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西城城墙已经倒塌了?“收到消息时,寇彦卿正率领五千人准备增援西城,谁知道还在半路上就收到了这个消息,顿时感到浑身冰凉。
“淮南军已经进城了,他们各个像是发疯了一般,锋芒势不可挡!将军,我军大势已去,不如趁着敌军尚未大举入城,赶紧从城北突围出去吧!”部将们纷纷提议道。
“荒唐!我军还有两万多人,淮南军即便再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攻破城池!如今不过是城墙被轰出了一个缺口而已,诸位随本将杀回去,将淮南军赶出城去!”寇彦卿勃然大怒道。
城墙上不过出现了一道不大的缺口而已,此时进城的淮南军人数肯定不多,若是此时发动反击,还有希望将敌军赶出去。
而一旦他们成功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淮南军肯定会士气受挫,在这个梁军援兵即将赶到的时刻,他们极有可能就此撤兵回去,而他也将取得这场守城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听说要返回去发动反击,将淮南军赶出城去,部将们各个面如土色:“将军不可啊!淮南军势大,此时又已经进城了,我军如何能将他们赶出去?还是尽快逃命吧!”
这时候,寇彦卿只是临时被任命为宿州守将的缺点就显露出来了,若是康怀贞在此守城,他下达反击命令的话,这些部将们肯定不敢迟疑。
但他只是临时被朱全忠任命来守宿州,加上他以前在梁军中声名不显,这威严上就有所不足,所以部将们才敢对他的命令质疑。
正当寇彦卿想要发火时,前方一大群溃兵蜂蛹而来,那领头将领见到寇彦卿后便道:“将军,西城门已经失守了,西城的守军已经完全溃散了,淮南军已经大举入城了!”
这下不用部将们劝,寇彦卿也明白了,大势真的已经去了,连城门都已经失守了,再加上淮南军大举入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把他们再赶出去基本已经不可能了。
“突围!立即向城北突围,然后去徐州!”
在寇彦卿的亲自率领下,守军开始从没有被淮南军包围的城北方向突围。
到下午时,整个宿州终于落入了淮南军手中,最终有一万多梁军突围出去,剩下近一万人基本都做了淮南军的俘虏。
“宿州,终于打下来了!”城外,听到大局已定的消息后,杨渥终于松了松了口气。
这座城池,他的父亲杨行密曾经多次出兵争夺,但最终一次次的失败了,杨行密北伐中原的梦想也在这里破碎了。
但是今天,这座城池却最终落入了他的手中!
“传令下去,进城之后,各部立即着手修补城墙,恢复城防设施!告诉朱景,从此以后他便是真正的宿州刺史了!”杨渥大声传令道。
当初王家渡口一战,朱景立下大功,被杨渥任命为宿州刺史,不过那时候宿州还在梁军手中,所以朱景本来还觉得只是个虚职,没想到这才一个多月时间,宿州竟然真的被淮南军拿下来了。
杨渥为拿下宿州而感到高兴,然而,一旁的郭崇韬却依旧有不同看法:“殿下,在下依旧觉得将这座城池拿下以后,殿下最好的选择还是退回淮河之南,依托那里已经稳固的防线抵挡朱全忠。若是殿下舍不得这一城之地,那么接下来必定会与朱全忠征战不止,这不利于先南后北的总体方针啊!”
杨渥笑了笑,沉声道:“或许你的观点是对的,不过,宿州位置显要,即便为了将来北伐做准备,孤也要力保到底!即便为此与梁军连番大战也在所不惜!”
这时候,张训前来禀报:“殿下,我军共抓获了一万多俘虏,这些人该如何处置,还请殿下示下!”
“那些家人就在宿州城中的士兵,让朱景将他们收编了作为宿州守军,把这些人的家人带回淮南去安置!至于那些家人不在城里的,全部送到升州去修城墙!”
之前在濠州抓获的大批俘虏,最终就是送去升州修城墙,有这些免费劳动力,升州城墙的修建速度已经加快了许多。
(感谢诸位书友的月票!)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
使者
广陵城外,两艘客船一前一后停泊在了码头上。
这两艘船中,前面一艘的样式看上去有些古怪,不过从其大小尺寸来看,不像是江里的船,倒像是在大海里航行的海船。
而后面一艘船就没有那么奇特了,不过是江面上一艘普通的船,只是里外装饰得比较豪华而已。
不久,从两艘船上先后走下来两批人。
其中后面一艘船里面下来的人,说着一口闵地方言,似乎是从福建来的。
而前一艘船中下来的人中,领头之人身着一身唐朝样式的文官服侍,但他身后的那些侍从们的衣着却很奇怪。
“公子,他们似乎是新罗人!”那群福建来人中,一位年老的管家模样的男子小声对他们领头的公子说着。
“新罗人?他们怎么跑这里来了?”那公子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一行人正是王审知派来广陵的使者,领头的公子便是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而那管家则是跟了王审知多年的老仆从,名叫王福。
“这个,或许他们与咱们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使来的吧?”王福有些不肯定的道。
“出使?难道淮南的声势,连这些海外蛮夷都听说了吗?”王延翰惊讶道。
前方,被王延翰称作“海外蛮夷”的崔宁正在心中感慨着:“果然是中土大国,这等繁华之处,在我泰封国可是看不到啊!即便是我们伟大的国都,与这座城池相比也差得远啊!”
不过,他转身便对侍从们道:“这座城池的确不错,不过比起我们国都来却差远了!”
“是啊是啊,怎么能与我国国都相比呢?”侍从们纷纷点头道。
“我在史书上看到过记载,这里原本都是百济的领土,可惜后来子孙不肖,将这些领土都丢了!”崔宁满脸遗憾的说着。
侍从们同样感到十分可惜,不过想到历史上他们的祖先还“占据”过这里,这些侍从们都有些兴奋。
是的,这群人就是来自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或者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他们是从新罗来的使者。
不过此时的他们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是新罗人了,而是一个全新的国度泰封国的使者。
当年唐高宗时期,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
之后不久,新罗趁着唐军主力被其他地方牵制住的时机,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唐朝后为高句丽夺取的汉朝乐浪郡、带方郡等故地。
这之后,新罗又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因为其他地方战事吃紧,所以没有追究。
这样一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不过当大唐逐渐陷入衰落之时,立国已经九百余年的新罗王朝同样出现了王权衰落的危机。
八十多年前,曾经在唐朝当过将领的新罗人张保皋回到新罗后发动叛乱,沉重的打击了新罗的统治。
近二十年前,新罗第五十一代真圣女王即位,这时候新罗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就已经十分微弱了。
同大唐的衰落原因极其相似,以元宗、哀奴起义为开端,新罗各地农民暴动再掀起高峰。
同时各地地方豪族势力乘机纷纷自称将军、城主,凭武力据地设置独立的权力机构,新罗王室领地被不断的蚕食,最后只相当于以都城金城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而在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中,农民出身的甄萱与新罗王室私生子出身的弓裔二人脱颖而出,剪除了其他势力,与原本的新罗三分天下。
五年前,公元900年,甄萱称王,声称要复兴被新罗所灭的百济,定国号百济,这就是历史上的后百济。
次年,弓裔同样在开城称王,声称要复兴被新罗所灭的高句丽,所以定国号为高句丽,这就是历史上的后高句丽。
不过弓裔此人其实是新罗王室的私生子,与几百年前的高句丽其实半点关系都没有。
在这个时代的的新罗,那些身份低贱之人都是没有姓的,这些人一般都以“弓”字为姓,弓裔就是这种情况;而八十年前发动叛乱的那个张保皋,他原本的名字就是弓福,他也是新罗最低贱出身。
弓裔建立高句丽后,在去年便改国号为摩震,又在今年改国号为“泰封”。
而眼前这群人,正是弓裔派来的出使的淮南的。
事实上,他们原本的出使对象其实是越王钱,而不是淮南。
早在近十年前,弓裔就曾派出使者与那时还只是浙东节度使的钱取得了联系,当时唐朝天子还有一定的威严,所以钱就代表天子与弓裔进行来往。
四年前弓裔建立高句丽时,他再次派遣使者渡海前往觐见钱,这一次钱直接以天子的名义对他进行了册封。
所以今年,弓裔改国号为泰封后,便准备再次派遣使者向钱请封,谁知道使者抵达苏州后才发现,如今的越王钱早在去年时就已经被吴王杨行密消灭了。
这下有些傻眼的使者们不知道应该返回国内还是应该改道前往广陵。
最后众人一番商量后,还是决定直接去广陵觐见吴王杨行密,毕竟钱是不是被消灭了与他们又没有关系。
崔宁作为弓裔的使者,他只关心的是有没有人代表唐朝天子对他们进行册封,至于这个人到底是越王钱,还是吴王杨行密,那就不重要了。
甚至,既然吴王杨行密能够消灭越王钱,那就说明吴王的实力更在越王之上,那么他的册封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所以崔宁等人临时将写给越王钱的奏表改成给吴王杨行密的后,又更改了其他一些需要更正的地方,然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出使淮南的泰封国使节。
此时,崔宁等人都是用的他们本国的方言说的,所以王延翰等都听不懂,不过既然猜到这些人的使者身份,同样是使者的王延翰便有些好奇的上去打招呼。
“诸位可是新罗来的使者吗?在下王延翰,从福建而来!”
……
且不说王延翰与崔宁二人的交谈,吴王府中,今日难得有空闲亲自处理政务的杨行密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宿州城已经落入淮南手中了!
“哈哈,孤有此佳儿,夫复何求!”杨行密大喜过望,显得十分激动。
宿州这座城池他曾经多次领兵攻打,却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如今终于落入淮南手中,他自然感到高兴。
“世子的大军如今打到哪里了?是不是在继续北伐?朱全忠那老小子有没有急得跳脚?”杨行密满脸笑容向严可求等人问道。
一旁,严可求却是带着忧虑的道:“大王,此时北伐,时机尚不成熟啊!属下觉得,以我军的实力此时与朱全忠正面碰撞,即便能够取胜,最终也会便宜其他藩镇。所以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见好就收,趁着大胜之威,撤军回来,先平定南方才是上策!”
与郭崇韬一样,严可求也不赞同此时进行北伐,所以当初杨渥渡过淮河时他便上了奏章说明了自己的意见,不过却被杨渥否决了。
劝说杨渥不成,严可求便想转而劝说杨行密,希望通过杨行密来影响杨渥。
可惜的是,相比于杨渥,杨行密对于北伐更加热衷,要不是他身体的确不好,此时只怕他已经重新出山,亲自上前线领兵去了。
所以想要劝动杨行密自然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怎么?你还想劝孤让我儿停止北伐吗?”杨行密笑着不以为然的道:“我儿足智多谋,足以对付朱全忠,如今不是已经打下了宿州吗?”
严可求不由苦笑,他并不知道杨渥的打算,对于前线的局势也不怎么了解,所以他的担心比郭崇韬更多。
好在,目前从北方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而且杨渥自从领兵出征以来的确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或许他坚持北伐,是因为有把握击败梁军呢?
这时候,有侍卫进来禀报:“大王,外面来了两个使者,其中一人乃是福建琅琊王的长子,名为王延翰;而另一人则自称来自泰封国!”
“王审知?泰封国?”杨行密大感惊讶。
那王审知的使者倒也罢了,大家都知道他是福建之主;但这泰封国,大家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好在,侍卫随即便将二人的出使表文呈递了上来,杨行密接过来一看后,这才明白过来。
将奏表转给其他几人看过后,杨行密询问道:“对这两方使者,诸位怎么看?”
王延翰的出使目的,主要还是与淮南建立关系,并且表达交好之意,这个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