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凶,不知可否?”

    不想老道对吴三桂目视很久,却是摇头道:“此处非居士测问之处。”

    吴三桂惊讶道:“却是为何?”

    “此处乃百姓小民祈福求平安之处,居士所问非百姓小民之祸福,老道岂能为你测?”老道一幅世外高人模样。

    老道所言让吴三桂心中打鼓,莫不成自己真有天子迹象,不然,老道为何说自己所问非百姓小民之祸福?

    念及于此,吴三桂正了正身子,向那老道求教道:“那道长可否告知,我该上何处去测?”

    老道拿手一指山峰:“至上清宫便可。”

    吴三桂答谢道:“多谢道长指点。”然后转身就走。

    老道突然喊道:“居士慢行!”

    吴三桂忙停了下来,转身问老道何事?

    老道说道:“居士此时不能上山。”

    “那我该何时上山?”

    “居士须在山下洗耳恭听净尘身,等日落月升之时方可上山,否则所测不灵也。”

    吴三桂恭敬道:“多谢道长指点。”

    老道看着吴三桂一行远去,突然想起了什么,想说些什么,然而终于什么也没说。

    。。。。。。。。。

    经过一段攀登,吴三桂一行又来到上清宫前。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故这上清宫专奉祀老子。此时西边已看不到太阳,只剩下一片红云,像血一般。集贤峰间,云雾萦绕,有如仙境。“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吴三桂见此佳境,心情又是大为开朗,笑道:“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本王原以为这是诗人的夸张之作,今日一见,却觉得佳境胜诗。”

    吴三桂极少谈及诗文,只因自己出身武科,对诗文少于研究,怕自己搬弄诗文会贻笑大方。今日因心情极佳,又见此境,才忍不住有感而发。

    “白居易有诗云:北邙冢墓高嵯峨。王爷可知邙山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

    说话的是吴应熊,吴三桂点点头,然后脚下不停地朝上清宫走去。走进上清宫,吴三桂朝老子像跪拜下去,心中默默祈祷,口里念念有词。此时,一种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只见宁静而温和的夜空之中,飘飘荡荡松松散散的云和朦朦胧胧缠缠绕绕的雾融合在一起,将群峰拥着簇着,像一种思念,更像一种温情。让人琢磨不透,给人以神秘之感。突然,云雾深处,那大山的尽处,突然有一个巨大的火球升起,然后滚动起来,最后又在云雾深处消失。

    “那是什么!”

    吴应熊和夏国相等人都是被这异像惊住,目瞪口呆。吴三桂也是呆在那里。胡于宣先是震惊万分,随后却是大喜道:“此异像莫非是王爷精诚所至,老子显灵!”

    就在这时,殿后突然走出一白眉老人。吴三桂凝目望去,只见老人童颜鹤发,与传说之中的神仙无疑,一时看的呆了。

    吴应熊失声问那老者:“阁下是仙人?”

    老者哈哈一笑:“你看我是仙,我便是仙;你看我不是仙,我便不是仙。”

    吴应熊一愣,一时半刻弄不清其中玄机。吴三桂则不管此人是不是神仙,上前便拜,尔后恭声问道:“老人家可知我来这上清宫所为何事?”

    老者一长须,洪声道:“我观你,怕是为山水日月而来。”

    山水日月之事?

    吴三桂心念急转,却是不明白,但又不能问,只好继续沉思。突然,他觉得有如福至心灵,明白山水日月意指江山社稷之事,心里顿喜:这老者真乃神仙,有未占先知之能!

    “敢问老人家天意如何?”吴三桂按住心头激动,沉声发问。

    “天意岂能轻泄?”

    “本人心中有惑,想问计于神仙。”

    “心中有惑者,解惑者须是自己。即便是神仙,也不能越俎代庖!”

    “这?。。。”

    不知为何,老者所言让吴三桂想起父亲当年和自己谈起的往事。那是自己刚刚成家时候的事了。父亲告诉他,说他出生之时,父亲去占卦时得到钱瞎子送给父一偈,其文是“夫人本无主,只因凤凰生。若寻出头日,等到夕阳西。”父亲说此偈大有深意,并要吴三桂在年老之时,加以验证。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他却无法验证,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没完明白其意是什么。他心念一动:莫如现在问问老神仙。

    “请问老神仙,本人心中有一偈,不知是何意,神仙可否能为我解答么?”

    “说来听听!”

    吴三桂便将此偈念了一遍。

    老者沉思良久,之后说:“此偈正可解你心中之惑!”

    吴三桂闻之,心中大震!难道上天安排我有此鸿福么,要我吴三桂称帝么?

    上天都要自己做天子,吴三桂心中激动,胡思乱想,突然想起自己尚没答谢神仙,便要对神仙作揖。可是,抬头一看,眼前哪里还有神仙的影子?上清宫里依然是老子像一尊。

    吴三桂想问问应熊和胡于宣他们可曾见到人,可却见众人都如他一样愕然。半响,他长出一口气,对胡于宣:“先生给我算算,何时是黄道吉日。”

    “王爷可是要择日称帝?”

    胡于宣心中激动,吴应熊和夏国相等人这刻也是紧张万分。

    “既然天意如此,本王为何要逆天而行呢?”

    吴三桂终是拿定了主意。

    胡于宣掐指一算:“冬月初九为黄道吉日。”

    “冬月初九?”吴三桂却是一脸犹豫,“太仓促了些,本王称帝乃大事,岂能如此仓促。”

    “王爷意何日登基?”

    胡于宣心中焦急,他知这位主公性格多谋寡断,故急于促成吴三桂登基称帝,以早安人心,早定大局。

    夏国相上前劝道:“父王既已决定称帝,何在乎仓促?父王须知,我二十万将士急需天子效忠!”

    吴应熊虽也急于父亲称帝,但他却没有和姐夫一样上前相劝。胡于宣再次劝说吴三桂早择吉日,不可拖延,那样也会有违天意。

    吴三桂思虑良久,终道:“称帝之事,本王心意已决,不会再变,然登基却万不能仓促。我意亲自领兵攻打开封,待大败鳌拜之后于开封登基,你们看可好。”

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锋震虏

    今天真累,白天把沙子和水泥吊上楼,晚上又等人家送瓷砖,刚回来,累死,想断更,却不能,坚持,少点都坚持。这本书从开书到现在,我承诺过很多次,但经常自食其言,这点骨头很惭愧。不过一直坚持完成作品,绝不太监烂尾的承诺,骨头做到了,自始至终没有辜负任何人。若论功过,怎么也得四六开吧。诸君体谅些,骨头毕竟现在都是租房子住,装修的任何事都要自己去办,无人可帮。另感慨一句:看着房子一点点的弄起来,真的很有成就感(水电防水已弄好,下面就是贴砖了)

    。。。。。。。。

    西湖有三杰墓,宋之岳飞、明之于谦、张煌言。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周士相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本应葬于西湖的苍水公张煌言的命运。

    如果没有周士相,此时的苍水公已经被清廷杀害。义士万斯大与和尚超直替这位汉人的民族英雄收尸,他的外甥朱湘玉到总督衙门买回舅父的首级,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汉人民族英雄。

    历史已经改变,张煌言没有成为西湖的第三杰,却依旧是周士相心目中的大英雄。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抵达杭州的当日,周士相便领文武前往西湖祭拜了岳武穆和于少保。

    在岳武穆前,周士相宣读了定武帝的圣旨,旨意中赐封岳飞为“忠义神武岳王大帝”,同时将关羽从武庙迁出,定岳王武穆为“武圣”。

    满清遵关羽,抑贬岳飞,自是因为其是汉人口中的异族。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在沈阳修建了关帝庙,洪太当政之时,为了淡化满州异族色彩,制定汉化策略,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汉族文化经典被翻译成满文,供皇室贵族阅读,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三国演义》。洪太在笼络蒙古、要与蒙古联合起来统治汉族的时候,就把满清比作刘备,把蒙古比作关羽。

    满清抬高关羽地位,周士相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为被满清贬低的岳王武穆正名,使他重入武庙,更将关羽“武圣”封号改封岳飞。此举不仅是拨乱反正,更有一些不可告人考虑。自太平军崛起广东,军中便多有罗教信徒广为散播周士相乃岳王转世,带领天下汉人痛杀满鞑的。加封岳飞,自是贴合这一流言,使周士相的“武穆转世”更具可信力。

    祭祀于谦时,周士相亲书匾额“丹心赤节”,以示对于谦抗击瓦剌事迹之肯定。

    原清浙江布政使陈建德现为浙江代巡抚,以他为首的一众浙江降官为南下入闽的苏纳部太平军筹办粮草及夫役之事甚为得力,同时也竭力所能安定浙江局面,得到周士相的高度赞赏,赠以“浪子回头金不换”以示鼓励。若无意外,过些时日,陈建德头上那代字定能减去。

    祭祀岳王墓和于少保墓时,周士相感慨之余,无意提及南都玄武湖畔有“金陵夕照”美景,第二天陈建德便与一众官员上书周士相,言称杭州为满州荼毒十七年,今赖齐王率众荡平,恢复故国衣冠,为使后人铭记,当于西湖建塔,一为纪念,二为震虏,三为彻底扫荡杭州的腥膻之气。

    周士相对此提议颇为认可,手书“雷锋震虏”四字赐下。陈建德等自是明白齐王心意,遂大兴土木,竟将那西湖畔的雷锋塔拆毁重建,将数万满城死者尸骨迁入,修建地宫,再以高塔压之。此工程耗时三年之久,又扩建岳飞、于谦墓,塔成之日二墓一塔,相映成辉,足变了西湖半景。自此,杭州本地人也好,外地来杭者也好,凡至西湖游景,首入眼帘必是那高达数十丈的雷锋塔。如此,“雷锋震虏”便广为人知。

    期间有一趣事,那雷锋塔在民间流传为蛇妖白素贞镇压之地。此传说经冯梦龙《警世通言》演义,又经数十年传播,倒让白蛇在民间得了许多同情。主持修塔的官员灵机一动,宣称齐王大赦蛇妖,令她重归仙班。如此一来,倒是得了许多百姓支持。周士相听说此事后,索性将那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写出,这故事和冯梦龙所写自是大不相同,可却和民间流传有些相似,也更为百姓喜欢。

    “雷锋震虏”并非周士相心血来潮所为,而是有其深意,这深意乃是从“金陵夕照”所悟。

    有鉴前世教训,周士相拟加大汉人百姓对异族仇恨,要让他们知道异族的可恨,但又不能仅限于史书,而是要让他们时刻铭记。将这一极具意义之事和各地风景名胜结合,无疑更具效果。

    时代永远在发展,社会也永远在进步,王朝也终将逝去,中国大地唯一不变的便是风景名胜。将“爱国”、“爱族”主义放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使人随时可见,可知,要比单独置于一地更有效果。

    今日汉人所受苦难,当代记得,下代记得,百年千年又有谁记得?铭记历史的终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只会“向前看”。既如此,那便让他们不知也不行,让他们不看也不行。纵使你再不愿“正视”,历史总在你眼前。

    周士相计划将来全国统一后,南北各方,中华大地,但有名盛风景,均要修建震虏名景,或与本来格局相合,或自行成景区。叫中国万万千千的百姓,人人都晓得那鞑子的坏,晓得汉人的苦,晓得为何要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字格言。

    清军入关以来的历次屠城,周士相也在着手修建相关纪念,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都要以官方形式固定纪念,不使后人淡忘。

    将那白素贞的故事写出,本是周士相闲来无事所为,岂曾想,他不曾写的白蛇子的故事,却被揣磨上意的浙江官员们给编了出来。且编的有头有眼,说那白蛇和许仙的儿子历经轮回,降于大明,苦心攻读,终于殿试有名,考中状元。那状元当殿跪请皇帝和齐王,言及其母在雷锋塔下苦难,请赐母出塔,这才遂有齐王颁令大军抽干西湖水,重修雷锋塔,释放蛇妖,改震满鞑的故事。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揣磨上意的官员更是厉害。

    状元救母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周士相的齐王地位,在故事中,他齐王比之民间传说的宋朝“八贤王”都要英明,这自是让周士相乐见其成。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