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如今正是雨季,下雨的可能本来就很大,一直不下雨,这才是反常的事情。

    不过等真的接到消息后,他还是感到非常的惊讶,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天上突然下雨,将大火浇灭了,这怎么看都有些巧合。

    收起文书之后,杨渥皱眉沉思。

    如今的局势对于吴军来说的确不怎么好,梁军和蜀军的汇合基本已成为定局,接下来等到联军南下抵达江陵,那么吴军就要做出选择,到底是直接与敌军发起决战,还是撤军回去,寻找机会再战。

    一旁,朱瑾或许是看出了他的犹豫,当即出声道:“大王,臣以为如今局势对咱们不利,贸然与敌军决战,只怕未必能够取胜。还不如暂且退兵,以后再寻找机会就是。”

    杨渥点了点头,有些不置可否。

    朱瑾犹豫了一下,接着又说道:“大王,听说梁主朱温如今已经病重,虽然已经返回了洛阳,但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说不定这一次他就挺不过去呢?他毕竟也是六十岁的人了。”

    杨渥明白他的意思,朱温这一次若是熬不过去,那么关于梁国皇位的继承问题,很有可能会生出乱子来;即便没有乱子,到时候新帝即位,对于朝局的掌控必然会受到影响。

    到时候吴军再次发兵围攻江陵,击败梁军的援兵应该会比现在容易许多;甚至于到时候梁军是不是还会出兵救援都不一定,毕竟新的梁帝到底怎么想的,谁能说清楚呢?

    所以朱瑾觉得,暂时退让一下,等待更好的时机,这比现在贸然与梁蜀联军决战要强。

    事实上,杨渥也知道暂时退让一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于他还知道,朱温这一几乎可以肯定他挺不过去。

    接下来不管是朱友文成功即位,还是像历史上那样,朱友通过弑父的手段夺取皇位,梁国的内部都有可能发生动荡。

    但杨渥觉得,现在撤军退让的代价太大了。

    首先一点自然是对他个人名望的打击。

    要知道这一次毕竟是他建立吴国之后的第一次亲自领兵,若是最后未能拿下江陵,无功而返,这肯定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声望。

    第二点就是之前为了攻打江陵,吴国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的军队,投入了那么多的钱粮,又准备了很久,这才出兵;若是如今无功而返,那些投入就白费了;而且下一次出兵还得再次投入大量的钱粮。

    至于第三点,则是对将来局势的担忧。

    这一次为什么急着在虔州战事尚未平定的情况下就出兵江陵?无非就是担心蜀军的大举干涉。

    那时候蜀军尚未结束与岐军的战事,只能以部分力量干涉江陵;而如今蜀国和岐国之间已经议和,若是再等下次交战,谁知道下次王建腾出手来后,会不会投入更多的军队?

    难道说还要等到王建死了之后,再出兵攻打江陵吗?这显然不可能。

    正是出于这些顾虑,所以杨渥还有些犹豫到底是该撤军回去,还是该与联军决战。

    沉吟了一会儿,杨渥依旧不能下定决心,见朱瑾依旧在等着自己的话,当即说道:“朱将军,到底该如何决断,孤如今也没有想好,还是等王将军他们都回来之后再说吧!”

    朱瑾见状也只好作罢。

    几天后,秦裴与王茂章汇合,共同南下,驻扎在江陵城东。

    而杨渥则命李章坚守大营,自己率领三千羽林军前去与王茂章等人汇合。

    刚一会面,王茂章便拜倒在地,向杨渥请罪。

    不过杨渥并没有怪罪他,毕竟从始至终,他所犯的错误也就是那天晚上被敌军以地道突袭,结果失去了击败梁军的最佳时机。

    不过那一次的失利,其责任也不在王茂章一人身上,在场的众将几乎都有责任;说到底还是寇彦卿设下的计谋太过巧妙,当时大家都没有发现而已。

    所以杨渥即便要怪罪,也不会只追究王茂章一人。

    将王茂章扶起来后,众将这才向杨渥问好。

    当初众将领兵出征之时,杨渥正是病情较重的时候,如今回来,虽然在文书中早就得知杨渥的病情基本好转了,但众将依旧要探问一番才放心。

    等到彻底安顿下来,杨渥这才问道:“诸位将军,如今的局势想必大家心中也清楚,到底是应该暂时撤军回去呢,还是说与敌军决战,大家不妨畅所欲言!”

    今天议事的主要任务就是决定大军接下来的方针,到底是战还是退,必须尽快拿出一个主意;否则等到蜀梁两家的联军抵达后,他们便是想撤走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大王,臣以为此时应该退兵回去,休整一番以图将来再战!”杨渥的话音刚落,秦裴就首先站出来提到。

    “大王,臣听说那朱温如今已经病重,梁国朝政都有些不安定,这个时候我军没有必要与敌军硬拼,只要等到朱温死后,梁国局势必然生出乱子,到时候咱们再出兵,必然能够取得胜利!”王茂章的意见和秦裴差不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郭崇韬。

    可惜郭崇韬同样点头道:“大王,臣赞同秦将军和王将军两位的意见,此时应该暂时撤兵回去休整。”

    杨渥沉默了,他转头看向其他众将道:“你们也是这个意见吗?”

    其他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侯瓒作为代表站出来道:“臣等的意见也是暂时撤军,以稳妥为上!”

    这个结果真的有些出乎杨渥的意料,在撤退与决战这两个选择中,众将是竟然一致的选择了撤兵,这让他感到极为惊讶。

    这时,王茂章站出来道:“大王,之前我等得到了一个消息,虽然还未来得及证实,不过末将觉得消息为真的可能性很大!”

    “哦,到底是什么消息,竟然让你们都觉得应该撤兵?”杨渥有些好奇。

    按理说,这些将领们应该是最不服输的才是。

    如今吴军虽然未能提前击败梁军,让梁军成功的和蜀军汇合了,但即便是梁军和蜀军汇合,两家的联军实力也未必就比吴军要强大。

    现在决战,未必就不能击败敌军。

    所以杨渥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消息让他们觉得应该撤兵。

    王茂章道:“大王,刚刚得到的消息,说是梁军大将刘统领一万五千大军正在南下,如今据说已经快到荆门了。”

    “什么?梁军又来援军了?”这下杨渥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他不知道的是,若是没有他的亲自领兵,敬翔也不必这么看重这一次的战事;而刘之所以南下,主要就是因为担心寇彦卿的那点兵力挡不住杨渥亲自率领的吴军。

    “梁军竟然又有一万五千大军来援,这倒是没有想到!”杨渥在心中沉思起来。

    怪不得众将都觉得此时应该撤军。

    毕竟朱温病重,随时都有可能病死;若说他真的病死了,那么到时候吴军趁机再次出兵的话,梁国因为内部局势的动荡,只怕未必会派兵来救援江陵。

    到时候只需要对付蜀军的话,大家自然很有信心。

    见杨渥沉默不语,众将一个个也跟着不说话,静静等待着杨渥作出决定。

    他们知道,杨渥向来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在众将一致认同应该撤军的情况下,他依旧沉默不语,这表明他心中乃是主张与敌军决战的。

    不过众将想不明白的是,这个时候决战,未必有必胜的把握啊!

    然而在杨渥眼中,却是另一种看法。

    晋王李存勖为什么能吓得朱温连夜遁逃?

    不光是因为朱温年老昏聩,比不上当年的缘故;更重要的是,李存勖每次亲自指挥的大战,最后都取得了胜利。

    他的威名是打出来的威名,而不是靠晋王这个头衔才有的威名。

    而杨渥呢?他曾经在天下也有着赫赫威名,虽然因为这几年在金陵没有领兵征战,使得他的威名有所削弱,但总的来说,他的名号依旧能够震慑世人。

    比如这一次,敬翔在听到自己率军亲征后,便决定再派刘率领一万五千军队来援。

    这是为何?

    还不是因为前些年杨渥的威名太盛的缘故。

    而这一次,乃是杨渥开创吴国之后的第一次领兵亲征,若是就这样退兵回去的话,这势必会使得自己的威名受损。

    天下人可不会管这期间杨渥因为病情而不能亲自领兵,他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杨渥亲自率领近十万大军,声势浩荡的去攻打江陵,结果被寇彦卿和王宗寿这两个将领领兵打了回去。

    到时候不仅杨渥的威名将会受损,吴国的声望更是会受到影响。

    自己这些年想尽办法的提高吴国和自己的声望,若是就因为如今这么一退就受到损伤,那代价未免太大了。

    想到这,杨渥反而坚定了与敌军展开决战的想法。

第五百三十九章取胜的关键

    当然,杨渥虽然下定了决心要与梁蜀联军展开决战,也并不是盲目的做出决定。

    毕竟若仅仅为了保全自己的威名而不顾敌我强弱与敌军决战,那是傻子才会做出的决定。

    杨渥之所以会选择与敌军一战,那是因为他有很大的取胜把握的。

    让他感到自己的赢面较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敌我两军的指挥上面存在差距。

    吴军方面,其成分来源单一,不是吴军禁军就是羽林军的精锐。

    在指挥上,更是以杨渥为最高统帅,王茂章、秦裴、侯瓒、柴再用、吕师周等将领为副手,再加上郭崇韬和朱瑾的辅佐,可以说在指挥上,吴军乃是上下一体,军令通畅无阻。

    而梁军和蜀军组成的联军却是不同。

    在梁军和蜀军的内部,其原本的军队成份就来源复杂。

    蜀军乃是由东川各州抽调的兵力组成,而梁军更是一群临时凑合在一起的军队。

    在各自内部,其指挥上就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更不用说两**队组成联军后,两家之间的配合上必定存在问题。

    要知道,当初晋王、赵王、北平王三家的联军之间,都是以晋王李存勖为首,有他居中坐镇,其他两家都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在指挥上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梁军和蜀军之间,两家本来就不存在主次的说法。

    梁国和蜀国都是称帝的国家,朱温更是以中原正统自居;而王建虽然只是割据蜀中,但此人同样是个心高气傲的人。

    当初朱温给王建下国书时,用的是上国对番邦蛮夷小国的礼节;王建得知后,在给朱温的回书中,同样以上国给番邦小国的礼节,并且将朱温称为“洛州(洛阳)刺史”。

    可见王建此人的傲气,他不可能对梁国服软的。

    至于朱温,那就更不可能向王建服软。

    所以最终两家来往时,很有默契的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两家的臣子到了对方的地盘上都很有自觉的称对方为“陛下”。

    两国的皇帝都是这样互不相让的态度,下面那些臣子的态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寇彦卿身为梁国大将,他是不可能将梁军置于蜀军的统领之下;而蜀军的统帅王宗寿,身为蜀国的嘉王,那就更不可能听从寇彦卿的命令。

    此外,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打着自己小算盘的高季昌。

    高季昌此人与寇彦卿、王宗寿二人,都不是一条心的,他所谋划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或许碍于现实,他不得不在寇彦卿和王宗寿二人面前献殷勤,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打算。

    这样一来,联军方面就是三个统帅三条心,若是他们在指挥配合上若是还能做到极有默契,那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在指挥上存在问题之外,联军方面兵力虽然比吴军要多一点,但说到战力,联军却未必要比吴军强。

    杨渥相信,经过严格训练的吴军,定然能用他们强大的实力来弥补兵力上的差距。

    有了这两个优势,若是策略得当,吴军要击败敌军并非多难的事情。

    正是有了这些原因,杨渥才有足够的底气做出与联军决战的决定。

    他将自己的打算和对敌我局势的分析给众将解释了一遍。

    众将听了之后默然不语,显然都在心中思考着决战的赢面。

    过了一会儿后,郭崇韬才首先说道:“大王,臣觉得您的意见是对的,此时退兵的确对大王的声望影响太大;同时,此时决战的话,我军赢的可能性的确不小!”

    接着,王茂章等将领在仔细思考之后,也都承认,此时与敌军决战是更好的选择。

    到了最后,众将终于统一了观点,那就是与敌军决战,在击败敌军、拿下江陵之前,誓不撤军。

    见此情形,杨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