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熟识之人,绝认不出这位落魄的将领竟是蒙古大将张弘范。
张弘范闻言,扫了对方一眼,露出恍然的神情,这守卫却是在他麾下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亲兵,难怪一眼就认出来了。
有这一层关心,张弘范心中更有底了。
“带我去见皇帝陛下,我是来请罪的。”张弘范声音沙哑地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军士齐齐看了过来。
张弘范之名不独在南宋,在蒙古那也是响当当的,加之昨夜的一场大战,此人正是主角之一,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
军士们或是探究,或是鄙夷,或是同情地看着这位落魄的将军。
按照蒙古军规,主将伯颜战死,副将张弘范战死沙场还好,可一旦没死,还活着逃了出来,那问题只会更加糟糕。
张弘范不仅会被处死,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
因此,一般像这种情况,副将倘若侥幸没死,那还是在战场上自己抹脖子吧,说不定还能混个“烈士”,惠及家人。
眼下张弘范却出现在三合城,还要面见皇帝陛下,这就非常罕见了。
作为蒙古资深将领,张弘范不可能不知道,他来三合城,可能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就被下令咔嚓了。
张弘范当然想一死了之,可联想到眼下战局,他似乎还不能死,倒不是说他对蒙古国的忠诚已经高到能不顾及家人生死的地步。
只因在内心深处,张弘范还有些小心思,小算盘。
蒙军大败,伯颜战死,就算忽必烈要亲征,身边也急需大将辅佐。因此张弘范想赌一把,赌忽必烈不会在这时将他杀了。
留下他,更有价值。
再者,昨晚的那一场大战,张弘范作为副将,积极组织救援伯颜,并无失职之处,也非临战脱逃,忽必烈了解清楚情况,应该会网开一面。
张弘范是位惜命之人,更是一位有野心的将领。
因此在昨天夜里,当他好不容易在亲兵的护卫下杀出重围之后,想了一下,还是毅然决然地往三合城赶来。
“带我去见皇帝陛下。”张弘范再次说道。
那守卫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或许是真的天不亡张弘范,面见忽必烈的第一个难关,因为城门的一个熟人,被张弘范轻松跨过。
如果没人通报,那他张弘范真的就在劫难逃了。
守卫走后不久,重新折返,带来了皇帝陛下的口谕:“立即将罪将张弘范绑了,送到金帐受审。”
张弘范闻言却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陛下还肯见他,事情就有转机,怕就怕陛下连见都不愿见,直接下令斩了。
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张弘范手心已经满是冷汗,谁也不知道这位大将已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张弘范深吸一口气,准备进城。
从现在开始,他就得好好想一下,怎么辅佐皇帝陛下亲征了。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赌上一切
三合城,可汗金帐。
五花大绑的张弘范终于见到元朝皇帝忽必烈。
“说说吧,昨晚到底是怎么回事?”
忽必烈已经从暴怒中冷静下来,他到底是一代雄主,不会真的被情绪左右判断。否则的话,张弘范也活不到现在。
张弘范心中一松,他不敢隐瞒,将昨天夜里之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述说时,张弘范尽可能不带个人感情,百分百还原。
忽必烈自有判断,张弘范不敢在这上面耍什么小心思,那只会弄巧成拙。不得不说,张弘范对忽必烈是真的了解。
听完张弘范的交待,忽必烈不置可否,接着问道:“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这话实际上等于赦免了张弘范的死罪,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张弘范强忍着激动的心情,尽量言简意赅地说道:“昨夜之败,主要是军心上的溃败,于我军而言并未真的伤筋动骨,毕竟主力犹在。只要谋划得当,再有陛下亲征,鼓舞士气,则临安必破。”
看情况,张弘范是一点都没灰心,显得信心十足。
“说具体一点。”忽必烈说道。
“通过这几天的交战,末将发现敌人有一个致命弱点。”张弘范终于使出杀手锏,缓缓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安排汉人百姓修筑土堡时,南宋军队并未阻止,可见宋人生性软弱,心存妇人之仁,不愿对他们的同胞下手。”
“你的意思是?”忽必烈渐渐来了兴致。
“只要再征集一批汉人百姓,将他们赶往前线,赶到临安城门脚下,再进行射杀,逼迫他们冲击城门,不怕临安不主动打开城门。”张弘范说道。
“一旦城大开,则临安必破。”
倘若此地有一个汉人在场,怕是会恨不得将张弘范剥皮吃肉。
“这人实在是太坏了!”
为了个人的生死荣辱,张弘范竟然要搭上无数汉人百姓的性命,实在可恶。不要忘了,张弘范虽然没生活在南宋治下,可血脉中流的是纯正的华夏血统。
忽必烈却很高兴,张弘范的这个建议非常对他的胃口,他已经决定在攻下临安城之后,不顾身边汉族大臣的反对,屠城三天。
还没有人能在杀了蒙古人之后,不付出血的代价的。
忽必烈让人给张弘范松绑,开口说道:“此事就交给你去办,攻下临安,朕不但赦你无罪,还给你加官进爵!”
“谢陛下!”
张弘范脸色潮红。
“下去准备吧,三天之后,朕要亲征临安。”
“诺!”
…………
战役第十八天,临安城。
距离那一场突袭战已经过去两天,昨天开始,留在六座基地的蒙古大军就陆续拔营,再次向前线集结。
突袭战结束之后,北大营聚集着二十五万蒙古大军,六座基地算上逃窜军士,则在四十五人上下。
如此也就意味着,那夜的突袭,蒙古东西南三座大营合计三十万大军,有十万人逃出升天,阵亡人数则在二十万,确实是惨败无疑。
蒙古军仅一个晚上的伤亡,就是此前数天伤亡人数之和的两倍。
至此,百万蒙古大军仅剩七十万。
就算如此,对南宋阵营而言依旧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昨天下午,具体的战损已经统计完毕。
连番大战下来,三十四万异人军团仅剩二十九万,其中骑兵十五万,步兵十四万;十万大宋禁军就更惨,仅剩五万余人。
按常理推算,临安城有三十四万大军镇守,面对蒙古七十万大军,坚守十二天应该不成问题。毕竟蒙古大军的伪军、辅军等杂牌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就连回回炮都损失惨重,很难再复制一开始的攻城战术。
硬碰硬的攻城,蒙古大军并不占据上风。
正是如此,突袭战之后,临安城内刮起一股轻敌旋风,就连春申君等人都对这场战役抱着乐观态度。
可不知怎的,欧阳朔心中总感到不安。
大战刚一结束,在欧阳朔的坚持下,军机处并没有真的放松警惕,这两天一直有安排探马外出侦查,随时掌握蒙古大军的动向。
很快,蒙古军队大肆抓拿汉人百姓一事就报送到军机处。
“他们要干什么,再安排汉人修筑土堡吗?”欧阳朔十分不解,没有伪军冲锋在前,蒙古骑兵怎么敢攻城。
真要那样,欧阳朔倒是不惧,有缴获的粮草物资为依仗,临安大可坚守到一月期满,届时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大厅中,张世杰跟文天祥的神情却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文天祥脸色难看至极。
欧阳朔眼神一凝,问道:“你们是不是联想到什么?”
雄霸等人也齐齐看过来。
文天祥跟张世杰对视一眼,沉声说道:“按照蒙古军队的作战习惯,他们裹挟百姓,除了用于修筑土堡、提炼尸油,还有一种战术,就是驱赶百姓,逼迫我们打开城门,放百姓进城。一旦城门大开,蒙古大军就会趁势而入。”
雄霸问道:“既然这样,他们为何不一早就使用这样的战术?”怎么看,后一种战术都比前一种来的便捷有效,雄霸搞不懂蒙古人为何舍近求远。
张世杰抢先回道:“一般而言,守城方宁愿眼睁睁看着城外百姓被蒙古人射杀,也绝不会打开城门。因此这种战术很难凑效,并非蒙古人的首选。只是我们前番没有攻击土堡,一下就被蒙古人看穿虚实。”
“……”
大厅的气氛一下有些诡异。
张世杰话里话外,显然还是不赞成对城外百姓过于仁慈,当初投票是否攻击土堡时,张世杰就投了赞成票。
眼下陆秀夫已经牺牲,军机处仅剩六人,欧阳朔、郭子仪以及文天祥是铁定不支持拒绝百姓进城的,因此怎么投票,张世杰都是一个输。
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打成平手,僵持不下。
不曾想,这次雄霸主动站了出来,“既然做了,就要持之以恒,如果蒙古人真要使用这种卑鄙的战术,那么我们也只能在城内跟他们决一死战了。”
张世杰诧异地看了雄霸一眼,脸色越发难看了。雄霸这一表态,等于彻底堵死了另一种可能。一想到七十万蒙古大军杀进临安城,张世杰就心中绞痛。
欧阳朔倒是镇定,笑着说道:“守城有守城的打法,不守城有不守城的办法,我们能击溃蒙古大军一次,就能打败他们两次。”
“说的轻巧,不守城怎么打?”张世杰却没这么乐观。
贾诩见张世杰似乎有意刁难王上,果断站了出来,说道:“张将军不必气馁,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供诸位大人参详。”
“先生请讲!”
在座诸位谁不知道贾诩“毒士”之名,都对贾诩抱有很高的期望。
贾诩说道:“我王说的对,不守城有不守城的办法。既然我们断定敌人会用驱赶百姓攻城的战术,那就干脆直接打开一座城门,放百姓进来。”
“开门之后,又该如何?”张世杰问。
“很简单,打开一座城门的同时,在该座城门外面提前布置一支大军,充当人墙,隔绝敌军乘隙进城。”
贾诩的办法倒是新鲜。
张世杰仍有疑虑,“我算了一下,在城外布置的大军想要不被蒙古军队趁机剿灭,至少也要抽调二十万,那样一来临安城不就空了吗,还怎么守城?”
欧阳朔见了,神情突然一肃,声音虽然没有提高,却凭空添了几丝杀伐之意,“怎么守住临安城不只是军队之事,更不只是我们异人军团之事。”
“我们要跟城中数百万百姓把话讲明白了,一旦临安城破,蒙古人必定是会屠城的,想要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大家就得自发为战争出分一力。”
“人要活下去,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张世杰听了,脸上闪过一丝羞愧之意。是啊,临安百姓,乃至整个南宋都太依赖异人军团了,他们甚至忘了,异人军团只是客,他们才是这座城池的真正主人。哪有生死存亡之际,光让客人冲锋在前,主人却无动于衷的道理。
欧阳朔也没在意,接着说道:“城内守军兵员不足,那就临时征召青壮年入伍。没有兵器,就去他们去城外战场自个找;没有守城的木材跟石料,就把城里的房子拆了;没有油料,就将各家各户的菜油集中起来;没有铁矿石锻造箭矢,就将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砸了。”
“我们一定要让全城百姓意识到,这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守城战,而是一场事关文明存续的生死之战,为了胜利,我们可以不惜一切,赌上一切!”
欧阳朔说的慷慨激扬,在座诸位都被深深震撼到了,这绝非什么冠冕堂皇之词,而是欧阳朔的心里话。
历史上南宋亡国,原因之一,就是整个民族少了一股子赌上一切的决心。
倘若换做汉唐,绝不止于如此狼狈。
此次战役给欧阳朔的感触十分深刻,故而才有上面的这番话,他深信,唯有调动整个城池的力量,这一场战役的胜利才有真正的意义。
否则的话,不过是过眼云烟。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共赴国难
欧阳朔的一番话说的军机处成员激动不已,一致通过贾诩的计策。
议事结束,大家立即行动起来。
鉴于吴起在指挥突袭战中的优秀表现,经欧阳朔提议,不仅将吴起纳入军机处,更是任命吴起为南宋阵营全军统帅。
陆秀夫死后,欧阳朔已经是军机处无可争议的掌权者。
于此同时,对军队部署也做了一番调整。
此次为汉族百姓主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