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赡埽�
见到陆秀夫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叶应武终究还是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其实有些事情啊,某不想说出来,你们自己心里明白就好。至少咱们现在效忠的,还是这个煌煌大宋,还是这片朗朗天穹。某知道君实向来喜欢刨根问底,不知道这个回答你还满意不满意?”
陆秀夫同样是脸上表情明显轻松,微微一笑,冲着叶应武拱了拱手:“属下冒昧逼问,实际上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提醒使君,一些事情固然是使君终究要做的,也是使君想要做的,但是至少现在不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毕竟现在蒙古鞑子压在北面,正是整个大宋上下齐心协力、共抗外辱的时候。”
“君实的好意,某心领了。”叶应武同样站起来,冲着章诚微微一瞥,章诚嘴角掠起一抹笑容,无声无息的坐了下来。
虽然现在陆秀夫缓缓坐下,并且微微闭眼,但是叶应武知道自己和陆秀夫之间,实际上已经产生了裂缝,至于能不能弥补,叶应武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毕竟当一个人认准了的话,实际上是很难改变的,更何况是陆秀夫这种宁肯背负宋帝投海也就不低头的秉直忠臣。
现在叶应武也顾不上考虑陆秀夫了,转而看向其他人:“天武军下一步怎么样,想来大家心中都已经有数了,既然咱们现在是在镇江,那么只谈镇江的问题,首先章诚,你告诉某,六扇门和锦衣卫能够在镇江府集中多少人手?”
自从这一次江南各州府之争过后,六扇门和锦衣卫的存在就已经浮上了水面,叶应武也不再顾忌将六扇门和锦衣卫放到了明面上,更何况在座的人就像陆秀夫所说也算是自己的股肱亲信之人,所以就算是让他们知道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章诚再一次站起来,不卑不亢的说道:“启禀使君,毕竟原本江南就是六扇门和锦衣卫最为脆弱的地方,皇城司几番打压,即使是杨老统领亲自坐镇,这一次如果不是使君救援及时,恐怕也避免不了全军覆没,饶是如此这一次也算是损失惨重,不过总归是将皇城司大多数的力量都已经消灭,江南各个州府除了临安附近实际上都已经空虚。但是六扇门现在确实也没有实力向前推进。”
叶应武点了点头:“继续说,这个情况我们都清楚。”
“这一次属下带来了六扇门和锦衣卫的上百名精锐,整个镇江府的通信联络方式在上一次收到了重创,所以这一次想要重新的将整个联系方式依托的车马驿、酒楼、勾栏瓦舍、青楼等重新建立起来,现在镇江府正在运行的几个酒楼、茶楼,实际上都已经暴露在了阳光下,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皇城司下手报复的目标。”章诚缓缓说道,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有条不紊,“不过这一次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说一向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江南西路各个商贾,见到使君所展现出的不逊于贾似道的力量,更加坚定不移的支持了,而原本江南东路以及荆湖南北路等处的商贾,很多摇摆不定的,也都已经表示要支持咱们,允许使用他们麾下的船队、车队以及酒楼、驿站来传递、收集消息。”
“这至少说明我们这一次江南,不是白来的。”叶应武伸手轻轻敲打着桌子,对于这个结果实际上他还是很满意的。华夏民族自从商鞅变法之后,想来是重农抑商,虽然商贸经济在宋代的时候已经不可遏抑的飞速发展,但是朝廷重农的思想却一直没有改变,对于商贸只能说是压制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
而现在叶应武不同,叶应武无论是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表彰自己对于商人的支持,商人向来是为利而生,有人支持他们实在是世所少见,自然纷纷跑来表忠心,希望以后叶应武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们这些背后的金主。
尤其是现在叶应武在江南展现出来了让贾似道都很是棘手的力量,更是给了这些商人希望,在他们看来,自然是叶应武走的越高越好,天武军越强大越好。
所以商人们全力支持叶应武,也算是在意料和情理之中,不过也并不妨碍大家高兴。毕竟这些商人的背后,代表着滚滚的财力和物力,这是天武军现在逐步膨胀扩大所急缺的。
还有皇城司向来没有放在眼里的车马驿、青楼酒楼、瓦舍勾栏,更是大多数归属在商人的名下,是皇城司的统领翁应龙、廖莹中等人所代表的士子向来鄙夷的,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没有这些商人名下大大小小的产业,天武军私自创立、没有根基的六扇门和锦衣卫,根本不可能快速发展,以至于现在甚至将皇城司封堵在了两浙狭小的地盘上难以扩张。
要知道这个刚刚诞生了几个月的组织,能够在皇城司的地盘上和这个已经随着大宋的诞生创造了三百年的密谍组织打一个平手甚至最好还能占据尺寸之地并且全身而退,的确引人深思。
叶应武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鼓励的看了郭昶和章诚一眼,转而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未曾说话的张顺。张顺似乎早已经料到使君必然让自己发言,所以不知不觉得正襟危坐,现在看到叶应武的目光,心中打了一个激灵。他是叶应武在草莽当中赏识提拔的人,从一个没有什么根本的渔民成为天武军右厢都指挥使,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叶应武却毫不犹豫的做了。
只是凭借着这一份赏识,张顺就对叶应武忠心不二。
“张都指挥使,天武军右厢现在情况如何?”
张顺毫不迟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干脆利落。
第一百六十章 多景楼上笑古今(下)
“启禀使君,天武军右厢总计五千人,全部在此,但请使君颁布命令!”张顺朗声回答,“天武军右厢虽然几经周折,但是将士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每日训练依旧照常,右厢随时可以冲杀上阵!”
叶应武霍然站起身,表情严肃:“天武军右厢随时可以上阵杀敌某相信,但是你们有没有做好就地扩充实力,同化镇江府屯驻大兵的准备?而且这一次整编镇海军不可能全都由天武军右厢的将领担任各个都指挥使,所以你麾下的儿郎有没有做好更换顶头将领的准备?”
“这个”张顺额角汗珠直冒,这个还真是他没有想到的,毕竟原来的时候都是有叶应武、苏刘义等人层面俱到的负责,现在突兀的出现在自己的肩膀上,确实是考虑不周。
叶应武轻轻的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炯炯有神:“吃一堑长一智,趁着苏将军还没有前来,该做的你都不能松懈。众将士听令!”
下面几乎所有人心中一震,霍然站起来,看向叶应武,双手抱拳:“末将(属下)在。”
点了点头,叶应武朗声说道:“从即日起,张世杰将军担任镇海军四厢都虞候,并领镇海军前厢都指挥使;天武军右厢都虞候徐道隆领镇海军左厢都指挥使;天武军右厢都指挥使张顺领镇江府水师,并领镇海军后厢都指挥使;庆元府提辖杨守明初来乍到,以镇海军右厢都虞候代右厢都指挥使。而镇海军中军由苏将军自领。”
“末将遵令!”一众将领一起喝道。
至于叶应武话中有些突兀出现的镇江府水师,着实让大多数人吃了一惊,只不过再看向一脸坦然的张世杰和全然没有刚才的紧张甚至有些兴奋的张顺,陆秀夫等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镇江府水师是叶应武对于自己手下力量一次整编的结果,其依托的自然是荆湖水师中的精锐,缩编整顿成为镇江府水师,屯驻在北固山下,和北固山上随时准备营建的营寨堡垒相呼应,同时也随时可以向北岸支援一向和叶应武、张世杰站在一起的夏松两淮水师。
而张世杰这一次也等于彻底离开了水师统领这个尴尬的位置,所以他对于叶应武并不怨恨,而是很是感激。张世杰是北方归人,按照宋朝惯例,北方南逃的人是不能够委以重任的,而张世杰当初也是不出意外的由一个实力出众的步骑战将被硬生生的塞到了水师当中,只是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水战二把刀在两淮竟然因为有李庭芝这员大将作为支柱,打的有声有色,每一次都是压着蒙古弱小的水师猛揍,两淮水师也渐渐的从衰败残破的水师一步步强大到今日。
然而这里面和张世杰没有太大的原因,毕竟两淮水师在如何衰败,依旧是南宋此时最强大的力量。对于张世杰来说,朝廷对于自己的这种明显的排挤,张世杰自然也只能逆来顺受,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从来没有期盼着自己能够有一天指挥步骑兵团浩荡北上。
现在叶应武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而且叶应武给的这个镇海军四厢都虞候可不只是简单的行军打仗,还有监督四厢都指挥使和下面各路都指挥使的责任所在,至于为什么是他张世杰,一来张世界原本是荆湖水师的都统制,担任这个都虞候已经算得上是降级使用了,二来不为别的,张世杰是叶应武最信任的人之一。
毕竟张世杰是叶应武的亲姊夫,而且历来对于这个小舅子很是喜爱,再加上苏刘义对于这个安排到底是什么态度实在是让人难以捉摸,所以将张世杰放在苏刘义的身边,倒也算得上是防微杜渐。
和张世杰相同,此时张顺的心中同样很是喜悦,他是出身大江上的渔民,在麻城之战当中也是因为叶应武手下实力实在是太过于单薄,所以才不得不让张顺带着那五百豪杰上阵,只不过张顺最后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张顺就喜欢陆上作战,他是大江上风雨养育的儿郎,若是能够重新回到水师,在生他养他的大江上作战,甚至像自家兄长那样纵横四海。而当初叶应武将他委任为天武军右厢都指挥使的时候也是因为实在是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再加上需要让准备远征的张贵安心、叶应武手下有没有更多的水师能够让张顺训练,而现在问题已经迎刃而解,荆湖水师划入叶应武的麾下,作为沿江制置副使叶应武是有权力上书朝廷更换各厢甚至各军统领的。
在江南就连皇城司都受到重创的贾似道虽然生气,此时却也不得不尽量安抚叶应武,让他好能够在危机的时刻救援襄阳,所以对于叶应武这些关于天武军内部的调整,向来是有求必应。
反正就是那些位置,随你叶应武怎么折腾,老夫不管了!
看着自己麾下有些不解的陆秀夫等人,以及面带喜色的张世杰和张顺,叶应武顿时感觉顺心多了,总算是将这个压在心头太久的大石给搬开了,恐怕张世杰之后的汉水大败、焦山大败、崖山大败等丧失掉他一世英名的惨败都不会发生了。对于这个凭借一己之力收拢败军、死守郢州让包括当时蒙古的伯颜、阿术等各路统帅头疼不已的重将,叶应武还是很欣赏的。
或许他在水上不行,但是在陆地上,依旧是一头猛虎。
最大的一件事情总算是落下帷幕,叶应武轻轻舒了一口气,看向一干人等:“镇海军是镇江府的精华和灵魂所在,也是包括未来镇江府知府赵文义、通判郭旭升能够施政顺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支柱所在,所以诸位切不可疏忽,应当全力以赴!”
“必当全力以赴!”张世杰带头,一干人等同时站起来朗声喝道。
叶应武却是没有再看他们,而是回过头。
无限的风光在窗外延展,一直向远方。
————————————————————
江南西路,江州,含鄱口。
含鄱口地处江州中段,是地形狭长的江州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整个鄱阳湖和大江接通的地方。含鄱岭在含鄱口外像一条鱼脊,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向,云雾浓密,莽莽苍苍。
天武军中军的营寨就屯驻在含鄱岭之下,毗邻含鄱口。从江南西路各处而来的船队沿着赣水进入鄱阳湖,然后将粮草以及各种战备物资汇聚在这天险之地。
九江重镇,对于此叶应武自然是不敢放松的。而在江南的危机解除之后,叶应武就让苏刘义率领中军从江南东路的饶州一路一直退到这个含鄱口,苏刘义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自然也发现了这个渡江的要塞所在,所以并没有反对。
更何况在含鄱口之后,就是天武军的根基所在,兴州。所以含鄱口作为面向东面和背面的重要防线,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根据叶应武的布置,以后天武军各厢,其中右厢已经改编镇海军,而天武军左厢和前厢依旧会驻守兴州以及江北的田家镇,天武军后厢则会后撤到兴州南部、隆兴府北部,在那里组织布置第二条防线。
至于天武军中军,自然就是驻守在这含鄱口,扼守由水路和陆路进入江南西路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