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日本战败,欧洲各国更是两败俱伤,苏联也因为种种算计而损失惨重,甚至还失去了在亚洲的重要领土,那么,最终能够跟中国成为对手的就只有美国。
秦卫很庆幸自己之前是写历史文的。因为他写历史,所以才会对历史有所了解,也才能在历史中得到一些感悟。
他知道,美国的崛起虽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充满了荆棘,可它同样也不是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的。曾经,它饱受了英国政府所主导的自由贸易的切肤之痛。它痛定思痛,决心转型,结果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强大阻碍,并因此而承受了一场更加巨大的阵痛:南北战争!
那场在对美国影响巨大的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许多人可能会说是为了解放美国南部的奴隶主种植园的黑奴。其实这根本就是狗屁,不过就是美国佬儿给自己的脸上抹金罢了。那个时候的美国或许有那么几个同情黑人的废奴主义者,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主流,甚至连末流都算不上。要不然,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黑人不可能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依然饱受白人的歧视和欺凌。那时候距离南北战争的爆发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注重效率的美国人居然还不能真正的“解放黑奴”,这太不符合常理。
所以,南北战争跟黑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自由贸易的、农业的、农奴制的南方,与贸易保护的、工业的北方之间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是农奴制的南方要求自由贸易,来促进和保证他们的烟草和棉花对欧洲的出口。而中部和北方各州为了保护他们的工业,则要求高关税。因为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后,英国的工业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严重威胁美国刚刚起步的工业,于是美国掀起要求国会保护国内经济的浪潮,并于1816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保护主义的关税法,从此,保护主义日渐高涨。保护主义立法不断。到了1828年,美国关税法更是规定。进口商品的关税平均提高到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结果这激起了南方的激烈反对。因为这样高的关税,势必招致欧洲各国在进口关税上的报复,使得美国南方出口至欧洲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美国南方的出口势必受到打击。南卡罗来那州宣布该法在该州无效,并且禁止联邦政府在该州的港口收税。这,才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林肯最终决定发动战争的初衷根本不是所谓的“废除奴隶制”。而是为了发展本国的工业。之所以要打出这个“废除奴隶制”的口号,无非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黑人奴隶加入北方军队,从而赢得战争。事实上,黑奴是为美国北方的工业资本家们充当了炮灰。是他们为美国的工业化扫清了拦路的石头,是他们解放了美国北方的工业资本家们,是他们维护了美国的统一。而绝不是什么美国人“曾为少数黑人的自由和权益而发动一场规模巨大的内战……”,这是本末倒置!
如果不相信,那么请看一下美国在战后的安排就知道了:表面上奴隶制度的庄园经济被废除,可在战后,美国的那个联邦政府又把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归还了原来的奴隶主!那些在战争中流血牺牲的,被“解放了的”黑奴,并没有获得土地,他们要想得到土地,必须花钱购买。然而,战前他们就是奴隶,是没有积蓄的,哪来的钱买土地?!最后,他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奴隶主的土地上,仍旧被那些奴隶主奴役剥削!堂堂皇皇的《解放奴隶宣言》也并没有涉及美国南方土地的问题,换句话,黑人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出路,根本不在那个白人利益至上的政府和那个林肯总统的考虑之中。
当然,美国人也是有理由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么!国家打仗,并不代表就要侵吞私人财产,这不合规矩。
秦卫其实也不关心南北战争,更不关心美国的黑人到底是怎么个生活环境,就算偶尔注意一下,也就是当个热闹在看。他关心的是美国由地方性大国到全球霸主的时机终于到来了……此时的美国,依靠高昂的民族主义和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和资本。而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战胜国”,获得全球霸主的地位之后,它很快就会发现,曾经对它造成巨大伤害的“自由贸易”将反过来成为它手中最锋利的一把长矛;再然后,它会将这把长矛投向所有人……
大名鼎鼎的“马歇尔计划”其实就是自由贸易的产物,而它以复兴欧洲之名,最终使得美国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并且将这种控制一直持续了很久。要不是欧洲各国的实力还算可以,要不是欧洲各国领导人也知道美国人的目的,在经济恢复过来之后就努力摆脱了这种控制,欧洲各国恐怕后世都还是美国的小弟和予取予求的钞票仓库。而这一点,光看看日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了。想当初,日本人一边呼喊着“日本第一”的口号,一边雄纠纠地在经济上向美国老大发起了强力挑战,可是,美国人只是在日本稍稍运行了一下他自己定义的“自由贸易”,就让日本由挑战者沦为了一个二流跟班。而除去欧洲和日本,曾经创造了“奇迹”的拉美经济,同样也是迅速地倒在了美利坚“自由贸易”的大旗之下。
中国不是欧洲,有着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底蕴;也不是战后八十年代的日本,空有经济而没有军事实力,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惹起美国老大的警惕;更不是一群分散的拉美国家。中国在一开始就会成为美国施展“自由贸易”的对象,脆弱的经济体系也更加经不住美国佬那三两下自由贸易的板斧。
任何一个真正有眼光,有志于让美国一直牢固把握全球霸权的美国人都不会坐视中国的崛起。
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个人。
秦卫可以肯定,一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家伙就会对中国下黑手。即便他可能活不过1945年,他的继任者也还是会那么做。
当然,中国不会中招。因为在抗战结束之后,解放战争就会爆发。美国人支持的老蒋会一败涂地,并从此退出中国大陆。可美国人不会知道这些。所以秦卫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打算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先为中国取得足够的利益。
“贸易最惠国待遇”不过就是他给罗斯福的一个诱饵,其中有许多条件都他托顾长钧帮忙找人制订的……幸好另一个自己给那家伙留下了高达千亿的古董字画和文艺作品,并使顾长钧由此成为了香港唯一的一个上档次的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不然,以这家伙一个过往的网络写手的身份,哪可能弄到云爆弹的二次引爆技术,更加不可能找到那些经济方面的学者,为他制订这样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所谓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的计划草案是不能找那些民国时期的学者制订的,因为那些家伙有很大的可能会因此而对他产生误会……哪怕那些人知道他搞的这个“贸易最惠国”草案是特别限定了国民政府的名头,而且特别规定了适用期,只是在1950年有效,除此之外,这还只是一个草案,顶多只能算是意向,而非真正的协议。
但秦卫相信罗斯福肯定会咬下这个饵!
虽然罗斯福和他的那些智囊绝对一眼就能看出他设定的那些“障碍”,可他们无法摆脱五亿人口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诱惑。如果能够一口吞掉这个市场,美国就会像是控制了印度的英国一样,获得经济再一次腾飞的基石。而且这一次的腾飞也将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飞跃,而是会像孙悟空学到了筋斗云一样,由“爬云”到“腾云”,发生质的转变。
……
“所以,罗斯福和他那些手下肯定会同意将日本的工业交给我们,至少大部分交给我们,甚至中国再过份一些,直接吞并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他们也会在最后默默地接受……只要我们能应付得了英国在之后的报复。不过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太在意那个‘日不落帝国’吧?”
重庆,黄山别墅,秦卫这样对老蒋等人说道。
“听着确实很让人兴奋。可是美国人就会这么轻轻松松的上钩?他们跟英国那些已经没落的列强不一样,人家可是完好无损的。”
秦卫对面,孔祥熙身边,刚刚被日本人释放回来的孔令侃一脸严肃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第544章没有未来的孔家
孔令侃是在孙立人和杜聿明两部分别在柬埔寨和越南南部撤军之后,日本人为了表示“感谢”,专门释放的。虽然日本人似乎也知道就算自己不放人,中国方面也有可能会采取主动后撤的行动,但毕竟不保准儿。所以在确定了消息之后,就释放了孔令侃这个来头不小,但对中日两国的战局影响又没有一丁点儿作用的俘虏。
说起来,孔大少在日军的俘虏营里并没过上什么好日子。短短时间,就瘦了一大圈儿,刚一回来的时候,就把他那老娘疼得哇哇直哭。不过老娘疼,老爹那边儿可就没那么多愁善感了,自打生下来开始算起,孔令侃头一回被自己老子狠揍了一顿,而且还是拿棍子揍的。
那一顿让孔大少爷三天没能下床。本来,好不容易从日本人手里“逃”出来,又丢了那么大一份财产,他正憋着无数的委屈,还想跟家里人好好倒一倒,结果这一顿胖揍,把什么话都给揍回去了。当天,孔令侃就想着离家出走,找他那大上十几岁的老婆“白兰花”去。结果又被宋霭龄给堵了回来。而从宋霭龄的嘴里,他也终于知道了自己被俘之后都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当听说孔令伟被“流放”美国,终生不得踏入中国领土半步的时候,孔大少气坏了,虽然还趴在床上不能却,还是抄起枪就要杀去白公馆,结果又被孔祥熙一顿乱棍暴打,要不是宋霭龄拼命拦住,说不得三两个月都不能下床。
再之后,孔令侃终于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孔令伟朝秦卫开枪,如果不是因为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那点儿脸面,恐怕“头七”都已经过了几回了。现在只是被下令不许回国。其实已经算是幸运。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孔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惹事生非。秦卫能饶过一次孔二小姐,却肯定不可能再饶一回孔大少爷。他孔令侃如果敢去白公馆撒野,秦卫那边儿就算是直接开枪杀人,孔祥熙和蒋介石,还有宋氏姐妹也都绝对说不出半句话来。而就算秦卫不会杀人,孔令侃再次惹事,也肯定跑不掉被“流放”的命。那样的话,孔家四个孩子,加上正在美国“照顾”孔令伟的大姐头孔令仪。就有三个不能在孔祥熙和宋霭龄面前“尽孝”了,这对老两口来说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而除去这些还有一点,孙立人部和杜聿明部后撤,其实也是秦卫的计划安排,换言之。他孔令侃能活着从日本人那儿回来,也是有秦卫的一大部分原因的。不报恩也就罢了。如果还敢恩将仇报。那孔家也没脸在中华民国混了,孔祥熙都不敢对外说孔夫子是自家老祖宗。
可以说,为了孩子,孔祥熙夫妇真的是做到了苦口婆心。可孔令侃如果是听话的好孩子,他也就不是孔令侃了。
就像这一次,知道秦卫从海口那边赶回来。他居然也跑到了黄山别墅,还非要硬凑着跟孔祥熙一起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蒋介石出面赶了两回,可这家伙自称自己是杜里油田开发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东南亚战事涉及到了他的财产。死活要在这儿插上一腿,蒋介石无奈,居然还就答应让他留下来。
可谁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意思:老蒋依旧承认杜里油田是孔家的。也就是说,秦卫之前与孔家签订的,规定孔家如果完不成某些“任务”,则油田自动重归秦卫所有的条款不被老蒋承认。当然,老蒋的表示并不是那么强硬,让孔令侃留在这儿其实只能算是一种试探,对秦卫的试探……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位蒋委员长并不喜欢别人掌握着太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这种威慑力十足的重要自然资源。他喜欢把一切重要的东西都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孔令侃居然敢在会议上开口,这就不合规矩了。
……
“你是谁?”
秦卫就只是坐在那儿,用不在意的眼神看着孔令侃,淡淡地问了一句。
“……这几年,杜里油田在我的经营下,一直在向国内提供大量的油料。如果没有我,你们别说打仗,别说什么坦克、飞机、轮船,就是汽车能不能开得起来都是两说。”孔令侃被噎了一下,接着就是大怒,“现在问我是谁?姓秦的,你说我是谁?”
“闭嘴!”孔祥熙大怒,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跟秦卫再起冲突,可没想到这个儿子还是这么不争气,也还是这么分不清形势:“这儿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你说话的份儿?给我滚出去——”
“我滚出去?凭什么?”孔令侃转过头去,没敢看自己老子。他以前并不害怕孔祥熙,可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