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刘仁赡的步兵投入进攻后,这些最为精锐的吴军将士迅速就把梁军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霍彦威再怎么号令也无法改变大军溃败的结果。

    最后她只能率领少数人趁着天黑逃离战场,等到第二天才开始收拢军队,退守宁陵。

    而王彦章他们遇到的这几个溃兵却是从宁陵逃亡的士兵,运气不好遇到了他们这支援军。

    听完这整个过程后,王彦章心中更加忧虑。

    他当即下令道:“将这几个逃兵编入我军之中,大军立即出发,赶往宁陵!”

    “将军?”众将脸色都有些不自然,显然也受到前方兵败的影响,如今心中有了畏惧之心。

    王彦章大怒,瞪眼厉声喝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饱受君恩,如今正是报恩之时,难道到了如今关头反而胆怯了吗?”

    众将为之所迫,顿时只好应道:“不敢,末将等谨遵将军之令。”

    在王彦章的严令下,梁军再次加快速度,急速赶往宁陵。

    襄陵距离宁陵有近六十里路程,按照梁军的速度,今天只怕是难以及时赶到,但王彦章丝毫不敢松懈。

    如今吴军击溃霍彦威之后,很可能进一步围攻宁陵,将宋州的援军切断,然后再攻打宋州;所以现在局势万分紧迫,他要迅速赶到宁陵,即便不能解围宋州,但至少也要保住宁陵,保住霍彦威手中的那支残兵。

    他的果断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他率领援军在第二天上午抵达宁陵时,吴军的前锋已经在宁陵城下与梁军交战,士气低落的梁军残部根本挡不住吴军的进攻,眼看就要被击溃。

    在这关键时候正好王彦章赶到,使得梁军士气大振,一举击退吴军,甚至反过来还让吴军吃了个亏,折损一些将士。

    ……

    “王彦章?没想到此人居然会这么快就赶到宁陵,看来这几天他的大军都在急速行军啊。”吴军大营中,得到消息后李承鼎心中有些惊讶。

    宁陵城外的这一战的规模并不算大,双方投入的士兵也不多,但王彦章的及时赶到却稳住了梁军的局势,让他们得以在宁陵坚守,这势必会牵制住吴军的部分兵力,让他们不能全力攻城。

    与此同时,宋州城中的全彦在得知援军就在宁陵的消息后,很可能会放下心来坚守宋州。

    宋州又称睢阳,其城池并不大,城墙周长不过八里,但修建得又高又厚实,而且四面都有护城河保护着。

    这样的城池别看守军不多,只有三千人,但若是他们一心坚守的话,要将其攻下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当年安史之乱期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素有江淮屏障之称的战略要地睢阳,然后就在这里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阎等人一起坚守城池,面对叛军近二十万人的围攻,前后坚守长达十个月之久。

    正是因为他的坚守,使得叛军无法南下江淮,让唐朝朝廷得以源源不断的获取江淮钱粮,从而积蓄力量进行反击,最后成功击败叛军。

    睢阳之战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守城战役。

    当然,当年的睢阳守军兵力最多时多达七千兵力,张巡等守将的守城决心也非常坚决;而如今的宋州守军数量并不多,只有三千人,士气更是远远无法与张巡的手下相比,而且守将全彦的守城决心肯定也不能与张巡等人相比。

    但吴军的兵力同样远远没有叛军当初那么多,唯一比叛军更占优势的地方就是,吴军在攻城方面比较擅长。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能顺利攻下城池还真不好说。

    这时,有传令兵进来汇报说:“启禀都督,周邺将军率军到了宋州,并且派人向宋州守将劝降,但遭到拒绝。目前周将军正在为攻城做准备,同时派人前来询问方略。”

    “果然如此。”对于全彦选择坚守城池,李承鼎丝毫不觉得意外。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梁国也还是天下间的大国,其实力还很强,甚至还占据着天下正统的名义,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吴军北伐的声势再怎么浩大,也不可能让梁军全部望风而降,总有人会选择坚守城池。

    而且宋州作为梁国南方防线的核心,若是真的这么容易就落入吴国手中,那李承鼎才会感到惊讶。

    他沉吟片刻后,向长剑都派来的负责情报的人问道:“刘信将军那边可有什么进展?崇德军和辉州什么时候能够攻下来?”

    “回禀将军,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崇德军目前放弃了砀山,直接退守辉州,与辉州驻军汇合了。目前刘信将军正在向辉州进兵。”

    “直接放弃砀山?这个守将倒是有魄力。”李承鼎摇了摇头,没有多想,他接着问道:“那么大王的大军现在又到哪里了?”

    “大王目前已经过了泗州,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徐州吧。对了,在下听说大王在得知将军这边的战况后,表示非常满意,还说要进一步派兵前来支援将军,定要在梁军援军大举来援之前将宋州攻下来。”

    李承鼎微微点头,如今崇德军既然已经放弃砀山退守辉州,那么宋州这边吴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攻打宋州,这倒是个好消息。

    此外,随着时间推移,荆襄那边的周本和从寿州那边出兵的李简如今进展同样顺利,他们在巩固了占领的几个州县后,就可以进一步出兵北上。

    而不管是从蔡州、颖州北上,还是从邓州、沁州北上,吴军都可以直指许州、汝州等地,再加上惠王朱友能占据的陈州,那么开封、洛阳以南的广阔地区基本上就落入了吴国手中。

    想到朱友能,李承鼎突然来了兴趣,问道:“那惠王朱友能如今有什么新消息吗?”

    “这个末将也不知道。”长剑都的密探闻言摇了摇头道:“不过王彦章既然已经来宁陵了,那就说明梁军目前没有追击他,或许此人现在已经逃回陈州了?”

    李承鼎笑了笑,有些不以为道:“罢了,管他作甚,不过是个丧家之犬而已。”

    他招来刘仁赡、柴克宏等将领进行了一番商议后,当即做出决定,命刘仁赡和柴克宏二人统领七千大军留驻在此牵制宁陵的梁军,他自己则率领其余大军开始围攻宋州。

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贞的决断

    洛阳城中,气氛十分紧张,街道上到处都是来回巡查的差役和士兵,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城中每个人的心中。

    吴军北伐,这个惊天消息在前两天传到这里来之后,城中的军民就一直处在惶恐之中,甚至不少人还想着趁机作乱;好在民众虽然慌乱,但朝廷尚未出现大的动荡,在各部的强力措施下,洛阳的局面总算得到缓和。

    然而大家都知道,只要吴国北伐的行动不能被阻止,那么洛阳迟早还是会陷入动乱之中。

    此时,崇政院内,争吵了两三天的朝议依旧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措施,各方意见相互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身为皇帝的朱友贞更是脸色阴沉难看,看着下方众臣的争吵而心烦意乱。

    “吴军北伐来势汹汹,如今南面邓州、沁州、蔡州、颖州等地都不战而降,亳州更是在一开始就被敌军攻占;如今局势险峻,敌军正在大举围攻宋州,末将认为此时应当派一员大将率北线大军南下,火速救援宋州!”

    这是主张派黄河沿线大军南下抵挡吴军的大臣的理由。

    “北线大军必须留下来防备晋军,即便李存勖调动部分兵力去攻打张文礼,但剩下的军力依旧很强,我军必须留下来防备。若是调动北线大军南下,到时候晋军趁虚而入,岂不是大事休矣!”

    这是反对派北线大军南下的大臣所持的理由。

    此外,有一些大臣主张割让部分地盘给吴国,双方展开和谈的。

    也有一些人主张派人与晋王李存勖和谈,以集中兵力南下先对付吴军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主张直接放弃中原,将黄河沿线大军直接撤回洛阳,让晋军南下与吴军交战,梁军则坐收渔利的。

    各种观点纷乱嘈杂,让朱友贞听得心乱神迷,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在现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已经回到洛阳的张汉杰,他的意见和另一个心腹赵岩的意见同样有所不同,而李振和敬翔等人的主张同样存在分歧。

    整个朝堂完全乱套了,这也是为什么吴军北伐的消息已经传来两三天时间了,但朝堂上依旧拿不出一个决策的原因。

    望着众臣的纷乱,朱友贞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若是先帝尚在,或许他根本不会有这么多的犹豫,直接就带着大军南下亲征了吧!”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若是朱温尚在,或许梁国根本就不会落到现在的局面。

    他伸手抚住额头,轻轻的揉动起来。

    不远处,崇政院使李振见此情形连忙大声道:“各位肃静,天子面前,如此吵闹像什么样子?”

    众臣这才停下吵闹,看向上方的朱友贞。

    “陛下,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吴国北伐,这乃是关系到我朝国运的大事,岂能让那些不知所谓之臣胡言乱语,扰乱朝纲?臣以为如今陛下独断专心,无需询问太多意见。”李振大声说道。

    “不错,陛下,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您就应该乾坤独断,无需过问众臣之见!若是再这么吵闹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宋州那边就失陷了。”一旁赵岩等人也连忙附和道。

    朱友贞闻言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时候的确不是争论的时候,而且各方人的意见杂乱,给出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充分,他是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就算赵岩、张汉杰等人是他的心腹,但此时他也不敢过多相信二人。

    不过李振二人的话还是让他听到心眼里面了,现在不是让各方讲理由的时候,各方意见的支持者都已经争论了两三天,有什么理由想必都说出来,再争论下去也没有什么新见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目前要做的是做出决定,而不是听从各方意见。

    但到底该听从哪两三个人的意见,这却是个问题。

    众臣之中,如今的主要观点就是三种,第一种是从北线大军中调集部分兵力,由一员大将领兵南下,尝试解围宋州;若是能够击败吴军,那时候梁军必然士气大振,说不定还能继续南下,收复失地,保住中原。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乃是最多的,包括朱友贞本人也是这个观点。

    毕竟现在梁国虽然势弱,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直接放弃南方,退守洛阳,这让朱友贞心中有些不甘心。

    而且晋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攻打镇州,这也让北线梁军的压力减轻不少,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南下。

    所以众臣之中,包括李振、赵岩都是这种观点。

    而第二种意见,放弃黄河防线,直接退守洛阳,将晋军放进来,让晋军和吴军交战,梁军坐收渔利。

    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以老臣敬翔为代表的少数人,不过因为敬翔在朝中的威望较高,再加上之前梁国就有退守关中、洛阳的计划,所以使得这种观点同样有较强说服力。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友贞的另一位心腹张汉杰,他的意见竟然和敬翔一样,也是主张直接退守洛阳,这就让朱友贞感到十分惊讶了。

    而第三种意见就是割地求和,当然不是向晋国求和,而是向吴国求和。

    毕竟之前吴国和梁国和平相处多年,有着和谈的可能性;而晋国一方却与梁国征战多年,双方积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难。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认为,只要晋国和吴国南北夹击梁国的总体局势没有改变,那么梁国失去中原就是迟早之事。

    若是现在派北线梁军南下抵抗吴军,即便是这一次成功挡住了吴军,下一次吴军北伐时也很难挡住;而若是一旦失败,那么梁军如今剩下的少数精锐军队也将损耗一空,到时候连退守洛阳都难以做到。

    这部分大臣认为,目前梁国的总体策略就是退守洛阳、关中等地,但因为吴军北伐来得太突然,许多准备都没有做好,比如迁移人口,囤积钱粮等等,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提上议程,结果吴军就打过来了。

    所以现在应该和吴国和谈,为做准备争取时间。

    这三种意见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种意见,至于其他意见,朱友贞连想都没想就在心中将其否决了。

    从本心上来说,朱友贞自然最赞同第一种意见,如今梁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或者派人与吴国和谈认输,那样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