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4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格耿直,再加上是与自家长子交谈,所以对这些话都丝毫不避讳,有什么想法都直接说出来。

    接着,他有些自嘲笑了笑,道:“可惜口号喊得再好也没用,为父的军队打不过朱温也是白瞎。所以你也不要整天看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那些都是虚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实打实的军队才是最重要的。”

    “是,父亲教训的是,孩儿明白了。”李从唯唯诺诺的答道。

    李茂贞从他的神色中就知道他肯定没有听进去,不过这也不是第一次教导李从要重视军队了,每次虽然提点他的时候都答应的好,一转身却是我行我素,这让杀人如麻的李茂贞也只能徒呼奈何。

    李茂贞心中无奈,过了一会儿又叹息道:“其实不管是蜀国还是梁国,目前都不可能奈何孤,孤目前最担忧的不是梁国强盛,反而是梁国实力衰微啊。”

    李从有些奇怪道:“担心梁国实力衰微?父亲不是与梁国征战多年吗?若是梁国的实力强大,岂不是又要图谋我关中之地了?”

    “你说的不错,不过那是梁国实力太强的情况;而现在的局势却是梁国实力太弱了。晋国和吴国这两个大国已经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崛起,一旦他们两家一起出手,梁国灭亡几乎是必然的事情,最多有些残余力量逃到关中这边来。”

    李茂贞解释道:“而不管是晋国夺取了中原,还是吴国夺取了中原,他们都将成为天下间最强的势力,到了那时候,天下间的均衡将被彻底打破。我岐国到时候只怕也难以维续啊。”

第六百一十二章讨伐张文礼

    对于晋国来说,他们拥有最强大的骑兵,最骁勇的将士,最出色的将领,再加上晋王李存勖英勇善战,所以晋国的军力才能凌驾在梁国之上。

    晋国唯一的问题就是北方人口太少,而且经济基础因为长期的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晋国重武力而轻文治,所以在总体国力上比不上吴国。

    但若是晋国能够吞并中原的话,那么晋国的这些短板都将得到弥补,到时候晋国就完全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而吴国的情况又有不同,吴国地处南方,原本受到的战乱波及就比北方少,尤其是这些年北方战乱,而吴国却保持稳定,使得不少北方百姓纷纷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如今虽然没有实际进行人口统计,不过按照杨渥的估计,吴国目前的人口超过一千万是可以肯定的;充足的人口,肥沃的土地,加上繁华的贸易,使得吴国的经济基础远远超过其他各国,或许也就偏居蜀中的蜀国勉强能与之相比。

    不过若是比军力的话,吴国的军力虽然强大,但与晋军相比也未必能占优势。

    若是让吴国占领了中原之地,并且将晋军挡在黄河以北,那时候吴国就能从容消化中原新得之地,然后整合黄河以南广阔地盘的力量,继续北伐,最终消灭晋国,统一天下。

    总之,不管是吴国还是晋国,只要他们哪一家得到中原,那么这一方就将拥有最终统一天下的实力。

    这一点才是李茂贞最为担心的。

    所以在得知朱友贞将派人来议和后,李茂贞的态度当然是答应,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在与梁国达成议和之后,再派使者出使梁国,以加强双方之间的关系。

    “若是将来有朝一日吴国北伐,梁国失去中原后偏居洛阳、关中等地,或许那时候孤还能将梁国当成屏障,以抵挡吴国或者晋国势力的入侵。”李茂贞暗自想着。

    在李茂贞和朱友贞都有意和谈的情况下,和谈自然很容易就达成,双方以目前各自控制的地盘为界限,约定互不侵犯,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相互给与支援。

    这两个征战多年的老仇家以最快的速度转变成近乎盟友的关系,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不过更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吴国即将出兵北伐的消息。

    因为吴国上下一心,以各种办法保持隐秘,所以至今都没有任何一家势力知道吴国即将出兵北伐。

    而他们所要等待的时机也即将来临。

    这天,魏州城中,晋王行宫之内,李存勖高坐主位,下方李嗣昭等将领依次而坐。

    “诸位将军,这是孤刚刚接到的消息,张文礼派人来请求将符习召回去,由别的将领代替,并且用符习的儿子符蒙作为都督府参军。你们觉得,孤应该答应这个请求吗?”李存勖的脸色平静,看不出有丝毫的情绪。

    虽说目前李存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晋王,整个北方的的军队几乎都要听从他的指挥,不过实际上,像原来的赵王王,还有北平王王处直,他们与李存勖其实乃是盟友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更不是君臣关系。

    现在张文礼成为成德节度使后,原本属于赵国的军队目前就应该归属于张文礼指挥,李存勖不能置喙。

    所以从道理上来说,现在张文礼派人来提出换一个将领取代符习统兵,这一点就是李存勖也不能干涉。

    不过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与寻常情况大为不同。

    听了李存勖的询问后,大将阎宝当即站出来道:“大王,末将以为不能答应。当初大王将张文礼给梁国私通的信件交还给他,目的是为了让他幡然醒悟;然而这几个月里,张文礼不仅没有来向大王请罪,反而大肆诛杀赵王旧将。符习素来为大王效力,岂能再送回镇州,任由张文礼宰杀吗?”

    “不错,张文礼不过是个背叛主人的逆贼,有何面目担任成德节度使之位?大王早就应该派兵讨伐他了。至于符习将军,此人领兵随同我军征战,多有功劳,大王应该委任他为前锋,让他领兵为赵王报仇。”李存进等人同样站出来道。

    说起来,当初建议将截获的信件送回去的人就是阎宝,如今自己的建议没有起到作用,张文礼仅仅派个部将来不痛不痒的解释几句,表表忠臣,实质上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反而变本加厉的对待赵国旧将,这让阎宝心中自然有些恼怒。

    至于李嗣昭、李存进等人,他们原本就主张攻打张文礼,只是那时候各项准备尚未做好,再加上阎宝的建议,所以没有立即动手。

    如今几个月时间过去,阎宝的建议显然没有起到作用,而出兵讨伐张文礼的各项准备却已经完成,众将自然是更加赞同出兵。

    李存勖原本就做好了出兵的打算,如今不过是问问大家的意见;此时见大家的意思和他相同,李存勖当即下令将符习招来。

    不久,符习带着三十多个各级军官,来到行宫向李存勖行礼。

    “符将军,孤和赵王曾经订立盟约共同抗敌,其情义就像骨肉一般;孤实在没有料到在赵王身上会突然发生这样的祸端,这让孤深感痛心。符将军,你若是没有忘记过去的赵王对你的恩情,那么你能为他报仇吗?孤将会给你提供士卒和粮食上的支援。”李存勖诚恳询问道。

    他的确对赵王王之死感到痛心,这不仅是因为王对他的大业一向支持,同时他与王之间也有很深的私交,所以他很早就打算为王报仇。

    符习原本被招来行宫时,还担心李存勖会不会将他送回赵国去,以拉拢张文礼继续与晋国联盟,此时一听李存勖的意思,竟然是让他起兵为王报仇,这让他不禁大喜。

    他勉强镇定心情,与身后三十多位部将一起跪在地上边哭边说道:“赵王当初交给符习等人宝剑,让我等帮助大王消灭敌寇。然而自从镇州发生变乱以来,末将心中虽有深冤大恨却无处可诉;本想引剑自尽,但又想到这样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好处。”

    “如今大王怀念赵王对您的辅佐之恩,答应为赵王报仇,末将符习等人不敢劳烦大王的将士,我等愿率领部下前去诛杀逆贼,来报答王氏对我等世代的恩情,虽死亦无恨!”

    “好!说的好!”李存勖当即站起来大声道:“赵王对你们的恩德一定要报,张文礼那个逆贼也一定要杀,如此才能让赵王一家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不过你的手下将士还是太少,要击败张文礼为赵王报仇只怕很难。”

    “所以孤决定……”李存勖郑重宣布,下方众将连忙站起来躬身准备听命。

    “孤决定,任命符习将军为成德节度留后,率领所部将士为先锋讨伐张文礼;命天平节度使阎宝、相州刺史史建瑭率兵相助!”

    “末将等谨遵大王诏令!”众将大声应诺。

    阎宝更是心中一喜,他原本最早乃是朱瑾的部将,朱瑾兵败之后投降朱温,后来负责镇守邢州。

    几年前杨师厚病死,魏博军投靠晋国,晋军大举南下,将邢州团团围困,但始终无法攻破城池;直到几个月后,魏州之战刘全军覆没之后,阎宝见大势已去,这才出城投降。

    作为一个降将,阎宝能够得到李存勖的重用就很不错了,现在竟然还有机会独当一方,作为主将负责对张文礼的战事,这显然是他没有想到的。

    可惜他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对张文礼的战事可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的。光是这一战战死的大将就足以让他感到震惊了。

    八月初七,晋王李存勖下令从黄河沿线的晋军中抽调一部分,与符习统领的赵军一起从邢州向北进发,进攻成德镇。

    十一日,晋军攻下赵州,赵州刺史王铤投降了晋军,晋王仍任命他为赵州刺史。

    得到消息后,原本就旧伤复发的张文礼在惊骇之下竟然伤口崩裂,一命呜呼了。

    这对于晋军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却秘不发丧,反而继续与同党韩正时等人谋划全力抵御晋军。

    九月,晋军渡过了滹沱河,开始包围镇州。

    阎宝下令把漕渠挖开,用水灌镇州,又抓获了深州刺史张友顺,可谓捷报频传。

    然而,就在阎宝志得意满的时候,九月初十,骁将史建瑭被流箭击中而身亡。

第六百一十三章风起

    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光皎洁。

    这天晚上,杨渥在宫中开设宴席,在金陵的四品以上官员基本都来参加。

    杨渥亲自设宴,能参加的人自然深感荣幸。

    不过能够进入内堂正殿,与杨渥同殿欢饮的,自然只有吴国最高层的一些官员,比如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六部的尚书、侍郎,枢密院的副枢密使,大理寺的寺卿等等,都是一些最为显贵之人。

    当然,像太子杨炅,海陵王杨隆演等宗室,徐善、钟延归等外戚,以及其他一些勋旧,同样有资格进入正殿中。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谈笑风生,气氛好不热烈。

    “大王,今年我朝各地风调雨顺,又是一年好收成,此乃天兴我朝之兆,臣在此向大王恭贺丰收。”此时,作为户部尚书的骆知祥正满脸笑容的举杯向杨渥敬酒。

    “这几年各地丰收,这也离不开诸位之功,非孤一人之喜。”杨渥面带笑容应了一句,举杯轻轻抿了一口酒。

    但他的神情却是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对于众臣的敬酒只是勉强应付着,心中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现在都八月中旬了,按理说晋王李存勖应该已经对张文礼动手了才是,不知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消息送到金陵来,难道说李存勖不打算对张文礼动手了?嗯,这一点应该不可能。”杨渥心中沉吟。

    他等待北伐中原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多少吴国老将在这期间因病亡故,未能看到北伐这一天的到来。

    比如此时,汇聚在殿中的众臣已经少了许多当年的老面孔,不少新人进入内阁,补充那些老臣逝去后的缺漏。

    现在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依旧是陈彦谦。

    原本按照吴国的制度,首辅大学士的任期只能是十年,不过一来当初陈彦谦仅仅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代理首辅大学士,等到高勖去世后才正式成为首辅大学士的;二来考虑到如今北伐在即,为了尽可能保证朝堂的安稳,所以杨渥下特旨允许陈彦谦继续任职。

    除了首辅大学士外,另外两个大学士分别是武英殿大学士朱瑾以及文华殿大学士杨廷式,分别负责枢密院和督察院;原本的武英殿大学士李承嗣和文华殿大学士周隐都在前两年先后病逝。

    此外,六部尚书中也多出不少新面孔,原本的礼部尚书殷文圭、刑部尚书卢枢都已经过世,如今分别由皮光业和江梦孙担任。

    而以前的兵部尚书刘威以及吏部尚书陶雅更是在早几年前就去世了,分别由严可求和李遇二人担任。

    只有户部尚书骆知祥以及工部尚书杨信二人还留存。

    此外,原来的福建巡抚徐温如今也进入内阁,担任大理寺的寺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