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东大将军,领镇海军四厢都指挥使王大用;镇东将军,领镇海军四厢都虞侯王虎臣。”

    苏刘义和张世杰入朝,平时如果不是前面战局激烈,自然就不会出京,镇海军的都指挥使和都虞候自然也不能让他们两个继续担任了,正好可以交付给赫赫有名的镇海军“双王”。

    “征西大将军,领川蜀军四厢都指挥使高达;镇西将军,领川蜀军四厢都虞候张珏。”

    川蜀现在战火稍微平息,泸州、合州各部依旧在和刘整你来我往的过招,所以高达和张珏都没有到场,这一应的封赏也都是王世昌代领。

    “虎贲大将军,领神策军四厢都指挥使王进;镇远将军,领神策军四厢都虞候唐震。”

    神策军和天武军现在在许州和蔡州互成掎角之势,以后也是叶应武北伐长驱河洛的主力,现在冠以“虎贲”和“镇远”的雅号,叶应武在此间给予的谆谆期待之情自然不言而喻,王进和唐震也是没有犹豫,立刻站出来领命。

    “征南大将军,领宣武军四厢都指挥使李芾;镇南将军,领宣武军四厢都虞候杨霆。”

    李芾和杨霆已经率领镇海军后厢兼程南下,此时亦是不在,而从这里面,所有人都已经能够看得明白,叶应武并没有打算让大理的蒙古鞑子和安南那些猴子开心的看戏,这宣武军想来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伏波将军孙虎臣,定海将军张顺,横海将军白怒涛,楼船将军张贵。”

    水师是重中之重,一连这么多将军,众多文武自然也没有异议,更何况水师的功劳实所共鉴,大家也没有什么能挑剔的。

    梁炎午小心翼翼的把写着密密麻麻名字的圣旨收起来,冲着叶应武毕恭毕敬的一躬身,方才退下。

    整个大堂上官员还有很多,而天下州府的官员更多,自然不可能一一念出来名字。刚才所念到的也不过就是未来大明的中枢官员还有军队上的核心将领,他们之前的功绩值得他们拥有这样的荣耀。

    “某······本王的旨意你们等会儿也都可以看到,上面每个人的官位职务全部写得清楚,统属政事堂、六部、御史台、学士翰林院而或各军各部,都要看清楚了。”叶应武站在台上,目光炯炯,沉声说道,“今日算是大明的第一次朝会,诸位臣工可有本要奏?”

    “殿下今日劳累疲惫,还是早些退朝歇息为好。”文天祥站出来朗声说道,“诸位臣工也是初来乍到,风尘未洗,多数事务未曾交接,臣下以为诸多事宜臣下书写奏折呈递殿下之后,明日讨论。”

    “这样也好。”叶应武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轻轻点了点头,毕竟他也不能不考虑很多文武都是刚刚抵达这建康府,甚至连自己的称王大典都没有来得及赶上,舟车劳顿,现在自然已经是疲惫不堪。

    因为身边没有太监,所以身为龙图阁大学士的梁炎午,此时也不得不苦着脸重新站出来:“诸位臣工退朝!”

    “臣,遵旨!”一众文武整齐划一的冲着叶应武躬身行礼,然后缓缓退下,片刻之后整个大堂上,只剩下那一道有些苍老的身影。

    “你也退下吧。”叶应武轻声吩咐,梁炎午急忙告退。

    拐杖轻轻敲打着地面,叶梦鼎一步一步走到台阶下,微微抬头看向叶应武:“你娘亲想必已经在后面了吧,老夫也去看看婉娘。”

    叶应武一怔,急忙上前小心搀扶:“嗯,娘亲是中午时候到的,不过孩儿还没有见到她就直接过来了,所以不知道现在娘亲在何处。爹爹,这是高宗行宫,虽然百年破败,不过整修一下依旧能住,而且王府后院足够大,爹爹和娘亲就在这里住下。”

    手有些颤抖,叶梦鼎喃喃开口:“罢了,如果你娘亲想要住的话就让她住下,老夫还是去你兄长府上歇息吧。”

    “是因为这里曾经住过大宋的皇帝么。”叶应武沉声说道,直直看向身边显得愈发苍老的老人。

    叶梦鼎没有退缩,侧过头来看向叶应武,嘴角边艰难的挤出一丝笑容:“老夫心中忐忑不安,或许为此。”

    不过叶应武并没有生气,只是点了点头:“爹爹心中所愿,孩儿自然不能违背,只不过这样孩儿便不能在膝下尽孝,还请爹爹谅解。”

    叶梦鼎颤颤巍巍的看着自己实际上最有出息的小儿子,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远烈,爹爹也不想求你来尽孝,有你兄长就已经足够。爹爹只求你能够尽你所能,带着这文武,带着这天下好儿郎,收复咱们三百年间丢的所有。”

    见叶应武沉默了,叶梦鼎只是喃喃自语:“汉唐,大明,汉唐,大明······”(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弄潮扶旗任西东(上)

    “话说这叶使君走上钟山山顶天坛的一刻,那建康府钟山上烟云缭绕,你们猜怎么着?!”瓦舍里面,说书先生一身宽袍大袖,也顾不得捋他那白花花的宝贝胡子,吐沫星子横飞。

    下面轻车熟路的人们听到这里,脸上纷纷流露出抱怨的神色,不过手上动作却是一点儿都不慢,各种铜板铜钱飞也似的往台上砸,那说书先生乐呵呵的也没有闪避,“啪”的一声惊堂木一拍:“却说这钟山上只听得隐隐有一声龙吟,紧接着金光闪耀,一条真龙光彩熠熠的就从那云里面窜出来,仰天就是一声长啸!”

    “龙?!”人们也听得入神,竟然同时下意识的向后倒去,更有甚者探头探脑的看向天空。都知道天子是真龙的化身,可是大家这么半辈子,可还真没有见过真龙长什么样子!

    “怎么可能有真龙出来,咱们活了这么久,谁见过真龙?”一名胖乎乎长得甚是憨厚可爱的中年男子小心抿了一口茶,扫了周围人一眼,茶杯在桌子上一顿,开口说道,“你这说书的可不要骗人!”

    这分明就是来砸招牌的,说书先生也顾不得停顿了,刚想要解释,谁知旁边一个年轻汉子就已经跳了起来:“张掌柜,这话您可说错了,叶使君是谁,现在的明王殿下,当时从兴州一路打到襄阳,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功劳。要说他不是真龙天子,那咱说什么也不信,有条真龙怎么了?”

    另外一个布袍文士不等这汉子话音落下,就微笑着站起来,冲着张掌柜一拱手:“张掌柜,鄙人是孔孟学徒、读书人,按理说是不应该信这些玄无缥缈之论的,奈何鄙人的兄长当时去建康府探望叔父,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兄长诚信之人,所以鄙人相信当真有金龙现世。”

    顿时包括说书先生,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看过来,那布袍文士也没有怯场,向着周围环拜,人们或是懂或是不懂,也都纷纷给这位长相温文尔雅的文人还礼,毕竟这是经过大宋三百年熏陶出来的社会,对于文人和知识的尊重那是一等一的,就算是张掌柜这样家财万贯的商人,面对文人墨客也是礼让三分。

    “众所周知,这当朝天子,就是真龙之身,龙附身上,方能有通天入地之能,方可富有四海、令万民俯首称臣。”文人也不用翻书,只是一挥衣袖,侃侃而谈,“宋三百年,真龙融于血脉,代代皇帝传承,自然从艺祖登基以来,再无真龙现世,现在前宋已亡,蒙古不过是些茹毛饮血的北方鞑子,咱们汉家的九州山河可轮不到他们来做主。真龙好仙山,建康府钟山本就是当年始皇帝封印龙脉所在,当得真龙在此处栖居,等候后来人。”

    文人说到这里,就已戛然而止。

    不过包括那汉子和张掌柜在内,都忍不住微微点头,然后一齐看向说书先生。有这城中也颇有名气的文士相佐证,大家自然深信不疑。这真龙三百年重新现世,就是在钟山!

    “啪!”说书先生知道文士帮了自己一把,而且还没有断了自己财路,感激之下也急忙拍了一下惊堂木,接着说道,“这金龙在天上盘旋九圈,象征天下九州,也象征万方百姓,然后这五爪天家帝王之龙,就直接朝着钟山山顶处那座祭坛缓缓点头,倏忽一声,破风便走,转瞬化作一道黄金光影,正正没入走在山间的叶使君体内!”

    “难怪,难怪!”另外一个凝神细听的脚夫顿时恍然叫道,“听说那天明王殿下一身黄金铠,手按龙泉剑,金光照耀,在钟山上有如神降。敢情是因为真龙俯首,将这天下万民和九州全都托付给了明王殿下!”

    “是啊,如此说来,明王当有天下!”

    张掌柜也是霍然站起来,脸憋得通红,从袖子里面掏出来一个十足的银锭拍在桌子上:“说得好,这十两银子我就给你们了!”

    就当人们从激动中缓过气来,感慨张掌柜的财大气粗时候,张掌柜径直向前大步走上台,看到那银子,说书先生手有些颤抖,并没有阻拦这位财神爷。张掌柜面红耳赤的撸起袖子,看着下面凑上来的人群,当真是三教九流的闲杂人物,在这里都能看到踪影:

    “叶使君,明王殿下登基时候,有金龙出世,说明明王真的是天命所归,是咱们这九州的真龙天子!而且诸位再想一想,明王转战大江南北,驱除鞑虏杀得血流成河,临安一役如果不是明王殿下力转乾坤,恐怕你我现在都已经做了那蒙古鞑子马蹄下的奴仆,只有匍匐称臣、更改衣冠的份儿!”

    见所有人都沉默了,张掌柜毫不犹豫的摊开一张纸,他的随从快速的从一旁磨墨,然后张掌柜抢过来笔,一边说着一边写下:“今日某取万贯银两,捐献给明王殿下,让明王殿下能够带着大家打过淮北,驱除鞑虏!”

    “打过淮北,驱除鞑虏!”那名文士也是振臂高呼,“虽是儒冠,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些许家财尚有,张掌柜,麻烦记上鄙人的名字,千贯之财,从今往后就是明王殿下的,就是咱们这大明的了!”

    “打过淮北,驱除鞑虏!”瓦舍中人们高高举起手臂,目光炯炯,那些被这眼前气氛所渲染的商贾、富足之家,纷纷上前在那张白纸上留名,很快就写满了整整一张纸。

    刚才那站起来和张掌柜争辩的汉子,此时也是默默上前两步,从兜里面掏出来些许铜板,拍在桌子上:“这点儿心意还请张掌柜代为转达。”

    张掌柜面露惊讶之色,还没有回过神来,那汉子已经转身朗声喊道:“弟兄们,咱们虽然没有钱粮支持明王殿下,但是咱们还有这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今天我就去报名参军,有没有胆量和某一起的?!打过淮北,那咱们就追随着大明旗帜,亲自打过淮北!”

    “有,怎么没有?!”也不知道有多少的手臂举起,刚才还因为囊中羞涩而不敢上前的一群群汉子,此时都是霍然站起身来。

    三百年的屈辱,三百年的战火,大家都已经受够了,一代又一代的血泪,从燕云十六州到靖康再到而今,大家终于盼来了一个崭新的大明,终于盼来了一个能够带着好男儿力挽狂澜的明王殿下,说什么都不能再放弃,这是祖祖辈辈的夙愿,这是三百年来每一个汉家儿郎忍不住眺望的方向!

    ————————————……

    费尽力气从人群中挤出来,张掌柜已经是满身大汗,而且周围人看他的目光也已经不再是原本对于商人的目光,而是像看待一位值得所有人尊重的英雄。在张掌柜和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商贾联名号召下,很快整个城中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行动起来。

    家中压箱底的钱,也都拿了出来,只为了能够为这期待了三百年的和平,献上一点儿心意,只为了能够让那自己曾经从北面迤逦逃难的祖先,在九泉之下能够安详离去。百年之前的血火屈辱,就算自己不能亲自湔雪,也要在为这北伐出一份力。

    马车孤零零的停在街角,张掌柜掏出手帕有些颤抖的抹去汗珠,艰难爬上马车,车上已经有一个人端坐,正是当时站出来反驳他的那文士。

    轻轻舒了一口气,马车中空间小,不过张掌柜面带郑重神色,冲着文士一丝不苟的一拱手:“宁国府六扇门所属张信,幸未辱命。”

    文士点了点头,伸手小心掀开车帘,看着密密麻麻从全城各处涌来的百姓,嘴角带着笑意:“至少这一次殿下不用担心钱粮的问题了。”

    张信有些诧异的说道:“钱粮?殿下是打算近来北上了?”

    “这些钱粮,可不是北上用的。”文士叹了一口气,对于张信还是很信任的,尤其是今天张信作为宁国府六扇门的统领,亲身上阵不说,更是开创了这么好的局面,其能力可见一斑,实话说道,“上一次文相公北伐,别看收复的州府不少,但是这里面大多数都是空城,或者只剩下一些饥寒交迫的百姓,如果不是文相公把各军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