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推广的话,就可以迅速在三省推行开。

银行是工业和三省发展的基石,对此事杨秋也很上心,他的想法是等和德国人完成交易资本金雄厚后再说,现在听说要提早开业,担忧问道:“培植,800万准备金会不会太少了?”

金融事情上,目前申树楷最有发言权的,解释道:“按照一个银元换一元纸币算,800万已经不少。何况我们手上还有300万余款。开银行除了准备金要充足外其实还要看信誉!如今司令名满天下又打败了北洋军,三省安定指日可待,完全可以不用遵守一两银子发一块钱的办法,依我看就算是一块大洋发行两块钱也是可以的,如果能把三省财税这块。”

一千万看起来不多,但如果能发行两千万纸币那就可观了。而且申树楷明显是想借国防军和杨秋如今的地位,一步到位把银行定位为三省中央银行。如果真这样做,不仅可以监管三省的每笔税收,而且有数千万赋税做底子,新银行很快就能几声国内顶尖银行之列!

野心!申树楷在金融上不愧是国内顶级的,但这种野心也是自己最急需的,只是这种野心必须受到严格监控才行!所以他立刻看向了张文景。后者是国防军真正的“大掌柜”,他自知这方面水平差,所以这段时间也招揽了不少专业人才,甚至还有落魄于湖北的洋人,恶补了些金融知识,知道申树楷在此事上没搞鬼,所以悄悄点了点头。

得到暗示后杨秋当场定下道:“那就择日开张吧,银行名字就叫中华西南银行。文景你即刻以我的名义联络三位都督,商量一下银行的事情,这是我们三省自己的银行,大家都应该支持。”

宋炜臣暗暗点了点头,申树楷提议之大胆简直是要用一家银行挟持三省,这要是换做别人恐怕就犹豫了,毕竟杨秋现在还是国防军司令,民政上完全不能插手,何况他也听说了武昌和汉口关系并不好,可他还是毅然决定开张,这种气魄真不像个二十几岁年轻人能做到的。

那么大的计划,申树楷就怕引来杨秋的忌惮和猜测,现在见他通过后终于大松口气,指着晋商代表说道:“司令,这几位都是晋商行的代表,他们来除了谈银行的事情外,还有。”

“我知道,那笔款子的事情嘛。要不是当初大家鼎力借贷给我们国防军,将士们也不可能打败北军。”杨秋落落大方毫不遮掩,一席话让那些晋商代表听得很舒服,摇身变成了支持革命的英雄。没等他们从飘飘然中走出来,手里就被塞入了一张张盖有国防军印章和杨秋签字的借据。

晋商代表们顿时傻眼了,五百多万就换来了这几张白纸?一些沉不住气的脸霎时阴沉了下来。张文景却不给他们机会说话,抢先道:“这是借据,那笔款子算我们借诸位的,分期十年还干净。”

换做以前借款也行,可现在全国烽烟四起,短短一月来晋商在各地的分号损失严重,大家都等着这笔钱补漏洞呢,所以那位手上戴满了宝石戒指的代表立刻说道:“杨司令,您当初不是说好的嘛?战事结束就归还,现在。”

“是啊,要这样我们还怎么和西南银行合作?”

“不好交代啊。”

“砰!”就在几位晋商代表嘀嘀咕咕的时候,杨秋却猛然拍桌子站了起来,一直在注意他的宋炜臣这才发现,面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比他高了整整一个头,戎装笔挺,俊朗而挺拔,站起来后更显不凡。

“这是司令部,不是菜市场!”杨秋狠狠一扫唧唧歪歪的晋商代表们,斥道:“你们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吗?革命一个月来,晋商在各地的损失起码三四千万吧?这里面有多少人向我这样给你们打条子了?跑到我这里来挑三拣四了!是不是还以为现在是大清朝?不和我们西南银行合作?哼!我倒是觉得和你们这些已经满屁股坏账,说不定明天就会倒闭的票号合作才有危险!”

杨秋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和善,冷道:“是不是要我下令你们这辈子都不得出入三省?!”

几位晋商代表脸都绿了,没想到几句牢骚就引来了这么大的恶果!自己多什么嘴啊!宋炜臣见状连忙起身弯腰道:“司令息怒,这几位与我也有些交情,他们也实在是被最近的烂帐逼急了,所以。”

“所以就以为我们国防军好欺负了?”张文景在边上的冷哼声让晋商代表门猛缩脖子。好不容易有个愿意写条子承认借款的,真要闹僵别说钱命都恐怕都保不住,所以连忙求饶告罪。杨秋仿佛没有见到他们般,扭头看向了宋炜臣等几位汉口商人:“渭润先生,不知你们对洋灰(水泥)厂和水电厂了解多少?”

宋炜臣想不明白他为何说这两样,说道:“不瞒司令,渭润没弄过洋灰。倒是在建电厂时考虑过水电,还请了洋人来测绘,只是水电的设备报价太贵,拦坝筑路工程也大,不是我等能造得起的,这才换了煤电。”

张文景知道杨秋的心思,说道:“渭润先生,司令已经从德国购买了四台水电机,最迟两月初就可以到货,所以我们正准备在重庆和成都各建一座电厂,不知道您是不是有兴趣?”

“四台水电机?”宋炜臣惊讶地站了起来,这可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没几百万根本买不到。但这真要是建好,不仅利国利民,利润也极为可观。一想到这么大生意就在眼前,他都恨不能立刻点头,但他也知道天下没白吃的午餐,问道:“司令为何选渭润呢?而且我也凑不出那么多钱来。”

“大冶洋灰厂是满清财产,已经被我们收回,工人和机器设备全都完好,可以立即开工。水电设备都是现成的,建造和选址我们可以帮您联系詹天佑先生,要是您自己能请到洋人最好。当然这些也不是白给的,我们以设备入干股五成,这个入股主要是为了确保将来工厂运转顺畅。我们不会管任何经营的事情,但股权要想转让必须先告知我们,此外。”张文景看一眼晋商代表:“司令的意思是,诸位如今恐怕都知道乱世动荡,如果觉得我们三省不错,那么不妨各自回去筹款和渭润先生一起来共建三厂,当然也以用刚才给你们的欠款换取干股。”

“以晋商富足,渭润的经营之道三省可不仅仅是电厂和洋灰厂。”张文景代替杨秋抛出了大蛋糕,刚才还差点闹得翻脸的晋商全都傻了,没想到事情会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说别的,光是可以用欠款换电厂的干股就足以确保资金安全了!何况这几天一直再传汉川铁路要重建,要是能。”

“汉川铁路、电厂拦坝和将来三省所需洋灰都会优先采购大冶厂的货,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未来五年内最起码需要数万吨之多!”杨秋微微一笑,起身穿好大衣:“诸位,杨某还要去英租界会见葛福公使,这件事你们要是有心,就和文景、培植两人商量吧,告辞。”

杨秋微笑着走出了办公室,他相信宋炜臣等人绝不会坐视这么大笔生意,只要先将这些商人联合起来,三省就算是真正纳入了自己的轨道……

第一一九章一个混成协换一个人

浙江都督府前人来熙往。

门口的石狮子和墙壁上还能看到战斗的痕迹,左边七八位泥瓦匠正在修补破洞,这是蒋志清率领湖州帮先锋队百余人用炸药猛攻留下的伤痕,如今那位陈其美手下的头号打手已经狠狠搜刮一番回了上海,却让浙江都督府来花钱修缮。

新任浙督参议的陶成章换了身洋装,那根充数的假辫子起义当夜就被他投入了火盆,没了几百年的束缚人也感觉轻松了很多。黄花岗失败后他远遁南洋,直到武昌起义一身枪响才重回浙江,奔走于上海和浙江之间。

湖北扳办成了平局,小仓山打掉北洋一个镇后,四路围攻南京成了目前最大的战事,眼看南京攻克在即,他最想就是能尽早促成北伐,所以在上海设立了北伐筹款局,希望能为革命尽绵薄之力。虽然他立志要联合各路南军尽早北伐,但向北进攻却并不容易,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需要一位强有力的总司令。

现在南方能有此能力的人屈指可数,黄克强兵败湖北,哎!连会中很多人都开始不信他的军事能力,蔡松坡在云南太远,李烈钧和徐固卿围剿南京,上游那位手握十万国防军,战功赫赫的年轻人却并非会党出身。光复会再怎么说也是同盟会之一,贸然推举他肯定会引发口水战,那样恐怕北伐未始就先内耗,所以他才从上海赶来这里,因为这里还有一位大能人。

光复会是拿下江浙的大功臣,所以认识他的人不少,一路上都能听到问好声,可他没心思多寒暄,问清楚位置后急匆匆赶到了军务部。

南京鏖战,四野待定,军务部内也异常忙碌,穿上军装没几天的光复会浙军参谋们忙个不停。但就在这幅忙碌景象的旁边,剃着光头,一身直隶军装的蒋方震却捧着书津津有味,对眼前一幕视若罔闻,眼皮抬起都欠奉。

陶成章皱皱眉,此人的傲气天下闻名,当初在日本陆士学校以第一的成绩把日本天皇御赐的军刀带回来后,转身就骂日本狼子野心,还说中国人学日本最坏的两样东西就是政治和军事,此事被报纸捅出去后据说还引起了日本元老会的愤怒,结果他拍拍屁股去了德国,还在德国近卫师一位叫兴登堡将军手下当了几年连长。

回国后先去奉军,后来又调任禁卫军管带,前几天才来浙江都督府任参谋。看他现在这幅摸样,明显“老毛病”又犯了。加上会党和日本之间深厚的“友情”背景,对能否说动他出任北伐总司令,陶成章心里一下子没了底,只能硬着头皮唤道:“百里兄。”

“焕卿兄?”两人曾在日本有过交道,所以蒋方震立刻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光复会魁首,放下书笑道:“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还不是为百里兄你。”

“为我?”蒋方震瞅瞅四周笑道:“焕卿不会是拿我寻开心吧?如今江浙已清,四路人马攻打南京,光复指日可待,百里还想着干脆回家种田呢,找我做何?”

蒋方震话里带着一丝怨气。听闻武昌起义后他立即偷偷南下,加入浙军本来想做一番事业,没想连最重要的南京大战都把他撇在了外面,反倒让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党人厮杀在前。为此事他向浙督汤寿潜说过多次,可不是顾左右言他就是让帮着参谋政事,所以早就想回北方算了。

陶成章听出了点味,笑道:“我这不是来请百里兄出山了嘛!南京眼看就要光复,拿下南京后苏浙沪联军就要往北去徐州,眼看北伐在即,今天我特来邀百里兄出任北伐总司令。”

北伐总司令?蒋方震轻蔑的撇撇嘴:“焕卿兄,这事你能做主吗?沪督陈英士,江苏都督程德全这些人你都说服了?北洋是怎样的军队你知道吗?想要北伐成功至少要十万能打的精兵,一千万军费!要是你都能拿出来,百里倒是愿意试试。”

陶成章脸色僵了,干笑两声:“百里兄久居北方不假,可也不用太涨他人志气吧?成章知道北洋是强军,可还不是在湖北折戟沉沙?既然湖北能办到,我苏浙沪为何不能一战?”

蒋方震言语无忌,说道:“湖北有杨秋!你们有谁能比得上他?看他放弃正面与冯华甫反手对赌,就可见此人非凡,手上八镇更是南军第一!战前还采购了那么多重机枪和轻机快炮,准备之充分岂是苏浙沪能比?要不是他领导湖北拖住了两镇三协北洋军,南京有机会打下来?”

“百里兄也不必激我!八镇南军第一又有飞虎之称,这个我承认,可我苏浙沪也未必输他们,且不说徐固卿的第九镇已经起义,浙江新军也是久练之师,再加上那么多热血男儿,难道还不能一战?”

“听焕卿的意思。”蒋方震拿着书的手猛凝滞了下:“北伐老兵将士数量不够,就要让新兵顶上去?”

“那有何不可?”陶成章没注意到他神色变化,刚说完就看到蒋方震狠狠将书本往桌上一摔,冷道:“热血?热血能拼得过机枪刺刀?能挡得住北洋的步炮战术?为了你的热血,要牺牲多少汉家男儿?!”这几句大声反问,让参谋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活,望着这位初来乍到的陆士三杰之首,目光中既有敬仰也有不屑,更多是对现代战争的迷惘。

蒋方震从来不会在意四周有多少双眼睛,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把日本骂回去,更不会管陶成章已经发黑的脸色,痛心疾首道:“十新四老!这是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陆军总结的一个词,意思是仓促上阵的新兵,即使能打败敌人,十个人里只能回来四个!所以在那之后,德国陆军强行规定新兵24周训练条例,还建立了从少到青年的国家训练体制,就是要通过训练让新兵明白什么是战争,教会他们打败敌人还能活下来的本事!

既然你刚才说到湖北,那你有没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