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看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使劲的握住他的手上下挥动,就奇怪的问:“乡童无知,怎敢让大人垂顾,不知大人是何人也。”
坏了,赵云这么聪明,我表露的神情太奇怪了,反而让他怀疑。
我立即掩饰说:“我乃涿县刘备刘玄德,今日在马上,看到了你左右双手变换,左挡右击的打法,顿开茅塞。此种打法要是用于战阵,马上骑士可不虑被围,反复冲杀。如此,千军万马也挡不住他,想起这些,怎不让我兴奋。”
赵云立即露出了恍然的神情,接着陷入了深思。
我一手拉过我的白马,对他说:“我看你虽然年小,但身处围中尚且奋战不已,心中甚爱。只是你所骑驽马不好,反而拖累了你,此马是鲜卑部族精选的良马,神骏异常,今日就送与你,望你今后骑此纵横疆场。如何?”
赵云抬头看着白马,露出喜爱的神情。白马立即昂首扬蹄长嘶,似乎不满我把它送人。
我伸手抚摸马颈,安慰说:“别怕,你跟着这位主人,必能使你名传千古。”
赵云也伸手去抚摸马颈,马立即摆首扬蹄,向赵云踢去,赵云飞快的躲过马蹄,恭身向我施礼说:“长者赐,不敢辞。云领受了。”
我马上回首对侍卫们喊:“来,取我枪来。”
通体银白色的烂银枪交到我手中,这杆枪铸造时,枪杆加入了大量的银,使枪杆软中有硬,枪头为一扁平的短剑模样,既可挥舞起来两面切割,又可用来刺击。枪杆采用磨砂工艺,雕出了隐花的飞龙图案。全枪重20大斤,在枪的握手处,更是铸造出防止手滑的摩擦带。
此枪之尾还有一尖锥,本打算是用这尖锥作为插地时使用,但到了赵云手中,必可当成双头枪发挥它的威力。
我把枪递到赵云手中,真诚的对他说:“此枪锋利,当世无双,若你用它来勤加练习枪术,必能双手如龙,世人莫敌。待你艺成之时,你可来找我刘备,我必使你纵横天下。”
赵云拜服,我接着说:“你还没有行加冠礼,我今日先给你取一表字,就叫子龙吧,望你今后练成双手枪术,如猛龙出水,诸军辟易。”
这礼物可是够重的,这年头,一匹好马可是能换来一个吕布的,何况再加上一个好兵器。赵云深受感动,再次拜谢:“云若艺成,必去寻主公。”
好,如此结果,我很满意。
抬头看管亥,他仗着铠甲精良,马匹神骏,已打跑了颜良,正在与文丑拼斗。不过这一结果对我已不重要,我招呼管亥:“炳元,不要打了,我们动身吧。”
随即,我又冲颜良文丑高喊:“我乃涿县刘备刘玄德,与你相斗的是我手下大将管亥管炳元,你们可要记住。”
说完,指着常山城,我对管宁田畴说:“我今日在此,得与子龙相约后日,已然满载,不需进城了,我们前往广平。”
辞别了赵云,我们一路向广平进发。
路上,管宁想我道贺:“恭喜主公,又收一员大将。”
闻听此话,我心中感慨,管宁的眼可真毒啊,当日我收取张合时,没见他道贺,今日与赵云这样一个童子相约后日,他反而向我道贺,可见这家伙的眼力。
想想看,在中原乱起之前一年,他就发现了大乱的苗头,举家迁移到辽西,这种眼光怕已经超过诸葛孔明了。可惜,此人生性淡薄,凡事均不愿出头,要不,我岂不是抢先拥有了诸葛之智。
遥望广平方向,我想,或许我能拥有另一位诸葛孔明。广平,有一位我心中的军师——沮授。
这个人让我感兴趣之处在于他出色的大局观,作为三国时最能看破天下大势的奇才之一,单纯说计道谋,沮授完全不在荀彧、郭嘉之下,有人更将他置诸荀、郭二人之上,而直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三国中懂天文,会看星星知道天气变化的人不多,罗贯中只记述了两个人晚上掰掰指头,点点星星便知道明天个子丑寅卯了,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这沮授。
可惜,他本来完全可以在三国这一片伟大的围猎场上,立下不朽声名,结果,他却选择了一个注定无法让他展现才华的主子——袁绍,并誓死效忠。
我发现,在袁绍迈向失败的每一步之前,沮授都曾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或表示反对,或另建良策。李傕、郭汜之乱,献帝艰难奔波到达河东,沮授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献帝到邺城,以便“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这是“挟天子以号令天下”的最早出处。但袁绍不屑一顾。当曹操后发制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袁绍又老大不快,于是致信曹操,态度强蛮地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邺城来。曹操当然拒绝了,自此,两人正式交恶。
官渡之战前沮授曾表示反对,希望袁绍能暂时休养生息,励兵秣马,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机会,一举击败曹操,执住天下之牛耳。但急不可耐的袁绍仍然未予理睬,坚持出兵与曹操对决。
临上前线时的沮授,悲壮得就如同萧萧易水旁准备去刺秦的荆轲,他将宗族亲戚集拢来,将自己的资产全部散发给他们,因为他自知此一去,将不复返矣!
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啊!
第三章 乱世降临 第七节 广平沮授
历史上,沮授是一个殉难者,一个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伟大的殉难者。
观其一生,最大的悲剧根源无疑是明珠暗投,未逢其主。
即使到了官渡前线临阵决机时,在袁绍迈向失败的每一步之前,沮授也总是及时地给予提醒并提供正确的建议,但袁绍却似乎是执意要走向覆灭,一样都不予采纳。沮授只得对着黄河叹息:“悠悠黄河,吾其不反(返)乎!”
袁绍战败后带着亲信随从八百人仓皇逃亡,把沮授弃置一边,遂使沮授被曹操俘虏。总体上极为爱才的曹操,可说是给足了沮授面子,不仅上前亲自为他松绑,延之上座,还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评价道:“袁本初无谋,不用沮授的计策,要不然,我们哪有今天的胜利。”然而沮授见到曹操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竟然都是:“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
曹操将沮授留于军中,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已用,但沮授又于军营中盗马,想逃归袁绍。曹操这才被迫杀了他,并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沮授当初投奔袁绍,必定也曾意气风发,想着建立功业彪柄千秋,不料想却换得个烟消云散身死人手的结果。以成败而论,他是个失败者;而在人格的考验面前,他最终又成了胜利者。人的尊严愈是遭到凌辱,人的人格意识就愈是变得坚强起来。仁人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视人格更重于功业,这就是古人。
仅据“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是无法解释沮授行为的。沮授在黄巾乱起时“幽滞之士”韩馥手下任事,当初袁绍胁迫韩馥交出冀州时,沮授就曾表示反对,举出种种理由力劝与袁绍一战,这至少说明沮授不属于袁氏家族的“门生故吏”范畴。袁绍起先虽曾对沮授颇为信任,但最终的行为,应已可使沮授寒心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投靠一个对自己背信弃义的旧主子呢?
想到袁绍逃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预言他官渡之战失败的谋士田丰,沮授即使不为曹操擒杀,是否能在袁绍手中讨得活路,也大可怀疑。
作为三国中一位悲剧人物,沮授和高顺一样,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表字,考虑到他和高顺的名声都很响亮,不可能没有表字,就只能说明历史忽略了他们,这实在令人可惜。看来,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用来炫耀后世的产品而已。
我想,若我此行能见到这位智者,若有可能,就把他招揽到门下。那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我所喜爱的英雄走入悲剧,另一方面,此人也正是我这缺少的军师人才,利用他的大局观,军事观,征战天下,即使与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交手,我也有了底气。人有了自信心,就无所畏惧。
3日后,广平在望,骑在马上,我挥鞭指着广平对管宁说:“幼安,广平有一智者,此人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令人惊叹。听说你正在编录一本‘道德录’的书,希望整理出一套儒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此来教化人心,你可不可以顺便拜访一下此人,听听此人对儒人之德的看法。”
管宁沉吟一会,爽快的答道:“既然主公都夸此人有智,那我拜访一下也行,不过,宁此前没听说广平有大儒。”
大儒?此人之智,岂是儒人所能比的。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曾说过一句话,“未知管仲乐毅平生制何典”,我心有其其焉。
寻章摘句,岂能治国。孔融是大儒,只知清谈时弊,自身难保。刘表是江东八俊,荆州治理的不错,但曹操一到,部下争相投降,这就是儒人治国的典范。
再往后,宋朝也是个以儒治国的典范,最终也逃不过被人征服的命运。宋朝的首任丞相赵普曾对赵匡胤说:“半部《论语》既可治天下”,而近代有个伟人曾进一步指出——其实治天下何需半部《论语》,《论语》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治天下。
这句话就是:“民可以使使之,不可以使知之。”
它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啊,使用他们就行了,不可以让他们知道真相。知道真相他们就要造反。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尽量使用愚民政策,“民可愚之,不可使知之”成了所有统治者的共识。为了让老百姓不思考,可以想出种种办法。
比如:下班后让老百姓挖山洞,以劳其体肤;闲暇时让他们以互相批斗为娱乐,以劳其精神;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让老百姓有新鲜感;闭关锁国或者禁止新闻报道,让老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等等,等等。总之,是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地方去比较,这就是儒家思想治国的根蒂。
这种思想对中华民族真的好吗?我怀疑。
不过,管宁既然答应出面见沮授,我也就不便他争辩。
在汉代董仲舒倡导的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下,我母丧不久,出面接触武人尚可,出面接触儒人就大不适合了。所以,如果管宁愿意出面拜访,而我以护卫管宁游历的身份与儒士见面,就符合我低调行事的本意。毕竟,儒人掌握着这时代最先进的知识文化。
看着广平那巍峨的城墙,我想,沮授,你会让我失望吗?
第三章 乱世降临 第八节 拜访沮授
我们到客栈安歇下之后,打听沮授的情况,但获得的消息让我很不爽。
原来,沮授已接受了冀州太守韩馥的征辟(上级官员征召下属来当官),出面担任冀州的别部司马。
“来晚了吗?”我暗暗心焦。
看到我在客栈心情紊乱的踱着碎步,管宁建议:“主公,不如我们现在就拜访此人?”顿了顿,他又说:“我到要看看这人何至于让主公焦虑。”
我转念一想,也好,我们尽快动身,还能赶得上给他们送行。我招手叫来管亥,吩咐他安置行李,自己带管宁田畴出了客栈。
沮授府上,贺客满门,管宁毫不理会门前的车马,昂然走道门边,对门口的仆人说:“通报一声,北海管宁来访。”
门口围着的贺客听到管宁的大名,立刻发出一片惊讶的叫声,从这些叫声中,仆人们也明白了这个在门口的人名望很大,立即慌乱的向内通报。
随后,一阵低语从门口开始,向屋内扩散,像一枚石子投入了水里,涟漪逐渐扩散,至于门口那些贺客,听到北海大儒管宁的大名,已急忙让出一条路来,我与田畴见此,立即退后一步,以示让出众人的礼待,只留下管宁傲然的站在门口。
不一会,沮授带着贺客慌忙出迎。站在台阶上,沮授向管宁深施一礼,毕恭毕敬的说:“大贤来此,敝居蓬壁生辉,望先生给与教诲。”
管宁马上显露出疏狂的名士风范,只微微点头,表示回礼。沮授等人反而受宠若惊,慌忙再次回礼。
没想到管宁如此名声赫赫,到让我惊奇。
不过,管宁接下来的举动更让我吃了一惊。只见他立即后退两步,侧身而立。紧接着,田畴立即后退三步,稍落后于管宁,在他身后侧身而立。
田畴为何后退并侧身而立,我知道。这是表示他不敢与管宁同受此大礼。但管宁为何后退,到让我捉摸不透。这样一来,我反而成了站在最前方的人,接受对方大礼,这可不行。我连忙后退几步,希望退到管宁身后,没想到管宁立即与田畴用碎步后退,仍排在我后面。
我立即止步不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