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门必须经过整顿,决不能让其继续泛滥下去,这就是杨渥的决定。
至于名声,比如后周世宗,他也进行过大规模的整顿寺庙的举动,但他还不是一样的被尊崇为五代第一明君,可见世人还是知道是非曲直的,不会就因为一个清理佛门的举动就让其只留下骂名。
至于说那些遭到报应的说法,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南北朝时期本来就是天下最为动荡的时期,就算那些没有禁佛反而一心向佛的皇帝,还不是一样有不少下场凄惨,不得好死的,那些喜欢附会的人偏偏就盯着北魏太武帝等人的灭佛之事,简直是可笑。
可惜那些大臣们的上书杨渥不必理会,但他母亲史夫人的话他却有些头痛了。
“母亲,孩儿并非是要完全禁止佛教,更不是要灭掉佛教,孩儿不过是要对佛教进行清理整顿而已!”
慈安殿中,面对史夫人、王夫人等人的质问,杨渥有些头痛的解释道。
史夫人这些养尊处优的妇道人家,整天没事可做,除了与其他太妃一同玩乐,便是礼敬佛门等,对佛教的信仰极深。
这次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是杨渥要灭佛,这下可就将史夫人吓了一大跳。
那佛祖何等伟力,若是让他知道了杨渥有灭佛的想法,到时候降罪起来怎么得了?
心中惊慌不安的史夫人当即便将杨渥召到后宫进行责问。
好在,史夫人虽然敬佛,但她本来就不是什么有主见的人。
杨渥向他仔细解释过,自己并非要禁佛,更非要灭佛,而是要整顿佛门后,史夫人的脸色就好了许多;等到杨渥再将这次慈禅寺的事情详细向她说了之后,她便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激烈反对了。
天下那么多的佛门寺庙,其中多少藏污纳垢的事情,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情隐藏其间,再加上那些寺庙本来就不纳税,又占据大量土地,此外还有大量普通百姓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在佛门名下,这种种细节向史夫人解释清楚之后,她最终还是将信将疑的接受了杨渥的解释。
“按你这么说的,清理一下也好。天下那么多的寺庙,若是真的还有像慈禅寺这样的,岂不是给佛门抹黑吗?老身觉得,或许佛祖也不会容忍这些人抹黑自己的名声!”史夫人最后说到。
不过清理佛门,终究是会有大量僧侣遭到冲击,所以史夫人的心中依旧有些不安,所以在同意了杨渥整顿佛门之后,史夫人当即就带着王太妃等人出了宫门,前往城外的灵隐寺上香请罪去了,让杨渥得知后有些哭笑不得。
搞定了史夫人后,对于那些上书反对的人,杨渥自然没有那么客气。
那些出于好心的和出于礼敬佛教的人还好说,杨渥并没有将他们怎么样,不过是批示一顿后便轻轻放过;然而对于那些暗地了收了佛门好处的官员,杨渥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杨渥这次除了要清理佛门之后,同时也是决定大规模清理官场,对于那些贪腐之人进行严厉打击。
结果,在清理佛门的行动展开之前,杨渥便下诏令,首先按照范遇提供的消息,将那些收受了佛门贿赂的官员一律抓捕起来。
结果一夜之间,光是金陵城中就有近百官员被抓,其他各地被抓之人更是多达三百多;其中职务较高的甚至包括一些地方刺史和朝中的六部侍郎,地位较低的则是一些地方县令等;还在让杨渥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些高层官员中,倒是没有一个收受佛门贿赂的。
其实这也正常,杨渥想要整顿佛门的决心,那些下面的官员或许不清楚,但各部尚书等高层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这些人即便心中反对清理佛门,也不会公然跳出来反对,更不会傻到去接受佛门的贿赂。
在如今这种情清醒下,谁敢与佛门拉上关系,为佛门说话,谁就有可能会倒大霉。
那些身居高层的官员一个个贼溜得很,自然看得清形势。
至于那些被抓的官员可就倒霉了,杨渥本来就打算找个时间清理那些贪腐之人,整顿一下官场的风气,这些人却敢在这种时候顶风作案,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杨渥毫不客气的下令,对这些被抓之人一律罢官免职,并且下狱严查,对其中收受贿赂较为严重的,甚至直接判处死刑,那些情节相对较轻的,则在罚没家产之后,一律流放到夷州去。
最终,被杀的官员就多达七十多个,剩下的三百多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被流放夷州。
这场震惊整个吴国官场的大案,让许多手脚不干净的官员们心惊胆战,一个个都有如大祸临头了一般,虽然这次的整顿没有烧到他们头上来,但也让他们日后行事收敛不少。
武义四年十月,杨渥下令旨,对全国寺庙进行整顿,对于其中一心礼佛、行事较为正派的寺庙,将会由朝廷颁发专门的敕令,并且规定自此以后,所有寺庙都必须得到朝廷敕令方可,朝廷每隔一定年限就会派人对那些寺庙进行审核,检查是否符合朝廷的规定。
除了大量削减寺庙的数量之外,杨渥同时下令,天下的僧侣之中背诵佛门经文达不到一百页以上的,或者读得经文五百页以上的,经过察验之后方可保留僧籍,其余僧侣一律还俗为民。
同时杨渥规定自此以后,百姓若想出家为僧,必须要有朝廷颁发的度牒才行。
而这度牒的数量,每年都是有限制的,这就从根本上限定了寺庙的发展。
那些经过审核后合格的僧侣将会合并到那些得到敕令的寺庙中去,至于剩下的一律还俗为民,并且由朝廷给他们分配土地。
当然这次清理佛门的最后一点则是,除了少量佛像能够保留下来以外,天下所有寺庙之中,以及普通百姓家**奉的佛门铜像,一律将会捣毁,由国家将其重新铸造为钱币。
这三条令旨一出,顿时在吴国境内引起轩然大波,朝堂之上的官员经过清理后还好一些,但普通百姓不明事理,反对者多不甚数。
各地的寺庙更是趁机鼓动百姓闹事,希望借由百姓的力量来抵制朝廷清理佛门的行动。
然而,佛门的影响力虽然广阔,但与吴国朝廷相比,却是差了太远。
杨渥之所以在前些年没有贸然发动,就是想等过几年朝局安定,百姓都认可了吴国之后再采取行动。
他隐忍了这么几年,如今两浙、江西等佛门尤其泛滥的地区,已经被纳入吴国统治多年,民心安稳,百姓安居,虽然这次的清理佛门的事情闹出了不少动静,但终究是没有引起动乱。
到了十一月底时,各地清理佛门的行动基本宣告结束。
除了一千八百所寺庙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得以保留下来以外,剩下的近三万五千所寺庙被一律废除;各地僧侣除了六万多人得到朝廷审核,获得度牒可以继续为僧外,其余僧侣二十余万人一律还俗为民。
(前面提到的数据有误,各地僧侣的数量应该远远不止十万,具体数量作者君以平均每个寺庙十个和尚来估计,所以估计为三十万僧侣。实际上,像南北朝时期的灭佛,全国被还俗的僧侣可是多达上百万;而后周世宗的禁佛,最后保留下来的僧侣数量也多达六万余,被除籍的僧侣数量应该数倍于此才对。)
第五百零四章铸币之论
除了大量僧侣被还俗为民外,还有大量在寺庙中为奴之人更是被清理出来,这些奴婢数量,竟然同样高达十五万之多!
光是这些奴婢,再加上还俗的僧侣,就让吴国一下子增加了近四十万劳动人口,这是何等庞大的一个数量?
要知道如今吴国在名义上已经统一了除荆襄和蜀中之外的整个南方之地,虽然实际上还有像虔州、韶州,岭南等地没有实际掌控,但就能够实际掌控的地盘来看,全国的人口估计也就七八百万而已。
而这一次一下子就增加了四十万劳动力,相当于打下了半个福建后得到的人口。
其实这也很正常,乱世之中许多百姓都活不下去,自然只有遁入空门,比如后世的朱元璋,可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这才做了和尚。
所以如今的吴国各地那么多寺庙中清理出多达四十万的僧侣和奴婢,这个数量也就很正常了。
整顿寺庙的行动虽然在吴国朝廷的高压政策下很快就取得了成效,但收天下佛像、铜器的敕令却遭到了较大阻力。
按照杨渥的令旨,民间佛像、铜器,限定在五十天以内必须交给官府用于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
杨渥之所以下达如此严厉的令旨,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缺铜的国家,而在大量的铜都被用于铸造铜像等之后,朝廷就更加缺乏铜这种资源,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年铸币不足,市面上钱币供应缺乏,这显然不利于商贸的发展。
早些年吴国刚刚平定,商贸还不兴盛的时候,市面上缺少铜钱的弊端还不严重;但这几年,随着南方一统,各地重新安定下来,尤其是吴国朝廷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多达三十多艘的商船队,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使得吴国的商贸迅速繁荣起来。
到了如今,市面上缺少铜钱的局势已经到了急需解决,刻不容缓的地步。
户部尚书骆知祥不止一次向杨渥提出,要么迅速找到大量的铜来铸钱,要么就只能改用铁来铸钱。
铁的价值远远比不上铜,用铁铸钱,普通百姓当然不会乐意接受。
虽说朝廷也可以强制让百姓接受,甚至杨渥还可以像后世那样发行纸币,然而在这个时代,“信用”这种东西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就贸然发行纸币,那虽然能解得一时的危局,但终究会引发混乱,并且容易失去民心。
比如后世的元朝,那些蒙古蛮子在发现了印纸币这种效率更高的“抢钱神器”之后,便不顾百姓死活,大量引发纸币,造成的结果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各地造反,天下大乱。
而明朝时期的纸钞,同样因为朝廷无节制的发行而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最终纸钞这种东西便是朝廷都不愿意接收,规定百姓纳税只能用足额的现银,不能使用纸钞,可见纸钞在那个时候发行有多么的混乱。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沿用铜币,并且设法铸造足够数量且成色足的铜钱,以供百姓所用。
这一次杨渥便是要趁着清理佛门的时机,一举解决铜钱不足的问题,所以才有了那么严格的敕令。
当然,杨渥也知道,中国毕竟是一个缺铜的国家,或者说不光是铜,金银这两种贵金属同样很稀缺,所以缺少足够的贵金属,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商贸的发展。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进行海外扩张,从那些金银储备充足的地区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发行纸币的事情也是必然之举。
不过不管是到海外去寻找金矿,还是发行纸币的事情,都不是一下子能做好的事情。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问题要一个一个的解决,不能一下子作出太多的变动,否则百姓的接受能力有限,迟早会出乱子的。
杨渥如今还年轻,将来再活上二三十年应该都没有问题,没必要这么急。
此时,看着从各地传回来的收缴各地铜器的情况汇总,骆知祥脸上全是笑意。
清理佛门,这一开始就是他提出来的。
如今杨渥隐忍数年,一朝发动,便是如此雷厉风行的举动,要说最为高兴的就是骆知祥了。
“有了这么多的铜器,至少最近十年之内市面上不用担心铜钱流通不足了!”他笑着感叹道。
“十年时间?只怕你有些太过乐观了?你要知道这几年朝廷的商船队开设以后,海外贸易进展得何等迅速。孤敢说,不要说十年,只怕五年之后各地就会重新出现铜钱流通不足的事情。”杨渥对骆知祥的乐观有些不以为然。
“五年时间?大王这个判断有些悲观了吧?”骆知祥皱眉。
“或许五年的确有些悲观,不过孤觉得你说的十年肯定是太长了!十年之内,必须找到合适的办法,彻底解决现钱不足的问题!”
骆知祥道:“大王,若是真如你所说,那这次清理佛门,收缴铜器的事,岂不是仅仅将问题拖延了几年?臣还打算过个一两年就恢复征收现钱呢!”
征收现钱,而不是征收实物,这同样是今后的必然发展方向。
唐朝的两税法征收现钱,这本来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可惜在现钱流通不足的时期,征收现钱就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巨大的不便,所以在天佑元年,骆知祥率先提出将征收现钱改为征收实物,以减轻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