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也想说,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可是,当冷静下来思索之后,他们的脸上却是青一阵,红一阵。
没错。
秋水先生没有说错。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荒诞。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麻木。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无知。
有些人……
或者说不是有些人,在这里面的有些人,或许就是自己。
拍的一声。
有一些读者感觉脸上发烧,全身说不出的难受,好像被打了一巴掌似的。
他们回忆以前,似乎或多或少有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看到日本人杀死中国人而感到大笑之类的事。或者是,看到日本人杀死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
可以说,藤野先生这一篇散文言词之犀利程度,瞬间完爆此前的任何一篇散文。
哪怕是比起“背影”,在整个的思想高度上,也是高上了一筹。
只是,这并没有结束。
鲁迅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精神的作品,他哪里是只有藤野先生这一篇呢?
在藤野先生之后,《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却是接连发布。
先说故乡。
故乡说的是什么?
故乡说的是主角与闰土的故事。
可是,主角与闰土真有什么故事吗?
有的,的确是有的。
但是这种有,只是在少年时候。
在少年的时候,主角与闰土建立的深厚的友谊。
而当主角慢慢长大,而当主角与润土越来越为的生份,这种友谊却再也不在。
文中最让人难受的一幕“秋水先生”是这样写的:闰土见到“我”时,分明叫出的那一声“老爷”,母亲听了后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闰土却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大家是否还记得,主角当年与闰土是多么的亲密。
大家是否还记得,主角回忆闰土给他讲在田里刺猹的画面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充满回忆。
甚至,主角这一次回家其实除了看看故乡之外,最想见的还是闰土。
只是,一声老爷,冲破了一切。
是什么让原来的闰土与我的友情再也不再?
是什么让原来的闰土不再叫我迅哥儿,而是称呼我为老爷?
是规矩。
而这规矩,便正是从祖祖辈辈历史遗传下来的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
等级。
是的,就是等级。
别认为这是封建时期的等级,也别认为这是以前的等级观念。现在是现代社会了,现在是新中国了。不不不,等级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也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新中国社会。甚至,在现代社会,社会中的等级观念更为的严重。
就像原来一位贫穷的村中少年一直被村里人看不起,被村里人欺负一样,可是,过了十几二十年之后,人们却是发现,这位村中少年发了大财,亦或是当了大官。从此,原来看不起这位少年的人儿,就此变得看得起他了。原来欺负这位少年的人儿,变得再也不敢欺负他了。
不,什么不敢欺负,恐怕这会儿连提以前的事儿都不敢提了。有些人,甚至还有事没事跑去那位少年的家里,巴结一下他,指望什么时候能让这位少年回头帮他们一把呢。
如果不是现代社会早已不兴叫什么老爷,恐怕,叫老爷的又何止闰土一个?
当然,这并不是闰土的错。
是谁的错?
主角秋水先生也不知道。
就像秋水先生看着“宏儿“与“水生”一样,当年的“宏儿”与“水生”之间的友情不正是自己与闰土的翻版呢?或许,他们现在还玩得很快乐,现在他们一直称兄道弟。但是,谁能保证。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的友谊还在,他们还能以兄弟相称。
这是人的错?
还是社会的错?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此抛出。
===
ps:鲁迅没有写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小学课本上的少年闰土其实是节选《故乡》里鲁迅回忆闰土的情节。所以,少年闰土里的闰土与完整版的闰土有很大的差别。(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八章:有一种精神叫做:阿Q精神
故乡紧接藤野先生一文,虽然故乡看起来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但故乡与藤野先生这两篇散文在回忆当中却是蕴含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这个内容由初开始的令人惊艳,耳目一新,再到后面的沉重,以至于到最后,则是压得有一些喘不过气来。
而在故乡之后,孔乙己则更是将这种沉重提升到了一个质的高度。
孔乙己说的是一个没有考上进学的读书人。
对于这样的一位人物,事实上要分析他,则要对他进行多面分析。
首先,孔乙己做为一个读书人,他有他善良的一面,或者说是人性闪光的一面。如孔乙己在教主角“我”写“茴香豆”的“茴”字,这里面的“我”可能不是秋水先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哪怕是我对孔乙己无理轻视,孔乙己仍是善良的一遍遍说,对呀,对呀,这个茴香豆是这样写的,但你知道其实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吗?
其二,孔乙己在来店里喝酒的时候,一帮小孩子围住了他。各位想一想,其实当时的孔乙己是很穷的,他并没有多少钱在店里消费。难得的一次消费有小孩子围住,他仍将自己买下来的茴香豆一颗一颗分给各个小孩。看看其他在店里吃喝的长衫,他们任何一个都比孔乙己有钱,但是,他们中却没有任何一人会给小孩子分豆子吃。其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则是几个小孩子在吃完了豆子之后仍盯着孔乙己的碟子,孔乙己不像别人一样的对小孩子进行训斥,而是带着读书人的一丝可爱,对小孩说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意思说,我的豆子不多啦,不要再跟我要豆子吃了。
但可惜,孔乙己是一个复杂多面性的人物,善良并不能当饭吃。在他的善良个性之外,他却无比的迂腐。孔乙己是清末年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他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没有功名利禄,生活过得非常困难。可是,就是如此这般。孔乙己也一直自奉为读书人,不愿去从事低下的体力活动。特别是他的那一句名言,“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怎能算偷呢?”可谓是将孔乙己迂腐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孔乙己一出,简直引起了一翻海浪。
是的。
大家都是读书人。
大家自小都是读书长大。
此前故乡,藤野先生之类的散文虽然写得不错,引起不少人一阵称赞。但不少读者也觉得,这说的不是自己,这与自己也没什么关系。自己没有去学过医,也没有什么弃医从文的念头。自己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也没有别人叫自己什么老爷。哪怕是有等级观念,但不少读者也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这是世界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
可是,当孔乙己一出之后,一众读书人却是完全变色。
书中说的是孔乙己,但其实说的不正是他们这一些读书人吗?
孔乙己因为读过书,所以,他不想去从事低下的体力劳动。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也不是一样吗?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其实很多的问题并不是国家就业形势不好,而是这一些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自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哪能如其他没上过大学一样的人去进工厂,去做一些看起来很低下的体力劳动?
不仅如此。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因为自己是读书人。所以,自己在很多时候都要保持自己是大学生,自己是读书人的面子。哪怕就是自己穷得叮当想,也打肿脸来充胖子。没钱也跑去什么么星巴克,没钱也穿一身的名牌……
真要细致的想一想,自己这一群读书人其实亦是孔乙己的翻版,或者说是现代版的孔乙己。
无数读者老脸一红。
他们有一些不忍再看秋水先生的作品了。
秋水先生哪里是在写什么散文,分明是指着你的鼻梁骨在骂你呢。
“唉,各位,大家怎么了,不说话了?”
看完孔乙己之后,一位学子在群里冒泡说道。
“说什么话,被秋水先生骂得不敢说话了。”
过了一会,另一位学子才回复说道。
“呵,我还以为我有这种感觉,没想到,大家也有这种感觉呀。坑爹呢,之前一直喜欢看秋水先生的文章,之前也一直觉得秋水先生写的文章很有气势,很犀利。但没想到,突然有那么一天,秋水先生的这种犀利却是朝着我们发难。”
“我也被骂了,我想,今天晚上我是睡不好觉了。”
不少读者内心郁闷。
他们想反驳,想说秋水先生写的不对,但是,反驳却不知道从哪里反驳,秋水先生写的又哪里有什么不对?
最后,只能再次叹了一口气,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相对于有一些人的睡不着,有一些人却觉得没什么。他们认为,秋水先生写的是孔乙己,写的是清朝时期的读书人。清朝时期哪能与现代社会相比,自己这一些人又怎么可能是所谓的孔乙己呢?而就在不少人自我安慰,觉得这不是在骂自己,也不是在骂仅仅一个人的时候,另一篇阿q正传,却又一次让无数的读者泪流满面。
自我安慰,自我逃避,自欺欺人,不正是阿q最为显著的特征么?
从此,世界上多了一种精神,叫做阿q精神。
世界上多了一种方法,叫做精神胜利法。
……
不得不说,做为一代文豪的鲁迅,他的文章只是拿出,哪怕时代有一些不一样,但他的犀利程度仍然未曾衰退。甚至,因为现代社会媒体更为广泛的传播力度,这几篇散文所引起的关注比之前世还更为的热切一些。
这种热切,有赞赏秋水先生之才的。
这种关注,也有被骂时的醒悟的。
只是,在这种热切与关注之下,却悄然隐藏着危机。
此时,华国新闻出/版总局却是紧急召开了一个工作会议。
“各位,最近秋水先生重新出山,写的几篇散文,大家怎么看?”
华国新闻出版总局局长“蓝新”右手拿着一份手稿,面色沉重。
这份手稿上面标有几个字:秋水散文。
是的,这是“蓝新”叫人打印下来的最近秋水写的散文的一个合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九章:狂人日记
背影,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三书屋。
轻轻的念出了这三部散文的名字,蓝新说道:“这三篇散文没有太大问题,但余下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以至阿q精神,可就蕴含很多意思了。”
蓝新身为华国新闻出版总/局的局长,年轻的时候也是中文系专业毕业。虽然几十年已经不再写太多的文章,但对于各类文章的欣赏水平还是有的。而特别是站在新闻出版总局这个位置上,蓝新比之一般人在阅读这几篇散文的时候,理解的更为深刻。
藤野先生难道单单写藤野先生吗?
故乡,难道真的是主角怀念故乡吗?
还有孔乙己,难道读者在看完孔乙己之后不会问出一句,是谁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孔乙己?
至于阿q精神,难道就没有人想过阿q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胜利法?
归根到底,其实一切都是社会,一切都是这个国家的原因。
因为这个国家太过于麻木,主角,也有可能是秋水先生便弃医从文。
因为这个社会等级太过于残酷,所以,哪怕身为主角如兄弟哥们的闰土在等级的打压之下,成为了等级之下的牺牲口。
因为国家教育水平的问题,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孔乙己。
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却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胜利法。
这已经不是单单写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写一个社会,写一个国家。
秋水所要表达的,是无比严厉的批评整个的社会,批评整个的国家。
如此散文,身为局长的蓝新又怎么会不心惊肉跳呢?
若是一般的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那不好意思,新闻总局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考虑,直接和谐就是。甚至,写得严重者还要请这位作家过来喝喝茶。但是,现在面对的可不是一位普通的作者,也不是一位普通的作家,他可是写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