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我军继续南下与梁军交战,这既是为了扩大晋国的实力,同样也是为大唐报仇。”

    “此乃道义之所在,大王不可不为!所以此事倒也没什么。”

    “不过今日老臣想与大王商议的却不是这件事,而是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这时,张承业突然肃然道。

    “不知是何事情,可是与吴王杨渥有关?”李存勖问道。

    “不错!老臣今日要与大王商议的,乃是吴国的军政分离之策!”张承业神情极为严肃,显然对此事考虑了很久。

    “军政分离?七哥是想让孤效仿吴国吗?”李存勖听了之后一惊,整个身子都不由得站起身来大声问道。

    对于吴国的这条政策,李存勖自然有所了解,毕竟如今天下各国的制度基本都是继承的唐朝制度,地方刺史和节度使的权利都比较大。

    唯独吴国如今却实行的是文武分离的政策,地方刺史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更是没有册封节度使。

    这个制度使得吴国的力量得以高度集中起来,全国的军力、财力、人才等,都被集中到了朝廷,所以在与其他各国交战的过程中占了极大的便宜。

    当然,这个制度更重要的好处就在于从根源上消除了内乱,使得朝廷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时刻防备着地方势力,以至于许多实力都被用于内耗了。

    李存勖当然也知道这个制度的好处,他很早之前就把杨渥当成自己对手,自然会对他实行的政策有所了解。

    不过军政分离可不是那么容易实行的,尤其是如今的晋国,正在集中精力于军务方面。

    而晋国的军队如今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将领们手中,若是贸然收拢他们手中的权利,容易造成将士们离心离德,甚至搞不好会让晋国陷入内乱。

    现在的晋国好不容易从衰落中走出来,正逐渐走向兴盛,李存勖自然不愿意冒险再弄出事端来。

    所以他收拾了一下心情,重新坐下来后道:“七哥,这军政分离之策固然有很多好处,不过若是实行不当,很可能惹出很大的麻烦啊!”

    “老臣也知道此事容易引起乱子,不过大唐之所以灭亡,根本问题就是地方藩镇的实力太强了,朝廷无力压制,最终只能一步步走向衰亡。”

    “如今大王若想复兴大唐,就一定不能走大唐的老路。”张承业沉声道。

    其实他对于效仿吴国实行军政分离之策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不过以前李存勖才刚刚继位,威望还不足以完全压制那些老将,所以他没有贸然提出来。

    但如今随着多次对梁军的胜利,李存勖已经完全巩固了自己的位置,极大提升了自己的威望,有了实行军政分离的基础。

    所以到了此时他才找李存勖商议此事。

    “如今大王的地盘还不大,再加上外部有朱温的压力,所以还能保持同心同德,诸位将军都能够齐心协力对敌。”

    “但将来呢?”

    “将来等到大王的地盘多了之后,若是还像以前那样册封节度使,这就是在走大唐的老路啊!”

    “到时候那些节度使们一个个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都不将国事放在心中,而且只要让他们稍微有所不满意,就可能闹出兵变等乱子来。这可不是国家长久之道!”

    ……

    张承业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七哥,你说的这些孤都明白。不过如今显然不是实行军政分离的时机,这一点想必七哥也明白。所以还是等将来局势更加稳定之后再说吧!”李存勖摇头苦笑道。

    “等到将来?等将来只怕就迟了!”张承业有些激动的道:“大王,若是等到地盘大了,各地节度使都册封了,那时候你再想动他们,其难度肯定比现在要大了数倍不止!”

    李存勖默然不语。

    现在就开始像吴国那样制定规矩,防止地方势力坐大,这固然是好,但风险太大,容易引起乱子。

    如今的晋国还受不起这种乱子。

    而若是等到将来再动,到时候李存勖固然能准备得更多,晋国的实力也能够应对地方势力挑战,即便出现一点内乱也问题不大。

    不过那时候的地方势力肯定会更加强大,将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多。

    到底是现在就设法削弱地方势力还是等到将来再动手,这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分清楚利弊的。

    所以李存勖表现得极为犹豫也很正常。

    见李存勖默然不语,张承业也知道自己不能逼得太紧,所以他沉吟片刻后,又提议道:

    “就如同大王所言,如今的确还不是立即实行军政分离的时候,不过老臣觉得,有些必要的准备却是需要做的。大王不妨先将这些事情做好再说。”

    李存勖这才松了口气,他也担心张承业非要让他搞军政分离,那样将会闹得很不愉快。

    所以此时听张承业退了一步,李存勖同样退了一步道:“不知是哪些准备,若是于国有益,孤自然会实行!”

第四百七十五章变革

    “老臣以为,吴国各项政策,说到底也就三大条,第一条就是军政分离。这一点牵扯太大,所以暂时不可实行。”

    “不过第二点,重视科举,大力选拔文士,并且逐渐以文官来治理地方,这一点大王却可以效仿一二。”

    “七哥的意思是开科举吗?”

    “不错!我晋国如今武将不缺,甚至可以说是名将辈出,不过懂得治理地方的文官却是极为缺乏。”

    “大王要想在将来实行军政分离,那就少不得要有足够的文官来治理地方。现在若是不做准备,等到将来可就迟了!”张承业肃然道。

    没有比较就难以看出好坏。

    之前大家都是按照唐朝的制度来,所以地方势力都很强,节度使、刺史们一个个横行地方。

    又因为各国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想到要去改变;或者说即便想去改变,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而李克用本来就是胡人出生,只重视武力,而轻于治理,再加上晋军军纪较差,又带着胡人军队与生俱来的抢掠习气,所以使得晋国的领地越来越衰败。

    这些问题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像李存勖在继位之后就在逐渐加以改变。

    但这些改变都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

    不过如今有吴国的例子在前面,张承业自然就更加注意到晋国的缺陷,知道应该在哪些地方加以改变。

    当然,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他之前提出来的军政分离,可惜牵扯太大,暂时不能实行。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打算先推行科举选拔文官,为将来的军政分离做准备。

    “此策自然可行,那吴国当初还没建国之时,就敢僭越开设科举;杨渥既然可以这么做,孤自然也能!等这次回到晋阳之后,孤便下令开科举就是!”李存勖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下来。

    张承业心中一喜,他是真心希望晋国能够更加强大,希望晋王能够最终消灭朱温,重振大唐。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可以为晋国付出一切,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王,老臣的第二个建议就是效仿吴国,建立禁军,专门负责征战,并且只听从大王一人的命令,将兵权逐渐收拢起来!”

    “建立禁军?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众将不安?”李存勖有些犹豫。

    建立禁军,这也是吴国的一大特色。

    虽说各国都有禁军存在,比如梁国的神捷军、龙骧军,这些都是禁军。

    不过这些军队在梁军中只是少数精锐,并不是梁军的主力。

    在对外征战中,真正担当主力的军队还是那些被掌握在一个个节度使或者刺史手中的军队。

    而吴国却是不同,对外征战的主力就是禁军,这是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军队;而那些地方刺史手中的厢军不仅老弱不齐,更是战力堪忧,一般只担任运送辎重和守城等次要任务。

    若是按照吴国的那套制度来,少不得就要大幅度削减众将手中的兵权,这与之前的军政分离又有何区别?

    不过是一个削弱将领的民政权利,一个削弱将领手中的军权罢了。

    这种容易造成晋国众将离心离德的政策,李存勖自然会感到犹豫。

    张承业笑着解释道:“大王多虑了。当初淮南实行军政分离时,这些政策可是同时实行的。”

    “当年淮南实行军政分离时,那些地方刺史要么转为领兵将领,以后都作为武将负责征战;要么就继续担任刺史,不过不再负责征战。”

    “与此同时,淮南又建立了禁军的雏形,开始将军中精锐抽调出来,专门负责征战。”

    “那淮南当初同样面临各方压力,但他们坚持同时实行这么多的改革,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难道说大王仅仅实行其中一部分,还要担心动乱吗?”

    是的,当初淮南的确是同时实行建立禁军和军政分离的政策,所有刺史都必须做出选择。

    而一旦选择做出,日后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这么大的变动,也全靠当时杨行密威望足够高,再加上那些老将中有不少都是那种没多少野心的人,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淮南的变革才得以顺利完成。

    如今的晋国想要同时实行军政分离和开设禁军,这其中的风险之大自然是李存勖也不愿面对的。

    不过如果只实行其中一部分的话,牵扯到的利益就小多了,李存勖还是不担心的。

    所以沉吟片刻后,他郑重答道:“建立专司征战的禁军自然无妨。不过七哥觉得,这禁军的规模应该多大才合适?此外,将领人选又该如何选择?”

    整个晋国的国力只有这么多,所以能够维持的军队数量也是确定的。

    若是新建立的禁军规模太大,那就意味着需要从各部将领那里抽调太多军队,显然得罪人太多,容易引起众将的不满。

    不过若是规模太小,那又没多少意义,所以这个度需要好好把握。

    只听张承业肃然道:“大王,这禁军的规模,老臣觉得一开始不必太多,但一定要选择精锐将士,并且保证他们的忠心。等到日后再逐渐扩大规模。”

    “所以老臣觉得,禁军一开始只选拔三万最合适!不过关键的是其中要保证有至少一万是骑兵!”

    “七哥的意思是先将骑兵收归到孤的手中?”

    “不错!我晋军精锐,主要就在骑兵中,若是控制了骑兵,那么大王对军队的掌控就不用担心了!”张承业解释道。

    “那么领兵将领呢?”李存勖的兴致也逐渐提高,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兴奋起来。

    他既然将杨渥当成自己的对手,自然就仔细比较过两国的制度差异,明白吴国的一些政策的优越性。

    如今虽然不能在晋国完全效仿吴国的政策,不过可以先实行一部分,将来再慢慢改变。

    若是最终晋国真能做到像吴国这样权利高度集中,到时候晋国的实力定然能更上一层楼,并且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时刻担心麾下将领势大难制。

    “将领的人选,老臣以为最好从那些低沉将领中选拔。”

    张承业没有过多解释,不过李存勖却明白他的意思。

    当年李克用可是收了太多的义子,所谓十三太保中除了李存勖自己外,其他的都是义子。

    这些义子虽然并不是真的儿子,不过他们在名义上同样有继承晋王之位的权利,比如历史上后来的李嗣源就成功登位了。

    所以用这些义子来担任禁军将领显然是不可取的。

    至于其他像周德威这种老将,明显威望太高,若是用他们来担任禁军将领,那这禁军是属于李存勖的还是属于这些老将的,这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还是启用那些没什么威望的年轻将领,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只会向李存勖一个人效忠。

    ……

    谈论了许久之后,李存勖最终下定决心,这才返回晋阳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开设科举和扩大禁军。

    这两点或许还不能做到像吴国那样高度集权,但至少比以前的晋国能有所提高。

    等到将来再效仿吴国进行改革,晋国的国力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

    ……

    当李存勖二人正在商议着效仿吴国进行改革时,岭南的广州城中,彭城王刘隐也到了最后回光返照的时刻。

    自从去年病重以后,刘隐虽然多番求医,但始终没有好转。

    这期间吴王杨渥还曾经派使者前来探病,并且带来了一位宫中御医。

    不过不知道是这位御医的医术不够的原因,还是因为根本就不想医治好刘隐的病情,总之在御医看过病后,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