。。。。。。。。。。。。。。。。。七四七
   二 切因。。。。。。。。。。。。。。。。。。。。。。。。。。。。。。。。。七四八
   三 碩果。。。。。。。。。。。。。。。。。。。。。。。。。。。。。。。。。七五0
   四 轉流。。。。。。。。。。。。。。。。。。。。。。。。。。。。。。。。。七五二
第五章  中國佛學之重建。。。。。。。。。。。。。。。。。。。。。。。七五四
  第一節  略指所依。。。。。。。。。。。。。。。。。。。。。。。。。。。七五四
  第二節  教史概觀。。。。。。。。。。。。。。。。。。。。。。。。。。。七五四
  第三節  博究融匯。。。。。。。。。。。。。。。。。。。。。。。。。。。七五六
  第四節  綜攝重建。。。。。。。。。。。。。。。。。。。。。。。。。。。七五八



第一章 佛學大綱

                                                  │施
                                                  │戒     天人乘──┐  │一
        圓寂──如實而無可取之空      法性空慧│菩│忍               │人│
                                              │  │進     聲聞乘──┤  │切
大乘以佛為本─────────佛性──法界圓覺│薩│定               │  │
                                              │  │慧     般  若    │間│有
        妙覺──極空而無可捨之識      法相唯識│道│方     方  便        │
                                                  │願     大慈菩提心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