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这才不再犹豫,点头说道:“甚好!就依都事之见,从明日起,请都事偕洪暄于岛中征粮。不过,要严加约束征粮士卒,便是只升半斗,也须付足银两,莫要弄得怨声载道。能筹得部分粮粟,聊补无米之炊也是好的。大风一时难停,你等冒风行动,要辛苦一些啦!”
杨英道:“藩主放心,要能保得大军口粮无虞,我等辛苦一些又有何妨!”
郑成功赞许地点点头,回头对马信说道:“马将军可对士卒细加抚慰,告知他们,三日之内我大军必有行动。此事本藩即传令各镇,随时准备起驾。”
马信答应一声,与杨英一同告辞而去。
翌日晨,杨英与洪暄率领筹粮士卒冒着大风出发,分头前往驻有百姓的三十六屿筹措粮粟。
就在杨英、洪暄连日奔波筹粮之际,郑成功于三十日午后,紧急召集众参军、镇将于中军帐议事,商讨筹划登陆台湾之攻防战法,从午后一直延续至当晚。
此时杨英等已筹粮两日,几乎走遍了澎湖各岛屿的家家户户。当杨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来见郑成功时,议事已告尾声。杨英见到极为简陋的中军帐里,正面悬挂着一幅台湾略图,图上标绘着沿海岛屿、港口、荷军城堡、炮台等符号和显示荷军驻扎各处兵员的数字。郑成功神色冷峻威严,站在图前,手握长杆,一边讲述一边在图上指指点点。杨英扫视一眼,见杨朝栋、甘孟煜、何廷斌、马信、周全斌、陈泽等在前排,其余镇将散落周围。众人脸上神色俱肃然而又兴奋,瞪大眼睛注视着郑成功长杆所指之处。整个中军帐充满了大战在即的肃杀之气,杨英仿佛已嗅闻到浓烈的硝烟气味,听到隆隆的铳炮轰炸声、厮杀声……
郑成功以目光示意杨英稍候。杨英会意,悄悄候立一旁。
《血战台湾岛》 第三部分第五章 枕戈澎湖 扬帆出师(9)
郑成功面对众参军、将领,继续说道:“由此可见,此战成功与否之关键所在,是我大军能否顺利进入台江。而船只由外海进入台江,只有南北两条航道可通,南航道名曰‘台江口’,又名‘大港’。此航道水深道宽,大船通行无阻,但荷军在航道两侧以重兵设防,工事坚固,炮火凶猛,对航道形成炮火夹击之势,如强渡此口,必损伤惨重。北航道便是诸位早已熟知的鹿耳门,此航道水浅礁多,港道曲折,大船极难通过,荷军凭借天险,在此地不设一兵一炮。鹿耳门所处位置对我军绝非等闲,舟师由此一入台江,便犹如鱼入大海、鸟翔天空,再无阻挡。本藩思之再三,确定此番登陆台湾之战,采取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计,乘北航道荷军疏于防守之机暗渡鹿耳门。进入台江后,分兵三路:一路即速占据鹿耳门右侧沙洲鹿耳屿,以阻截北线尾来援荷军,掩护后续军队安全进入台江;一路转而向南,佯攻一鲲身,牵制台湾城荷军,并相机摧毁企图增援之荷军舰船;第三路则直扑禾寮港,包围赤嵌城。等拿下该城,将荷军退路截断,再倾力攻打一鲲身荷军老巢,台湾全岛可一举而下矣!”郑成功讲述完如何排兵布阵,略略停顿片刻,又问询诸将有何见解。
帐中一片寂静。郑成功目光从众人脸上徐徐扫过。
这时,躲在阴暗角落的宣毅后镇吴豪欲待说话,却又皱了皱眉头,长叹一声,又将话语吞咽了回去,神色阴冷而又沮丧。
马信大声道:“藩主,马信却有一事未明,甚感困惑。”
郑成功道:“请道其详。”
马信道:“藩主用兵,神鬼莫测,所向无敌,信等钦佩至极,再无怀疑。但在厦门出师之前,吴豪将军便已言及鹿耳门之险,今日藩主又亲言此航道之不可渡。由此处而入台江,果有突出奇兵之效用,然而我船既无法通过,也是枉然!藩主却又言道由此偷渡,马信便被弄糊涂啦!”
监管中军船只的陈广亦忧心忡忡地说道:“藩主,末将除同样怀有马将军之困惑外,另有一事担心。此番远征,众将士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只望杀敌立功,早日收复台湾。可此时风暴未息,海上巨浪正狂,船行恐大有风险,还望三思,是否待风雨稍稍停歇,再行开驾?”
众将顿时活跃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均以为马信、陈广所言极有道理。
有的道:“马将军说得太对啦,鹿耳门水浅礁多,难道大军能插翅飞过去吗?”
有的道:“风浪如此巨大,船行确是极险,万一再重蹈当年羊山大难之覆辙,岂不悲乎哀哉!”
……
吴豪见此情景,颇有些幸灾乐祸,望望这个,瞅瞅那个,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似乎在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且看你等有何通天本领!”
郑成功却默默无语,只面带微笑,神色泰然,静静地听着议论,待嘁喳之声稍稍平息,众文武的目光又望向他时,他方徐徐说道:“诸位将军为大军前景忧虑,其心忠贞可嘉。但自古以来,凡用兵上应天意、下顺民情者,无不在紧要关头得天之助。三国赤壁大战,天降隆冬季节极为罕见的东南大风,助诸葛亮、周瑜以火攻大破曹军;刘秀征讨王莽,大军为滔滔黄河水所阻,是夜北风大起,气温骤降,一夜之间黄河水冰冻三尺,人马从冰上渡了过去,王莽军尚沉睡在天险的梦中便遭痛击;远的不说,便是去岁我军与清军厦门大决战,我以弱旅敌其全国之师,也是在极危难之时天助神援,风回潮转,立破达素。此等之事,不胜枚举。我军今番收复台湾,乃是为恢复国土、救民于水火而战,苍天有情,焉能不助我顺风、假我潮水哉!天意若付我平定荷夷,大军开驾之后,自然风恬浪静,舟船顺水而下;到达鹿耳门之时,更是潮水大涨,船只畅行无阻。否则,全军将士岂不要坐困海上,忍饥挨饿吗?你等尽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本藩等待着听你等的立功喜讯!”
众将听了这一番话,均是将信将疑,但看到藩主大战在即却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均想到藩主用兵一贯大胆而谨慎,且最擅突出奇兵,杀敌个措手不及,安知这次乘风而出不是藏有更深更奥妙的玄机!
众人鱼贯退出,各回本部准备出兵,只有杨英留了下来。
郑成功长长吁了一口气,目视杨英,关切地问道:“看都事满脸憔悴之色,真是太辛苦啦!怎么样?筹粮不顺利吗?”
杨英苦笑一声,沙哑着嗓子低声说道:“果不出所料,澎湖群岛多为山地丘陵,土地贫瘠,不生长禾稻,只出产一些粗杂之粮。我与洪游击率筹粮队伍分走各屿,与各屿长接洽商谈,又挨门挨户征集,迎风冒雨奔波忙碌了整整两三日,也只筹得番薯、大麦、黍稷等统共也不过数百石,除去应急之用,临时调拨给缺粮诸镇一部,最后所剩仅有百余石,尚不足大军一餐之用,又济得何事?!”杨英说罢,连连摇头。
对此结果,郑成功虽心中早有预料,但乍然听说筹集得如此之少,也不由地暗自心惊,心道:“没想到粮秣之困难,这次竟来得如此之快!”但他不露声色,看着焦急如焚的杨英,微微一笑,安慰道:“杨都事但请放心,大军即刻就要出发,一旦登陆台湾,那边地幅宽博,土地肥沃,百姓对我军又是翘首相望,粮秣之事回旋余地就大啦!”
《血战台湾岛》 第三部分第六章 神兵天降 斗智鹿耳门(1)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三月十日,一个狂风呼啸之夜,郑成功向征东将士庄严下达了向台湾进军的命令。
三十日午夜,全军将士饱食一顿。四月一日凌晨一更时分,郑成功命部将张在统领所部协助游击洪暄防守澎湖,以免除大军后顾之忧,尔后下令出兵。只听“轰——轰——轰——”三声号炮响起,接着金鼓齐鸣,中军大舰竖起“郑”字帅旗,各镇船只一齐起碇,按序驶出妈宫湾,浩浩荡荡向东猛进。时,风雨虽已呈渐弱之势,但浪涛汹涌如旧,船行其中仍十分凶险。
舟师逆风行驶至约三更时分,果如郑成功所料,天空已是云消雨霁,一片晴朗,露出满天星斗簇拥着一轮圆月,撒下清凉的光芒,将大海映照得如同白昼。将士们在月色中发现,船上旌旗由西北转向东南方向呼啦啦地飘动,顿时齐声欢呼起来:
“风向转啦!”
“风向转啦!”
“天神显灵啦!”
……
呼喊声中,各船纷纷扯起风帆,乘风顺潮,飞速行进。
东方渐渐放白,海上下起了薄雾。郑成功与何廷斌立于帅船船头,一边观察着前方一边小声谈论着什么。突然,何廷斌指着前方喊起来。
“藩主快来看,那里便是台湾岛啦!”
“是吗?”郑成功惊喜地应答一声,举起单筒望远镜顺着何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前方水天连接之处影影绰绰出现一片陆地。他一边继续观察,一边轻声问道:“船行现至何处?”
何廷斌答道:“已至台江口外围各沙洲附近。”
郑成功问道:“距离鹿耳门尚有多少水程?”
何廷斌略一思索,答道:“若按此航速,再约行半个时辰便可到达。”
“好!”郑成功放下望远镜,令中军官传谕各镇,速向鹿耳门靠近。
天光渐渐大亮。郑成功透过滚滚白雾,隐约可见右前方出现两片沙洲,沙洲之间是一条泛着亮光的狭窄水道。
何廷斌指着那两片沙洲说道:“藩主请看,北侧沙洲名曰加老湾,南侧沙洲名曰北线尾,又名鹿耳屿,两岛之间的水路便是鹿耳门啦!”何又向南一指,继续说道:“藩主再看,正南方隐约可见的那个岛屿,便为一鲲身,是荷夷老巢所在之地。而一鲲身与北线尾之间便是南航道台江口啦!……”
郑成功倾听着何廷斌的解说,默默地沉思着,脑海中迅速地将眼前的地势地形与图中所示做着比较,以验校所定的攻防之法是否偏斜。边看边感叹道:“此地沙洲、水路及台湾本岛构成之地形地势,果然是用武必争之地!”
原来,台湾岛西南部海域中地势造型十分奇妙。由台江口为隔界,北侧从北线尾开始,湾沙突起,次递向北延伸,横排着北线尾、加老湾、隙仔港、海翁汕等四座沙岛;南侧自一鲲身、二鲲身次递向南延伸,逐渐变小,直至七鲲身。这一列大小十一座沙岛,自北向南,连峰迭起,不疏不密,犹如贯珠一般镶嵌在波涛汹涌之中,形成一道天然防波堤,与台湾南部西海岸的赤嵌城隔海相望。亦形成为海上奇景:堤外侧为波涛澎湃、喷薄瞬息万状的汪洋;内侧则形成一片水深浪静的天然港湾,便是著名的台江。十一座沙岛,环抱展迤成台江的西侧屏障,台岛沿赤嵌城南北沿岸为台江的东部屏障。台江北宽南狭,最阔处约六余里,长约三十余里,海水浩淼,可同时停泊千艘船只而可自由转圜。
将航道一隔为二的长型沙岛亦有两个称谓,沙岛的南一部分名曰“北线尾”,与东南方向的一鲲身隔水相望,形成为宽约半里的南航道台江口;沙岛的北一部分,形状与鹿耳颇为神似,便被称作“鹿耳屿”。鹿耳屿与西北方向的加老湾岛对峙,形成为宽约一里的北航道鹿耳门。鹿耳门水面虽然宽阔,但平时海水极浅,水底更是沙石淤积,坚硬犹似铁板,舟船触之立即破碎,十分厉害,当地渔民称为“铁板关”。面对此地天险,荷军再无顾虑,丝毫不加防范。台江口则水深浪平,且不受潮汐涨落之限,大小船只一年四季尽可自由出入。荷军于航道两侧构筑坚固的堡垒炮台,严加控制。
这时,郑成功已靠单筒望远镜将附近的地形地势观察清楚,回顾何廷斌道:“阁下可揣摸出台湾海域外围沙岛相连之形状特征吗?”
何廷斌望着群岛,蹙起眉头,沉思半晌,困惑道:“沙岛而已,在下眼拙,实是看不出有何不同之处。”
郑成功感叹道:“这十一座沙岛,由南向北,次递增大,蜿蜒起伏,环抱相生,真乃是鬼斧神工,天然造就。其形其状,宛若一条巨龙,背倚台湾,雄视澎湖,遥望中国大陆。便是这一条神龙,更将台湾与澎湖与本朝之大陆联结为一体啦!阁下请看,是否神似?”
何廷斌由南向北将诸岛扫视一遍,眼睛一亮,抚掌赞叹道:“太像啦!何至是神似,简直是神龙天降于此!廷斌愚木至极,徒居台湾数十载,眼中却只是十数沙岛而已,哪里便如藩主独具慧眼,一眼便看出天地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