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农产品在市场上换到黄金。但是由政府保护的商人为了榨取更多的钱,控 
  制了黄金的价格。朱家的家长像其他许多情况类似的人那样,决定带领全家 
  逃到长江以北的淮河地区。在那里,作为外来户的他们很容易被抓和被判刑, 
  也很容易遭到租给他们地种的地主的剥削,于是他们被迫在由于战争与灾难 
  而荒芜的闲地上劳作。 
       1328年朱元璋出生前其家庭两代人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个制度的弊端。他 
  们一无所有,被迫不断地迁徙以求生存。这一处于绝境的贫困家庭的故事能 
  够重新讲出来仅仅是因为从这个家庭产生了一个未来的皇帝。否则,我们几 
  乎无法知道括户对于普通工匠的生活,或者更实际地说,对组成人口大多数 
  的农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无论如何,从我们知道的这一点点情况就强 
  烈地说明了这个制度并不符合社会需要,它从经济上说是不明智的,从社会 
  上说也不公正的。如果说这些特性在十三四世纪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史中并不 
  占据主导地位的话,那么它们在元以前以及元以后的中国社会史中却是很突 
  出的。 
       奇怪的是,曾在自己的家庭中亲历了这个制度的不平等并做了明显努力 
  来改善中国最贫困农民的生活的这位明朝皇帝,却依旧保留着世袭军户和匠 
  户这一元代的观念,力图将这些户分别注册,并世代固定在一定的职业上。 
  明朝没有实行像元代那样分类过细的户籍制度,他们主要实行四种分类:官、 
                 ① 
  民、军、匠。只有后两类是世袭的,而不论对军户还是匠户,这一制度都没 
  能贯彻到底,不久军队或政府工程必需的人力就难以保证了。明朝创建者在 
  这点上的判断是错误的。可以设想元朝末期混乱的特殊环境使他无法取得在 
  正常条件下中国社会生活的经验,因此干扰了他的判断。 
       但在元朝时期,匠户的管理制度与军户的管理制度截然不同,因此二者 
  必须分开来评价。让手工业得到最广泛的发展对于元朝政府来讲并不可怕, 
  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这并不威胁到蒙古人的特权。在战争中拯救出的工匠 

①  '744'孙克宽:《蒙古汉军及汉文化研究》,第 66—67 页。 
① 灶户也是世袭职业群体,其特殊生产技能对明代税收和财务制度都极其重要。见'197'黄仁宇: 《明代的 

财政管理》,第189—224 页。但是,应该注意到明初曾采用超过80 种户计的户籍制度,显然是受了元代 
模式的影响,王毓铨即将发表的成果已研究了这一问题。 

… Page 444…

的生命又重新付还给了征服者以及整个社会,并且是成倍地付还。广泛建立 
的组织和所雇佣的大量工匠使朝廷随时可以应付战争,建设或重建城市,恢 
复公共设施,并为精英阶层提供大量消费品。这一组织无疑有助于保留与发 
展技能,保持工匠传统,并造福社会。当然,如果没有外族征服,这些人的 
技能可能会更好地保存下来并广为传播,社会也会更加富裕。但在入侵已经 
成为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对由于蒙古人重视工匠而使灾难有所减 
轻这一点有所感激了。显然这加强了蒙古政权,同时也有助中国社会的继续 
生存。 

… Page 445…

                             元代社会史的其他方面 

                                          城市 

       在12世纪早期金朝征服北宋之后,中国的北方与南方经历了明显不同的 
  社会转变。中国南北方在社会生态学上的区别总是要呈现出来。在整个国家 
  统一期间,这些区别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影响趋于弱化。10 
  世纪以后,除了自然环境的不同,还要加上由于外族侵略、战事的混乱、贸 
  易体系的改变,以及反映外族统治者利益的政府模式的改变等等所带来的区 
  别。1120年女真人的金朝对整个北方的征服是两个世纪以来混乱的顶点。它 
  加深了南、北中国的分裂,直到13世纪70年代蒙古人才最终征服南方,统 
  一了中国。 
       当蒙古人以武力重新统一中国的时候,南北方之间的差距之大是惊人 
  的,北方的经济在衰落,而南方正在繁荣(南方是指“历史上的南方”,即 
  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省份)。人口的迁徙最明显地体现了这些不同之处。直 
  到唐代还是中国人口中心的北方,此时最多只有1/3的人口。地区性的贸易 
  难以开展,陆路交通日渐衰败,交通费用十分昂贵,北方已几乎见不到大城 
  市。可以肯定,蒙古统治者在大都(今北京)建设起一座宏伟的首都,是根 
                                         ① 
  据古典中国帝王的规划而设计的,但可能最多只有50万居民。虽然它是当 
  时世界的一流城市,但还没有宋朝的或中国更早的首都大。前南宋首都杭州 
                                                        ① 
  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将近100万。除去大都,元代中国北方没 
  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1世纪时的北宋首都开封曾有100万人口,但 
  在12世纪初被宋朝放弃之后就衰落了。13世纪末整个开封府也仅有18。5万 
  人在册。 
       从金朝至蒙古统一前,淮河是南北中国的分界,在元代,淮河以南有许 
  多大城市,人口从25万到50万,还有一些城市人口更多。除了县或路有人 
  口统计数字外,由其管理的城市通常没有单独的人口数字,但在1290年的统 
  计数字中,那些拥有大城市的路的人口数字能够透露出一些实情:扬州路在 
  册人口 150万,附近的常州路100万,嘉兴 (浙江北部,与杭州接境)225 
  万,浙江与江苏还有几个人口为100万到250万的路;在江西北部的饶州路, 
  其中包括瓷器生产中心景德镇,我们惊奇地发现有450多万人口。这些数字 
  所表明的人口密集程度,不仅显示了城市居民可能的稠密度,还向我们显示 
  了那里有为工艺和手工业提供的劳动力,有专门用于销售的农产品,有发达 
  的内河和沿海航运,这些都维持了人口的密集。 
       中国中南部的中心地区在经济上始终是一体化的,我们知道在蒙古征服 
                                   ② 
  之前的南宋时期就一直如此。日本社会史学家斯波义信提醒我们对“中世纪 
  中国贸易革命”的重视,在其他地方它又被描绘为公元750年至1000年间中 
  国社会的“根本性过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①  '479'南希·S。斯坦哈特:《忽必烈的都城规划》。 
①  '431'吉尔伯特·罗兹曼:《金代中国和幕府日本的城市网》,第30—36 页。该书对中国和日本历史中 

的城市化做了制度方面的论述。 
②  '452'斯波义信:《宋代对外贸易:范围与组织》;亦见'451'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或其英译本。 

… Page 446…

                                                                ③ 
  和城市阶级及其亚文化的出现而来的“贸易大膨胀”。在蒙古占领之前的几 
  个世纪内过渡中的中国的那种发展,在1125年后的中国北方没有继续下去, 
  但是在宋朝的南方却迅速进行。为了回答城市、城市文化、贸易以及农业经 
  济的商品化这些问题,我们先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元代中国的统一在多大程 
  度上使北方地区恢复了生机,元朝统治是否压抑了南方的经济。 
       蒙古人优待西亚商人的组织斡脱,给予他们贸易特权和为国家服务的财 
  政责任。在元帝国范围内,从波斯和地中海一直到中国和高丽都有斡脱商人 
  活动,他们或许为当时的中国长途贸易更加国际化做出了贡献。斡脱特权究 
  竟是扰乱了中国的贸易方式,还是全面发展了中国贸易,增加了中国财富? 
                                           ① 
  现在我们还不可能给予完整的回答。人们普遍认为,元代中国的斡脱是蒙古 
  霸主的一个卑劣共谋者,蒙古霸主把从汉人身上榨取来的资金借给他们,资 
  助其不可告人的、伤害政府与人民的活动。居于高位的蒙古人与色目人确实 
  是把钱借给了斡脱商人,斡脱离人又以高利贷形式转借给地方政府中那些完 
  不成税收任务的部门,或者是转借给有同样经济需求的个人,然后他们又依 
  靠与地方长官的关系收取债款。说斡脱商人们贪得无厌可能有些言过其实, 
  但是一般人似乎把他们看作很多苦难的根源。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常常指出斡 
  脱商人“熟悉城市的各条道路”,而那里恰恰是经商的场所,他们残酷地运 
  用自己经商的技巧来充实他们自己及其蒙古主子的腰包。 
       关于元代大都、杭州这样的大城市的生活有一些描写。杭州优美的景色、 
  温润的气候,以及她的奢华与娱乐,对蒙古、色目官僚以及宗教人士、商人 
  都有强烈的吸引力。闻名于宋朝最后几十年的巧夺天工的城市发展,并没因 
                       ① 
  为被征服而消失。1275年至1291年来中国的马可·波罗对这座城市十分了 
  解。他称她为“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14世纪中叶这座 
  大城市遭到毁灭性的火灾,在元末内战中又几次易手。显然在有元一代她走 
  了下坡路。还没有其他城市显示出这种值得注意的发展。大运河的重新开发 
  无疑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其工程不涉及江南段,即杭州至长江段, 
  但是江苏北部的运河要重修,一直向北延伸,从黄河直到大都。1340年以后 
  它毁于洪水,并因战事而使运输受阻。北方和南方经济上的一体化首先得益 
  于运河的重建,但却没有继续得到完全与长久的利益。在北运河两旁的商业 
  大城市得以再生却并不繁荣。在元代似乎没有哪类经济得到真正的繁荣,而 
  不同地区条件的差别是相当大的。 
       有关元代中国城市生活的某些最直接最有色彩的信息来自元杂剧,我们 
  在社会史部分已有论述。其中很多是描写普通人的家庭生活,虽然情节可能 
  离奇,但这些杂剧从广阔的角度揭示了城市人的追求,显示了城市与农村生 
  活之间的交流,向我们展示了每年的节日庆祝及宗教仪式,还描绘了对贫富、 
  对官员、偶尔也有对居住在中国的外族人的态度。这些杂剧已有一些很好的 
  译本,但是将它们作为研究元代社会的资料进行分析还仅仅是一个开始。② 

③ 引自'511'崔瑞德:《晚唐的商人、贸易和政府》,第63 页。 
① 在准备写此章时,发表了两篇研究斡脱的论文。见'10'托马斯·T。爱尔森:《1200—1260 年间的蒙古诸 

王与斡脱》;'104'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斯特: 《元代中国的商人组合:斡脱》。 
① 谢和耐在'156'  《蒙古入侵前中国的日常生活,1250—1276 年》中对杭州有神奇的描述,该书先以法文出 

版,后又有英文译本。 
② 见'180'乔治·A。海登:《中世纪中国戏剧中的罪与罚:三出包公戏》。这是展示社会评判观念的公案戏。 

… Page 447…

  关于《元典章》这部囊括法律、案例的大规模汇编,以及有关元代社会史的 
  其他类文献的情况也是如此。③ 

                                       乡村生活 

       如果说我们关于城市社会的知识不够的话,那么我们对于中国人口的大 
  多数——在乡村居住的农民以及作为农村社会一小部分的工匠和商人——的 
  情况的了解,就更难令人满意了。在元杂剧、笔记和其他非官方、非正式的 
  历史资料中,关于乡村生活的材料比关于城市或关于各种背景的精英人士的 
  材料要少得多。但是,就乡村社会的某些方面提供一些与现在的了解相比更 
  详细的认识,还是能够做到的。 
       政府的基层是建立在得自于早先汉人实践的两种管理系统之上的。在忽 
  必烈朝初期,政府下令各种户籍均归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在城镇、近郊及其 
  乡村地区,人户被编入我们可称之为“管区”或“界区”的组织内,在中国 
  其称呼各地不同。它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