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首的两员武将长得差不多,年长的五十出头,年幼的四十有余。

“大哥,我们千里迢迢从四川而来,京城的那帮龟儿子,连棉鞋棉衣都不给备齐了,他们安的什么心!”

“别废话了,我们秦家世代忠良,岂能因为几个昏官,就不给朝廷尽忠了!此番援辽断然不能弱了白杆兵的名头!”

正说话之间,突然有斥候跑过来。

“禀报二位将军,前方有人马前来迎接。”

秦邦屏和秦民屏一起举目,只见一队骑兵飞马而来,大旗上面飘扬着一个斗大的张字,在朔风中分外显眼。

第二百三十九章泣血求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恪高升总兵,手下的人全都得到了封赏,大哥张峰就升任左营游击,孙得功升任锦义参将,接替了张恪原本的职务,至于吴伯岩升任宁远卫指挥使,负责守卫京城到辽东的咽喉要路。

因为前方吃紧,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军需,从各地调来的援兵通过宁远,前往辽阳和沈阳。各路神仙见得多了,吴伯岩都麻木了。

可是就在三天前,张恪特别下了命令,让他妥善接待一支从四川来的援兵。吴伯岩顿时脑袋就大了,没听说大人和四川有什么关系啊,怎么贸然下这种命令?

满脑袋都是疑问,吴伯岩没胆子违拗张恪的指示,他急忙安排下去,夜不收士兵不停侦查。

果然有一支怪异的四川士兵前来,吴伯岩一见之下,不免傻眼了。

能被大人看重,该是何等英雄!

可是一见之下,这些士兵只有一杆白色长枪,身上的棉甲破破烂烂,都没有裹精铁叶子。至于脚下,就更惨了,还有人穿着草鞋。

分明就是一支叫花子,手下的士兵也傻眼了。

“大人,就来接他们啊?”

“哼,别废话了,总镇交代的,照办就是了!”

吴伯岩催马向着秦家兄弟奔来,离着老远吴伯岩就下马施礼。

“在下宁远卫指挥使吴伯岩,奉我家总镇大人之命,前来迎接诸位,大家一路辛苦了!”

秦邦屏和秦民屏互相看看,更是大吃一惊。

在大明的土司之中,广西的士兵战斗力最强也最凶狠,被称作狼兵,悍勇可见一斑。后来推而广之,西南的土司士兵都被称作狼兵。

普通百姓躲得远远的。各地的官员见他们装备落后,又瘦小枯干,根本看不上眼。

秦家兄弟走了大半个明朝,还是第一次有人大老远的出来迎接,而且还是一位指挥使。他们两个急匆匆下了战马,急忙上前还礼。

“多谢兄台相迎,我等感激不尽。”

吴伯岩一直在打量这支奇怪的部队,当两位主将走出来之时,临近的亲卫距离不远,形成半月形包围圈。守护两位主将安全,风雨不透。

后面的士兵则是整齐划一,长枪如林,雪亮的枪尖透着浓烈的杀气!相比义州的长枪兵,一点都不差,凶悍骠勇之气甚至犹有过之。

好兵!

吴伯岩态度顿时来了一百八十度转弯。难怪大人会如此重视,真是想不到,大明朝最能打的士兵不在九边,不在京营。竟然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四川土司兵,真是无奇不有啊!

“两位将军太客气了,在下准备好了酒食,请到宁远歇息。我家总镇很快赶到。”

秦民屏忍不住挠挠头,苦笑道:“朝廷刚刚提拔做了守备,当不得将军的称呼。”

吴伯岩一愣,随即笑道:“就当小弟提前叫了。凭着两位手下的精悍,要不了多久,就要高升将军!”

“借您吉言!”

三个人有说有笑。在吴伯岩的带领之下进入宁远,先前往驻扎的营地,两大排整齐的营房,里面正冒着浓浓的烟。

“营房空闲了许久,前天才让士兵们收拾,要是不够暖和,还有火炉。”

秦邦屏走进营房,把手放在火炕上,滚烫!

从四川到辽东,他们走了好几个月,一路上几乎都睡在帐篷里,甚至有露宿山林的时候。热乎乎的炕头,睡上一宿,什么疲惫都没有。

“好,真好。吴兄太够意思了!”秦邦屏笑道:“告诉孩儿们,能好好睡个觉了!”

“别忙,知道诸位远道而来,我们准备了晚宴,还有热水洗澡,另外若是有弟兄身体不舒服,还有军医官。放心,全都免费!”

敢情人家都准备好了,秦家兄弟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热情,但是他们只能客随主便。

长途跋涉的白杆兵安顿下来,坐在热气扑面的军营里,一个个咧开大嘴,憨厚地笑着。

“诸位军爷,热水来了!”

有人把洗脚水送来,白杆兵都有些傻眼了,上一次洗脚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双脚插进热水里,舒服的眼中流出了泪。

秦邦屏和秦民屏每一个营房走过去,只见水汽弥漫之中,士兵们舒服地清洗尘垢。长途跋涉,他们的脚上血泡都是一层接着一层,渐渐的竟然变成了类似马掌的硬皮层。出了山海关,不少人脚上被冻伤了,青紫红肿,甚至皮肤溃烂。

每逢有伤的士兵,军医官都会拿着药膏,亲自帮着清理,上药,包扎……

看到士兵们感动落泪的模样,秦民屏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哥,你说那位张总兵到底是谁啊,怎么对咱们这么好?”

“你问我我问谁去!”

秦邦屏摇摇头,说道:“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只要咱们能办到的尽力就是了。咱们白杆兵不欠人情。”

……

焕然一新的白杆兵士兵在引领之下,来到了校场上,顿时眼珠子碎了一地。

只见校场上已经支起了上百个烤肉架子,每个架子上绑着一只肥羊,下面是旺盛的炭火。一边烤着,一边涂抹香料。只见烤色泽枣红,娇艳欲滴,提着鼻子一闻,就让人食欲大开。

秦邦屏看在眼里,迷惑之色更胜,硬生生止住了脚步,其他士兵更是不敢动弹。能管得住腿,却管不住大家伙的眼睛,全都盯着烤全羊咽吐沫。

“哈哈哈,秦将军,怎么不合诸位的口味吗?”

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张恪在吴伯岩的陪同之下,出现在校军场上。

熟读史书的张恪自然知道白杆兵的大名,更是为浑河血战扼腕叹息。

天启元年,大明集中各地精锐,包括四川的白杆兵,浙江的戚家军,云集辽沈。和建奴大战。

白杆兵算是大名最好的长枪手,和戚家军又是最好的火铳手。两支人马,在浑河实现了梦幻组合。

不到一万的士兵,力战数倍于己的建奴铁骑,双方战损比例相当!

这在野战之中,几乎是不敢想象的,比起徒有其表的广宁铁骑,白杆兵可以拍着胸脯说他们没有战败,只是被消耗光了!

当得知白杆兵北上进入辽东之后,张恪就知道那场宿命的交战已经不远了。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老奴甚至可能比历史上提前下手,更大的血雨腥风不再遥远。张恪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帮助白杆兵,让他们打得更漂亮,最好能摆脱全军覆没的凄凉结局。

秦邦屏见到张恪,也被对方的年纪吓了一跳。

看样子恐怕比起自己儿子还要年轻,竟然高居总兵之位。猛地,秦邦屏想起了最近风头最盛的一个人物……

“敢问大人可是在广宁痛击鞑子的张恪张大人?”

“正是本官,若是我说的不错,两位应该是马夫人的兄弟吧?播州之乱。马千乘和秦良玉贤伉俪用兵如神,连破杨应龙部,战功赫赫。试问我大明的土司当中,谁人能比得过秦马两家。本官久仰白杆兵大名,没想到你们到了辽东,正好让本官尽尽地主之谊。”

张恪一番话说出,秦邦屏和秦民屏总算是解开了心中疑虑。原来是张恪仰慕他们的战绩,才盛情款待,看来大明还是有识货的人。

不过相比广宁大捷。张恪的战功,义州兵的战力,更加白杆之上。

秦邦屏老成持重,最敬重英雄,他急忙给张恪施礼。

“张总镇过誉了,我等深受皇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倒是张总镇年少有为,战功彪炳,让人好生钦佩。”

“哈哈哈,别忙着吹捧了,羊肉老了就不好吃了。”

张恪刚说完,早就按捺不住的白杆兵嗷的一声,像是一群饿狼扑了上去。平均三十个人一只羊,围着肥美的羊肉,大家直接从怀里掏出了匕首,看上那块就割那块,嘴里塞满了羊肉,根本无暇说话,只能听到大口大口吞咽的声音。

秦邦屏一口气啃光了一只羊腿,这才想起来。

“张大人,羊肉可不便宜,如此招待,下官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张恪微微一笑:“秦将军,羊肉在其他地方或许值钱,可是别忘了我们刚刚打败了好几万鞑子。我派遣骑兵攻击草原,抢掠了大量的牛羊,吃不了的羊肉都冻了起来。眼看着冰雪消融,要是不赶快吃光了,只怕就坏了。”

秦民屏笑道:“当真如此?那我可要多吃一点!”

说着伸手抓起了第三支羊腿,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白杆兵在宁远停留了三天,又要继续北上,张恪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赴死,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大人,沈阳来信了。”

“是谁的?”

“于伟良,于大人的!”

张恪急忙从马彪手里接过,展开书信,浓重的血腥气直刺鼻孔,是血书!张恪眼前一黑,仔细看去。

永贞兄,见此信时,弟或许已然捐躯殉国,倘若如此,请兄代为照看家人,小弟不胜感激。若小弟侥幸活着,请兄念在往日情分上,发兵相救,万余将士性命系于兄一人的身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何至于写血书?”张恪眼睛都红了,当初在奉集堡联手对敌还历历在目,怎么转眼就要生离死别一样!

马彪急忙说道:“启禀大人,送信的士兵说袁应泰派遣于大人袭击抚顺,他攻下了抚顺之后,就被皇太极领兵围困,向巡抚杨大人求援,杨大人不理。于大人才派人突围,一路到了广宁。大人,咱们不能不管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出奇制胜

接到于伟良的血书,张恪是越发感到奇怪,按理说于伟良要求救,上面有总兵,巡抚,经略,甚至是朝廷,怎么也找不到不在战区的总兵!

不过于伟良出身广宁,又和自己在联手作战,是一起扛枪的兄弟,绝对不能不管。

“把送信的士兵叫过来,我要好好问问。”

马彪转身离去,不多时带来一个黑瘦的年轻人,身上的鸳鸯战袄破旧不堪,有几处黑色的斑块,明显是血痕。进来之后,跪在门口砰砰磕头,放声大哭。

“救救我家大人吧,求求您大发慈悲啊!”

“身为军人流血不流泪,先把事情说清楚,前面的战局到底如何?”

士兵擦抹一下眼泪,把他所知的都告诉了张恪。

“我家于大人在二月六号接到经略指令,准备光复抚顺。于大人以为冒然出战胜算不大,就上书巡抚洪大人,想要洪大人代为周旋,可是洪大人已经奉调入京,新来的巡抚杨涟刚到任,就巡视奉集堡和沈阳等地,督促人马发动攻击。于大人没法违抗,只能领兵在二月十六号攻击抚顺的建奴。”

“糊涂!”张恪拳头狠狠砸在了红木桌案上,震得壶碗乱撞,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杨涟和袁应泰叫道面前,痛骂一顿!

以明军的状态,根本没有反攻的本钱,能守住地盘就谢天谢地了。而且即便打下抚顺,面对老奴不停的骚扰,也是易攻难守,搞不好就会重蹈萨尔浒的覆辙。

张恪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东林党,从袁应泰和杨涟的举动来看,应该是山西的案子让他们损失惨重,天下群情激奋,东林最看重的节操蒙尘。他们不得不利用辽东战局转移焦点,甚至替他们加分!

从东林党的立场来看,或许是一步解套的妙棋。可是对于大明来说,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于大人如何攻打抚顺,为何又被包围了?”

“启禀大人,于大人率领五千士兵,携带二十门红衣大炮,在二月十七号赶到抚顺城下,趁着夜色发动攻击。抚顺城中守军极少,半夜时分就杀入城中。光复抚顺。于大人急忙向经抚报捷,可是转过天侦察到两万多建奴向抚顺杀来。于大人急忙向巡抚杨涟上报,杨涟没有增派人马,只是严令于大人死守……”

士兵越说越悲痛,喘着粗气说道:“鞑子猛攻抚顺,于大人率领弟兄奋死力战三天,孤立无援,连一个援兵没有,于大人不得不选派夜不收突围。向各处求援。”

负责执掌文书的杜擎在张恪身边一直听着,奉集堡血战的场景历历在目,太阳穴上的青筋崩了起来。

“从二月十七号算起,现在差不多十天了。我们远水不解近渴,怕是于兄弟已经一命归天!”

杜擎眼角挂着伤心泪,愤然说道:“大人,我们要给于大人报仇!”

“别忙。那小子死不了!”张恪盯着那个士兵,问道:“数万鞑子包围抚顺,你又是怎么逃出来的?”

杜擎眼睛也瞪得老大。他一把揪住了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