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新的消息传到,李茂贞和杨崇本兴兵六万,进攻长安。

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审知

    天佑二年十一月初,岐王李茂贞与静难节度使杨崇本统领、凤、延、泾、秦、陇等诸镇之兵共六万人,讨伐朱全忠,以响应淮南之北伐。

    出兵后,岐军屯扎于长安东北不远处的美原县,列阵十五营,气势颇盛,关中大震。

    汴州。

    听到杨崇本和李茂贞起兵的消息后,朱全忠反而松了口气,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谋士敬翔的预料之中。

    他立即按照敬翔之前的建议,派驻守同洲的匡国节度使刘知俊与右金吾卫大将军刘二人为将,领兵五千人前往抵御。

    命令传达后,朱全忠招来敬翔问道:“敬先生,光凭刘知俊的五千人,能够击败李茂贞吗?”

    从兵力对比上看,刘知俊兵力连对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即便刘知俊骁勇善战,配属给他的梁军也都是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但能不能击败李茂贞和杨崇本他心里面也没底。

    本来最开始他的打算是等到李茂贞起兵后,立即率领汴州的十万精锐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关中,一举击溃李茂贞,以震慑其他藩镇;但他没想到的是,敬翔却认为无需调动十万大军,只需派刘知俊一人率领五千精锐就足够对付李茂贞了。

    至于驻守汴州的十万大军,一来他们刚刚从淮南撤兵回来,士气低迷,还需要继续休整一段时间;二来除了李茂贞和杨崇本外,李克用和刘仁恭也需要防备。

    所以敬翔坚决主张只派刘知俊率领五千人出击,将大军继续留下来准备对付李克用、刘仁恭的挑战或者南下为宿州、颍州两地解围。

    在他的坚持下,朱全忠最终还是同意了,但心里却总是有些不踏实。

    好在,几天之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关中传来:刘知俊不负众望,以五千兵力大破李茂贞、杨崇本的联军。

    原来,刘知俊率军抵达美原后,发现联军虽然兵力众多,但战力有限,而且指挥不畅,于是决定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以五千之众大破李茂贞、杨崇本六万大军。

    这一战杀伤敌军两万余人,俘虏兵士百余,缴获战马三千余匹,李茂贞和杨崇本只身仓慌而逃。

    刘知俊趁胜进兵,又接连攻克、延等五州之地,李茂贞、杨崇本这两个关中诸侯从此一蹶不振。

    消息传来,朱全忠大喜过望,当即加封刘知俊为检校太傅、中枢平章事。

    刘知俊的大获全胜,不仅解除了关中的危局,更重要的是这场大胜极大的震慑住了其他藩镇势力,一时间李克用、刘仁恭等有心起兵响应淮南的藩镇纷纷偃旗息鼓,继续蛰伏下来。

    与北方藩镇不同,南方的藩镇因为距离较远的缘故,此时刘知俊击败李茂贞、杨崇本的消息尚未传来,各地流传的还是杨渥一举击败梁军,并且趁机北伐的消息。

    相比于北方那些强势藩镇,南方的这些藩镇基本上实力较弱,而且一心割据,野心并不算大。

    不过淮南一举击败二十万梁军的消息传来时,还是在南方各藩镇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江西洪州。

    躺在病床上的钟传听到淮南大胜的消息后,面色反而很平静。

    这个消息其实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朱全忠横行北方,对淮南最近几年的巨大变化根本不了解,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出兵南下,遭逢此败就不出意外了。

    所以钟传并没有因为淮南的胜利而感到高兴或者失望,他只是平静的招来他的长子钟匡时,对他说着:“孤死之后,你立刻向淮南遣使请求归顺,若是吴王愿意让你继续执掌江西,你就继续留下来;若是吴王招你去广陵,你也要听命行事!”

    “总之,淮南势大,你万万不可与之对抗,以免为钟家招来大祸!你妹妹嫁给吴王世子为妻,若是你对其恭瑾些,钟家或许还能保住富贵!为父今日之言,你都记下了吗?”

    “父亲之言,孩儿敢不从命?”钟匡时心中一愣,随即泣声应道。

    他心里自然不甘心,钟家立足江西二十多年,乃是真正的江西王。

    而他和自己的弟弟为了争夺江西的继承权,相互争夺了近十年,直到去年才好不容易最终当上继承人,却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钟传吩咐的,他一继位后便立即上表向淮南臣服,那么他这继承人做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在他心中自然是不愿如此的,不过,如今他父亲还在,他也不敢不答应,不然说不定钟传立即将他废掉,改立他的弟弟钟延规了。

    要知道如今他虽然成了公认的继承人,但钟延规的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打倒,如今的钟延规依旧是江州刺史,镇守着江西的北大门。

    若是钟传对他不满意了,只要一纸命令就能废掉他的继承人身份。

    所以钟匡时很明智的选择了答应钟传的吩咐,不过日后钟传死后会如何,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听到钟匡时答应下来,钟传终于松了口气。

    如今执掌淮南的乃是杨渥,是他的女婿;而他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执掌江西近三十年,当年他拥有江西之时,杨行密都不过是个庐州刺史而已。

    让他这个即将老死的人去向一个后辈低头顺服,这一点他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所以只能希望自己儿子能够明智一点,看清楚形势,不要做逆天之举。

    福州。

    对于淮南这个南方霸主,王审知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逃避的心态对待的。

    王氏一族本来不是福建本地人,而是起家于如今被淮南占领的光州。

    二十多年前,天下大乱之时,寿州人王绪起兵占据光州,被当时的蔡州军秦宗权任命为光州刺史,正式成为蔡州军中的一员。

    王潮、王审、王审知三兄弟就是在那个时候投靠了王绪。

    后来王绪因为没能按时完成秦宗权给他的军令,害怕秦宗权杀他,于是率领五千蔡州军一路南下,最终进入漳州。

    而王绪因为猜忌部将,使得众将人心惶惶,最终被众将推翻,转而推举王潮担任主帅。

    此后十多年,王潮以漳州为根基,凭借手中从北方带过来的五千蔡州精兵,逐渐占据了泉州、汀州、建州以及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王。

    八年前,王潮病重,临死前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传位给自己的二弟王审,而是选择了传位给三弟王审知。

    王审知则十分谦让的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

    王审则认为王审知有功,推辞而不接受。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

    这段王家兄弟相互礼让的事迹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转眼多年过去,王审也同样病死了,只留下他独自执掌福建。

    如果说刚开始执掌福建的时候,他心中还有些兴奋的话,那么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心中就只剩下惶恐不安了。

    这个时代的福州可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物产也不丰富。

    所以以绝对的实力来看,福建的实力比之江西还要弱了很多,更不用说与淮南相比了。

    当江西都在为淮南的强大而感到惶恐不安时,王审知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越王钱被消灭之后,淮南如今与福建已经接壤了。

    好在,让王审知感到安心的是,福建地势偏远,而且多山地,淮南即便想要讨伐他,也很难派出太多的兵力;此外,因为有江西在前面顶着,福建这边感受到的压力还是很小的。

    所以王审知一直一来都以这两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不愿正视淮南的威胁,而是一心放在了治理内部,巩固根基上。

    他厉行节俭,多行德政,劝课农桑,宽刑薄赋,境内大安;又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与占城、真腊等地多有来往,再加上去年朝廷派人来加封他为琅琊王,更是让他声望大振,深得福建百姓的拥戴。

    这些都让他觉得,淮南一时威胁不到他,没必要为此感到担忧。

    然而这一次淮南大胜梁军的消息却让他明白,淮南终究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问题,该如何面对是他必须尽快做出的选择。

    二十万梁军都被淮南击败了,出兵北伐更是号称三十万大军,这种实力福建如何能抵挡?

    即便福建地势偏远,难以派出大军来讨伐,但以淮南军的战斗力来看,即便淮南只派出少量军队,福建也未必能够抵挡住。

    更重要的是,听说江西钟传已经卧病不起,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懦弱无能,看来江西落入淮南手中也是为时不远了。

    到时候失去了江西这个挡箭牌后,福建就会面对更多的压力;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再来筹谋如何应对淮南,只怕就已经迟了。

    想到这,王审知终于下定决心,不管如何先派个使者前往广陵为淮南大败朱全忠道喜,先与淮南取得联系,再徐徐图谋日后。

    不久,王审知以长子王延翰为使者出使淮南,传达交好之意。

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

    宿州古称符离,因为位置显要的缘故,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淮南为了夺取这里,曾经多次兴兵北上,尤其是三年以前的那一次,杨行密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北伐,结果在宿州城下苦战一月,最终因为粮草不继而被迫退兵。

    此时,在宿州之南六十多里地的蕲县,杨渥将北伐大军的指挥部设在了这里。

    正如淮南在面对梁军南征时选择了坚壁清野一般,这一次淮南军北伐,梁军同样选择了以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淮南军。

    所以当杨渥率领大军抵达蕲县时,城中百姓基本上已经跑光了,粮食辎重也大批藏了起来。

    对此杨渥并不在意,他与朱全忠不同的是,淮南军掌握了水军的优势,所以后勤方面十分畅通,不必担心被梁军截断。

    唯一让他头痛的是,全部辎重都要从后方运输的话,广陵储备的粮食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粮草辎重方面暂时还不需要担心,属下不久前刚刚收到了骆知祥的来信,他说今年收成极好,各地大获丰收,尤其是占城稻的逐渐推广,使得粮食收成比往年多了许多。所以今年的秋税应该能按时完成。”高勖笑着说道。

    推广占城稻,这是他亲自在抓的一件事,如今占城稻收益明显,这不仅是他的一件大功劳,更重要的是,因为占城稻的推广,将会为此而养活更多的百姓,这才是他最为看重的。

    “殿下,这占城稻经过这几年的逐渐试种,基本上可以肯定它的确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尤其是耐干旱,生长期短的特点,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属下建议从明年起逐渐将占城稻推广到整个淮南各地!”

    杨渥点点头,如今看来推广占城稻的时机的确是成熟了,不仅验证了它的适应性和优越性,让淮南上下官员都心服口服,而且如今占城稻的种子也足够向各地推广了。

    “等这一仗打完,回到广陵后,高先生写一个奏章上来,孤让大家讨论一番,若是大家都觉得没问题,那么就开始推广吧!”杨渥同样带着喜色说道。

    接着,他又继续问道:“如今广陵那边有什么新的消息没有?我父亲的身体如何?”

    杨行密虽然重新出来执掌淮南了,不过大部分事情,只要不是急需处理的,都会转送到军前来由杨渥处理,他只负责处理那些紧急事物,这也是考虑到他的身体需要休养才这样安排的。

    “殿下放心,大王身体好得很!而且……”说到这,高勖脸色有些古怪的道:“而且殿下或许要不了多久又要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杨渥有些哭笑不得,这算什么?感情让杨行密退下来后就整天造人去了。

    不过只要老爷子喜欢,杨渥自然没什么意见。

    “至于广陵的大小事务嘛,倒是有一件需要殿下亲自过问!”高勖接着道。

    由于军务繁忙,所以发到军前的政务杨渥一般也是让高勖总揽。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将来杨渥开国的话,有资格担任宰相或者首辅大臣的职务的,目前还只有高勖比较适合。

    一来高勖资格足够老,乃是和袁袭、戴友规一同投靠杨行密的;二来,高勖本来就担任过很长时间的掌书记,淮南的大小事务他都处理过,而且最近又负责统兵司的事务,对军务有一定了解;三来最近推广占城稻的事务已经为他攒足了功劳,让他担任首辅之职务是目前最合适的。

    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文官里面,周隐脾气太直,殷文圭能力似乎有些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