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一开始杨渥还有些不信,但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就立即相信了。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同样可以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

    朱友能主动派人前来表示臣服,这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朱友能利令智昏,真的想借助吴国之手来登上皇位;第二种可能就是,这其中存在针对吴国的阴谋。

    不过若是有针对吴国的阴谋的话,那就不可能是朱友能布置的,而必然是朱友贞布置的,毕竟光靠朱友能那点实力,根本就没资格对吴国布置阴谋,只有朱友贞才勉强有这个资格。

    但若说朱友贞故意让朱友能布置阴谋针对吴国,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毕竟如今梁国的局势摆在那里,在晋国的打击之下已经快要油尽灯枯了,依靠着黄河天险才勉强挡住晋国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朱友贞只怕做梦都在想着如何与吴国继续保持和平,又怎么敢主动来招惹?

    想来只要朱友贞不傻,那么他就不会布置阴谋来坑吴国。

    所以最终的可能性只有一种,那就是朱友能他自己利令智昏,想要借吴国的力量来争皇位。

    “没想到大王竟然还有这等内应在,怪不得大王对击败梁军充满信心,甚至有把握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胜利。大王深谋远虑,臣深感佩服!”李承鼎感叹道。

    杨渥笑了笑,不以为意的道:“你这话就错了,孤再怎么深谋远虑,也不可能让朱友能乖乖来臣服,说到底还是我朝实力强盛之故。而我国能有今日,这还不是诸位大臣的功劳吗?”

    他谦虚了一句,接着面色肃然,郑重说道:“李将军,这次之所以将你召回来,主要目的就一个,那就是让你负责配合朱友能的行动,一举消灭梁军在南方布置的主力。”

    李承鼎连忙郑重答道:“不知大王打算让臣如何行动,还有时间,兵力等又是如何安排的?”

    杨渥又从书桌暗格里面取出另一份文书,递给李承鼎:“这里面就是枢密院拟定的具体计划,你先看一看吧。至于时间,应该选定在晋王李存勖对赵国动手之后。”

    李承鼎接过文书,就在这里看了起来。

    计划的内容并不多,目前还比较粗略,看来具体的行动方案还没有完全定下来,至少需要他这个具体执行者参与制定。

    按照计划,等晋军对赵国动手之后,吴国也会开始出兵北伐。

    不过为了在北伐之前尽可能的迷惑晋国和梁国,一开始吴国方面不会动用太多的兵力,仅仅会使用驻守在徐州一带的两个军的兵力。

    在统一南方后的这几年里,吴国禁军陆续又进行了几次轮换,如今虽然依旧是十个军的编制,但驻地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荆襄那边,吴军共驻扎着两个军六万人,分别是驻守在襄州的左镇武军和驻守江陵的右镇武军,其都督分别是周本和柴再用。

    此外还有两千人的骑兵和五千人的效义军驻守在襄州附近,由周本节制。

    其次是淮北防线,吴军共驻守了三个军九万禁军在这里,其中李简的左镇**依旧驻守在寿州,朱虔佑为都督的右镇**驻守宿州,刘信的左天武军镇守徐州。

    此外还有王俨俦为统领的一万效义军(康怀贞已经病逝),以及三千人的骑兵驻守在徐州附近,由刘信节制。

    除了这五个军驻守在外,还有五个军的禁军平时驻守在南方。

    这其中,吕师周为都督的右天武军驻守在江西。

    这可以算是吴国的总后备军,而且担负着镇守江西、湖南、岭南、福建等地的重任,一旦这些地区出现动乱,就需要用这个军前去镇压。

    至于剩下的四个军,全部驻守在金陵、广陵等附近地区,居中掌控整个吴国。

    这四个军分别是由李承鼎、李德诚为都督的左右腾骧军,以及以米志诚、朱思为都督的左右武骧军。

    此外还有五千骑兵和杨渥的羽林军也是驻守在金陵附近,可以说金陵的兵力才是最多的。

    当然,这个驻地的划分也只是大致上的,具体来说还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动。

    比如这次吴国出兵倭国,所动用的五千军队就是李承鼎的部下。

    总的来说,吴**队的分布如今依旧是按照一半守卫金陵附近,一半驻守边疆各地的原则来。

第六百零一章刘崇景案

    按照计划,目前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在晋军开始攻打赵国之后,朱友能将会率先动手,从陈州出兵攻打开封。

    这样一来,梁军得知消息后肯定会调动驻守在宋州和亳州的军队前去拦截,这就给了吴国趁机突袭的机会。

    到时候李承鼎将会率领驻守在宿州的三万步兵,然后加上驻守徐州的三千骑兵来进行突袭,以达到一举消灭南线梁军主力的目的。

    而第二个选择就是吴军主力出动,先吸引驻守宋州、亳州等地梁军的注意力,然后由朱友能在后方动手进行突袭,以达到消灭梁军主力的目的。

    不过相对来说,杨渥还是信不过朱友能的能力,所以他还是倾向于用朱友能来吸引梁军,用吴军来实施突袭。

    只要这个目的达成,那么接下来吴国北伐就不会有任何的阻碍,最多也就是防备驻守在黄河一线的梁军可能南下。

    不过驻守在黄河一线的梁军还肩负着抵挡晋军的重任,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防线南下的。

    真要到了需要动用黄河防线军队的地步时,梁国已经大事去矣,那时候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如何能与吴军争锋?

    所以接下来吴军大举北伐的行动必然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南方,甚至许多原本就没有多少守军的城池,很可能会出现望风而降的情况。

    相比于与梁军交战,只怕如何顺利的接受这些城池才是杨渥需用担心的地方。

    当然,这一切目前还只是计划而已,具体如何实施,以及具体实施起来的效果如何,这些都还不能预测。

    看完整个计划后,李承鼎有些疑惑道:“大王,既然是动用驻守宿州的右镇**,那么为什么不用右镇**都督朱虔佑来指挥,让臣去指挥实施计划,这岂不是……”

    杨渥笑着摇头道:“朱虔佑此人的能力孤很了解,虽然他不能说是一员庸将,但他的能力也算不得突出;即便是由朱友能作为内应,但要击败梁军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孤觉得以朱虔佑的能力来执行这项计划有些吃力,必须你来才行。”

    李承鼎顿时感到身上的压力大了许多,不过他没有任何迟疑便道:“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大王重托。”

    “嗯,具体的情况现在还不能确定下来,不过过两天孤就会下令任命你为右镇**的都督,将你和朱虔佑的位置对调。你在原本军中若是有什么用的顺手的将领可以一并提出来,孤会安排将他们也调到右镇**去。”杨渥点了点头。

    “多谢大王,臣回去后会上一个奏章给大王详细说明的。”李承鼎连忙答道。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将右镇**直接和李承鼎的左腾骧军对调,不仅省事,而且还不存在上下磨合的问题。

    不过左腾骧军乃是征讨海外的主力,比如最近征讨倭国的军队动用的就是左腾骧军的将士,目前还有许多将士都驻守在海外,一时间只怕难以调回来。

    所以只有让李承鼎和朱虔佑对调,以保证兵力充足。

    接着,李承鼎又问道:“不知大王觉得,晋军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动手呢?”

    “应该会在七月或者八月的时候吧?”杨渥也有些不确定,“晋军想要动员起来应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李存勖目前应该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动手。所以需要几个月时间来准备。”

    目前张文礼虽然暗中在于契丹人还有梁国勾结,不过他同时也在不断的派人去和晋王联络,希望得当李存勖的承认。

    而李存勖考虑到目前正在与梁国大战,说不定会选择暂时隐忍不发;当然,最终两家闹翻是可以肯定的,李存勖必然会对赵国用兵,这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又商议了一会儿军务后,杨渥见时间也不早了,当即道:“姐夫刚刚从海外回来,孤就将你招进宫来,想来你也累了。若是没有别的事情,那就先回去休息吧。”

    “是,那臣就先告退了。”李承鼎当然没有别的事情,他当即向杨渥行礼,准备告辞离去。

    这时,杨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连忙提醒道:“对了,此事务必保密,该怎么做应该不用孤提醒吧?”

    李承鼎心中凛然,连忙道:“大王放心,臣会注意保密的。”

    一说到保密,李承鼎的心中就是一颤。

    因为保密的事情,吴国曾经出现过一场惨剧,最终甚至导致无数人的人头落地,造就了吴国立国之后的第一大案。

    当初刘崇景暗中与高季昌的人勾结,借助高季昌的力量得以一路升迁,不过此事做的极为隐秘,知道的人不多。

    高季昌那边,在江陵被吴国攻占之后,仅有的少数知情之人都随着高季昌逃亡北方梁国;而刘崇景这边,他甚至不知道与他联络的乃是高季昌的人,而不是之前预料的梁国之人。

    这样一来,在高季昌江陵兵败之后,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反而行事如往常一般,吴国的长剑都同样没有意识到半点问题。

    这之后,刘崇景凭借军功,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刘威的长子,很快就从指挥使的位置上更进一步,被提拔为都指挥使。

    武义十一年,也就是三年前,当梁国和晋国之间正在胡柳坡激战的时候,吴国也正在发兵攻打蜀国。

    因为那时候蜀国开国君主王建刚刚病死,新君王宗衍登记,并改名王衍,蜀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头,吴国这边自然想着趁火打劫。

    所以那时候杨渥命当时还驻守在江陵的刘信统兵三万攻打归州。

    就在吴军抵达归州,与蜀军展开激战的时候,突然有梁国人南逃至吴国,并向吴国方面透露了一个绝密消息。

    原来这个南逃之人就是当年高季昌麾下负责与刘崇景联络的一个关键之人,此人在高季昌麾下犯了错担心遭到严惩,于是就南下投靠吴国,带来了刘崇景曾经与高季昌勾结的消息,并且还提供了一些关键证据。

    那时候刘崇景正作为刘信麾下的都指挥使,统领一万大军在归州前线与蜀军作战,在这种时候传来这种不利的消息,自然立即就引起了吴国高层的极大重视。

    杨渥亲自下令,要求封锁一切相关消息,胆敢有人泄密者定斩不饶。

    与此同时,杨渥一面派人证实此消息的准确性,一面派人秘密前往刘信军营,准备让刘信暗中采取措施,一来防止刘崇景得知消息后狗急跳墙,二来一旦证实消息后就可以直接将刘崇景抓起来。

    然而让杨渥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派出的使者赶到归州前线之前,消息竟然就已经走露了,惊慌失措的刘崇景当即就起兵造反。

    要知道那时候刘信正统领大军与蜀军交战,在这种关键时候刘崇景突然反戈一击,即便真正随同他造反的只有他的少数亲信率领的不到两千人,其他更多的军队并没有造反,但这突然而来的反叛还是引起了吴军的大乱。

    趁此机会,蜀军的统领大将张武立即率领蜀军突袭,大败吴军。

    那一战最终吴军战死的将士就多达七千多人,另外还有五千多人被俘,如此惨重的损失,可以说是吴国立国之后败得最惨的一次。

    上一次这么惨重的败仗,应该还是当初刘存兵败与马殷之手的时候。

    刘崇景也凭借此功劳,在逃到蜀国之后被蜀国新君王衍册封为齐国公。

    而吴国这边,杨渥一面下令将刘家抄家,一面下令彻底清查此事,所有涉嫌其中的人,不管是多大的官职,都遭到了处置,光是被杀的就多达数百人,还有上万人被流放到海外去;至于罢官免职的那就更多了。

    当然,这么多人遭到处置,其中自然也有很多人其实是遭了无妄之灾,他们其实并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只不过杨渥借此机会整顿官场,就将他们给发落了而已。

    此外还有一些人更加倒霉,完全就是遭到了杨渥的迁怒,比如刘崇景的好友,陶雅的长子陶敬昭,他就因为与刘崇景交好,所以这次就遭到杨渥迁怒,被罢官夺爵。

    好在陶雅的功绩太大,即便杨渥夺了陶敬昭的爵位,但也不敢直接将陶家除爵,而是让陶敬昭的二弟陶敬彦继承爵位。

    至于刘家,一开始杨渥在盛怒之中是打算将刘家灭族的,不过后来在众臣的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