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李小婵比姚怀瑾想象中的要坚强得多,她得闻消息后,虽然哭了一场,但最终还是冷静地问:“圣上有此任命,也不算是意外,还好我们提前都有所心理准备。对了,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三日后。”姚怀瑾有些不忍,又补了一句:“恩厚这次会与我同行,还有增员的将士一同前往,不会出事的。”
李小婵强忍着眼泪,点点头,又嘱咐了姚怀瑾很多路上小心的话,便默默地去为姚怀瑾收拾行李去了。
姚怀瑾从身后抱住李小婵,鼻尖酸酸的。
李小婵的眼泪,又涌了出来,但是很快,她便强颜欢笑道:“今儿我刚接到外祖的信,还没来得急告诉你呢!”
果然,姚怀瑾闻言,稍微松开了李小婵一些,问:“什么信?外祖给你写信做什么?”
李小婵便任由姚怀瑾轻拥着自己,到妆镜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崭新的书信,抽了出来,展开了给背后的姚怀瑾看,强笑道:“先前我跟爹讨论了一个种地的房子,爹觉得不错,说是可以尽快试试看。但是,我一个人到咱们的庄子上,爹也不放心,便让我去外祖那里的山谷先试种一番。之后爹就给外祖去了书信,直到今日,外祖才派小墨将书信送了回来,说是同意了。”
姚怀瑾一边听,一边快速地看完了王翰林写的书信,点点头,道:“这样也好,有外祖护着你,我走了也能放心。到时候,将忠儿和义儿,还有桃儿和叶儿都带上,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种地什么的,他们也能帮衬你一二。”
李小婵原本想要说用不了那么多人伺候,但是又怕姚怀瑾不放心离去,便点点头,答应了。
夫妻二人,便你侬我侬地依依不舍地过了两日。
第三日,姚怀瑾就必须出发了。
出发那天,不但姚府的全体人员还有廖云清、李安和刘文举等来送行,就连远在郊外住着的王翰林,也来送行了。
姚怀瑾嘱托了王翰林几句,王翰林便慈爱地说:“你放心,小婵,我会替你看顾好的,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不用担心家里。”
姚怀瑾便点点头,面色暗沉忧虑。
王翰林便笑道:“对了,你知道小婵给庄子起了什么名字吗?叫福慧庄园,只怕她还没来得及告诉你的吧!怀瑾,你真的找了一个贴心的好妻子,所以,你一定要毫发无损地回来!”
王翰林说到最后,眼圈红了。
福慧,福慧,那是在怀念他早逝的女儿王清慧啊!想当初,他也是因为这庄园的名字,而下定决心,让身为贵妇的外孙媳妇,下地种植庄稼的。
姚怀瑾一听,看向李小婵的眼神便更多的柔情和不舍了。
然而,分别的时间何其珍贵,每个人都想要和姚怀瑾道别一番,姚馨甚是还哭了起来,所以直到姚怀瑾随大部队离开,李小婵都未能和他说上几句话。
姚怀瑾离开之后,李小婵整个人突然就像是被抽出了浑身的精气一般,病恹恹的,每日里除了给刘氏请安,就窝在梧桐院里,对着姚怀瑾的东西,一发呆就是大半天,恍恍惚惚的。就连刘氏和刘氏安插在梧桐院里的人,偶尔给她找个小麻烦,李小婵也浑不在意的样子。
桃儿和叶儿看在眼里,非常着急。
想着李小婵先前要去郊外的山谷小住以便种庄稼的事,桃儿和叶儿两个便忙来在李小婵面前絮叨此事。
彼时,黄昏,晚霞压满了半个天空,西边一片绚烂。
李小婵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听着桃儿和叶儿两个絮絮叨叨的,本来恍惚的眼神突然凝聚有神了起来,嘴角渐渐地有了一丝笑影。
只见,李小婵从躺椅上缓缓地站了起来,拉整齐了衣裙,对着桃儿和叶儿灿然一笑,道:“我还没着急,你们两个急什么?放心吧,明儿一早,就领你们出去看看外头的风光!”
姚怀瑾只是暂时离去,又不是不回来了,她万不能让自己因此就现在颓废沮丧之中,白白地让姚怀瑾忧心!李小婵看着西天绚烂的晚霞,握紧拳头,暗自立誓道。
李小婵一向是个行动派,打定主意之后,当晚,她就借由晚饭时候,向姚士卿和刘氏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姚士卿是一早就同意了的,并且还帮助李小婵说服了王翰林,让李小婵到王翰林在郊外山谷的庄子上做实验,所以,他自然是立刻同意了。
刘氏则巴不得姚怀瑾一脉上不了台面,将来没有能力和姚怀礼竞争这庞大的家产,现在李小婵自甘堕落,竟然放着好好的贵妇不做,要去泥土里打滚儿,她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也并不反对。
只有姚馨一个,不满地说:“二嫂这么做,难道不怕别人在外面说二哥,娶了一个没有见识的乡野女子吗?”
第三十章 福慧庄园
姚馨的这番讽刺责难,弄得饭桌上的气氛一起尴尬起来。
刘氏低头装作吃饭,并不言语。
姚士卿瞪了姚馨一眼,正要开口训斥,却被李小婵的话先拦住了。
“自古民以食为天,士农工商,这农字也排在前面,古时有后稷播时百谷,受万民敬仰;亦有嫘祖亲事蚕桑,被后人传诵。远的咱不说,爹也是工部侍郎,圣上特诏专事农事一职,怎么到了妹妹的口中,这亲事农桑,就是丢人,就是乡野女子没有见识了?”李小婵笑意盈盈,一番话说得姚馨是面红耳赤。
李小婵无意与姚馨起冲突,但是姚馨挑衅在前,她也不好忍气吞声,以前碍于身份也就算了,现在她好歹是姚馨的嫂子,姚馨再这么说话,就有些过分了。
刘氏一见姚馨吃了亏,姚士卿却并不打算替姚馨讨回“公道”,便沉了脸色。却碍于姚士卿还在一旁,而李小婵去郊外建造什么福慧庄园,也是姚士卿同意了的,刘氏只得忍着怒气,力作平静地说:“行了,馨儿也不过是为了你和怀瑾的名胜着想,这才着急说了重话。你是她的嫂子,原不该和她一个小孩子计较这些的。”
李小婵忍了忍了,点点头,不再说话,心底却想,什么小孩子,都十七岁了,很快都要出嫁了!
李小婵揭过不提,姚士卿却是淡淡地看了刘氏一眼,说:“馨儿也不是小孩子了,如今亲事已经定了下来,最迟明年开春估计就得出嫁了,你如今不教着她一些尊长爱幼的道理,等到了婆家,有得她的苦头吃。”
刘氏顿时觉得十分委屈,她一向将姚馨教导得很好,就是和京城里那些传百成年的世家贵族的小姐们比起来。也丝毫都不逊色,不然,怎么会入了礼部尚书夫人的眼?姚馨之所以在李小婵面前厉害了一些,不过是因为她不喜欢李小婵。觉得李小婵身份低贱,配不上姚怀瑾,故意为难李小婵罢了,怎么就成了不懂道理了呢?
更重要的是,姚士卿竟然为了李小婵而来苛责她?!这让刘氏难以容忍,想她陪伴了姚士卿几十年,竟然还比不过一个刚进门的儿媳妇?!这让刘氏如何不心恨!
不过,姚士卿的脾气,刘氏是知道的,所以即便是生气。她也不敢当众下了姚士卿的面子,只得暗自忍耐下来,想着回头再好好地整治李小婵,反正,姚怀瑾如今也远走西北了。整个姚府,还不都是她的天下!
可惜,刘氏想错了,即便是姚怀瑾离开了,整个梧桐院也在他的事先安排下,就如同铜墙铁壁一般,飞不进去一个苍蝇。
桃儿叶儿。忠儿义儿,四个人将梧桐苑护的好好的,愣是让她这个当家主母也没有办法寻李小婵的麻烦。
而且,第三日,李小婵就动身,前往郊外王翰林的住处。刘氏就是想找法子为难李小婵,也没有机会使用了。
送走李小婵之后,姚馨恨恨地说:“外祖连我这个亲外孙女都不喜欢,竟然愿意留她待在那里,还支持她建造什么福慧庄园。真是气人!”
一旁的刘氏脸色晦暗,王翰林不喜欢姚馨,她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原因,所有的症结,都在已经死去多年的王清慧身上!想着王清慧去世将近二十年,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得到姚士卿的心,刘氏的眼眸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狠戾,心里恨道:
你王清慧就是再有能耐,如今也不过是一扑黄土。我虽然暂时不得丈夫的心,但是,至少我一直都拥有他,一直都有机会!你这个死人,永远都是我的手下败将。
“馨儿不必气恼。”在心里暗自发作情敌王清慧一番之后,刘氏的心气儿终于顺了一些,见女儿还是一副愤愤然的样子,便笑着做出一副慈母的做派,安慰道:“你管他王家喜欢谁呢,反正你今后出去,别人都会说你是工部侍郎的千金,或许还是姚将军的妹子,不是照样风光无限?他们王家的施舍,只有那等低贱的人,才会欢喜、在乎呢!”
姚馨听刘氏如此说,不由地也笑了,说:“就是!那等乡野村妇,如何能和女儿相提并论?只是苦了二哥,娶了这样一个拿不出手的女人!”
说起这话的时候,姚馨语气有些为姚怀瑾不值,虽然她不喜欢李小婵这个二嫂,但是还是很喜欢姚怀瑾这个二哥的,甚至比对一奶同胞的大哥姚怀礼的感情还要深厚一些。
刘氏并不乐意见到这种情况,所以她提醒姚馨道:“馨儿,你别替你二哥不值,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他自己千辛万苦求来的,甚至不惜为此得罪圣上。这怨得了谁?”
“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替二哥不值啊!”姚馨嘟囔道:“二哥冒了这么大的风险,结果娶回来的却是一个乡野村妇……”
姚馨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在刘氏凌厉的眼神中消失了。对于自己的母亲,一旦她真的生气起来,姚馨还是很害怕的。
“行了行了,娘,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您,我最亲近的人就是大哥了,我记住了。”姚馨连忙摇着刘氏的手臂撒娇。
刘氏就见姚馨亲近姚怀瑾,却对姚怀礼不够亲厚的事,不知道训斥过她多少回了,姚馨自然知道该怎么安抚她。直到姚馨刘氏的脸色稍稍变好了一些,这才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刘氏也知道感情亲疏远近这种事,一时改变不了,倒也不再提这件事,转而和姚馨论起了她的婚事来。
对于此,已经到达郊外王翰林正是更名为福慧庄园的住处的李小婵,当然是一无所知。
李小婵一向不耐烦这些勾心斗角的琐碎事,所以打算,后半年就在这个福慧庄园住下了,除了按时回城给姚士卿和刘氏请安,便不再外出。
王翰林虽然是个讲求礼数的大儒,但是为人也十分有见识,所以并不觉得李小婵此举有辱门楣,只是吩咐了李小婵万事自己小心,没有大事不要来打扰他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便不再过问了。
因为王翰林在福慧庄园的住处并不大,而且生性喜欢亲近,所以李小婵并不和王翰林住在一个院子里,而是自己又另外在不远处买了一所建筑结实的农家小院,又做了一番修葺,自己领着桃儿叶儿、忠儿义儿四个人住着。
至于梧桐院,自有姚怀瑾之前买来的人看着,也不怕刘氏趁着她不在府中,翻出什么花儿来。
一切收拾停当,李小婵便动手开始打理自己的庄园。
王翰林在郊外的庄子,其实很大,整个山谷的三分之一,包括一整座后山,都是庄子的领地。这其中,可以种植庄稼的平整的谷地,没有百十亩也差不多,这还不包括一些天然的洼地形成的水塘;至于山上种的果树和建筑用的木材,更是数不胜数。
这么大的庄子,李小婵并照顾不过来,而且她此行只是为了尝试一个类似于后世的“桑基鱼塘”之类的循环有机农业模式,所以,并不需要大面积的种植。
所以,李小婵不过是和王翰林租用了二十来亩的谷地,又租了一大片水面阔大的水塘。原本,王翰林是不收租的,但是耐不住李小婵的坚持,说是不想舅妈、表兄弟姊妹们不悦,只得象征性地收了一部分。
土地问题解决之后,李小婵便先雇了工人,赶着最后的时节,将玉米都播种进翻好的田地里,然后便着人去买了一些鱼苗回来,放进原本就有鱼的水塘里,最后,还跟庄子上负责养家禽的管事说好,到时候要借鹅、鸭之类的水禽来养着。
王翰林得知这些情况之后,暗自诧异,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庄子里的人,一切按照李小婵的吩咐,认真做事。
一切先头工作都做好之后,李小婵闲了下来,也没有坐着不动,反而不时地到山谷各处和各个山峰上转悠,将自己所见的都一一记了下来。毕竟,京城和西川府离得很远,气候什么的都差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