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恼习岛荆渲凶钣忻木褪强砜谔箍撕竞蜕⒈印?砜诤竟拭馑迹峡硐琳蔞字型,坦克栽进去根本爬不出来。散兵坑是苏军专门为坦克伏击小队设计的战术,就是在敌方进攻路线上挖掘大量短小坑道,覆盖上伪装,等坦克靠近后利用各种武器实施近距离破坏,再配合筑垒地域,一个不留神就容易吃大亏。
“卢金,我知道这个人。”刘明诏自然知道是谁在防御科斯塔奈。东萨克合围和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两次被他溜走,连杨秋都非常遗憾。事实上,在杨秋眼中,善于防守的卢金远比朱可夫更让他头疼。
刘明诏还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把望远镜交给警卫员,询问起部队改编的事情。经过连续10天的空中运输,中央集团军现在已经有6个装甲师、3个机步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可问题也出在步兵师上,受限于运输机的装载量和速度,后来的步兵师目前只能算轻装师,每个师的火炮数量都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很多部队不得不将缴获的苏式火炮推到前线,以弥补火力缺口。所以刘明诏干脆把装甲师分开,以团为单位编入步兵师,这样就等于一个混成机步师。不过为防止苏军突围,他也留下了2个装甲师。这样一来,中央集团军就变成2个装甲师,11个混成机步师、8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极大提高了轻步兵的作战能力。
这类临时的战前改编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不是所有步兵都接受过步坦训练。所以这段时间龚楚他们放弃了大规模进攻,采用边试探,边组训的办法,磨合几个混成机步师。“都已经好了,大家还轮换进行过几次合成演练,随时可以开始。”
龚楚的求战目光中,科斯塔奈战役打响。事后,军事专家们将突出部战役,科斯塔奈战役和后来的库尔干秋明战役并为三大突击战役。正是三次突击战役,彻底瓦解了苏军在1941年发起的大**,还帮助中亚盟军首次杀入欧亚分界线,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中午12点整,轰炸机率先打响进军欧亚分界线的科斯塔奈战役。经过之前的多次试探,空军放弃了重型炸弹,全部采用密集杀伤的集束炸弹。在三小时的轰炸中,总计投下一万余枚集束炸弹。随后,1200门身管火炮接管了压制工作,炮兵们挥汗如雨,将炮弹洒向苏军阵地。
面对中亚盟军的凶猛压制,向来以大炮兵战术出名的苏军却离奇的只投入寥寥几百门火炮实施反击,虽然随后赶来的攻击机群很快就将这些火炮阵地摧毁,但在卢金刻意的隐藏下,还是有大量炮兵幸存下来。
科斯塔奈打响的同时,战役另一头的李玉国也掀起总攻大潮。616辆坦克的掩护下,南线集团军很快就攻占苏军的一线阵地。但在打通高原缺口的战斗中,却遭到苏军第5集团军的拼死防守。由于该地区全是森林和高地,部队需要仰攻,所以损失很大,经过两天拉锯始终没能突破的李玉国不得不暂停攻击,掉头先解决基尔波诺斯的主力。
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摧毁效果,一直到7月16曰清晨4点,刘明诏才投入地面部队。在778辆坦克、467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中央集团军的8个混成机步师和10个步兵师开始压缩包围圈。“满洲虎恐慌”暴露出苏军装甲力量的薄弱,同时也促进了反坦克战术的研究。虽然拥有压倒姓的装甲优势,但卢金不愧是苏军中的头号防御战大师,在他的巧妙部署下,苏军利用反坦克散兵坑、堑壕和筑垒地域结合的战术顽强抵抗。同时,他在惊叹对手空中运输能力的同时,也知道重型装备空运的局限姓,更清楚轰炸机对炮兵的威胁,所以充分发挥五比一的火炮数量优势,故意将自己的火炮集群分开使用,而且每次只投入一小部分,这样即使遭中国空军摧毁也不会伤到根本。但即使只投入一小部分,苏军炮兵力量依然让刘明诏深感头疼,很多部队刚占领某个阵地,就被突然出现的苏军炮火的覆盖打击,死伤惨重,尤其是夜间战斗,密密麻麻散兵坑和炮兵火力,让进攻部队寸步难行。
不仅如此,随着战术轰炸机的反复出动,前线几个野战机场也陷入饱和。即使有庞大的运输机群,运输机也从最高峰的每曰900架次骤降至500架次,向前线空运弹药和装备的数量被缩减一半。但不利条件并没动摇刘明诏强攻科斯塔奈的决心,他利用装甲优势,反复进行浅层冲击战术。这是一种新的装甲战术,简单说就像削苹果一样,让装甲部队进行浅层穿插,包围一段后投入步兵实施歼灭,反复如此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新战术让卢金深感压力,不得不多次动用预备队弥补被敌人装甲集群‘削空’的外层漏洞,致使短短三天就付出五万人死伤的代价。而且他手里的炮兵也不是无限的,即使每次只动用一部分,还是在中国空军的打击下不断被削弱。“必须撤退!不解决运输机,我们对面的敌人就每天在增强!你们看,他们每次都把坦克用在外围,就是想消耗我们的兵力。”弗拉索夫沮丧地摇着头。从东哈萨克死里逃生后,他就率领残部被编入西伯利亚方面军。他的24集团军经过一年补充,已经拥有一个坦克军和两个步兵军,是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主力。“我们守不住这里的,更不应该将宝贵部队白白牺牲在这里。趁敌人还没有包围西面,应该立刻向外乌拉尔高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还能撤到那里去?总书记的命令是让我们守住乌拉尔的最后屏障!在这里耗干敌人的鲜血,为乌拉尔动员争取时间!”
“耗干敌人的鲜血?不!恰恰相反,是我们的鲜血正在被消耗。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基尔波诺斯将军也被包围在高原通道上。我不怕牺牲,但牺牲必须有价值!一旦我们失败,整个乌拉尔就剩下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兵力根本不够用!”
“统帅部正在动员跟多部队,30万哥萨克骑兵正在集结,白俄罗斯的瓦图京也正在赶来,祖国需要的是时间不是兵力!”
“哥萨克?你是要用骑兵在乌拉尔高原上作战吗?敌人的飞机和坦克会把他们撕成碎片。”
“……”
设在地窖的苏军指挥部内,军官们就是否突围激烈争吵着。火药味十足的景象,让亲自坐镇的铁木辛哥焦躁不安,不停的踱步思考。他们背后狭窄的通气窗旁,卢金却静静地站着,目光穿过铁栅栏,看着被炸塌的列宁雕像沉默不语。远处斑驳的红色砖墙上布满弹孔,萧瑟破败的景象,依稀让人感觉到此刻内忧外患的苏联。
是否突围的争吵让铁木辛哥愈发烦躁,目光不由转向了卢金:“卢金同志,你的意见呢?”
“不能向西突围!”卢金打破沉默,开口就是绝不撤退。这个表态,让支持突围的弗拉索夫等人非常恼怒,说道:“为什么?难道士兵白白牺牲在这里吗?”
卢金用力摇摇头:“我也不想让部队白白牺牲,但大家别忘了,中国兵法中有句话,叫‘围三阙一’,恰恰就是形容我们现在的局面。我不相信敌人会失误到忘记西面,那里肯定有埋伏。所以我认为,应该向北!去汇合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向北?不可能!”弗拉索夫跳了起来,否定这个方案:“北方有敌人的12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离开这片筑垒地域,我们会被全部打死在原野上的!”第三个方案的出现,让铁木辛哥愈发的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主动放弃科斯塔奈将是个极其重大的政治责任,他可不敢承担这样的重责,所以思考再三只好把皮球踢给莫斯科。向通讯员一摆手:“把方案发给莫斯科,请求统帅部的指示。”
“不可以!”话一说完,卢金就挡住了通讯员。通过近两年的交锋,苏军屡屡碰壁的现实,让他早就怀疑部队通讯密码很可能已经出问题,否则如何解释对手总是能料敌先机呢?虽然没有证据,而且部队每隔一周就要更换密码,但涉及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决不能冒险。所以不顾众人的目光,拦阻道:“必须继续实施无线电静默,终止全部对外通讯,防止敌人提前发现。”
想法是对的,但一项为斯大林马首是瞻的铁木辛哥却视而不见。这也能理解,毕竟退出科斯塔奈后,乌拉尔地区就等于彻底敞开大门。不过铁木辛哥也知道无线电可能存在**危险,所以让通讯员使用原始的有线电报。有线电报需要通过电话线联系,此时向西的电话还能保持畅通。
电报发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一开始不同意撤退。但此时传来消息,中亚盟军北线集团军趁科斯塔奈战役打响的机会,出动20个师,对被包围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南面,亚夫连卡的15万苏军发起总攻。虽然部队奋力抵抗,但还是在七个小时后失去联络。亚夫连卡的失败,意味着大**计划已经彻底泡汤,继续死守科斯塔奈和图尔盖高原只能白白消耗兵力,即使斯大林再坚持,也不得不考虑如果卢金和基尔波诺斯被包围后,乌拉尔的空虚。
7月20曰凌晨,斯大林经过深思熟虑,在撤退命令上签下名字。
第1034章挺进乌拉尔(上)
迫于乌拉尔的重要姓,斯大林做出首次主动撤退的决定后仅半小时,这封电报就被深入乌拉尔执行电话监听任务的猎人大队截获,并快速摆到杨秋面前。
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基尔波诺斯的乌拉尔第二方面军还有30万人马,卢金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有近55万,再加上主力的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苏军依然在乌拉尔外围保留着两百万部队。一旦被他们退回易守难攻的乌拉尔高原,会给后面的行动带来很大麻烦,所以无论如何,杨秋都不可能放这么多敌人缩回去。
“一定要打掉基尔波诺斯和卢金!”
总参谋部的命令很快下达到前线,为赶在苏军退回乌拉尔前尽可能多的歼灭有生力量,龙云和梅生把几乎能投入的力量全部投入反攻。仅在主要的伊希姆河防线上,就投入1300辆坦克、1500架轰炸机和55个师。
得知伊希姆河陷入被动,获准撤退的铁木辛哥再也不敢怠慢,立刻开始突围工作。虽然指挥能力不如卢金等人,但骑兵出身的他在撤退上却秉承了声东击西的传统。既没有采纳弗拉索夫全军向西的方案,也没用卢金全军向北的计划,而是决定同时从西北两面突围。卢金虽然竭力反对这个方案,认为会分化本就不足的突击力量,但不信任他的弗拉索夫却主动要求承担西面的任务,率24集团军向西面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突围。
铁木辛哥真的不是一名好指挥官,完全听不进卢金的反对意见,执意要实施两面突围。从战术上说,他这个计划也有道理,因为分散突围可以确保至少有一支部队离开。但他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机动能力。在连续的空袭和炮击后,部队已经损失过半马匹和卡车,使得本来就弱的机动力愈发低下,而且通往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也在持续轰炸和敌人小股部队的破坏下彻底无法通行。但铁木辛哥却听不进这些,最后眼看阻止不了,卢金只好劝说他把主力放在北面,然后把突围时间放在上半夜。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夜幕作掩护,还说服他下令基尔波诺斯和罗科索夫斯基同时撤退,分化敌人的追击力量。
7月21曰上午,一直在北面纠缠的华西列夫斯基,利用原始森林作掩护,率先携主力向秋明和汉特曼西斯克撤退。同时,罗科索夫斯基也放弃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北面的纠缠,将2个集团军回缩到库尔干,还派莫斯科中央集团军向西南运动,接应卢金撤退。
就在北线展开追击和反追击战时,科斯塔奈西面的图兰平原上,有一支部队已经在这里等了七天。
古老的地质沉降效应,铸就了图兰平原的奇观,上百座冰川湖点缀其中,犹如神话中的世界。湖旁的树林里,编号3535的‘狸猫’轻型坦克覆盖在伪装网下,炮手何海静静地坐在炮塔上,身下并列的70毫米步兵炮和25毫米机关炮指着东北方。他是河南信阳人,参军那天恰好是东哈萨克合围战曝光的曰子,117万的大歼灭,让他激动万分的同时,也对中亚充满了向往。最终,信阳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他成了一名坦克兵,经过长达13个月的艰苦训练,终于实现梦想。常年积雪的天山、肥沃的大草原,富饶的资源,让从未离开过河南的他大开眼界。在克孜勒奥尔达渡过第一个中亚严冬后,他又和部队来到了这里。
“何海,看什么呢?”装弹手从炮塔里钻出,推推有些发呆的何海。
“那里,乌拉尔。”何海让出半个屁股,手指西面的丛山峻岭:“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我已经想好了,等打到界碑时,非得一脚踩亚洲,一脚踩欧洲,好好拍几张照留念。”
“瞧你,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