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杨渥刚动了个念头,杨行密便道:“进攻钱需要大规模用兵,不过进攻杜洪却要不了多少军队。如今李神福将军主动提出要带兵继续进攻杜洪,为父已经答应了。另外,你麾下的朱思是个不错的将领,为父打算好好培养他,这一次西征,让他带五千人去李神福军前效力吧。”

    杨渥大喜,虽然如今的他已经得到了淮南军队上下的一致信服,但老将领固然要拉拢,亲信将领也要大力培养。在如今淮南诸多将领之中,真正能算他的亲信的,依然还是朱思、陈、范思从、秦裴这几个。

    而在四人之中,秦裴已经是都指挥使了,其他三人都是指挥使,而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升为都指挥使的也只有朱思一人。如今杨行密既然打算好好培养,他自然感到高兴。

    “孩儿先代朱将军多谢父亲了。”杨渥满脸喜色的道。

    ps:看到评论里面有人在讨论国号问题,主角将来肯定是要称帝的,但作者君还没想好用什么国号,大家不妨帮忙想一个。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

    对于李神福的能力,杨渥当然很清楚,让朱思跟随他去攻打杜洪,这基本上就是在为他提供立功的机会。

    朱思要想迅速升为都指挥使,最大的难点在于他的资历不够,去年的时候他还是杨渥身边一个曾经担任过营指挥的侍卫统领,短短一年时间就升迁为了指挥使,这升迁速度已经够快了。

    不过资历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来熬的,杨渥现在等不了那么久,他打算今年之前就完成军队整编,而要想在军队整编过程中为自己的亲信将领捞到足够好处,那就要在整编前尽量将他们的级别提拔起来。而熬资历既然来不及,那就只能以功绩来补了。

    和杨行密又聊了一会后,杨渥告辞离开。

    刚出了书房,便见到范遇一脸喜意的过来道:“世子殿下,有好消息啊!”

    范遇自从当了负责整个淮南情报的长剑都指挥使后,便留在杨行密身边,不过在他眼中还是杨渥更加亲近一些。

    “哦,不知是什么好消息?”杨渥缓步走回自己的院子,一边走一边对范遇说着。

    “年初殿下不是让属下派人去闽地寻找占城稻吗?如今派去的人已经回来了!”

    “什么?已经回来了?可曾找到我说的占城稻?”杨渥大喜,连忙问道。

    “是的,已经找到了,而且这次还带回了一些种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为本,商为末”的话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理,即便是宋朝号称商业如何发达,但农业的发展依然被放在了首位。

    江南之地之所以在宋朝后成为天下最为繁华的地区,与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关系。这其中,占城稻的推广对于江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又称为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

    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杨渥记得,这种优良的稻种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闽地的,历史上一百年后,北宋时期,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产量。

    自此以后,水稻才真正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二十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四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

    若是能在淮南先行推广这种占城稻,让淮南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或许也就不会遇到之前杨行密说的广陵粮仓快空了的情况吧。

    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杨渥便让范遇派人前往闽地寻找稻种,并且告诉他,如果在闽地找不到,那就算寻到占城去也一定要找到。没想到还真的在闽地找到了。

    “总共带回来多少种子?”杨渥连忙问道。

    “是这样的,属下派去的人在闽地虽然找到了占城稻,不过当地种植的人也不多,能够提供的种子还不到一百斤,如今已经运回来了。不过这点种子实在太少,所以咱们的人决定通过在泉州那边认识的一个经常跑占城的商人,亲自跑一趟占城,到那里去购买稻种。”

    “哦!”杨渥有些失望,不过这个结果倒也正常,历史上宋真宗能在闽地一次性取得三万斛稻种,那是因为占城稻传到闽地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了,种植的面积比如今大多了。

    不过大规模推广占城稻可不是一件小事,农民早就习惯了种植原本的本土稻种,突然改种别的稻种,若是到时候水土不服导致颗粒无收怎么办?即便杨渥是淮南节度留后,是吴王的世子,但要强行推广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节度使府中肯定也会有较大争议。

    如今既然已经有一百斤稻种运到,就可以先种植这些稻种,用事实来说服淮南的主要官员,让他们同意自己的计划。

    当然,要试种乃至推广占城稻,杨渥自然没有那个时间亲自去做,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对此上心,又在淮南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做才行。而这个人杨渥也想到了,那便是掌书记高。

    高素来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当初杨行密刚刚平定淮南时,他便多次建议杨行密劝课农桑。而且他担当掌书记的职务多年,作为杨行密的心腹谋士,在淮南威望深厚,是作为推广占城稻的极佳人选。

    想到这,杨渥重振精神,匆匆拉着范遇道:“走,随我去见高书记!”

    高正在书房不远处的一间房里办公,刚进去,只见房内正有十余个小吏在忙前忙后,高本人也非常忙碌,时不时对那些小吏吩咐着。

    见到杨渥进来,高连忙起身道:“世子殿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哪里的事,倒是我打扰了高书记办公才是。高书记如今很忙吗?我如今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与先生商议一下。”杨渥点头笑道。

    高微微一犹豫,道:“老朽还有一件重要的公务需要及时处理,耽误不得,若是世子殿下的事情不急的话,还请殿下稍等片刻如何?”

    杨渥一愣,见旁边范遇像是要发火的样子,连忙给他打眼色制止,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高书记先忙,我的事情不急,就先在隔壁等候高书记。”

    回到隔壁房间,范遇有些不满的道:“殿下,这高书记也太不近人情了吧?仗着自己是大王心腹,资历又老,连殿下也敢如此怠慢。”

    杨渥摇头笑道:“也算不上怠慢,事情有轻重缓急,高书记执掌节度使府各种具体事务,想必是真有什么急事不能耽搁吧。”

    他看得出来,高真的不是有意怠慢他,而且他为人谦逊守礼,过去杨渥还只是个小孩子时,高便从没怠慢过,不可能说到了如今杨渥被册封为节度留后了反而去怠慢他。

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满意足

    所以杨渥对于高这种公事为重的做法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他更加敬重起来。

    同时,在杨渥心中也不由想到,当初杨行密身边三大谋士中,袁袭死的早,不知道性情如何,但戴友规和高二人的品行却都是上佳之选;而历史上徐温身边三大谋士严可求、骆知祥和陈彦谦三人据杨渥的观察也都不错;所以杨行密时代才是淮南最为强盛的时代,到了徐温时代虽然表现差点,但也算不错。

    可惜等到了徐知诰那一代人,徐知诰的心腹谋士就成了宋齐丘、王令谋这种心理阴暗,品性恶劣的有才无德之人了;至于更往后的,就成了既无才,又无德的人,怪不得后世南唐越来越衰弱。

    在心中吐槽了一阵子,又等了一会儿,高才匆匆赶到,连连告罪,这才问起正事。

    “高书记一心为了百姓,又素来重视农业,如今我正有一件关于农业,关于百姓的大事,若是能够做成,必将大大惠及我淮南百姓。不过这件事却需要有人来具体实施,所以便来找高书记您了。”杨渥笑道,又将占城稻的事情详详细细的对他说了。

    “世子所言当真?”高大喜过望,随即又非常认真的问道。

    若是真像杨渥说的那样,不仅可以将以前无法种植的土地改为农田,还能一年两次成熟,这其中的优势可就太大了。

    “当然是真的,我岂会用这么重要的事情来欺骗你呢?所以我想让你……”

    “好了,既然是真的,那无论如何老朽都会将此物在淮南推广下去,世子有什么事情需要老朽出力的,尽管吩咐,老朽就算舍了这条老命也要将此事贯彻下去。”还不等杨渥开口劝说,高便斩钉截铁的道。

    杨渥喜道:“我就知道高书记必然不会拒绝的。”他连忙将需要高去做的事情交代了一番。

    高沉思道:“你说得对,此事太过重大,的确需要先实验一番。也罢,一百多斤种子,省着点大概只能种十亩地,那就在水田旱田里面各选种几亩吧,先看看成效如何。”

    从兴奋中清醒过来的高也认识到了这其中的严重性,不由谨慎起来,不过他还是答应了亲自负责此事以及后续进一步推广的事情。

    “只是,最近我淮南大军调动频繁,事物实在繁忙,只怕没多少时间啊?”高犹豫,随即一咬牙道:“也罢,这件事如此重要,做成了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相比之下其他事情又算得了什么?既然忙不过来,那老朽这便去向大王请求,辞退这掌书记的职务便是。”

    “先生大义!若是先生能做好此事,将来必将留名青史!”杨渥肃然拜道。

    “留名青史?这倒没想过,不过若真能留名青史倒也不错!”高笑呵呵的道。

    当即,高直接去了杨行密的书房向他请辞,而杨行密在听了高的话后连忙将杨渥召去问明原因,又询问杨渥是如何知道占城稻的优点的。

    杨渥只好推脱说是偶然间听一个商人说的,派人去闽地一打听才确认下来。

    一旁范遇有些奇怪的看着杨渥,心道当初杨渥不是说的言之凿凿吗?怎么又变成了是让他派人去确认的。不过他自然不敢去揭发,反而在一旁帮杨渥圆谎。

    听了事情的经过,杨行密点头道:“此事的确重大,必须小心行事。高先生亲自去处理此事倒也很合适,只是高先生若是辞去了职务,那么这掌书记的职务由谁来担任呢?”

    杨渥心念一动,连忙建议道:“孩儿知道一个人,或许能担任此职务。”

    “哦,不知你有什么人选?”杨行密有些感兴趣的问道。

    “以前田的幕僚殷文圭殷先生,以他的才能品行,足以担任此职务。”

    “殷文圭啊?”杨行密点点头,他也久闻殷文圭的名声,知道此人的才能担任掌书记的职务是足够了,只是他听说这人当初放弃朱全忠封的高官不当却回淮南隐居。

    而田之所以能得到他的效忠也是走的他母亲的路线,先以子侄之礼侍奉殷文圭的母亲,殷文圭感念他的恩德而为他效力。这样一个人自己能让他来为自己效力吗?杨行密有些怀疑。

    杨渥看出了他的想法,笑着说道:“父亲放心就是,殷文圭之所以不愿为朱全忠效力,无非是因为朱全忠为人残暴,阴险狡诈,如此奸人,怎么能与父亲相比呢?孩儿觉得,只要父亲出面,他一定会答应出任掌书记职务的。”

    杨行密看了他一眼,见他满脸自信,当即醒悟过来,同样笑道:“看来为父让你拉拢田麾下的那些文士,你的收获是不小啊,连殷文圭这种声名在外的名士都被你收服了!也罢,为父便任命他为淮南掌书记便是。”

    杨渥趁机又道:“父亲,既然殷文圭被任命为掌书记了,那么孩儿还有几个人选要向父亲推荐。”

    说着,杨渥又将骆知祥、沈文昌、杨夔等人一一推荐,杨行密听了之后笑道:“其他人也就罢了,为父也听说过他们,品行才能都不错,便是为他们加官也没什么。不过,那沈文昌当初在田造反时,曾经作檄文骂过我,将为父骂得狗血淋漓,仿佛真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为父凭什么要给他加官?”

    杨渥笑道:“父亲何必戏言?当年陈琳为袁绍作檄文痛骂曹操,但后来曹操却爱其才而不咎。如今沈文昌的才能也不差,以父亲的性子,怎么可能怪罪他?”

    杨行密大笑道:“不错,渥儿知我!曹操何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