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青年人名叫张格,而他的父亲张浚便是上个月来淮南传旨的天子使者李俨的父亲,曾经做过唐朝宰相,一心忠于当今天子。
不过想要在这个时代的朝堂中立足,地方藩镇势力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而当初张浚当宰相时选择的支持者便是朱全忠。当初朱全忠刚刚背叛黄巢起义军投降唐朝时,势力较弱,又处在中原四战之地,急需在朝中寻找盟友为他说话;而张浚想要立足朝中同样需要地方藩镇的支持。二人一拍即合,迅速勾结在一起。
所以此人在过去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朱全忠的同党,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此人如今致仕退隐在家后竟然在暗中挑动藩镇讨伐朱全忠。
“已经送到了吗?接下来就看王师范的选择了!我大唐昔日兴盛之时富有四海,何等强盛;没想到如今竟沦落至此!”张浚叹了口气。
虽然他也曾与朱全忠勾结过,但他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忠于皇帝的,与朱全忠的勾结不过是立足朝堂的一种手段。
或许是与朱全忠打交道比较多的缘故吧,张浚逐渐看穿了朱全忠那忠臣外表下的奸雄本质,越来越觉得朱全忠一旦掌控了朝堂,接下来就必然会弑君篡位。
所以在但得知李茂贞即将投降,天子即将落入朱全忠手中后,退隐在家的张浚便开始了挑动地方藩镇起兵的谋划,而他选定的对象便是平卢节度使王师范。
平卢节度使乃是唐朝最早设立的十个节度使之一,唐天宝初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统领卢龙军治理河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等地;后来迁移到青州,实力雄厚,曾经一度是天下最强大的藩镇之一,并且一度成为听命于朝廷的藩镇。
但二十年前,亲军将领王敬武驱逐当时的平卢节度使安师儒,重新在青州一带割据。后来王敬武死了,王师范十六岁子承父业,成为新的节度使。
他为人文雅,喜欢文学,又有御众之术,军纪严明,因此辖境内人民安居乐业,邻道也颇为称颂。
不过此时的平卢节度使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风光,实力在天下诸多藩镇里面只算一般,最多也就和武勇都之乱前的钱差不多,与朱全忠相比实力差太远。
而王敬武父子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朱全忠,所以一直以来对朱全忠都采取较为恭顺的态度,仿佛朱全忠的附庸一般,这才得以保全。
而在外人看来,王师范的平卢镇与朱全忠就是一伙的,比如天子发给杨行密的诏书中就任命朱瑾为新的平卢节度使,这明显就是李茂贞想挑拨杨行密去打击朱全忠的“小弟”王师范。
“父亲,这平卢节度使在天下藩镇中实力不过中等,而且与朱全忠关系亲密,即便他如您说的那样是个忠义之人,但为了实际利益他难道真的敢起兵吗?”张格依旧有些迟疑。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谋划(四)
当初在选择时,张格认为应该依靠像淮南杨行密、河东李克用这种强大藩镇来对抗朱全忠,毕竟这两个藩镇不仅实力强大,而且与朱全忠都有大仇,让他们出兵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然而没想到的是张浚最后却选择了王师范这个实力相对较弱,而且和朱全忠关系较好的藩镇。
张浚摇了摇头道:“不然,杨行密六月份出兵宿州无功而返后,如今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南方,只想着如何争夺土地,心中哪里还有半点忠义之心?至于李克用,嘿,那就更不用说了!”
提到李克用时,张浚明显有些不屑。当初李克用便是天下最早起兵造反的势力,时间甚至在黄巢起义之前,乃是那时候最为桀骜不驯的藩镇。
所以当年天子李晔威信尚存时,为了削弱地方藩镇他第一个选择的讨伐目标便是李克用。而张浚那时候也是力主讨伐李克用的,深知此人也不是什么忠臣。
更何况李克用现在已经被朱全忠打残了,目前正在抓紧时间恢复实力,短期内哪里敢再去挑战朱全忠。
至于说王师范会不会起兵,张浚觉得是有可能的。
一来张浚了解到王师范虽然一直都与朱全忠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双方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好,至少王师范就经常担心朱全忠会吞并他。
二来则是王师范文雅好儒,爱慕名利,对于“起兵勤王,报效天子”这种口号或许难以说动杨行密、李克用这些枭雄,然而对王师范这种人却很有吸引力。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王师范实际上心中也有起兵逐鹿中原的野心。如今朱全忠主力尚在关中,中原空虚,再加上为了牵制淮南,朱友宁率领中原剩下的军队主力驻屯在宿州,造成了靠近青州地带州县的进一步空虚,这正是起兵偷袭的大好时机。
所以张浚相信王师范一定会忍不住起兵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一面伪造了一封让王师范勤王的圣旨,一面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为王师范陈说利害。
“好了,这件事你就不要多想了,咱们张家世代忠良,饱受皇恩,自然要为我大唐效忠。这次若是能够说服王师范起兵也就罢了,若是不能,那也是天意如此!”
******
同一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朱全忠附庸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府宅上正在上演着一出好戏。
只听一位身着锦衣,仪表堂堂,年约三十岁的青年人正在堂上嚎嚎大哭着:“我等诸多藩镇之所以各自拥有大军,那都是用来护卫天子的;如今天子有难,即将受辱于朱全忠,而诸多藩镇却只想着拥兵自保;我青州虽然兵力不多,但不管成败如何,我都要起兵讨伐逆贼!”
原来此人便是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一封“密诏”,诏书中既没有罢免王师范任命朱瑾为平卢节度使,也没有斥责王师范与朱全忠沆瀣一气,反而热情洋溢的赞扬了王师范对天子的忠心,并表明天子如今正在凤翔受难,朱全忠有弑君自立的野心,希望王师范能立即起兵讨伐朱全忠。
而张浚的书信中更是劝王师范立即兴义兵,做当世郭子仪、李光弼,匡扶社稷,再造大唐,建不世之功。
得到诏书和张浚的书信后,向来喜好儒学经典的王师范深受感动,不禁泪流满面。
“节帅,这……”听了王师范的话,下方肃然侍立的平卢诸将纷纷色变。
虽然刚才天子的诏书他们都听到了,不过,这关他们什么事?而且过去平卢镇不是一直都对朱全忠恭顺的吗?
当初平卢节度使因为太过强大,所以被朝廷一分为三,其中郓、曹、濮三州为天平节度使,淄、青、齐、登、莱五州仍为淄青平卢节度使,沂、海、兖、密四州为泰宁节度使。
而天平节度使朱和泰宁节度使朱瑾早就被朱全忠消灭了,朱瑾更是和李承嗣率军南下投靠了杨行密,而王师范的平卢节度使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所依靠的不就是一直以来对朱全忠的恭顺吗?
如今要是按照诏书所说的起兵讨伐朱全忠,这不是去送死吗?更何况,在他们眼中,王师范也不像是对天子这么忠心耿耿的人啊?
当初王师范刚刚继承平卢节度使位置时,天子李晔以为找到了收回平卢镇的机会,于是立即下旨派太子少师崔安潜为新的平卢节度使,在不服从王师范的棣州刺史张蟾的接应下来到棣州准备就职。
如果王师范真是个忠诚的人,那么那时候他就应该接受朝廷任命才对;但王师范不仅拒绝了天子的诏书,反而命都指挥使卢宏率兵攻棣州。
没想到,这个卢宏也叛变了,准备率军回袭青州。王师范得知后,遣使重赂卢宏,告诉他说:“我只是因为先父的关系,得到众人的推举,才居于今天的位置,这并非我的本意。您也知道,我年纪幼小,什么事也干不好,卢公您如果还记念与先父的情意,不让王家断绝后祀,那就是您的大仁大义了;如果您认为我不适合继续在位,那我也情愿让位,把军府的事都交给您来主持,只求您不要杀我,让我能为先人守灵就行了。”
卢宏见他言词恳切,年纪又轻,便丧失了戒备,只以为王师范是心中害怕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等他进入青州城想要接位时,王师范暗中命牙将刘将他于座上,并诛杀同乱者数人。然后,王师范以刘为副手,又犒赏士卒,亲自率大军攻棣州,擒斩张蟾,迫使崔安潜遁还长安。之后李晔也被迫任命王师范为平卢节度使。
若说王师范是个忠臣吧,当初李晔下那封旨意时,至少天子权威还有,圣旨的意思也可以肯定是李晔本人的意思,然而王师范当初却选择了武力讨伐;这样一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忠臣,至少在场的这些平卢镇大将们没有一个相信。
不过如今的王师范却对着一封明显代表着李茂贞的意志的圣旨嚎嚎大哭,这不能不让众人诧异。
“诸位难道对天子的遭不遇感到痛心吗?天子蒙难,我等岂能坐视?”上方王师范依然痛哭着说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
场下众将依然有些发懵,这时王师范的心腹大将刘开口道:“诸位,节帅的意思大家怎么就不明白呢?天子蒙难,我等作为藩镇正应该起兵勤王;更何况那朱全忠野心勃勃,过去之所以不吞并我们不是他没有野心,而是他被反抗他更激烈的李克用、李茂贞等牵制住了而已,如今朱全忠的主力都在关中,我等若不能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势力,等将来朱全忠空出手来,接下来遭殃的除了我们还会是谁呢?”
刘自幼便胸怀大志,好论兵法,喜读史传,其人又非常聪明,颇能融会贯通。其人用兵好设奇谋,善于用出敌不意来取胜,有“一步百计”的美誉。
作为王师范的心腹,刘自然明白王师范的想法。其实在天子诏书和张浚的书信到达之前,他便劝说过王师范出兵,只不过那时候王师范还有些犹豫;但等见到天子诏书和张浚的信后,王师范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时王师范的弟弟王师鲁也开口道:“诸位,如今中原空虚,兵力极少,况且我青州对朱全忠向来恭谨,他肯定想不到我军会起兵讨伐他。所以现在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还请诸位不要迟疑!”
王师范的亲信们也都纷纷开口劝说,这下在场众位将领终于反应过来,知道王师范并不是听了圣旨后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了起兵的想法,甚至与他的心腹们也商量好了。
对他们这些将领来说,建功立业才是他们的理想,既然他们的主帅都已经下定决心要战了,他们这些做部将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末将等愿誓死追随大帅,讨伐逆贼朱全忠!”这一下,众人意见终于统一了。
不过虽然决定了要起兵,但王师范也知道光靠平卢镇的力量,即便趁着中原空虚发动突袭,等朱全忠主力回来后他依然打不过,所以寻找盟友是必要之事。
而目前最合适的盟友毫无疑问便是淮南杨行密和河东李克用了,王师范当即下令派遣使者前往两地寻求援兵。
******
两天后,从广陵出发的使者一路不停的奔入了杭州城外田的大营中,而他给田带来的消息更是让众将浑身一震。
“大王有令,让田使君立即撤兵返回宣州,不得继续与越王交战!”刚进了大帐,尚公乃便大声宣布着杨行密发来的军令。
尚公乃很有“拿谁家的薪水就为谁家办事”的“职业道德”,当初在冯弘铎手下时兢兢业业,如今到了杨行密麾下依然如此。
“什么,为什么要我军撤兵?”田又惊又怒。
当初武勇都之变刚发生时,他不是没想过杨行密可能会阻止他出兵杭州扩大势力,不过等淮南先行发兵攻打苏州后他便松了口气,心中想着自己在名义上与淮南毕竟是一伙的,即便杨行密忌惮自己扩大势力也不会放过这个削弱钱的机会。
之后等到徐绾、许再思二人邀请他出兵杭州后,即便没有得到杨行密的军令他也兴冲冲的率军围攻杭州,而对他私自出兵的做法杨行密也没有派人来阻扰。有鉴于此,田自以为他和杨行密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淮南攻取苏州和湖州,自己攻取杭州、越州等地。
有了这个“默契”,即便他知道自己进攻杭州会间接帮助淮南分担压力,他也丝毫没有抱怨。
而这段时间他与钱的交战虽然各有胜负,但总的来说却是他这一方逐渐占据了上风。
当苏州、湖州二州失守的消息传来后,虽然有些担心杨行密会不会给他拆台,但他觉得杨行密一直都是个厚道人,所以也没有多想,反而期盼着苏州、湖州失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