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蔓儿就笑着跟蒋氏进了西屋。
连守仁和古氏都不在,只有连朵儿在炕上正逗着妞妞完。
西屋的地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有十来只箱柜,箱柜外的地上,还散乱地扔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靠墙角是一个大约三尺见方的藤箱,箱盖子敞着,里面胡乱叠放的都是些书卷和字纸,还有散落在地上,带着脚印的书卷和字纸。
“这些都是啊?”连蔓儿就问。
“大都是你继祖哥写过的字纸。”蒋氏就道。
“你要是愿意拿,就都给你。”连继祖倒是很大方。
连蔓儿就看了连继祖一眼,张氏曾说过,连继祖是被养浮了,蒋氏说连继祖不管事。在连蔓儿看来,连继祖是好是坏不说,有一点她很肯定,连继祖实际上,是个没什么心机、好相处的男人。
“行啊,那我就都要了。”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走过去,围着藤箱打量。连蔓儿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藤箱,显然是专门装书的书箱。
这藤箱做工精致,隐约还有花纹。看上去显然是有了些年纪了,但是却依旧非常结实,藤条上散发出乌黑莹润的光泽。
连守仁一家,连守义一家,哪一个都不愿意留下来。他要看着连守仁,也不能留下,家里的东西,要交给连守信和连守礼照看,他们也不愿意。
哪一个也说不听。连老爷子扭过脸,落泪了。
与周氏的哭嚎不同,连老爷子的哭是没有声息的,只是眼泪从眼角顺着略有些凹陷下去的腮帮子留下来,滑落在胡须上。
周氏动不动就会哭,而且一边哭,还要一边骂。可是在连守礼和连守信的记忆中,无论遇到多难的事情,连老爷子都没有哭过。
真是好东西,别说青阳镇,就是锦阳县城,这样的藤箱只怕也极少见吧。
不过,连蔓儿更感兴趣的还是藤箱里的书。
可连继祖还是注意到了连蔓儿看藤箱的目光。
“啊,那个,这个箱子……我还有用。”连继祖道。他有同学看见过这个藤箱,都说是好东西,还有的想跟他买。连继祖没有卖,他也知道,这个藤箱带出去,很显他读书人的身份。
“行,那我去叫我哥来帮我搬书。”连蔓儿就道,这些书,她一个人是拿不动的。
连蔓儿就拿着手里的三本书,飞快地回了西厢房,将事情跟五郎和小七说了。
五郎和小七自然没别的话。
“用手搬一次也搬不了多少,咱得拿点啥家伙事儿。”连蔓儿就道。
四下看看,似乎也没啥能搬书的家伙事儿。
五郎也四下看看,就走到墙角,拿了一个簸箕。连蔓儿一看就笑了。
“不错。”
家里只有那一个簸箕,连蔓儿和小七就一人拎了一个粪箕子。
三个孩子刚进了上房的外屋,就听见西屋里传出连朵儿的说话声。
“……给她干啥,咱没用,扔猪圈,烧火,也不给她。”
三个孩子交换了一个眼色,加快步伐,推门进了西屋。
连朵儿已经从炕上下来,正站在藤箱旁边。她用力地踩踏着脚下的书卷,手里还抓了一本正在用力的撕扯。
蒋氏一边劝着连朵儿,一边用手拦着连朵儿撕书。
“朵儿,你瞎闹腾啥,该干啥干啥去。”连继祖坐在炕沿上,对连朵儿训斥道。
连朵儿看见连蔓儿几个进来,一愣的工夫,蒋氏已经将她手里的书抢了下来,顺势将她拉到了一边。
“……这是要走了,舍不得家里,朵儿闹点别扭。”蒋氏忙笑着描补道。
“谁舍不得,我恨不得立马就离了这……”连朵儿怒道。
蒋氏连忙对连朵儿暗使眼色,连朵儿渐渐安静下来,虽然不再说话,可是一双眼睛看着连蔓儿,毫无善意可言。
连蔓儿暗暗撇嘴,她也不去搭理连朵儿,只和五郎、小七走到藤箱旁,仔细翻检着里面的书卷和字纸。
藤箱里还真有连继祖写的字纸,这些连蔓儿自然是不要的,其余,凡是装订的书册,她都要。
“……捡我们不要的破烂……”连朵儿靠在炕沿上,用手指着脸,羞连蔓儿。
三个孩子,来来回回了两趟,将书册都搬回了西厢房。连蔓儿想了想,就又装了一粪箕子切好的草纸,到上房来给蒋氏。
“这是干啥,这不能要。”蒋氏笑着道。
“要,咋不要。东西不能白给她。”连朵儿就道。这些草纸别说烧火,上茅房用是极好的。
连蔓儿就朝蒋氏笑了笑,扭过头来看着连朵儿。
“不白拿你的东西,那些破烂,换这些草纸,我让你赚,你高兴了吧?”
第三百八十六章送别
连蔓儿说完,扭身就从上房出来。
“傻瓜。”连朵儿在连蔓儿背后道。
连蔓儿只是暗笑,每个人衡量一样东西的价值的标尺不同,谁是傻瓜,这要等时间慢慢来证明了。不过就这件事,连继祖、连朵儿都看做垃圾的书册,价值肯定远远大于那些草纸。而且对她来说,这些书册是很宝贵的。
回到西厢房,连蔓儿才和五郎、小七两个一本本地翻看她们捡来的书册。
这些书册新旧程度不一,内容五花八门,有《易经》,《山海经》等艰深难懂的书籍,还有《百家姓》,《千字文》等蒙童启蒙的书籍,另外还有私人刻印的手稿、诗集,甚至还有几卷前几年刻印的考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继祖哥咋买了这老些书?”五郎自言自语地道。正如连继祖所说,这些书册大多为旁门杂学,与科考并无关系。
“不是继祖哥一个人买的吧,不还有大伯吗?”连蔓儿就道。比如那几本诗集,买来摆着附庸风雅是很可能的。
“哥,你看哪些书对你有用?这几本卷子,你看你能用上不?”连蔓儿又道。
“嗯,这个可以借鉴借鉴。”五郎就道。
正说着话,连守信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是从哪来的?”连守信见堆了一炕的书,就问道。
连蔓儿就将刚才的事说了。
“……反正继祖哥也不要了,烧火多糟践东西啊,还不如我拿过来。我刚才还给她们送了好些草纸,算是换的吧。”
“你说的那个藤箱……”连守信哦了一声,就在炕沿上坐下来,随手翻了翻书册。“那个藤箱我见过,是你爷的东西。也不是你爷买的。我恍惚记得,你爷好些说过一回,那是你太爷爷的书箱。里面好些书,也是你太爷爷留下来的。”
连蔓儿眨了眨眼。原来那藤箱竟然是祖传的东西啊。难道说连家祖上真的是读书人?
“那书箱里装满了书。你太爷爷好像就留下这么一件东西。那时我们小,你爷谁也不让碰。……后来都给了你大伯。”连守信接着道。
“那这些书,是不是也不都是我大伯和我继祖哥买的,别也是传下来的吧?”连蔓儿就道。
这些天,经过连蔓儿的仔细观察。她发现,不管是连守仁,还是连继祖。都不是真的爱读书、爱学问的人。这很多书,若说是他们买的,就有些奇怪。但若说是祖上某个真正的读书人积攒并传下来的,那就更合理了。
“应该是有传下来的。”五郎拿着一本书页已经暗黄的书册,说道。
“都好好收着吧,不看也别糟蹋了。”连守信就道。
“爹,你就放心吧。”连蔓儿点头,就算大多数的书和科考无关。五郎和小七用不着,她却正好可以没事时看着解闷。
……
连守仁得了官,这些天来道贺的人不少。其中就包括赵秀娥的娘家,还有,何老六也出现了。赵文才一家来了,连老爷子面上淡淡的,并不热情。何老六来了,没说了几句话,干脆就被赶了出去。
上房诸人都急着要走,行李收拾的很快,这天终于到了启程的日子。天刚放亮,上房就吃完了早饭。从镇上雇佣的几辆大车也到了门口。大家伙急急忙忙地将各自的行李都搬上了车,很是乱了一番,才都坐在了马车上。
终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
连蔓儿一家、连叶儿一家,左邻右舍,还有村中几乎来往较多的人家都来送行。
因为是跟着去上任,去享福的。坐在马车上的人并没有什么离情别意,甚至有几个还暗暗催促马车快走。
舍不得走的人只有两个。
连老爷子是迟迟不肯上车,被众人催促了数遍,上车后,头还一直往后看着。
周氏是第一次离家要去别的地方常住,她也舍不得走。舍不得连家的一草一木,同时还怀着对即将面临的陌生环境的恐惧,因此面上就有几分凄惶。
一直将马车送出了村口,众人又在村口站着,直到再也看不见马车为止,才慢慢地回转来。
连蔓儿一家,连叶儿一家,还是住在老宅里,没有搬走。这是连老爷子要求的,她们两家也妥协了。连老爷子说是等他走了,再随便他们,他在的时候,谁也不能搬走。也有村里的人来劝,说是如果连守仁还没走,他们就搬走了,于连老爷子和连守仁的面子上,都太难看了。
只剩下两家人,连叶儿高兴地在前后院疯跑了一阵。
“……等再过些天,那边房子盖好,拾掇利落了,我们就搬过去。”两家人坐下来,商量以后的打算。连蔓儿家的新房子几个院落都建的差不多了,只住的房子还没盖好,屋里的家具,虽然都定制了,但等到交货,也还有些日子。“三哥,你们咋打算的?要不,到时候,跟我们一起过去住得了。”
“不地了。”连守礼就道,“我还是在这老宅里住着,前后院子也得照看着。爹交给给我,也不能等他回来,这前后院子、屋子啥的都荒了。
“就这两三年的工夫,我们打算攒钱,等我爷他们回来,我们房子也应该能盖上了,就搬出去住。”连叶儿就道。
赵氏跟着点头。
看来这一家三口也已经商量过了。
“三哥,你们啥时候要盖房子,也别非等攒够了钱。你就跟我说一声。”连守信就道。他的意思,是说连守礼盖房子没钱,他可以借钱给连守礼。
“行,老四,到时候看情况,要是不够,我还真得开口朝你借。”连守礼也没故意客气。
“他三伯娘。上房留下的那二十只鸡,以后就归你们了。”张氏就道。
“那咋行,那是他奶给你们的。”赵氏忙道。
“他奶……,”张氏叹口气。没继续评说,只说道,“是你们该得的,这挖野菜喂鸡,你和叶儿占了大头的。这事,蔓儿都跟他爷说过了。他奶刚说给我们,我们就打算好了。要转给你们。”
推让了一阵,赵氏感激地将二十只鸡收下了。现在不是鸡孵蛋的季节,赵氏要自己养小鸡仔,得等到明年。手头有了二十只鸡,这日子就过的充实、宽松多了。
连守礼又说起他今后的打算。
“我们就三口人,叶儿她娘身体也不大好,种地啥的,对我们太费劲了。我打算。以后我就做木工。叶儿她娘和叶儿还想在铺子里干活。”
上房的人都走了,连守礼也敢说话了。
连蔓儿暗暗点头,觉得连守礼打算的很实际。连守礼家没儿子。劳力方面是个欠缺,如果种田,就有些吃力不讨好,永远比不过人家儿子多、劳力多的人家。
不拼劳力,靠技术挣钱,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连守礼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一点都不笨。
“那还有啥说的,像他三伯娘这样勤快、本分的人,我们想雇,还得碰运气那。”张氏就道。
一家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张氏就努嘴让连蔓儿说。
“我还给叶儿找了个活。”连蔓儿就笑道,“我们商量了,打算把洗衣裳那一摊,以后就都交给叶儿。”
连蔓儿家除了早点铺子,还一直在做洗衣铺子的生意。别小瞧这个生意,一个月下来。零零碎碎的,也有几串钱的收入。
连叶儿要接手洗衣铺子的生意,只需要收揽衣裳,分派给村里的媳妇们浆洗,就能拿钱。一切都是现成的,连叶儿以前也给连蔓儿帮手,对此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都知道,这是连蔓儿一家在送钱给她们。
一个庄户人家的小闺女,一个月收入几串钱,这是以前谁都不敢想的好事。
“四叔、四婶、蔓儿姐……”连叶儿感动的抽泣起来。
“别哭,别哭,以后啊,咱大家伙的日子就好过了。”张氏将连叶儿揽过来,安慰着道。
“叶儿,生意给了你,能不能挣钱,可就全看你了。”连蔓儿笑道,“叶儿,你要争口气。”
“嗯。”连叶儿抹抹眼泪,握紧了拳头。她是要争口气,要让全村的人看看,她家就算没儿子,也不比别人家差。等上房的人回来,她要让他们看见,没有他们,她们一家三口过上了好日子。“蔓儿姐,这口气我争定了。”
连蔓儿就笑,她喜欢有志气、有干劲的人。
上房的人走后大约十天左右,何老六将家里仅剩的房子和几亩地卖了,将妻儿安排在一个破窝棚内,就一个人上路了。
“说是跟你们家大老爷、二老爷商量好的,去投奔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