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衣卫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些走向昔日明朝的道路,他现在理解,当年朱元璋得天下之后,为什么要撤了锦衣卫。

    争天下,这倒是一柄好刀。

    但是这柄刀,用不好,却成了双刃,伤人还伤己。

    “大王的意思……找一个能监督锦衣卫的部门!”

    李涅明白孙权的意思了。

    “不用找,现如今就有,御史台!”

    孙权淡淡的道。

    锦衣卫一直不属朝廷范围,远离御史台执法之外,只有把它列入御史台的监察范围之内,才能让锦衣卫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御史台?”李涅想了想,目光一亮。

    锦衣卫监督天下,御史台监督锦衣卫,这么一循环,即使锦衣卫想要犯错,恐怕都要忌惮三分。

    “如果孤是你,孤会和亲自张纮好好商量一下,锦衣卫不想走向灭亡,需要一个敌人,有时候,你和你的敌人合作会让你们彼此都好!”

    孙权提醒的道。

    “微臣明白了!”李涅目光一亮,点点头:“回头微臣和张御史亲自商量一个章程了,锦衣卫的确需要一个监督的人!”

    “你下去吧!”孙权摆摆手。

    “诺!”

    李涅行礼之后,走出了御书房。(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 读书人的功名!

    李涅走出了王宫之后,迎面而来的徐徐微风让他有些的寒意涌动,他手握着的孙权给他的卷宗,神色越发的森冷起来。

    宫外候着的马车迎上来,一个高高瘦瘦的锦衣卫力士走上来,低声的的问道:“大都督,是返回衙门吗?”

    “不!”

    李涅看了一眼手中卷宗,想了想,道:“我们去御史台衙门!”

    孙权说的对,即使御史台的监督会让锦衣卫束手束脚,他也必须要给锦衣卫一个压制,不然锦衣卫日后的发展,只会走向灭亡。

    “是!”

    赶车了锦衣卫力士是锦衣卫之中数一数二的武道高手,李涅亲自招收的游侠,善使一柄长剑,不合群,外号独狼。

    他是李涅贴身心腹,坐在前面,赶着车,向着御史台衙门而去。

    “独狼,你派人去做一件事情!”

    “请都督吩咐!”

    “通知莫从,让他立刻派人,把江东六个千户所的千户召来金陵城,然后全部给我软禁起来!”李涅冷冷的声音从马车里面传出来。

    “诺!”

    独狼神色不变,点点头。

    ————————————————————————————

    吴国第一届的科举已经落下帷幕了,但是如今金陵城的气氛依旧的喧嚣,一个个读书人和学子皆然没有离去。

    所有人都在等着科举的出榜。

    参加考试的不少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却没有等到举孝廉的机会,如今的能否入仕,便再次一举,自然有些的紧张。

    教育司更是加班加点。为了这一次评卷,蔡邕把荆州大儒司马微,交州的儒者士燮,还有辽东幽州一些比较出名的儒者都请来了,连同蒯良,十几个大儒。组建来一个评卷小组。

    九月十八,所有的考卷,初步的评测已经完成,上榜的名单和考卷皆然送到了孙权的御案之上来,进行第二次的确认。

    “上榜之人,两百一十二?”

    孙权看着这一份名单,微微眯眼。

    不算初考,就说这一次科举,三千多人考试。却只有两百一十二人能上榜,进入翰林院,无疑是走独木桥啊!

    “你们也太狠了吧!”孙权抬头,目光看着的御案之前的蔡邕和蒯良,还有蔡邕身后,刚刚从江东日报辞职,进入教育司当副司长的程道。

    他看着三人,心中微微苦笑。道:“这一下,金陵城里面得要多少读书人撞墙啊!”

    “大王。微臣是宁缺毋滥!”

    蔡邕一步站出,冷冷的道,站在御书房,他终究要给孙权三分薄面,语气冷了一点,但是表现的毕恭毕敬。

    “子柔。”

    孙权闻言。抬头看了看左边的蒯良。

    “大王!”

    蒯良站出,道:“这是经过我们的评卷小组一致的认定,上榜者,日后需出仕途,此事比小心谨慎。蔡司长所言不错,宁缺毋滥!”

    “宁缺毋滥?做的不错,就是太狠了一点,数千学子伸着脖子在等待,孤就怕有些人承受不住!”

    “大王,今年只是第一届科举,他们还有机会的!”程道轻声的道。

    “这样吧!”

    孙权想了想,道:“此乃吴国第一届科举,落榜的学子,也要给一个安慰奖,给他们上举人功名,允许他们来年越过童子试,乡试和县试,直接参加郡试!”

    孙权最近和内阁商议了好几次,已经参照明清的科举制度,已经把吴国的科举制度给彻底的落实了。

    一年一次童试,得功名者,为童生。

    两年一次乡试,得功名者,为秀才。

    乡考之后,是县试,得功名者,为举人。

    县考之后,是郡试,得功名者,为进士。

    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科举大考,有进士的功名,方能参加全国科举大考,得功名者,可入翰林院,为大学士。

    读书人的功名,在这个时代,刚刚起步,但是读书人终究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有功名,就等于拿着读书人的牌照,这一点,很多读书人都认同了。

    而且孙权还制定了一些,功名存在的便利,读书人,毕竟高人一筹。

    “大王,这样好吗?”蒯良有些犹豫了。

    “吴国的科举,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孙权微笑的道:“我们不能让这多读书人空手而回,不是吗?”

    第一批能来金陵城参加考试的,基本上都是佼佼者,给一个举人功名,一点都不会浪费。

    “诺!”

    蒯良点点头。

    “三甲可定?”孙权把名单从上到下,彻底的看了一个很仔细,然后他才抬起头,看着三人,问道。

    “关于三甲之名,探花已定下来,为金陵书院学子,马良,马季常!”蒯良从卷子之中拿出一份卷子,递给孙权:“这是他的考卷,请大王过目!”

    “马良?”

    孙权看着的卷子,目光湛然一亮。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又是一个大好人才,不错不错。

    “至于状元和榜眼之间,我们评卷小组有争论,如今尚未确定!”

    蔡邕沉声的道:“此事需要大王决议。

    “说来听听!”孙权目光微微眯起。

    “我们今年出题目,乃是**汉之成败!”蔡邕道:“一天一考,第一天,考的是论大汉之开朝,第二天考的是论大汉之盛世,第三天考试的是论大汉是败亡,老夫认为,这三份试卷,综合的评价,最好的是这个,荆州学子,蒋琬!”

    “蒋琬?”

    孙权心中微微一突: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对了,我想起来了,历史上蜀国后来的丞相,一代名相,承继诸葛亮之后,撑起了蜀国的大牛人。

    “这个学子的卷子呢?”孙权问道。

    “大王,在这里!”程道迅速的从一碟卷子里面抽出一份,恭敬的递给孙权。

    “写的不错,有据有理,算是剖析了汉高祖到汉献帝,四百年的刘氏宗室的荣辱,最后大汉败落他也评价的很真实,后面这一句应题之说也在理,失其民心,失其之江山!”

    孙权开始审视卷子,这三份卷子,字体段落都很清晰,而且笔锋凌厉,一字一句,都透着一股锋芒,倒是写的很贴近的后世对汉朝的评价。

    “这份卷子,应该让在朝的不少人拜读一下!”孙权道问:“状元之才,他有资格了,你们之间的争论在哪里?”

    “大王,此人是评卷小组之中,司马先生提出的状元之才!”程道又抽出了一份卷宗:“江东书院,严畯!”

    “严畯?”孙权把卷子接过来:“这个人孤有记忆,当年孤在的江东书院见过他,步骘好像很看好他!”

    “此人乃是某比较看好的弟子,沉稳有度,磨砺数年,方一朝出剑,论起学问和见识,都是最好的,不过从这两方考卷的风格来说,微臣认为,如果在官场,蒋琬比他要好一点!”

    蔡邕中规中矩的道。

    “这就有些奇了,你老人家捧起了鹿门山书院的学子,司马先生为鹿门山书院祭酒,却看上了江东书院的学子!”

    孙权有些意外的看着老家伙。

    “大王,评卷之下,没有地理之说,谁的才能出众,吾等就选谁!”蔡邕冷冷的道。

    “好,你们都正直,可为什么最后把皮球踢给了孤啊!”

    孙权拍拍额头,道:“孤的水平还能比得上你们几个读书读了一辈子的大儒不成,在孤的眼中,这两份卷子,半斤八两!”

    “因为你是大王!”蔡邕绷着脸,一本正经的道。

    “好吧,孤是大王!”

    孙权无奈,蔡邕说到了点上,他终究是大王,躲不掉,他:“蒯良,三天后朝会,榜上前十,皆然上朝,孤要在朝堂之上,点科举状元!”

    “诺!”蒯良点头领命。(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一章 青州之战的前奏

    徐州,郁洲山。

    一片蓝天白云之下,海浪惊涛拍岸,荡起重重的浪花,煞是壮观,在海浪的声音之中,一面面烈焰战旗高高扬起,迎风飞扬,宛如一团团的火焰般璀璨。

    这是吴国当今七大主力军营之一的烈焰大营的老巢。

    这里在早年是的海贼薛州的巢穴,不过自从昔日孙权和孙策突袭东海开始,薛州投诚,这里就已经成为了吴国的一个重要军镇。

    孙权继位,吴国的东海大营成立,这里便成为了吴国前将军,东海大营主将贺齐的老巢,平时最少有数万兵马镇守。

    如今东海大营已经改名为烈焰大营。

    作为吴国七大主力军团的烈焰军团是集合海军步卒为一体的军团,而郁洲山接洽海陆之地,自然就是烈焰军最好的营寨。

    贺齐背靠郁洲山,一边控制徐州的海军,一边遥控东海的海军,作为掌控徐州和东海的安危,烈焰大营也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徐州方面他倒是可以轻松一下,几个月前的那一战,把琅琊一举拿下,魏军在短时间之内都不会反攻。

    但是东海海域,贺齐就不得不慎重了。

    虽然如今辽东幽州之地皆然平静下来,倭国马韩也被吴国纳入疆土,东海的海域也算是太平,然而随着商队航运的鹊起,东海的海域之上也开始衍生了海盗。

    如果是普通的海盗自然可以直接歼灭,但是有青州的魏军鼎力支持的海盗,就是贺齐的比较头疼的对象。

    魏军如今也开始看到的海域的天地,开始大力发展海军,他们以青州为核心,建立的好些造船工坊。一艘艘战船下水,如今的魏国海军,也算是小有规模。

    虽然他们一直被贺齐压着,但是魏国海军的主将蔡瑁也不简单,即使在贺齐的高压政策之下,也徐徐的有发展。

    东海的海域很大。吴国海军就算在强大,也覆盖不了整个海军,蔡瑁倒是有些后世八路军的思想,利用小船包围大船的政策,在加上魏国鬼卒协助,策反了不少马韩人和倭国人。

    以海盗政策,对付吴国海军,不得不说,他们算是的找对的方向。

    如果吴国海军是一张网。魏国海军这些大鱼,面对这张网,自然逃不了,但是海盗这些小虾小鱼,却万万能从这张网里面逃出去。

    现在航行的商队多如牛毛,这里面牵涉了江东和北地的经济交易,要是那些商船被劫了,国内的商会用唾沫都能把贺齐吐死。

    贺齐最近为了的海上剿匪都耗尽了心思。好几个主力海军师舰队都出动了,狠狠打压了一番。算是暂时平息了这股风气。

    但是想要彻底的稳住东海的海域局势,最主要的还是在青州。

    烈焰大营,一栋三层的大木楼房,屹立在的郁洲山最高的山坡上,中厅的指挥大厅,贺齐站在沙盘面前。目光看着的东海的海航地形。

    “老曾,剿匪的事情,我们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要加强对倭国岛屿的控制。”

    贺齐沉声的道:“这一年以来,两次倭国人起义。虽然平息下去了,但是他们让我们烈焰将士,最少丢了三百多条命,而且在这些零零落落的岛屿之中,出现的不少海盗,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东海海域的航路!”

    “将军,倭国的岛屿有很大,本土上的岛屿,两个郡,大和郡和九州郡,这些两个郡的人丁不少,昔日周泰将军用血腥才镇住的这些倭国人。

    虽然这些年国内一直派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