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政治影响太坏,从此以后大明上国的威信安在?所以尽可能保证庆格尔泰的部落安全成为了共识。

    王之臣立刻赶在去京师上任前派了三千班军和流民去修筑堡垒,辽东有许多内地的卫所军来做班军,他们根本没有战斗力,在这里服役一年半载都是当牛马使唤。

    辽东经略还下拨了一万两银子,三千石麦子来协助修建忠明堡。

    他表示在兵部尚书任上也会关注内喀尔喀蒙古人的安全问题,叮嘱马世虎和黄明理两位将军在建奴来袭击时千万要给予救援,不能坐看他们被消灭。

    黄胜当然要把钱粮和人力用好了,用科学了,不仅如此还要贴工贴本。他委派顾山海带了黄家大师傅,又招募了许多流民,运来了几千包水泥修建码头堡垒。

    这个紧靠大海的城堡建成后和简单加固的原千户所城如双子塔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

    两个堡垒有南北两段三里的城墙相连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西堡由庆格尔泰驻守,紧靠码头的东堡由黄明理麾下明军驻守,这当然不是明面上的。

    这里是庆格尔泰临时驻守地,黄家只不过来三个总旗正兵,一个总旗前明军炮手协防,准备在来这里做苦力的辽东流民里收留八百户屯田。

    这仅仅是尝试式的圈地屯田,忠明堡附近有大量抛荒的田地,总量超过八十万亩,而且这里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也相当充足。

    可是这里兵荒马乱,汉人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大有可能轮不到自己收获就会被建奴来割了麦子。因此黄胜只在靠近忠明堡的地方挑选几万亩抛荒不久的好地让留下的辽东汉民耕种,聊胜于无。

    即便被建奴割了麦子损失也有限,大不了给屯垦的老百姓无偿发放口粮,以目前黄家的实力,只要人不是太多,还补贴得起。

    在这里屯田的辽民以后也是黄家人民,完全参照黄家管理办法,进行保甲联防,每家每户都必须最少出一男丁,训练他们冷兵器成为乡勇,以后配合黄家战士守一个小堡垒完全没问题。

    这个完全不同的双子堡设计别出心裁,万一建奴来袭击这里,内喀尔喀蒙古民众和逃亡的汉民都能够从两个堡垒之间的南北大门进入忠明堡躲藏。

    但是忠明堡的城墙从南面北面都无法上下,必须从西堡或者东堡才可以上到城墙。大门都是起吊式,由在城门楼子当值的军人起吊开门关门,而且还不止一道门。

    如此设防是让军民不混居,特别是东堡垒黄家驻守的地方绝对是闲人莫入,违者斩。建奴不是喜欢收买汉奸和蒙古奸细破城吗?

    黄家驻守的城池,即便混进来了敌人也无从下手,堡垒进不了,城墙上不去。

    由于钱粮有限,黄胜也不想在这里修建太大的堡垒,东堡只有二百步见方,但是设计的城门楼子很高,最高处有十丈。

    这也是为了一物两用,这个制高点不仅可以驻守八个望哨,布置四架望远镜,还可以在夜里打出灯光成为航标灯塔。

    黄家人可以使用高倍望远镜在三十里外,通过读灯塔变换的灯光打出的密码得知忠明堡要传递的简单情报,白天更加容易,直接打旗语就可以了。

    这个望哨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三十里外有没有大股敌人骑兵靠近,况且这里还有大河阻隔,这就给忠明堡的防守带来了充沛的准备时间。

    被敌人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黄家驻守东堡的安全性更加没问题,这里没有闲杂人等,全天候有人坚守。

    黄家军民驻守的城堡是如西方城堡那样的全封闭式,只有紧靠大海处有一个大门,还是三道,最外面是钢铁栅栏门。

    紧急情况出现时放下铁栅栏只要几秒钟,而黄家火枪手还可以透过栅栏击毙来犯之敌。

    在使用冷兵器的建奴攻击下,守住这里没有任何困难,因为要攻打这个城堡不是骑兵突击能够做到的,需要大量步兵和盾车,当然有火炮更好。

    但是如此笨重的物资要运来不可能一撮而就,建奴把这些东西运来时在三十里外就会被驻守望哨的黄家战士发现,推着这些粗重的家伙前进三十里渡过大河,恐怕一天都不能够完成。

    建奴唯有选择天寒地冻的冬天来袭击,在大河已经不是障碍的情况下,才可以迅速进兵,而这时忠明堡已经过了秋收,建奴来袭几乎没有损失了。

    建奴做好攻城准备需要多少天?黄家山岛离这里不过小半天海路,战船上的火炮会跟建奴客气吗?这就是黄胜特意选在近海修建堡垒的原因,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矣!

    因此黄胜认为有黄家人马在,此地固若金汤,建奴来了就是送几百首级后铩羽而归。

    这一种堡垒配合城池的防御手段,较好的杜绝了以往大明辽东的城池都是从内部被攻取的可能性,建奴应该不会傻兮兮来抢这个没有具体意义的地方,他们消耗不起。

第二百六十八章:北方马耕

    由于劳力很多,主管建造的顾山海又给大家吃得饱,为了激励大家努力工作,他宣布了黄家准备留下八百户在这里屯守,如果出现伤亡黄家负责到底。

    顾山海告诉大家,如果在忠明堡屯守时被建奴杀害了,黄家出抚恤银五十两每人无论男女老幼,屯田被毁了黄家免费提供口粮。

    家里的孩子黄家负责养到十五岁,老人黄家养老送终。

    黄家的信誉在辽东可是无可挑剔,来这里工作的所有人都相信黄家的承诺,他们还知道正在修建的城池以后就是自己的家园,人人都不遗余力的下死力气工作。

    工程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城墙就有了一丈高,有了这样的半成品已经不怕建奴骑兵突击了,后面的工程就会安全许多。

    为了节约造价,忠明堡设计的城墙不高,只不过两丈余,也就是七米的样子,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坚固的南北两个城门楼子是凸出城墙的,如同一个炮台,完全可以和西堡以及东堡的炮火配合打到任何妄图接近的敌人。

    黄家由于开始装备自家兵工厂生产重量大大减轻的钢质火炮,黄胜认为太笨重淘汰下来的六磅、四磅铜芯铁炮太多了。

    然而守城火炮笨重一些无伤大雅,只不过安装时麻烦一点点而已。

    忠明堡南北城门楼子炮台都装备十门火炮,黄家去年解救的许多人就是炮手和水手,已经把原觉华岛的炮手和他们混编了,安排八十人来驻守足以。

    黄胜刻意培养的知识青年炮兵可不想让他们驻守某地,因为万一敌人根本不来攻击他们守卫的堡垒,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经历实战的机会。

    计划分给驻防的炮手们良田五十亩每家,让他们的家眷住在东堡屯守,这样的条件已经不错了,驻守的军人有基本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子。

    五十亩土地理论上能够打超过六十石麦子,黄家只按照平均亩产收取三成作为保护费和所有的税费,按理说屯民可以得到四十二石麦子,抛去成本应该可以有三十石可以卖军粮。

    黄家以市场价收购辽东屯民的产出,保底价每石七钱银子,因此每家每户不算军饷年收入也应该超过二十两纹银。

    勤劳的汉民还会套种许多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还会养家禽喂猪搞副业,因为这里有军民在生活,有购买力,他们只要勤劳完全能够达到小康。

    虽然三成的税费很高,远远大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纳粮标准,可是黄家不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还索要农民的粮食,会经过实地考察后反哺屯户。

    其实大明的土地政策很悲催,朝廷收不到税费,大明的佃户也得不到实惠,都进了那些官僚地主的口袋。

    黄胜以后收田亩税订死了农民只要给土地收成的三成,而且不需要农民变卖成银子缴纳,直接交粮食,没有人可以加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鬼伎俩,这样就把许多盘剥的路子堵死了。

    明朝的那些官吏把聪明劲儿都用在了坑农上,就简简单单一个收粮收物就是花样百出。

    如沿纳、支移、折变、脚钱、加耗、义仓、大斗、大斛、斗面、斛面(纳税时税粮高出斗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样(以官员检查税物样品为名多收农民的粮食等出产)、踢斗等等不一而足。

    大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被地主奸商们歪楼了,张居正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要东西,让老百姓自己买了出产得了银子来交税,他很天真的认为这样既方便了朝廷,又让老百姓少了盘剥。

    谁知事与愿违,老百姓的苦难更加深重了,因为需要现银交税,老百姓没有银子只有农产品,没办法只好忍痛在粮食最便宜的时候贱卖拿了银子去交税。

    到了青黄不接农民饿肚子的时候,他们要买粮恐怕要花当初他们卖出粮价的双倍甚至几倍才能够买回。

    一条鞭法到了明朝后期不是方便农民而是坑害农民了,把农民付出所有的苛捐杂税摊薄到亩产,他们恐怕三成都得不到。

    而黄家确保每家每户净得七成,应该能够让农民慢慢的走向富裕。

    在辽东可以圈一些无主之地给农民耕种,明确土地所有权就是他们的,为了防止土地兼并,规定死了,十五年内不可以互相买卖,只能够自己耕种。

    黄家所有会农活的战士挑选了五万亩抛荒不久,靠近水源地的田地帮着播种了五万亩春小麦,黄家的马匹和庆格尔泰部落的马匹都不少。

    以后在北方大力发展马耕是必由之路,这也是因势利导,其实马耕是中国人的技术,最早记载在于老子的《道德经》中,在这本书里面就曾经提到过“却走马以粪”。

    汉武帝时冶铁铸造业发达,铁制农具的传播更为迅速。马耕和牛耕,在中原地区已很普遍。其中便有关于马耕地的描写。

    而中国无论统一还是分裂,每一个时期的政权都在为战争作准备,骑兵又是一把必不可少的利刃,正因如此大量的马匹被用于战争。

    既使农民有了马,一旦战争爆发,也会被国家征用,牛被征用的机会就会少许多,因此牛作为动力来耕地,就一直持续下来,马耕就被过分精明的汉人渐渐地抛弃了。

    黄胜大力倡导马耕不仅仅使犁田的效率显著提高,还可以藏马与民,农民哪里是怕国家征用马匹,而是怕政府变成强盗,抢他们辛辛苦苦饲养的马匹。

    只要政府给足钱粮收购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每一个朝代的君主都比较贱骨头,他们可以规规矩矩花钱粮向异族高价进口马匹,但是对自己治理下的老百姓就巧取豪夺了。

    黄家生产的钢铁打制了一种只有犁铧而无犁壁的铧式犁。是根据觉华岛上屯田的几位精于农耕的辽民和顾山海带着铁匠师傅共同研制的。

    两匹马拉着带着三个无壁犁的钢铁犁具,不翻转垡片只深松土壤的耕作法使效率大为提高,这样的方法不适合南方的精工细作,太适合北方这一种粗放式耕种。

    马耕根本不适合南方的水稻种植,因为马匹不适应成天如牛那样在烂泥里跋涉,会生病的。

    在辽东推广马耕的好处就是耕种的时候,军人、工匠可以牵着战马、挽马来帮忙耕地播种,只要三两天就行了,后期的田间管理就由一家一户的屯守农民来完成,秋收时再次所有劳力都来帮忙抢农时。

    黄胜先在这里搞五万亩屯田试试效果,取得经验后可以逐步蚕食附近靠着大海三十里内的土地,东北在后世是‘北大荒’改造成的‘北大仓’。

    那里的纬度更加靠近北极,而辽西走廊的气候被北大荒温暖多了,小冰河的极寒也不会让这里连一熟麦子的收成都做不到。

    汉人农民太会伺候田地,他们的技术是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比西方人不知道强多少倍呢,轮种肥田的技术人人都懂,只不过他们不会写只会做而已。

    所有军民都乐意种粮食,这就是汉人与生俱来的习惯,家家户户都知道必须拥有土地才能够保证不饿肚子,如今有了到手的田亩,自然小心伺候。

第二百六十九章:久别重逢

    黄胜在此地盯着,就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怕忠明堡正在打基础的时候被建奴突然袭击了,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防御力,他也就放心了。

    虽然知道此时奴酋八小跟袁大忽悠在抛媚眼,傻傻的袁崇焕在流着哈喇子等天上掉馅儿饼,龟缩在宁远等和平的到来。

    知道红歹是亲自稳住了大明主力,派出后金主力狂揍毛文龙和朝鲜,打破大明苦心布置的囚笼政策,黄胜人微言轻无可奈何。

    选择这个机会来忠明堡便宜一把,在辽西走廊安下自己的钉子,算走一步闲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