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野中,维京人和蛮族脱不了干系!
这是历史的普遍认识,有些胜者为王,败者的唏嘘!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脱离欧洲本土,半岛的国家主体就是挪威,芬兰,瑞典,北欧还有冰岛,日德兰半岛的丹麦,以及作为丹麦领土的格林兰岛。
这五国中除了冰岛为独立岛屿,其他四国在历史长河中都互相影响,一会儿挪威遥尊丹麦,一会儿挪威遥尊瑞典,芬兰12世纪后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整体并入帝俄。
如果说政治联姻在中国古代产生的效果是中原王朝迫于游牧民族政权不断侵犯做出的无奈之举,那么它在欧洲起到的效果就是加强欧洲走向一体化,所以欧洲的王室演绎着欧洲各国分分合合的历史。
1397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主导的卡尔马联盟形成,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组成联盟,先后维持了126年。
东欧,主体国家拉脱维亚,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再有就是俄罗斯的东欧部分。
这些国家基本是东斯拉夫人的后裔,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又具有很多特殊性!
欧洲历史上小区域的统一历史很多,罗马帝国时期,法兰克王国时期,拿破仑时期,南斯拉夫联盟等。
提到欧洲当今的局势,不得不提法兰克王国,公元五世纪开始,由于内忧外患,西罗马帝国已经无力统治西欧,此时,法兰克人趁机扩大实力,建立国家,然而法兰克王国的一道政令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局势,那就是国王死后诸子平分其领土,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历史性的“分家”。
中欧,主要包括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
欧洲大陆三面临海,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地貌因素是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希腊半岛,日德兰半岛,格陵兰岛,冰岛等,从形成文明的地理条件出发,欧洲有平坦的腹地,有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曾经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
罗马帝国在欧洲的统治究竟算不算欧洲大陆现实意义中的大一统呢?
华皇认为应该算。
如果算,那么欧洲大陆实现的唯一一次大一统就是罗马帝国。
欧洲分散的国家体制,不能单从一般历史规律出发,两河孕育了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创造了印度文明,尼罗河的埃及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近代历史上,哪一个地区的民族觉醒最早?民族自我认知意识最强?民族独立革命起步最早?答案只有欧洲!
并且欧洲国家完成民族独立革命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华丽蜕变。
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结合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加上独立的民族主体,那么是不是会促使一个国家的诞生?
以中欧国家为例,奥地利和匈牙利原来是奥匈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匈牙利人是被汉帝国打败的匈奴人的后裔,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和匈牙利分立两国。
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版图的影响是深远的,没有两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今天的欧洲各国版图。
波兰,处在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中间地带的国家,波兰人就是斯拉夫民族,我们看到二战时希特勒愤怒的枪口对准的第一家就是波兰,(如果说英法是世仇,百年战争打的不可开交,亨利六世和圣女贞德,一个侵略,一个反侵略)那么,欧洲大陆的“受气包”就是波兰,被普鲁士侵略,被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武装干涉,从1772年5月始,波兰被前后三次瓜分,这三个罪魁祸首就是沙俄,普鲁士,奥匈。
为什么波兰时不时就被“揍一顿”,波兰在欧洲的十字路口,华沙在路口中心。
四周危机四伏,不怕车撞,害怕人揍!波兰前前后后不断变迁,但是始终没有被周边民族通化!
欧洲诸民族很少被一个强大而又文化先进的民族通化,他们始终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特性!
所以,华皇在介入欧洲政治的时候,是小心翼翼的,并且,华皇不是以武力统治世界为目的的,华皇不算希特勒,不是神经病,在华皇眼中,希特勒就是正统神经病,法西斯永远靠不住!
靠自己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家,让所有国家都能心平气和的听话,这才是华皇的方向,而不是一个个都踩在脚下。
南欧,这是欧洲最有文化影响力的地区,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耳他,安道尔,波黑,克罗地亚,黑山,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这里便是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核心地区,希腊文明就来自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给欧洲人的启示是:希波战争爆发后,斯巴达和雅典抛弃前嫌,组成联军,共拒外敌。
那么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可以说希腊城邦制开启了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是促使欧洲不同民族,同宗不同族聚居群体形成政权认知的先导文化因素。
这个在中国根本不存在,即使西周分封制最后导致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强秦统一后,秦始皇的郡县制可谓是天人之作,巧妙的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汉朝分封诸王,后来不是出现了吴王刘濞反判中央,但是我们发现从这时开始权力的天平已经偏向中央,因为中央紧紧攥住了财政和国家主体武装力量,西汉时我们的盐铁就施行专卖,这个专卖只是国家专卖,这一措施使中央的财富积累大大增加。
战争就是财力的较量。所以纵观中国历史,统一分裂统一。
罗马帝国发迹于意大利,前24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西西里纳入帝国版图,前202年击败迦太基,西班牙,希腊归于治下,在凯撒的统治下,征服高卢和埃及,凯撒死后,养子屋大维收拾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前27年屋大维正式建立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为国教,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最后亡于哥特人和汪达尔人。
要说罗马帝国的败笔,就是没有加强中央集权。
征服埃及后,凯撒掉进了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温柔乡,最后安东尼竟然也和克娄巴特拉有染,没有及时的瓦解埃及的反抗力量而是让克娄巴特拉继续执政,所以艳后何其了不起,她给罗马帝国掘好了墓坑。
罗马对征服后的高卢,西班牙,英格兰都是如此。
一个国家,两个执政官,这必然是取乱之道,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有句惊世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华皇有时候会搞不清欧洲人的思维。
迁都拜占庭,也是罗马帝国的败笔,罗马人高傲的认为可以以拜占庭为跳板继续东进,还没有开始,后院就着火了!
以395年为界,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然而分治后的罗马帝国就好像倒下的大力士,谁都可以上来踹上一脚,从此辉煌不在。
罗马帝国的灭亡告诉我们欧洲可以没有罗马帝国,但不能没有独立之民族!
近代,南欧同样是一块彪悍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果没有这个倒霉国家,中国和西方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就不是鸦片战争了,可能会提前到来。
因为奥斯曼帝国掌握了交通要道,切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和交流!
后来一战的导火索在塞尔维亚被点燃,斯拉夫人的联盟分分合合,这一地区诸国主要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相继取得民族独立,奥匈帝国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得以摆脱奥匈。
经济方面,从古至今,欧洲人很少在欧洲大陆划定经济版图,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诸国仅仅是政治因素下的国家主体。
所以今天欧盟有银行,欧元,各种方便欧洲各国经济往来的办事机构。
文化方面,欧洲人对基督教文化的传承,谈欧洲文化,避免不了宗教,基督教确实特别复杂,从耶路撒冷创教到16世纪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宗教改革,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提出了了“教随国定”的先进理念,宗教改革对欧洲独立国家的诞生意义巨大!文艺复兴,各国同时进行,这个文化界的革命促使后来的“启蒙运动”,同时启蒙运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各国民族革命指定了方向,欧洲各国的民族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同时进行。
欧洲,陆地平坦,位置优越,但是始终没有大一统的中央政权,小国林立,如果这个现象放到中国,像什么安道尔,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卢森堡,圣马力诺,摩纳哥……早就被吞并了,欧洲前世今生,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决定。
所以华皇从来没有想过跟欧洲人喊统一,他们甚至喜欢无政府主义!
“陛下,昨天我看了华国的总裁1879式步枪,是真不错,性能各方面,不比德国的差。”卡罗尔一世笑道。
【1201 卡罗尔一世变脸】
“还行吧。”华皇淡然一笑。
“不,绝对是第一流的枪械,很佩服华国的工程师啊。”罗马尼亚王国的卡罗尔一世大公笑道,“不过,我们还是倾向于向德国购买枪械生产线。”
华皇点点头,“这当然可以,不过,大公先生,你要知道,向他国直接购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不见得是同样的啊。技术不是那么容易买过来的。陆军最要命的问题,在于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
其实华皇从卡罗尔一世忽然这么说,心中已经不痛快了,知道这家伙这不是在暗示压价,而是已经在变向的拒绝自己昨天提出的联盟的暗示了。
甲午陆战,日军人均只消耗了8发子弹,即击溃了清朝陆军。
甲午战争前,清军有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
清军装备有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装备了枪支;参战日军的枪械装备率则达到了100%。
总体而言,中日陆军装备差距不大。
若单纯就武器而言,甚至可以说,清军还略占优势。
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
真正的差距在于武器的整齐划一。
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赖向外国购买。其数量相当庞大。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4年奏报,买快枪9250支、火炮30尊、子弹700万颗、炮弹1。44万颗;两江总督刘坤一到1894年,已购枪支1。5万支,子弹280万颗。还是在这一年,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上奏,已向各国订购快枪2。8万余支、快炮56尊,以及合计1500多万颗的炮弹、子弹。此外,其他各地也都自行采购了大批枪炮。
这些枪炮到货后,大都被清军及时装备。如甲午战争中,各地督抚从德国所购的1万余支毛瑟枪,1万余支马梯尼枪,先后装备各军。
在1894年10月和11月,刘坤一协济各省后膛洋枪1。4万支,广东调拨各地洋枪1。8万余支,子弹360万颗。
但由于朝廷没有统一规划,地方所买枪支、火炮,来自美、德、英等各国,型号各不相同。仅淮军就装备了美国的亨利马梯尼后门枪、德国的毛瑟枪、三十响快枪等好几种。其他清军中还有哈乞开斯、士得枪,甚至国内土产的抬枪、鸟枪、火绳枪等。清军所用的来复枪就有14种之多。
日本在发展军事工业之初,因大量依赖进口,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但是随着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很快就发明了明治十三年式、十八年式步枪和野炮、山炮、大口径臼炮等,并批量生产、装备全军,实现了武器的统一化。武器的统一化,使日军在部队的统一训练、弹药补给的统一制造调配等诸多方面,远胜于清军。
但甲午之役乃日本陆军近代化改革后首次出海作战,在卫生预防等方面,自身缺陷亦不少。
其最终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清朝陆军,关键因素并不在武器的统一化,而在于其部队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模式均已实现近代化。
略而言之:首先,清军将领还墨守镇压太平军时的“经验”,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譬如,清军部队大多不知如何部署步兵与炮兵,往往将炮兵阵地安排在“第一线步兵阵地内或其间隙”,使“火炮成为显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