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用数码摄影进阶-一棵泡菜的学习总结-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准确还原,故一般选用白色物体作为校正参考,该校正过程也被称为白平衡的校正过程。

  知道了色温是用来描述现场光源(光线)的,白平衡是针对感光器材如何还原现场光线的色温的,颜色的RGB表示是描述拍摄主体的,就掌握了摄影中决定摄影主体色彩感觉的主要因素,我们知道从哪里下手对摄影作品的颜色进行精细控制和调节了。

          4、摄影数码化和摄影艺术的关系

  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来,在传统摄影里,那种拍摄者对拍摄主体和现场光线的颜色特征的心理“感觉”,在数码摄影里却以RGB和色温这两个数学方式进行了“精确”描述。因此,摄影好象从玩“感觉”变成了对现场的所有颜色和光线的数学函数的求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物体颜色和光线特征这两方面的记录都只是对颜色的记录,与摄影作品的艺术表达没有直接关系,数码摄影仅仅是把颜色数码化了,而不是对艺术进行数码化,因此数码摄影不但不会有损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对摄影艺术的丰富和扩充。

          5、颜色的相对性和色彩空间;

  颜色对于人来说,只是心理感受,因此无论是色相、亮度还是饱和度都是相对的。如果人向许多动物一样,只能识别黑白图像,颜色这个词可能就仅指黑白两个字了。而中灰色放在黑色旁,人们认为它比较“白”;而在白色旁边,人们会认为它比较“黑”,如下图(出处同上):

  3。gif( 文件大小: 11。1KB 点击数量: 11 )

  因此即使是这“无色”的状态,因为有亮度的区别,人的感觉也是相对的。人眼和人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图像处理器,它总是根据人的主管感受调整人对颜色的判断以加强人的主管感受。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的颜色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人在不同场合或时刻对同一颜色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理解色彩的相对性很重要,至少它将使我们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明白并非所有人的感受和自己是完全相同的。

  但照相机、显示器和打印机这些数字化的设备不同于我们的眼睛,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将数字化的颜色,如RGB(253,125,25)还原成某一特定波长光波所产生的颜色。否则在不同设备上,这个(253,125,25)将呈现不同的颜色,数字将失去具体的物理意义。为将数字化后的颜色与物理上确定波长光线产生的颜色进行匹配,人们发明了色彩空间这个玩意。色彩空间是个复杂的东西,有让人发疯的倾向,所以摄影爱好者没必要深入去探究,只要简单了解即可,要深入学习可以看这里:cgan/book/books/print/packcolor/link/5…1…2。html……link/5…1…2。html

  摄影爱好者,熟悉RGB色彩空间也就够了。RGB色彩空间,可以如此理解:它是一个数码设备遵循的标准,(R,G,B)三个具体的数字表示的颜色对应于该色彩空间标准中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所产生的色彩。不同的(R,G,B)数值,对应了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这些不同颜色的集合构成一个由RGB三个数字定义的色彩空间范围。不同的RGB色彩空间定义方法,定义了不同的色彩范围,常用的RGB色彩空间有Adobe RGB、sRG和ProPhoto色彩空间。

                Adobe

  RGB定义的色彩范围(色域)比sRGB的要大,因此当R、G、B的值被限定在一个大小范围内是,如0~255,尽管RGB组合的颜色数量是等量的,但sRGB色彩空间里的颜色变动范围要大于Adobe RGB色彩空间里的颜色变化。因此,在选用sRGB空间的显示器上看Adobe RGB空间模式拍摄的图片,图片颜色会显得淡一些。因历史原因sRGB色彩空间应用更为广泛,如我们的WINDOWS XP系统,因此一般应用,建议选用sRGB色彩空间,通常它将使图片在显示器上的色彩表现更为漂亮和统一。但商业应用和大色域的打印输出,为减少调整过程中的色彩损失,一般选用色域更大的Adobe RGB或者ProPhoto空间,并用48位的文件存贮方式。

  过去我认为显示器的色域远大于印刷和打印输出的色域,能表现更多的色彩。但最新的8色和9色喷墨打印机输出的色域已经超出了显示器的色域,尽管有些显示器可以显示的颜色打印机还不能再现出来。

  因为每种输出设备能再现的色域是不同的,为将标准色彩空间里的具体数值,如RGB(254,0,0)在不同设备上还原为同一色彩,需要为特定设备配备一个色彩翻译器,通过它将标准空间中的数值翻译为可控制该设备色彩输出的信号,该“翻译器”就是设备的ICC Profile文件。数字图片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都通过各设备ICC Profile来实现色彩的精确匹配和再现。该文件起到将标准色彩空间数据映射到设备自身色彩空间和对设备色彩再现能力(色域)进行说明的作用。因此:

   1)、数码摄影中的设备(相机、显示器和打印机)如果没有ICC

  PROFILE,则应尽量统一色彩空间标准,尽量避免进行任何形式的色彩空间转换;2)、如果能获得设备的ICC profile文件,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图像文件时,可以通过绑定设备的ICC PROFILE完成色彩空间的转换来实现色彩的精确匹配和还原。

  系统了解色彩管理,也可参考本人的另一拙作:

            数码摄影色彩管理ABC

             三、摄影的前期准备

              1、必要的设备

  摄影除了镜头、相机和三脚架外,其它一些设备也是需要的。

  1)、背包。

  如果要爬山和远足,双肩背包无疑是首选。但对保护设备来说,双肩背包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方面设备的取放非常麻烦,逼迫我们更多地把设备拿在手里,这样碰撞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双肩包不容易放稳当,容易导致倾倒滑落等事故;最致命的是常常会在忘记拉好拉链时,临时将包提起,使得机器或者镜头滚落。我自己曾经亲历、也看到过其他色友发生这样痛苦的事情,造成金钱和精神上的“重大”伤害。因此,某种程度上单肩背包可能更适合摄影人。

  2)、多一块快装板或者滤镜。

  使用三脚架摄影,携带了长焦镜头,如果更换镜头,需要在相机和镜头上拆卸和安装快装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同样,在同样口径的镜头上来回更换滤镜也令人头疼,因此多购买一块快装板或滤镜是一个花钱不多,却能带来极大便利的方法。

  3)、圆偏振镜(CPL)。偏振镜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且需随机携带。CPL不仅仅可以加深天空的蓝色,增加云彩的立体感,在其它许多场合也大有用途,如在野外拍摄人像尤其是水边时,能更为细腻地再现模特的肤色或消除水面的炫光。

  便宜和贵的UV我很难分辨其拍摄效果,但好的CPL和廉价CPL的表现可以说是天上地下。好的CPL可让狗头拍出L头的油润色彩,而廉价CPL可以让L头的表现如同狗头一般干涩。因此,花大价钱买一块多层镀膜的高档CPL还是很值的。

  其实仅需选购一枚高档大口径(如77mm)滤镜就可满足不同口径镜头的需要。便宜的转接环可让其它小口径的镜头共享这块宝贝的镜片。这样不仅经济,而且外出携带方便。我曾经购买了多枚镜片,后来才发现这个窍门,希望能给大家节约一些银两。

  4)、纸和笔。这也是摄影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用它们记录下拍摄时的一些情况,利于回头的总结和回忆。我现在不再携带他们是因为我的相机有录音功能,可以为每张图片配上不超过两分钟的语音。

  5)、为了能够随时打理镜头,镜头气吹和毛刷应随身携带。老西更是推荐长途外出时携带一把好的螺丝刀,以便随时紧固相机和镜头上的螺丝。

  6)、数码伴侣。这个东西真的很讨厌。因为不要它,你就不能“放肆”的过“色瘾”;但带上它,就要带上若干电池以及电池的充电器等,很罗嗦。但现在4G或更大容量的微型硬盘已经降到2000元以内,同时数码伴侣的价格似乎越来越高,数码伴侣这类产品退出我们行包应该不远了。至少我购买4G微型硬盘后,就再也没有用过那个极不可靠的大嘴盘了。外出好几天时,携带笔记本电脑不仅方便而且放心。

  7)、相机的电池无疑是数码的一个弱点。未购买或携带一块备用电池几乎是每个数码爱好者在拍摄时最先得到的教训。在寒冷的环境中,充满电的锂电池在三角架上也会很快“冻僵”,需要我们不时让他们轮流在内衣口袋里“暖和”过来才能保障使用。

           2、了解你的相机和镜头;

  无忌上的提问帖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作者没有认真读过说明书而匆匆发出的,比如镜头按钮是干什么的、何时防抖(IS)不能使用等等。

  枯燥地阅读和购机后的试拍热情,我们容易倾向于后者。但了解相机和镜头最好的办法确实是不断地翻看说明书。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说明书的理解会有不同,因此经常认真通读说明书是了解我们手中武器最好的办法。

            3、根据情况设定相机;

  认真研究相机的个人设置,可以根据我们的拍摄习惯和拍摄的场景不同而对相机进行相应的设定。这些个性设定有助于拍摄的快速和准确。比如,为充分发挥相机的潜力,获得最为清晰的图片,一定要将数码相机的图片大小设置为最大。

              四、拍摄过程

            (一)、准确设定白平衡

  白平衡,简单地说就是拍摄现场中标准白色的再现情况。如果白色被精确还原表现,其它颜色也会被精确地还原——因为白色是由其它颜色组成的。

  传统摄影需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线来决定采用何种类型白平衡的胶片,如日光型还是灯光型等。数码摄影在拍摄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白平衡的设定问题。许多人认为,如果用RAW格式拍摄,照片的白平衡事后是可以调整好的。需要指出,这是一个错误概念。拍摄时白平衡偏差太大,在很多情况下,事后是无法纠正回来的,尤其是复杂光线的情况下。因此,如同传统摄影事先选择胶片一样,数码摄影到达拍摄现场的首要工作也应是确定白平衡。

          (二)、设定白平衡的若干方法:

  1、依赖机器的自动白平衡功能。我的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机器的其它白平衡设定,如灯光或者日光,白平衡都不很准确,往往还不如自动白平衡效果来得好。在对白平衡设定没有太多经验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可以应付绝大数的场合,使用RAW拍摄时,事后也有相当的调整余地。佳能1系列的机器,自动白平衡功能比其它系列要更为精确一些。

  小窍门:日出、日落的拍摄可以设定机器的白平衡为“多云”,色彩将更为浓郁;而用“荧光灯”模式拍摄夜景,天空将不再发红发黄而是呈献为某种深兰。(当然,这些也可以事后用RAW来调整)。

  2、使用18%灰板或者白纸。推荐使用18%灰板,无论10D还是1DS2,我发现灰板设定的白平衡,图像色彩还原情况是无与伦比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先用手动对焦拍摄一张现场光下的灰板或者白板,然后利用机器的手动白平衡设置功能将其定义为拍摄的标准白平衡,这在使用RAW和JPEG都适用。二是在使用RAW拍摄时,将灰板或者白板放置在拍摄现场中拍摄主体相同的位置,先拍摄一张,然后移走,再开始实际拍摄。当拍摄主体变化位置或者光线变化时,需要重新移入灰板或者白板进行试拍。试拍的图片将作为同一场景下所有RAW图片的标准,用来后期调整所有正式拍摄的图片。这在RAW的后期调整部分再细说。

  3、根据经验或者色温计,用色温设定白平衡。

  见过一个高人,肉眼就能判断色温,基本误差不会超过正负100K。这经验需要经年的积累。由于相机(佳能)可以根据色温设定白平衡,如果能精确测定色温,白平衡的设置就非常简单了——比任何其它方法更简单和可信。不过俺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也没有试过这种办法,如果用我可能更倾向于依靠色温计来测定色温。

  在2、3两种方法里,如果光线复杂,需要注意的是要测定和设置拍摄主体(兴趣中心)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