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点来看,要打下岭南难度应该不大!”
……
投降的念头渐渐熄灭之后,众人开始仔细考虑起马殷提出的向西发展的策略。
邵州以西的地盘,在这个时代还是标准的荒芜之地,当地的开发程度比起潭州等地来都差了很多,与中原相比那就差得更远。
而岭南那边虽然地处更南端,但岭南的开发程度其实是很高的。
早在在唐朝玄宗皇帝天宝年间,著名的十节度使之中就有岭南五府经略使,负责绥静夷僚,治广州,统辖经略军、清海军,下设兵一万五千四百人。
在整个唐朝时期,一旦有犯人需要流放,一般就是直接流放到岭南去。
所以岭南那边的开发程度其实并不低,比起如今还是一片荒芜的西南之地,自然要好了许多。
马殷听了不由得苦笑,他自然也更加想要夺取岭南的地盘以作为根基,可是到了此时,吴军随时都可能再次来攻的时候,他还有时间去攻取岭南吗?
刘隐的实力虽然不如他,但也差不了多少,马殷要想夺取岭南之地,必须使出全力才行,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让吴国这个渔翁得利的结果。
所以马殷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再与刘隐开战,而刘隐同样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联合起来对付吴国,同样不会主动与马殷为敌。
而西南的蛮人,虽说他们倚仗深山老林的阻扰,一直与楚军对抗,楚军始终奈何不了他们,不过在正面交战时,楚军却能轻易击败那些蛮子建立的军队。
所以向西南方向发展的话,要想夺取那些州县却是没有多少难度。
将这些道理讲明白后,众人都有些皱眉,不过现在夺取岭南的确不是明智的选择,那么也只有夺取西南蛮夷之地,或许才能避开吴国的攻击,并且获得生存的空间。
“西南之地,虽说荒芜,但毕竟也有不少人口。当初我军在宣州城下战败,大家人心惶惶不知所归,最终一路流浪,总算是在潭州重新立下根基,这才打下了今日的基业。”
“如今诸位兄弟虽然有不少已经年老,但诸位都还有子孙在,孤也有子孙在!只要我等同心协力,何愁不能在西南蛮夷之地再造出一个潭州?”马殷大声说着。
众人不由得被他带起了一些激情热血,对于向西南发展的策略也逐渐有了接受的想法。
有不少人还在心中想着,当初他们怎么就没想起要向西边发展,而是一门心思的想着与吴国死扛,结果就出现了这一次的大败。
若是他们提早就集中力量向西,现在只怕早就已经打下一片足够大的地盘了。
当然,现在开始向西边发展也不迟,这一次吴军退去,至少要休整一段时间才能再一次发起进攻,而这段时间就是马殷用来向西边发展的最佳时机。
做不了楚王,到了西南一带做个土皇帝也不错。
……
当马殷决定改变发展策略,开始向西扩张地盘时,位于南方的另外两大势力,刘隐和王审知同样在为将来的出路作着谋划。
对于刘隐来说,他本来的目的也就是割据岭南,称雄一方而已,没有太大的野心。
这固然是因为岭南地方太过偏远的缘故,同样也是因为岭南的实力太弱所致。
刘隐这人喜好贤士,在天下大乱之时,中原士人有不少都逃到岭南来避乱;再加上唐朝时有些大臣因罪流放岭南者,这些人的后裔很多都没有反回中原;外还有地方官吏遭逢动乱而无法返回中原,只好客居岭南之人,刘隐便是依靠这三类人士,比如王定保、倪曙、刘、周杰、杨洞潜、赵光裔、李殷衡等人的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
不过过分的重视文治,也使得岭南的武将遭到打压,军队的战斗力相应的就有些低下。
在正面交战之中,岭南的军队甚至连虔州卢光稠的军队都打不过,当初有一次刘隐亲自领兵作战,都被谭全播给打得差点全军覆没,连韶州至今都还在卢光稠的手中。
至于与马殷、王审知等势力交战,岭南军队更加样难以占到上风;唯一值得称道的,或许就是岭南的文治做的不错,军队将领专权的情况较少吧。
如今吴国在南方一家独大,在接连吞并了两浙和江西之后,如今又进一步重创了湖南的势力,这就使得吴国的声威进一步增大,其他势力更加难以抵挡。
“三弟,如今吴国势大,有横扫南方之势,各方势力联手起来都不是对手;而中原大梁的军队又被北方的晋王等势力拖住了手脚,无力南下支援我等;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要不了几年我等就会看到王审知、马殷等一个个势力被吴王消灭,到时候我等岭南虽然偏远,只怕也难以抵挡吴国的进攻。”
“若是为兄趁着现在吴军还没有打过来就向吴王请降,你说这样能不能保住我等的富贵?”清海军节度使府中,刘隐向他的弟弟刘询问着、
刘隐的父亲刘谦本来是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拥兵万余,经营封州近二十年,死后留下三子,其中刘隐便是长子,次子刘台,能力较为平庸,三子刘,颇有远见,刘隐经常向这个三弟询问一些政务,极受他的重视。
“向吴王请降?”刘脸色一变,他当然也知道吴军势大难以抵挡,但如今吴军不是还没打过来吗?
“兄长要想向吴王请降,这只怕不怎么妥当吧?自古以来都是以中原为正统,我等现在所侍奉的也是占据了中原的大梁皇帝,而吴王据金陵自立,不过是一方伪朝而已,有何资格让兄长请降?”
“恩,这么说你的意思是不能投降吴王,而要继续与他作对了?只是将来吴军若是前来讨伐,我等又该如何抵挡呢?”刘隐皱了皱眉道。
他何尝甘心于现在就投降,从他父亲经营封州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么大一份基业,怎能一仗不打就轻易的交给别人?
“兄长此言差矣,以小弟之见,兄长可以向吴王请降,不过不是真降,而是像虔州的卢光稠一般,仅仅获得一个名义而已。”刘笑道。
“仅仅获得一个名义?这只怕难以让吴王满足吧?那吴王的野心,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据说当初他对江西下手时,可是公开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话。若是将来其他势力都被消灭了,即便为兄已经向吴王请降了,到时候只怕他也不会放过我岭南,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会出兵的!”
“兄长说的不错!”刘叹道:“不过如今我等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兄长向吴王称臣,然后静观时局变化,若是将来吴王真能横扫其他势力,将福建和湖南都一一吞并了,而中原大梁又不能腾出手来支援南方,那么兄长就真的向吴王纳土归降便是。”
“若是这中间吴王的事业出了什么变故,比如吴国突然发生内乱等,使得吴国统一南方的步伐被打断,那么兄长即便向吴王称臣过,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劝道。
此时的刘一来没有执掌岭南大权,二来吴国实力强大,给岭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才使得他不仅没有半点自立为帝的狂妄和野心,反而非常务实的向自家兄长提着建议。
在他看来,天下之事不到最后一步,都难以说必然;尤其是像统一天下这种大事业,自古以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那些能够做到的,不仅需要杰出的才能,优秀的臣子,强大的军队等等,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或者说“天命”。
比如当年淝水之战前,前秦苻坚的势力何等强大?麾下百万大军讨伐东晋,世人都以为天下一统就在眼前,结果却在淝水一战中被八万北府军打得大败而逃,前秦帝国也因此陷入崩溃。
如今吴国看着声势浩大,能不能统一天下还不好说,但席卷南方的势头却是很足;不过谁又能保证将来不出现变数呢、比如如今看上去年纪轻轻却又满怀雄心的杨渥突然就病死了,结果吴国陷入分裂之中,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刘都不认为完全投靠吴王杨渥是最好的选择,先在名义上向杨渥臣服,然后观望时机,这或许才是岭南最好的选择。
“三弟,你的提议不错,那么为兄就把出使吴国,向吴王请降的重任交给你了!若是吴王愿意接受孤的请降,那么梁帝册封的大彭王之位,孤自然愿意放弃,具体的,你看着办吧!”刘隐最后决定。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当岭南的刘隐决定派出他的弟弟刘出使吴国,准备向吴国表示名义上的臣服之时,福建的王审知同样在犹豫着要不要向吴国派出使者请降。
“吴军势大,难以为敌,如今江西被吴国吞并又有两年时间了,后方已经完全巩固,再加上朱温的兵力都被牵制在北方难以南下,只怕要不了多久吴军就会全面进攻我福建了。”简陋的书房中,王审知低声叹息着。
相比于与吴国没有什么恩怨的刘隐和能够向西南发展的马殷,王审知如今更加坐立不安,难以拿定主意。
上次淮南使者刘知远因为太过跋扈,被王审知的次子王延均所杀,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本来关系还算可以的福建与淮南走向对立。
不过王审知虽然迫于形势而只能与淮南对抗,但他同时又深知自己无法抵挡住吴军的进攻,担心自己若是做得太过的话,会导致将来毫无退路。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里面,王审知并没有派兵参加对淮南的战争,更是至今没有向朱温臣服,而是继续以大唐琅琊王的身份存在,为的就是不至于做得太绝。
但在另一方面,王审知又不甘心彻底纳土归降,并且担心自己归降之后会面临什么命运。
所以这这种矛盾的心理影响之下,他既没有再次与吴国接近,同样也没有出兵与吴国作对。
不过,如果说两年前南方的局势和天下的大势还有些看不清楚的话,但现在就差不多能够看清楚了。
两年多以前王审知与淮南翻脸的时候,江西还没有落入淮南之手,钟传依旧控制着江西,马殷、危全讽等势力看上去也有不小的实力;此外还有中原的梁王朱温,那时候朱温虽然没有称帝,但他的声势比起现在来还要强不少。
但如今江西完全被吞并了,危全讽被消灭了,马殷遭到了重创,朱温同样被晋王李克用牵制了手脚……
可以说,福建如今面临的局面比起两年前来可要差了太多。
“要不,干脆彻底向吴王投降?”王审知在心中犹豫着。
让他不愿投降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不甘心将福建的基业拱手让人,另一个就是担心投降之后将要面临的命运。
自古以来其他势力投降的,最终能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
那么他若是投降的话,能不能得到善终呢?
像钱在杭州城破之前选择了自尽,而他的子孙如今虽然还在广陵过得好好的,但一来时间还不长,难以说明什么问题;二来钱已经死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年纪轻轻的小辈而已,对吴国的威胁要小得多。
而钟匡时、钟延规兄弟,他们投降之后虽说受到优待,但一来他们和钱家一样,也是一些小辈,没有多少威胁,二来他们与杨渥还是联姻。
但王审知若是投降的话,以他在福建的威望,他可不能确定自己会受到什么待遇,这才是让他最为担心的。
正当王审知犹豫不决之时,外面突然有侍卫进来禀报:“大王,刚刚从江西发来的急报,说是吴军大规模调动,大量军队进驻信州和抚州两地,并且建州那边不断有吴军的斥候和细作出没!”
“什么?这么快就准备对我福建动手了吗?”王审知脸色一变,有些难以相信。
他本来还以为吴军刚刚击败马殷,夺取了岳州之地,接下来应该会乘胜进攻湖南,进一步压制马殷的势力。
不过如今看来,只怕杨渥的策略乃是先吞并福建,再对付马殷。
之前之所以进攻湖南,只怕更多的是为了教训马殷一下,并且防止他在吴国进攻福建时出来捣乱。
想到这,王审知脸色更加愁苦。
当然,他也知道吴军刚刚结束对湖南的大规模用兵,肯定不会立即出兵福建,如今不过是先期打探消息而已。
不过正式进攻的时间只怕也不会太久了,王审知必须尽快拿定主意。
“现在就决定投降还是为时过早,还是先派个使者前去试探一下,至少解释一下当初杀张知远的原因吧!”王审知无奈之下还是不能拿定最终的决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转眼三个月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武义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