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碳衷诤M猓不嵊龅讲还拇龊推垩埂�

    直到此时,大明兵锋一战扫平安南,方才向世人宣告,华夏,还是那个华夏,还是那个谁都必须匍匐的汉唐帝国!

    三百年的沉睡、三百年的屈辱,至此而终!

    “少啰嗦!”后面的押送士卒狠狠推了他们两个一下,陈晃脚下一个踉跄,不过还是稳稳地站住了,缓缓向前走去。

    而陈国峻没有再多说,只是看向身前的君主,暗自摇头叹息。

    他现在已经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自己害了安南、害了陈晃,当初如果不是陈晃自身野心作祟,恐怕陈国峻也不会想着真的向大明开战。

    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成王败寇。刹那间陈国峻想起来的是自家女儿,被充入教坊司去向不明,而小儿子更是被直接送入学士院,陈国峻很清楚,自己尚且年幼的孩子,在学士院这等宣扬华夏文明,甚至近乎于对人洗脑的地方,会彻底抹去儿子心头少许的仇恨,让他成为以后大明进一步控制南洋的工具。

    浑浑噩噩的在高台下跪倒,陈晃和陈国峻两人同时低低的垂下头。

    而高台上叶应武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泽。陈晃、陈国峻,这两个真正的历史上曾经一次又一次让忽必烈头疼、将元军杀得血流成河的明君和战神,终于还是败在了他们的年轻气盛上,也败在了轻敌上。

    安南打的有多艰难,外人看不出来,叶应武却是心知肚明,尤其是后来谅山一战,静江军险些全军覆没,如果不是水师及时赶到底定大局,恐怕这南征就真的要虎头蛇尾告终了。

    陈国峻,盛名之下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假以时日必然是一个棘手的家伙。

    可惜叶应武并没有给他成长的机会。

    吏部尚书王爚已经缓缓的站了起来,展开手中的圣旨,一板一眼的念道:“明王殿下诏曰:安南蕞尔小国、偏安西南,原为前宋之属国、华夏之屏藩,不思为****征战而报效王化恩德,竟擅动兵戈以犯华夏。大明继承天子衣钵于苍天,受命征伐四方,以宣扬****之威,故以广南西路诸军并水师三路齐进,转瞬平定夜郎自大之安南。殿下登基未久,念及安南无知,以慈悲心怀宽恕安南国主陈晃并大将军陈国峻一应罪责,授陈晃以违命侯,授陈国峻以夜郎伯,以兹****宽厚之心,特颁此旨,钦此。”

    陈晃和陈国峻的嘴角边都流露出一丝苦笑,违命侯是三百年前前宋艺祖赵匡胤赐给南唐李煜的封号,此中暗含的羞辱之意自失不言而喻,而赐给陈国峻的夜郎伯,更是连基本的遮掩都懒得有了,明明白白就是要讽刺陈国峻夜郎自大!

    不过即使是如此,两人也已经知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安南已经亡了,作为曾经拍板进攻大明的两个人,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经谢天谢地,至于什么东山再起,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谢主隆恩!”两人同时朗声喊道。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起来吧。”

    看着失魂落魄的陈晃和陈国峻被被押着折返,叶应武轻声说道:“他们是第一个臣服在大明脚下的王者,但是某相信,这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陆婉言有些诧异的侧头看了叶应武一眼,喃喃说道:“好男儿当志在四方,自从刘家港回来之后,后宫之中一直乱作一锅粥,夫君是铁了心想要在这个时候巡视南洋了?”

    沉默片刻,叶应武低声回答:“南洋,某终究还是要去看一看的,等到以后击败了北方蒙古鞑子,大明一统天下之后,必然事务繁杂,而且某真的成为天下共主,御史台是不可能放人的,更何况现在南洋初定,姊夫又必须全力对付真腊,确实是需要有另外之人统筹大局,而与其将朝中几位相公全都派出去,倒不如某亲自走一遭。”

    见陆婉言没有回答,叶应武径直轻轻攥住陆婉言微微颤抖的手:“婉儿,某不只是为了能够让大明在南洋的统治稳如泰山,也要去帮咱们的孩子,看看他未来将要坐的江山。”

    “你怎么知道是男孩?”提到孩子,陆婉言俏脸上飞起两片红晕,微微低头,满含风情的瞥了叶应武一眼。

    “不是男孩,那咱们就接着生呗。”叶应武大大咧咧的说道,攥紧陆婉言纤纤玉手,“一个不够,那就生两个,肯定会有生出男孩的那一天。到时候这江山,可不就是他的江山。”

    眼眸之中隐隐有泪水滚动,婉娘下意识的看向叶应武,喃喃说道:“夫君,为何要这样对妾身,要知道陆家当初······”

    叶应武轻笑一声:“某爱的是你这个人,又不是你背后的陆家,仅此而已。一个小小的镇江府陆家,当初不入某眼中,现在更不过只是某随时可以玩弄于股掌的蝼蚁罢了,有何大不了的。”

    鼓声渐渐平息,那两道落魄的身影也终于消失在城门阴影中。叶应武呼了一口气,站起身小心翼翼的搀扶陆婉言向着台下走去。而文武百官此时也都是毕恭毕敬的站起来,冲着帝后离开的方向毕恭毕敬的弯腰拱手:

    “臣等恭送明王、王妃。”

    叶应武轻轻摆了摆手,低声吩咐身边梁炎午一句:“逸轩,等会儿让三位丞相、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前来觐见。某要同他们商量一下土豆推广种植的事情,另外还有此次南巡的诸项事宜。”

    梁炎午点了点头,冲着叶应武郑重一拱手。

    ————————————————————————————…

    “某此次南巡,可不是单单只为了镇抚南洋。”叶应武环顾站在殿中的几道略显孤单的身影,正色说道,“自古合约讲究一个‘信’字,即使是蒙古鞑子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到合适的关头,忽必烈是不会轻易地撕毁合约的,甚至只要大明不进攻,这几年内蒙古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所以咱们以后想要找到充足的理由北伐,就要诱使蒙古鞑子挑事。”

    顿了一下,叶应武接着说道:“我们想知道蒙古的虚实,忽必烈又何尝不想知道大明的虚实,所以想要让蒙古率先挑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这双方相互之间的试探上。一旦蒙古闹得过火,那么就等于给了我们把柄。而现在大明重兵云集两淮和南京,蒙古鞑子就算是有足够的胆量也知道招惹大明的下场,不过如果得知某南下巡视,他们想要按捺住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所以某想上一次和安南大战时候蒙古忍住不发,这一次恐怕就没有那么好忍受了。”

    “殿下之意,臣明白,还请殿下放心,前线诸军只要殿下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给蒙古鞑子一个教训。”苏刘义沉声说道,“只是殿下此次南巡,是不是有些不妥,毕竟南洋未定,真腊尚且还有一支水师未见踪影,占城又想从大明与真腊之战中寻求独立,战局错乱若此,殿下南巡,未免风险过多,还请殿下三思。”

    叶应武沉默了片刻,沉声说道:“南洋纷乱,单单只凭前线几员大将已经难以对付,某之所以要南巡,就是需要亲手平定南洋乱局。自古以来南洋都是华夏鞭长莫及之处,但是随着海上贸易的来往频繁,大明不能再坐看南洋诸多小国纷乱厮杀,是时候将南洋变成大明的后花园了。南洋地处广南和西洋之间,多有咽喉要道,以后大明无论进退,依托南洋都可从容不迫,另外某这一次南巡,还有两件事,一是要看看泉州这大明的经贸命脉所在,二是要走一走夷洲的土地,毕竟夷洲是大明最先占据的海外之土。”

    文天祥和苏刘义等人对视一眼,恭敬说道:“殿下之意,臣等明白。”

    叶应武点了点头:“此次南巡,轻车简从,无须铺张。另外某把南京讲给你们,不要让某失望,当然了,也不要让忽必烈‘失望’。”

    “殿下放心。”文天祥朗声说道。

    轻轻呼了一口气,叶应武下意识将目光投向大殿之外。

    忽必烈,原本某不走,你也不来,现在某拍拍屁股走人,倒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本事了。冬天越来越近,北地的苦寒和南方的铜墙铁壁,不知道你打算选择哪一个?(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万貔貅(下)

    ps:感谢书友秋叶落飘零的月票支持

    “这占城的风土,和大明江南相比,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伸手按住船舷,张贵忍不住轻声感叹道,目光已经投向风中起伏的波澜和一望无尽的青葱原野。

    仿佛这里没有任何秋天的痕迹,只有暖暖的风从陆地一直吹拂到海面。

    在水田中辛勤耕作的人们,似乎发现了这突兀间出现在海天之间的黑色身影,纷纷诧异的向着岸边走来,不过当他们看见那迎风飘扬的赤色旗帜和一艘艘海船魁梧的身姿时,不由得爆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惊呼。

    很快偌大的河口以及周围的水田之中,放眼望去已经看不到人的踪影。

    不过很快,桅杆上负责眺望的将士就拉响了铃铛,战船上原本在懒洋洋看风景的水师将士,几乎同时抬头看向桅杆上士卒手指的方向。

    几道小小的影子出现在河面,很快后面越来越多的船影绰绰约约,看不清楚有多少大小船只顺着河水呼啸而来,奔流入海,不过这些密密麻麻让人看得头皮发麻的船只,能够称得上是船就已经很勉强的,用“小舟”这种称呼应该更合适一些。

    如果不是这些舟船上有一面面真腊的战旗飘扬,而且操控船只的人手中或多或少的都握着兵刃,恐怕即使是把他们放到眼前,夷洲水师的将士们也不会相信这是敌人。

    不过没有人发笑,所有的人下意识将目光投向张贵。

    冷笑一声,张贵一挥手:“传某号令,前锋船队集中飞雷炮轰击,务必轰散对方,各战船拉开距离,以防有诈,同时传令左右两翼,真腊水师不可能只有这么些破船,否则号称‘南洋第一强国’未免自大,所以这支船队很有可能是来试探的,到时候必然有大船突击左右两翼,一旦有失,他们两个指挥使知道下场!”

    “诺!”身后几名将领同时应道,而张贵的将旗已经迎着风升起,鼓声在海面上震天动地。

    一排战船在前面一字排开,黑漆漆的炮口对准前方,阳光洒在银亮的炮身上,光芒耀眼。而飞雷炮之间,一台台床子弩也缓缓的拉开,水师将士正在小心的将火蒺藜捆绑在箭矢上,虽然有了飞雷炮,使得沉重的床子弩显得有些鸡肋,但是面对这样密密麻麻的敌人,有时候还是一次可以杀伤很多的床子弩巨箭管用,尤其是当箭头还捆绑了可以爆炸的火蒺藜时候。

    “将军,快看!”一名士卒惊讶的指向前方。

    原本顺流飞快而来的船队,竟然缓缓的止住了步伐,在河水和海水交界的地方缓缓漂浮,却是死活不向前挺近。张贵一怔,旋即大吼道:“不好,告诉左右两翼,小心火船!”

    话音未落,那河口的无数船只,却是再一次突然加速,只不过他们并不是沿着主河道直冲不远处海面上的庞大船队,而是从河口三角洲的两侧支流直接绕向船队的侧翼。

    这些真腊船只并不是为了吸引大明水师的注意,而是想要凭借着大明水师一时对于这些船只的轻视,包抄两翼!

    “来得好!”张贵冷笑一声。

    能够想出来这么一招,说明负责指挥的真腊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不过他们未免太小看大明水师了。

    原本就等待真腊水师主力的左右两翼战船,同时快速散开,面对这样很可能夹带火船的对手,船与船之间最好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也能够让飞雷炮、床子弩和投石机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战鼓在开阔的海面上回响,一艘艘战船熟练灵活的变阵,来往交错的速度甚至毫不逊色于那些顺流而下的真腊快船,可以看得出来这支并没有经历过多少战火的水师,到底经受了怎样的训练。

    两翼战船上令旗同时落下,天地仿佛在这一刻也随之肃穆。

    足足上百门飞雷炮和更多的投石机、床子弩同时咆哮,一条条受到震动的战船有些狼狈的在水面上横移开来,平静的海面被船身重重的划开,白色的浪花拍打着这海面上的庞然大物。

    “轰!”一声突兀的响声,结束了天空中令人心寒的锐啸。

    在剧烈晃动的战船上,可以清晰的看见无数腾空而起的水柱,将视线全部覆盖,那些铺天盖地、声势浩大而来的真腊快船,有的被炸药包正正好好击中,熊熊烈火已经引燃了一切,船上看不见尚有人站立的身影;而有的则是被浪涛和水柱硬生生的掀翻,身上连衣甲都没有的真腊士卒慌张的跳入水中;更有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