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05-永恒情谊-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彝族人民对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民族压迫,进行过长期的反抗斗争。彝族各个家支都拥有自卫的武装,有相当数量的土枪和快枪。据国民党二十四军宁属垦务局调查,仅沽基家就有枪一千三四百支,罗洪家有枪一千一二百支。彝民的枪法也很准。在反抗外来的武装进攻中,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重创来犯者。彝谚曰:“你有千军万马,我有高山老林;你有大枪大炮,我有大山大坳。”1869年贵州提督周达武在进兵彝区后,于越嶲县晒经关刻石立碑,碑文说:    
    治夷(彝)之道,有三难焉……建南之中,群山所部,峻途绝险,足茧艰步,难一;倮夷(彝)野处,蹊径熟悉,猱猿善登,如履平地,常以羊皮裹数日行粮,力强轻战,难二;夷(彝)地辽阔,群蛮散处,不能聚歼,败则兔脱,胜则蜂屯,善于攻之整,袭人之疲,乘人之危,常以数十人敌千数百人之众,难三。    
    这说明彝族人民善于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致使反动统治者无可奈何。即使在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时期,也往往是“兵来彝服,兵去彝叛”。在彝汉杂居地区,彝族同胞和汉族人民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进行过联合斗争。1934年3月,越嶲县的彝汉人民曾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的武装起义。他们拿起武器,围攻越嶲县城达三天三夜之久。    
    从上述情况可见,红军长征要通过彝族地区,既存在着严重的困难,也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和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胞的压迫、剥削和屠杀,造成了彝汉民族间的严重对立,彝族同胞对汉人充满疑惧,特别是对汉人军队痛恨至极。红军到达这里,要使他们很快认识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里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彝族同胞苦大仇深,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发动彝族同胞与红军共同对敌,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武器就是党的民族政策。


彝海情深奇迹般地相识,情谊真挚(3)

    5月21日晚,刘伯承率领先遣队红一师到达俄瓦垭口。这时已是黑夜,黑沉沉的大地沉浸在寂静和幽暗里。刘伯承命令部队天明后再行动。他在一间破旧的草屋里查看着地图,他知道再往前走,就进入大凉山拖乌彝族聚居地区了。这一带山峦重叠,野草茂密,林木葱郁,道路曲折崎岖,十分难走。相传这里便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他深知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是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迅速北上的重大战略行动。他想起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对他的交待:红军一定要体谅、尊重彝民兄弟,对少数民族执行开明政策,要通过红军的实际行动挽回过去汉人压迫彝人所造成的影响,把他们争取过来。毛泽东还叮嘱道,当彝人向我们开枪时,绝对不能还手,坚决避免冲突。想到这,刘伯承心里沉甸甸的,这项工作真比打一场硬仗还难。    
    这一夜刘伯承基本没睡。当东方露出淡淡的乳白色的晨曦时,他走出草屋。只见青白的曙光和淡淡的晨雾交融在一起,点染着茂密的森林,山上长满了百年大树,树杈上缠满了粗大的藤蔓,这一望无际的森林,像绿色的大海。他想,要顺利通过这个地区,必须坚决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去统一大家的行动,同时也要参照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办法,攻心为上,搞好宣传工作。他命令部队广泛张贴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布红军的宗旨,宣传党的民族平等的主张: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上午,队伍开始前进了。这时天下起雨来,春雨悠悠地飘洒着,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给大地抹上了一层新绿的色彩。刘伯承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浑身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让萧华领导的工作团走在队伍的前面。    
    到了谷麻子附近时已近中午,雨也渐渐地停了。突然,山林中传来“呜嗬,呜嗬”的喊叫声,只见山路上站着几百名彝族青壮年,他们手持棍棒、枪支、石块、长矛和弓箭,不停地呼啸着、奔跑着。这时萧华和通司(翻译)走上前去,向一个骑着骡子、身材高大的中年彝人耐心地阐明红军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并表示愿意和他们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个中年彝人是彝族沽基家首领小叶丹的四叔,他看到红军纪律严明、态度和蔼,与国民党军队及四川军阀不一样,便随即下骑,挥退人群。萧华见此情景,又进一步向他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队伍,今天借道北上,保证秋毫无犯,并说我们红军刘司令愿与彝族首领结盟修好。萧华为表示诚意,还送给这位四叔几支步枪和一支手枪。很快得到回话,小叶丹愿与红军结为兄弟。不过,小叶丹等欲与红军结盟,还另有打算。当时彝族两个家支——“沽基”和“罗洪”正在不断械斗,作为沽基家支首领的小叶丹,企图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家支。    
    在先遣队指挥部,刘伯承正为红军前进受阻而焦虑,接到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的报告后,他十分高兴,说:“我们和彝族不结盟是兄弟,结盟更是兄弟,我们共产党人应做团结的模范。”他决定亲自去举行结盟仪式。    
    结盟仪式在袁居海子边举行。海子位于冕宁县的中心乡,在横断山脉的山谷中,面积约5万平方米。淡蓝色的海子湖静静地躺在绿色的怀抱之中,就像是镶嵌在一片天然翡翠上的一块蓝宝石。这天下午,刘伯承一行骑马来到海子边。过一会儿,小叶丹带着十来名随从,骑马来了。刘伯承仔细看着,只见小叶丹脸色微褐,身披擦尔瓦(形似披风的彝族服装),身材高大,骑着一匹黑色的烈马。萧华把刘伯承介绍给小叶丹。小叶丹见眼前这位司令戴着眼镜,态度和蔼,连忙摘下头帕,按照彝族最虔诚的礼仪下跪行礼。刘伯承急忙把小叶丹扶了起来,亲切地说,我也是四川人,曾在川军做过事,深知国民党的腐败和旧军队的反动,才毅然参加了红军。红军愿意与彝族同胞结为亲密兄弟,共同去打国民党反动军队,帮助彝民兄弟过上好日子。小叶丹告诉刘伯承:我们生活很苦,这是汉人体会不到的,汉人还能耕田种地,住在平原大川,而我们连平坦一点的地都被汉族官僚地主霸占了,长年住在深山,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说着,小叶丹落下了悲凉的眼泪。    
    刘伯承听着听着,泪水模糊了双眼,他取下眼镜用衣袖擦了擦,动情地说:“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打仗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压迫你们的人消灭,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应该结为兄弟,联合起来,打土豪,打汉官,不要自己打自己。”一席话说得小叶丹心里热乎乎的,他忽地站了起来,说:“刘司令,你的话句句都说到俺心窝里去了。按照俺们的传统习惯,我们今天歃血结盟,兄弟相称,你同意吗?”刘伯承爽快地答道:“同意!”“好!痛快,来人!”小叶丹喊了一声,几个白彝跑上来,他们手里提着一只羽毛十分美丽的大公鸡,端着两碗清清的湖水。小叶丹左手抓鸡,右手握着大镰刀,口里念道:“5月22日,刘司令、小叶丹在海子湖边结义为兄弟,以后如有反悔,如同此鸡。”说完举刀割断鸡喉,鲜红的鸡血滴进碗里。刘伯承、小叶丹跪在碗前,在蓝天下,刘伯承举碗发誓:“我刘伯承对着苍天和大地发誓,我愿与小叶丹结拜为兄弟。”说罢两人举碗一饮而尽。静静的海子边,顿时一片欢腾。    
    结盟仪式完毕已是夕阳西下,群山被染成一片胭脂色,静静的湖水也映出一层红颜。刘伯承见天色已晚,便约小叶丹到红军营地过夜。小叶丹高兴地说:“好,我信得过红军,今晚和你们住在一起。”


彝海情深奇迹般地相识,情谊真挚(4)

    红军先遣队营地的夜晚被火把照得通亮。刘伯承知道彝人爱喝酒,便让机关同志从驻地买来许多好酒,盛宴招待小叶丹叔侄等。刘伯承一边热情招待他们喝酒,一边反复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述过去彝汉族之间的隔阂和彝族内部不团结现象造成的危害,反复强调彝汉族要紧密团结,穷人自己不要打自己;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他还伸出手来打比方说:“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握成拳头力量就大了。”小叶丹叔侄等听后,都表示要记住刘司令的教诲,团结起来。小叶丹尤其兴奋,他冒失地问刘伯承:“我想建立一支和你们一样的队伍,行吗?”    
    对这位年轻人的想法,刘伯承笑道:“搞队伍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组织起像红军这样的队伍不是件容易的事!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正义之师,要保护大多数人不受欺压和剥削,还要做到不能为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去拼杀。像你们和罗洪家支的矛盾,就应该商量解决,再不能用武力来解决。”    
    小叶丹看到刘伯承苦口婆心,一心想着他们,便动情地说:“兄长,我们一定按你说的去做,今后看我们的行动吧!”说完,他端起酒碗,咕嘟嘟喝了个碗底朝天。    
    次日清晨,天气格外晴朗,金色的阳光照耀着群山。刘伯承等率领红军先遣队向彝族区前进,小叶丹叔侄走在红军队伍前面,为红军带路。    
    只见崎岖的山路边站满了彝族群众,此时他们已不像先前那样怒容满面,横刀呐喊了,而是吹奏着芦笙,端着茶水,热情地欢迎红军从这里经过。    
    送了一程又一程,小叶丹一直把红军送到他们的地界边。为了表示不辜负红军兄弟们的期望,表达他们的友谊和敬意,还特地派了联络员继续为红军带路,以保证红军顺利通过别的家支地段。    
    春雨洗沐后的青山分外迷人,山坡上遍地开着一簇簇像蓝色小星星似的野花。放眼望去,远处是苍翠欲滴的山峦。刘伯承和小叶丹在这里握手道别了。    
    小叶丹觉得红军在他这里呆的时间太短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官。他不忍心让红军走,但又挽留不住。他将一匹心爱的大黑骡子赠送给刘伯承,“兄长,前面路还长,还需要它。你千万要保重啊。”    
    刘伯承看小叶丹一片诚意,就高兴地收下了大黑骡子。    
    刘伯承昨晚和小叶丹专门商量了成立队伍的事。按照刘伯承的意见,这支队伍叫彝民红军沽基支队。刘伯承还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并给小叶丹留下了一名政委。现在,他亲自送给小叶丹一支手枪和一批武器、“兄弟,你要把这支队伍带好,勇敢地坚持斗争,狠狠打击敌人!”    
    就这样,红军先遣队司令与彝族沽基家首领神奇般相识,又匆匆离别了。小叶丹紧握着刘伯承的双手,心里酸酸的,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刘伯承深为这位实在、纯朴的汉子的情感所感动,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军,用那有力的大手在小叶丹宽宽的肩膀上用力捶了一下,然后转身大步走去……    
    小叶丹木雕泥塑般伫立在山坡上,深情地目送着红军队伍消失在绿色的林海之中。    
    红军先遣队很快从大桥、拖乌、铁寨子、李子坪(栗子坪)等地到达岔罗(擦罗),顺利地通过彝族区,继续向大渡河挺进。    
    后来,当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小叶丹和男女老少欢聚在路旁。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红军瓦瓦苦!”(红军万岁)“红军瓦瓦苦!”并端着甜酒、稀饭和热茶,深情地邀请红军尝一尝。彝族姑娘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伴着马布、芦笙欢快地跳着舞。    
    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进入彝族地区时,彝族群众沸腾了。他们像过彝族节那样,把肥猪杀了,把蒸好的“年粑”拿了出来,载歌载舞表示热烈的欢迎。几位彝族少妇怀里抱着火红的大公鸡,欢快地跳着嚷着,向红军首长表达崇高的敬意。毛泽东边走边向她们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