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廷栋道:“殿下所虑甚为周详,仁义之师信义之王得到天下人拥戴水到渠成,善!”

    吴襄道:“殿下莫要错失良机,一旦建奴被灭,大明少了辽东边患,假以时日国力定然恢复,那时就不可能舍弃信地,殿下要取而代之就要大费周折。”

    黄胜道:“无妨,大明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亦是本王所愿,‘南明’从此和大明和睦相处未尝不可,‘南明’需要拓土依旧可以海外攻伐。”

    梁廷栋道:“殿下宅心仁厚乃我辈英主,老臣得主如斯幸甚至哉。”

    吴襄着急了道:“殿下还需三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两个大国如何和睦相处?况且哪有强国为臣弱国为君的道理?连区区几十万人口偏居辽东的建奴都敢面南称帝,殿下难道不想更进一步?”

    “吴爱卿莫要思虑太多,该来的总会有,只要‘南明’国富民强拥有强军百万,普天之下谁是对手。”

    梁廷栋道:“然也,老臣历经三朝,从来没有见到过如‘南明’这般气象,‘南明’有殿下只会强者恒强,大明积重难返,官绅百姓早晚会投奔殿下。”

    吴襄见黄胜不肯乘机讹诈大明也就作罢,他话锋一转道:“殿下既然愿意和大明和睦相处,那么联姻这样利国利民之事当然乐见其成,臣斗胆保媒请殿下同意迎娶大明坤兴公主。”

    这下子黄胜脸红了,公主才是一个初中生年纪,自己单在大明已经三十多岁,比老丈人崇祯还大两三岁,有些老牛吃嫩草的味道。

    梁廷栋接茬道:“殿下,老臣这一次出使‘南明’就是想要结此良缘,只要殿下恩准,老臣会把此事办得妥帖。”

    “这,不太好吧,本王毕竟比她父亲还要年长。”黄胜现代人的想法还在,有些迟疑。

    吴襄笑了,道:“殿下身强力壮,才三十出头,哪个豆蔻年华的女子不爱嫁,据说坤兴公主得知即将嫁与南王的消息,欢喜得紧呢。”

    梁廷栋也劝道:“殿下无需顾虑,民间尚有年逾花甲之人迎娶十三岁少女,殿下贵为一国之君哪里会有微词。”

    黄胜不好意思和楚儿谈这件事,干脆不管了,道:“这,本王家事乃是王后做主。”

    两个人精一下子明白了,笑嘻嘻道:“如此,臣就不打扰陛下,臣告退。”

    两人第二天就求见楚儿,结果当然没有意外,楚儿出面张罗,安排阮诞出使大明提亲。

    黄胜很不适应封建帝王的福利,每一次见到结发妻子都觉得亏欠了她,谁知楚儿根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更加温柔体贴。

    最后黄胜才得知楚儿只有一个顾虑,大明嫡出公主应该是下嫁南王,按理说应该成为王后才名正言顺,她什么都可以让,但是王后的身份放不下。

    黄胜旁敲侧击套出妻子的心思,当场信誓旦旦表态,爱妻楚儿今天是王后明日会成为皇后,纵有佳丽千万,夫君只宠皇后一人。

    明明知道男人喜欢骗女人,但是女人就是喜欢听男人说骗话,楚儿果然又心花怒放了。

    再添王妃之事无需黄胜操心,王后会妥善处理家事。

    黄胜要做的事情是出兵辽东,并且要做到完全占领那里,把建奴彻底消灭。

    崇祯十五年二月,困守孤城的洪承畴闻报城外清军大营火起喊杀声阵阵,应该是朝廷援军赶来正在厮杀。

    虽然难判真伪,洪承畴还是宁可信其有,他即刻组织人马出城夜袭,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

    被困松山小城数月,洪承畴早就受够了,想着跟清军拼死一战,死在战场上算作得到了解脱。

    这当然是清军诱敌之计,结果很不好,以逸待劳的清军轻飘飘留下了出城明军的一大半人马,洪军历经死战簇拥着主将洪承畴退回了松山城。

    松山一直被围困,已经长达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军心浮动,松山副将夏承德不甘心替大明做炮灰,他派遣心腹偷偷出城叩请归降清军。

    这小子铁了心归降,居然愿意拿儿子夏舒做人质换取红歹是的信任。

    三月,清军和夏承德约定时间里应外合,双方混战一夜松山城陷落,洪承畴、邱民仰等被俘。

    接下来明军驻守的塔山、杏山两座城池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只剩下宁远、锦州遥遥相望,卫星城全部陷落。

    大战告一段落,洪承畴束手就擒,红歹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伤亡大于预期,战果小于设想,但是能够消灭一大半明国强军也不算劳而无功。

    洪承畴刚刚被俘之时也想慷慨就义,他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红歹是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八小仍不放弃,他并非是欣赏洪承畴的才华,而是要千金市骨,毕竟以前投降之人在大明官职属于无足轻重。

    能够劝降如洪承畴这样的大明封疆大吏,以后来归附之人会络绎不绝。

    红歹是特命最受宠信的第一汉奸吏部尚书范文程再次劝降,要范文程判断洪承畴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范文程奉主子之命来劝降洪承畴,到了软禁洪承畴的宅子让随从和看守全部退下,自己不慌不忙坐着察言观色。

    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让清军不要存在痴心妄想,他准备为国尽忠,劝范文程给他家主子带话,早日给自己一个痛快。

    范文程耐着性子听洪承畴发泄,决口不提招降之事,接下来与洪承畴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注意细节,大汉奸有水平,懂得细节决定成败之说。

    二人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主子红歹是道:“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红歹是接受了范文程、鲍成先、张文衡等等大汉奸的建议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对待洪承畴。

    汉奸们确实是毁了汉文明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付自己人驾轻就熟。

    汉奸进言请陛下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洪承畴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之人,慢慢的就会顺坡下驴。

    又过了几日,红歹是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见他立而不跪根本不介意上前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结果让奴酋如愿,第一汉奸出现了,洪承畴成为红歹是智囊团成员之一。

    洪承畴的投降直接影响了太多松山战役被俘的大明文官武将,选择投降的人立刻成为主流,只有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十几人宁死不降。

    把仗打成了半吊子,红歹是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屠松山城,他把俘获的明军分配给八旗做阿哈,留下了不肯投降的十几位文官武将的性命。

    上一次和“杀神”讨价还价,以张春一人换回来己方三员大将,这次留着十几位不肯变节的明国文武,保不准会用他们换些好处也未可知。

    “纲常千古,节义千秋。”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个人的名节忠义,是历史评价一个人物的基本标准。

    洪承畴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既不能抗敌报国,又辜负了皇帝的厚恩和朝野的厚望,竟然叛国投敌,当然要遗臭万年。

    松山、塔山、杏山相继沦陷的噩耗报往京师,朝野震惊。

    文官武将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战殉国无疑,皇帝极为悲痛,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祭祀洪承畴,“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并亲自致祭,颁布《悼洪经略文》昭告天下。

    洪承畴得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哀荣。

    这位崇祯皇帝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如此大动作为何不探报仔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

    而崇祯就喜欢想当然,大明最高规格的祭奠即将成为闹剧。

    祭到第九坛时,更大的噩耗传来:洪承畴降清了!朝廷赶紧停止对洪承畴的祭祀,来哭丧的文官武将改为上奏折口诛笔伐背主叛贼。

    崇祯做的打自己脸的事情太多,从魏忠贤、袁崇焕到洪承畴,关键还是他才能有限,在太平盛世可以成为一个勤奋的帝王,在末世只能成为亡国之君,这是宿命,性格决定命运尔。

    就在大明以为清军势必再次入关抢掠之时,出使‘南明’的使团回来了,同行的还有‘南明’回访使团,满朝文武得知南王预备亲自带兵北上消灭建奴人人兴高采烈。

    大朝会,崇祯苍白的脸上有了些许血色,他问梁廷栋道:“爱卿,南王真的亲口表态,此次出兵辽东定然让建奴亡国灭种?”

    梁廷栋大声道:“然也,南王即将发动海陆军不下三十万来辽东攻城略地,他肩负国仇家恨,这一次不会打蛇不死。”

    闻听此言文武百官和皇帝都露出笑容,崇祯道:“爱卿劳苦功高,不知南王有何要求?”

    “陛下,南王信守承诺,大明、‘南明’为兄弟之国血脉相连,他出兵不设前提。”

    朝堂上一片哗然,诸多大臣对南王义举赞不绝口,连一旁侍立的王承恩都激动不已。

    崇祯心里顿时舒服了许多,南王如此对待大明也不枉自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妃。

    崇祯不放心辽东局势,追问道:“爱卿,南王远在万里之外,兵马何时能够去辽东啊?”

    “陛下,南王已经下达命令,‘华夏岛’驻军尽快赶去锦州南参战,辽东目前采取守势,等待大军汇集之时以优势兵力打包围歼灭战,尽可能把建奴骑兵留下,免得跑得满草原都是增加以后围剿的难度。”

    嘶!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发出这样的声音。南王太牛掰,不仅仅要攻城略地,还在考虑长治久安,根本没有把建奴千军万马放在眼里啊!

    其实大明纯属被清军打怕了,殊不知这一次松山大战,建奴其实也伤筋动骨,短时间根本没有再次发动大战的能力。

    况且锦州未失、宁远还在,离锦州南六十里的海边还有一个坚如磐石的滩头阵地,还有四万余敢战将士坚守。

    即便“南明”不出手,红歹是如何收官也必须有大智慧。

    清军名义上是取得大胜,相当于吃掉了十万明军,可是他们损失了几大千八旗子弟兵和一两万奴才兵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得到了几万俘虏可以继续挑选奴才兵,但是这些迫不得已归降的明军根本不可能给清军卖力,因此红歹是深刻意识到战力受损,短时间再次发动大规模破袭战恐怕难以服众。

    而且很明显奴酋开始害怕了,他连历史上的松山大屠杀都没有敢做,有可能就是想留着一线便于后面政治谈判。

    忠勇的何可纲在面临饿死边缘在战友都选择投降之时依然选择舍身取义,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如今何可纲是锦州主将,一定能够做到“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鱼死网破的锦州攻防战会死多少八旗甲兵?三万还是五万谁也无法预料,关键是清军消耗得起吗?

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

    接着围困锦州,直到把锦州军民困死,红歹是的国力允许吗?这都是未知数。

    况且海边还有强军四万余如鲠在喉,围困锦州的清军无疑属于腹背受敌,有闲情逸致全力攻城吗?

    诸多不确定因数困扰红歹是,在锦州附近跟明军较量两年多,他如今进退两难,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毕竟大清国太小人口太少,十几万人在锦州耗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大胜明军,但是消耗了这几年积累的国力,大清国上上下下无不怨声载道。

    远虑近忧使得红歹是彻夜难眠,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觉得心力交瘁时日无多,他不放心那些桀骜不驯的八旗将领,担心太子豪格会被他们架空,清除异己迫在眉睫。

    崇祯十五年春天,得到扩军通知的“南明”军队各营伍都拿到了编制。

    忠明堡的队伍已经进驻宁远,石换金带来“华夏岛”的援军“华夏营”作为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滩头阵地,有了“战神”子弟兵协防,明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只不过没有人把这个好消息通报大明兵部,辽西文官武将已经自觉自愿接受“南明”领导,他们吃的粮食拿的军饷都在二月份变成了足额,这当然是“南明”按实际兵额发放。

    拿谁的工资就应该听谁的,这无可厚非,况且跟着“战神”走吃穿都会有,打仗不吃亏,功劳少不了,谁不愿意啊?

    崇祯已经被内忧外患折磨得没有了朝气,见到回来的使团,听他们回奏了“南明”即将出兵的好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