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刹煌U馀艘丫宋尤髑啻河肷嘶沉登槎醋鞯哪昙停绺癯蹙叩乃嵌猿健按笫Α北饶7隆按笫Α备行巳ぃ参奘辈辉谒伎脊婊约旱牡诙虻谌臼K堑闹鹊比徊患坝喙庵杏肼宸颍哿看蟾乓仓挥兄3钣枭踔料挠畹牧阃罚蔷圆皇敲挥卸琳撸ǹ鄣艏胰恕⑴阎嗟乃乐曳鬯浚辽倩褂谢タ床凰逞鄣耐惭∈郑浚K侵杏泻眉肝欢寄霉欢盐难Ы保可踔林弊飞弦皇来⒛昙痛笊鲜曜笥业摹敖苯鹜酢碧凭琛⒊麓笪⒓托⊙一窠奔锹技肝蘩舛际恰按拥胤桨е醒搿薄绻ㄍ迨吃凇笆笫恕敝饣褂衅渌废慰梢哉。晕仕攀俏颐钦飧鍪贝摹癠…30”?
评论者不是也不该是预言家,但应该还有一点“推荐”的权力。如果以出版过个人诗集、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为标准,笔者心目中的十位“U…30”候选人如下:李长青、鲸向海、何雅雯、孙梓评、罗浩原、邱稚亘、林德俊、林婉瑜、杨佳娴、曾琮诱。以上大抵是依照他们的出生年来排序,也夹带了一点小小的技术犯规(一九七五的李长青似乎稍微超龄,而一九八一的曾琮诱好像又有点幼齿)。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想不出不犯规的理由——试想2005年的台湾诗坛若少了《落叶集》,那会是什么风景?除了李长青,诗龄同样超过十年的何雅雯与邱稚亘,也都迟至去年刚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抒情考古学》及《大好时光》。这么久才“浮出水面”,不难想见三人对诗集出版的审慎态度,也凸显出诗在台湾出版界的坎坷命运。没有尔雅、洪范、麦田等这些出版社的慧眼,三位青年诗人就算因潜水过久不幸“溺死”,大概都很难引起传媒关爱的眼神。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谈新诗在网络上的空前盛况,仿佛网络诗域将全面取代平面传媒;殊不知这代表台湾的诗集生产——销售市场已严重畸形,逼诗人只好全面上网主动“寻找读者”。这是诗之幸或不幸,答案还不够明显吗?其实好的出版社,本来就该让更多读者注意到优秀作家的存在。可惜能达到这项最低标准的出版社,好像越来越少了。
“U…30”这一代诗人所擅长,显然不是解决出版困境或鼓吹运动,对政治议题及社会参与好像也兴趣缺缺。如果真要给个定位,爱读书的他们应该是台湾新诗史上学历最高的一代吧?与多半为大兵出身的资深前辈诗人相较,其阅历之不足处究竟能否以学历来代替,还有待我们持续观察、记录与追踪。往昔当高学历知识分子投身创作队伍时,多半会给人“学院化”或“中、外文系诗人”的刻板印象。此说究竟是褒是贬,实无定论——对何雅雯与杨佳娴两位准博士来说,中文系提供的知识及资源本是其创作沃土,何必蓄意抗拒?何诗的含蓄内敛与杨诗的洒脱外放固然绝不相类,但至少在将蒙尘典故翻出现代新意这点上,《抒情考古学》和《屏息的文明》皆有所成且不露斧凿痕,也算是对中文传统作出贡献与回馈。中文系背景本来就是作家可好好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向视其为原罪者大声说:谁怕中文系?
可利用的资源当然不限于中文系。林德俊的社会观察、鲸向海的医生背景、邱稚亘的艺术眼光,李长青的教师生涯……,皆已陆续成为他们创作中或隐或显的要素。在诗之中,谁说专业与志业不可能结合?倒是同样身为文学编辑的孙梓评及林婉瑜二人,似乎有把诗创作与日常工作切割开来的倾向,繁忙的编辑事务对其创作质量也无甚影响。其中早已成名的孙梓评兼擅小说、散文及新诗创作并皆已结集出版,可谓“U…30”世代中罕见之多面手。他也是极少数能同时获得严肃与通俗文学读者瞩目的青年作家。其实与前行代诗人相较,“U…30”们对严肃及通俗文学、文化的态度相仿,诗与生活在此更为贴紧,读周梦蝶和看周星驰一样让他们充满惊奇。他们同样喜欢制造惊奇:诗可以占领广告版(如晚近的苹果曰“爆”诗行动),诗也不妨化身为最流行的转蛋游戏。至于强调我写、我贴、我最大的Blog,目前已取代校园BBS诗版与“明日报个人新闻台”成为爱诗人的新乐园。对“U…30”们来说,过去由诗社及诗刊长期主宰的所谓“诗坛”固然不容忽视,但部落格(即大陆所言博客,后同)及网路论坛显然更为可亲,也带有更多温暖——虽然它们终究还是虚构,一个个强悍有力的虚构。
'作者简介'杨宗翰,一九七六年生于台北。现为《当代诗学》主编、佛光大学文学系博士候选人、玄奘大学中文系讲师。著有评论集《台湾现代诗史:批判的阅读》、《台湾文学的当代视野》,诗合集《毕业纪念册:植物园六人诗选》。主编“林耀德佚文选”五书:《新世代星空》《边界旅店》《黑键与白键》《将军的版图》《地狱的布道者》;“台湾文学研究丛刊”二书:《文学经典与台湾文学》《台湾文学史的省思》;另与杨松年教授合编《跨国界诗想:世华新诗评析》。设有个人网站“杨宗翰的诗文学异议空间”(http://fly.to/writer)。
何雅雯(三首)
何雅雯,19767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植物园诗社”成员。曾获台湾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小说)、大专学生文学奖(诗、小说、散文)、学生文学奖(诗、散文)等。著有诗集《抒情考古学》(洪范),诗合集《毕业纪念册——植物园六人诗选》(台明文化),译有《先知》《沙与沫》二书(大田)。
部落格:“抒情考古学”http://blog.yam./lyricarchaeology
夜 吟
灵魂深处施放着的噪音
噼噼剥剥仿佛弹开了
浸透整个夜晚的雨水
记忆像台车臃肿地驶过
没有出口的隧道
我们在群山底层,默坐倾听
背负着重压的蝉鸣
好多个季节沉下去了
在满天星星,或者
只有风声骚骚然的故事里
思念犹疑不定
每一踱步都炸裂一枚
安静的凝视
那些凝视已经如此久长,如此
耐于寂寞
废弃的坑道里
梦想渗着灰黑色水滴
它们犹然低声吟唱
更久以前流传的灿烂话语
从灵魂里爆破的黑夜浓浓地
流向寂寞的眼睛
像煤油灯烟黄了橐橐咏叹
我们是缝缀着回忆的枯枝流泪竟夜
回忆若干涸而碎
若干涸而碎
遍地都是初秋切不断的噪声
秋 来
秋天如此沉默
于是我们开始读诗
朗朗地,选择落叶铿锵的韵脚
为萤火虫的爱情撰写一个
虚幻的章节
宇宙庞大的寂静威逼着
这个垂首的季节
风声一一堕地
树下埋葬了许多个夜
许多不语的姓名
我们的音调显得单薄
像是老藤的缝隙间镶嵌着的那枚
破碎的蝉翼
光影纷纷穿过我们的吟诵
时间像残余的水滴,无意识地滑落
街上有无数张嘴巴开开阖阖
争吵与哭泣的尾音都抛向
宇宙深黝的腹腔
我们还在读诗,读梦中写成的段落
让初秋的凉意轻声飘起
季风——写给一个短短长长的季节
你走过去,这样走过去了
划伤一座海洋
温柔的平面
留下无数眨眼的水光,以及
往事无言的皱眉
你没有问夕阳爱不爱,没有问
海藻为何疲惫?
鲸群南来北往寻找着
失落在哪里的歌谣?
你甚至没有征询
那些睿智的提灯人
多少个夜晚他们欲言
又止,终究只能
静静地回想?
你走过去,温柔又狂暴地
人们会记得你丰沛的情感
倏忽来,倏忽去的
愁怨
或者记得你
曾经用一个漫长的夜晚诉说一则
短短短短的故事
雨水细细密密缝补好
故事里一颗颗裂开的心
再或者,如果有些人毕竟擅长遗忘
他们将只记得
你似乎环绕着谁说了一些
秘密,以一种非常庄严,又
诚挚的静默
你走过去了,可能快乐
也可能开始悲伤
然而此地,此地的海洋
仍是那样蓝蓝地
发着光
鲸向海(三首)
鲸向海,1976年生,台湾桃园人。医学系毕业,目前为精神科住院医师。著有诗集《通缉犯》,散文集《沿海岸线征友》(木马文化)。新诗集《精神病院》即将出版。曾获PChome Online明日报网络文学奖首奖、学生文学奖、大专学生文学奖、优秀青年诗人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作品入选年度诗选等。设有部落格“偷鲸向海的贼”http://wretch/blog/eyetoeye
伟大的冢
——史前文化博物馆感觉
那是关于一个距离现在
一万年前的房间里
我们如何闪躲过幢幢战祭的遗址
与巨石文化的幽灵撞个正着
他们蹲聚在人们双肩之上
不断害你我流泪打着喷嚏
你解释说那会写诗的尘埃
我们都是其中看不见的一粒
这鸟隐龙藏的时代
万物的新磁场使我们漂浮闲晃
多希望像那些史前人类
随手丢弃的海鲜残渣
安安静静成就了
今日宏伟的贝冢
“尽管向着更强更刺眼的光前进”
你拍拍我的肩膀说(那些幽灵趁机啄了你一口)
啊,所有至今无解的谜
沿着嶙峋的时光隧道来此投石问路
“哈啾!”不断害我们同时打着喷嚏
落下几滴辛酸
而我们永远不能知道
在距离一万年后的另一个房间里
我们微小的泪水是否也将变成化石
也可以成就一座伟大的冢
车过东港不老桥
思念如水鸟飞扑微笑宽阔的水湾
又轮到做同一个梦的季节
千里迢迢赶赴不老桥
以黄昏蒙面
以星星作掩护
时间是一个微笑的强盗
但现在是另一场大病
当我们变得脆弱
想要回到从前
再次闯入某些夜晚温暖的瞬间
不要给他机会
不要让他整理你的行李
时间开始微笑了
刹车声猛然将远方的月光惊醒
青春太完美了
每个人都忍不住对他撒谎
从两方面
沿途和他相互对抢
变老和变忧郁
是这么伤心的事情
千里迢迢来到不老桥
几段秘密交往中的恋情
灵魂错过的渡口
被制成梦,被制成泪水
彼此忘记是多么不容易啊
落叶转眼又要积满车顶
我们都没有达成心愿
时间是一个微笑的强盗
美少年们
我们大多喜欢把自己固定在西门町
向左向右,向我们爱慕的对象以及偶像走去
你可以叫我花轮,弟敌,恐龙,小饿魔
我的星座完全掌控了我的个性,
闪烁着那些神秘,无法预测的命运
我们不是什么美少年,只是比较英俊
我们不爱用名牌,但是讲求生活品味
喜欢在黄昏时,把夕阳灌进孤寂的篮框里
上网四处飞行,回到学校,老师就会没收我们的翅膀
我们常常戴着墨镜,可是内心温柔光明
战争已经在电玩里成为灰烬
我们十分坦率,知道无法一次只爱一个女孩
也不让对方发觉她不过是情路上的备胎
我们不在乎钱财,可是父母相当富裕
飙车时曾经害怕,在KTV也会落泪
这世间多灾多难我们并非没有眼睛
只是一切的遗憾都是那么常见
每天等待一个MissRight就是毕生的愿望了
小说里永远那么多几乎要遇见的梦想
谁说我们不知道日子很无聊呢?但是长大了只会更加无趣
有人爱我们,有人恨我们
我们只是把自己固定在西门町
你监视着我,我监视着你
没有一个人肯先行老去
林德俊(三首)
林德俊,1977年生于台中。政治大学社会学硕士,曾获多项新诗奖及艺评奖,多次入选年度诗选。网络研究、城市观察及跨界诗策展分获文化艺术基金会及台北市文化局奖助。主编有网络诗选《诗次元》(与须文蔚合编)、青年诗选《保险箱里的星星》(尔雅)等,著有诗集《成人童诗》(九歌)。曾任《乾坤诗刊》主编,近年致力推动“诗的跨界”行动与踏查。主持部落格“玩诗合作社”http://blog.yam./playpoem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