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听此言,郑奇登时就愣在了当场,此事在亲戚中并非是什么秘密,毕竟郑成功也需要挑选合适的人选,只是他却远没有想到,此时已经远非彼时。

    见郑奇呆立在那里呐呐不能语,郑成功便将其挥退,紧接着派人招来了如今郑氏集团的财神爷郑泰。

    “既然那位安远侯似乎对双方的贸易甚为有意,看来吾是要亲自往浙江走一趟了。”

    郑泰乃是郑成功的堂兄,但却早已出了五服。血缘上早已开始疏远,但是郑泰却还有一层身份,他同时还是郑芝龙的干儿子,作为郑氏集团前任首领郑芝龙极力培养的海贸人才,当初隆武朝郑成功还只是个忠孝伯的时候,郑泰就已经封侯了。

    与其他郑氏集团成员不同,郑泰长期担任户官,管理郑成功这支大军的财务及对外贸易,每当郑成功出征时一般也都是由郑泰负责留守中左所或是金门,可以说是如今郑氏集团中继郑成功之下的第二号人物。

    郑泰负责的财计事对郑成功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自是不会轻动,然而此番若是能够与陈文达成贸易协定,用海贸的银子直接从浙江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也远比只能从日本购入要强上太多。再加上陈文的身份摆在了那里,双方的合作应该还很长远,自然要由郑泰这个核心人物来把事情彻底定下来才能放心,而且这也是他们此前议定的,为的便是原本计划中的另外一件大事。

    “兄长,我觉得先换个其他什么人过去谈好了,咱们郑家的人暂且还是别过去。”

    “嗯?”

    不比郑奇,郑泰与郑成功相处多年,对他的脾气秉性很是了解,再兼其人阅历丰富,闻听郑成功强调郑家的暂且不方便前去,转瞬间他就想明白了这个中的变化乃是为何。

    同安之战前,郑成功收复漳州围攻泉州,福建清军已无还手之力,那时若是联姻,与双方皆是好事。可是现在,损失不轻的福建明军只能与清军相持,甚至还隐隐处于下风,即便是郑成功已经位在国公,而陈文则还只是个侯爵,但是陈文却依旧手握着浙西南的战略主动权,这叫一向自视甚高的郑成功如何肯舍得下这个脸面。

    况且从实际的利益而言,在战略上如今福建明军北上的道路已经被耿继茂、杨名高以及马得功等清军堵死,轻易无法撼动,陈文绝不可能放着杭州和衢州西部以及温州的清军不管,自然也不会南下福建与其合力歼灭靖南藩的这支强兵。既然只剩下了贸易可言,那么郑泰去与不去也就是两可的事情了。

    “哦,那就叫杨英先去吧。”(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孙李内讧

    郑泰所提及的杨英乃是郑成功军中的一个户官,算得上是郑成功的死忠,其人在后来编撰的《从征实录》乃是研究郑成功的重要史料,不过其中在一些历史事件上的含糊其辞和错谬也同样为后世历史研究者们所诟病。

    福建明军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才能再战,而他们如今所面对的也不再仅仅是福建的绿营兵,这使得郑成功在最近的一年半载暂且只能保持守势。

    事实上,这并非是洪承畴向顺治献计时所盼望的结果,至少在他眼里靖南藩的那一万藩兵乃是满清汉军之中的翘楚,应该在接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彻底镇压东南四省的抗清运动。

    正式就任东南四省经略后,洪承畴在南京呆了几天,把需要在那里确定下来的事情搞定后便动身前往南昌,自然也是免得图惹马国柱的不悦。不过在南京的那几天,洪承畴不仅召见了陈文以前的监军文官王江,更是与即将被押解回京的金砺和李之芳二人进行了一次会面,丝毫没有畏惧因此而惹上什么人的不满。

    见了这二人一面后,洪承畴也并没有打算为他们上书顺治要求些什么,因为对他来说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不过二人向他提及的一些关于浙江明军的现实情况却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尤其是金砺提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更是使得他为此而专门派了一个亲信返回快马加鞭的返回京城。

    抵达南昌的经略衙门后,洪承畴分批召见了刘光弼、杨捷、王之纲以及张国勋的众将,并且发文杭州和温州要求众将加强士卒的训练和城防的修葺,以备明军来袭。

    年前的一系列筹划为满清的东南战局争取了几个月的时间,北方的绿营兵和那支挤出来的精锐部队已经启程出发,然而眼下也已经快到了三月,对于东南的明清两军来说时间都已经所剩无几。

    今年上半年浙西南必有一战,洪承畴很清楚,即便是清军没能发起围剿,浙江明军在休整完毕后也必然会发起进攻,北方绿营报告军队行进速度和抵达位置的报告每天都会送到洪承畴的案前,可是就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下,一份密报却还是让他抛下了所有的公务来大加关注事态的进展。

    永历七年二月下旬,湖广南部的永州,李定国自去年十二月在发现自家孤军深入的情况下而放弃衡阳后便驻军于此。

    之前的一年,比之满清,对于明廷以及各地的抗清人士而言乃是值得庆祝的一年。东南战场上陈文和郑成功分别在浙西南和闽南多次击败清军,而西南战场上不仅有靖州、辰州两次大捷,更有李定国两蹶名王,极大的振奋人心。

    但是就在衡阳大捷的前不久,此前在四川战场上连战连捷,大有一举收复全川、北上甘陕之势的刘文秀所部于十月惨败于保宁城下。灭虏将军王复臣、总兵官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等被清军擒杀,损失士卒大半、战象三只、马骡二千三百余匹,就连刘文秀的抚南王金印也被清军缴获,此前收复的大片失地也重新被清军占领。

    刘文秀的失败主要还是其人的急功近利以及轻敌所致,吴三桂、李国英等清军利用了这一点,优先击溃了明军中战力最弱的沅国公张先壁所部,随即驱赶溃军将刘文秀的大军彻底击垮。事后,孙可望放弃了四川战场,并利用此败豁夺了刘文秀的兵权,将其投闲置散。

    如此一来,衡阳的错失良机、四川保宁的惨败以及广西的再度沦陷,从地图上看的话,明军一度收复的大片失地又重新为满清所占据,真正能够转化为稳定根据地的其实并没有多少。

    直到前不久,随着数月来的休整的结束,西南明军也从去年连番征战的疲态中恢复了过来。为此,孙可望力邀李定国前往靖州商议出兵事宜。李定国不疑有他,便起身前往。可是行在路上之时,却传来了孙可望意图借此机会谋害于他的密报。

    送来密报的乃是李定国的一个心腹,接到消息李定国可谓是左右为难。李定国停在了半路,孙可望在三天之内竟连下七道命令要求李定国前往,而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接二连三的有人赶来向李定国密报孙可望唯恐其功高震主准备在军议之时将其杀死,其后以孙可望本人的亲信冯双礼来统领李定国麾下的大军,报信之人其中也包括刘文秀的儿子。

    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早有矛盾,早在张献忠身死后,大西军余部为图生存的会议中孙可望便与李定国的“扶明”主张向左,后来在李定国的以死相逼之下,大西军南下云南借平定沙定洲之乱的契机占据了云南。

    这期间大西军乃是由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人共同秉政,但随着大西军摧枯拉朽般的收复了云南,孙可望的野心在一些有心人,如任撰等人的怂恿下极度膨胀。昆明的“演武场升旗事件”之中,孙可望便借责罚李定国来确定了他大西军最高统帅的身份,而后在与明廷之间的册封秦王的争议之中,孙可望更是借助于明廷的权威彻底压倒了李定国和刘文秀。至于艾能奇,则在这期间就已经去世了。

    永历朝廷在走投无路下完成了与大西军的合流,永历天子也被软禁在了安隆千户所,孙可望也早已自称国主,但是在他看来,永历天子以及在大西军中与他地位相仿且手握重兵的李定国、刘文秀这三个人对他的地位威胁极大,尤其是后者与前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孙可望与李定国的身边也多有挑唆二人不和的明廷文官。如原云南副使杨畏知就曾在孙可望面前煽风点火:“将军若能讨得朝廷‘秦王’之封,既可威震西南,又能压服李、刘两王,何等威风!”。而他在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面前,却又数落孙可望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全不念手足之情,假惺惺地提醒他们要当心两王府换上“孙”字大旗。

    明廷的文官意在分化大西军众将,以维护明廷的权威和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系列的挑唆之下,二人本就已经存在着的裂痕就更为深重了。

    接下来到了去年,李定国取得了桂林大捷,尽管在献俘等事宜上都尊重他这位身居贵阳的“国主”,对在安龙的永历朝廷只送去了一份报捷奏疏,孙可望对此大为不满,竟在衡阳大捷中秘密指使冯双礼违背与李定国的约定,导致了李定国无法趁机围歼那支满蒙八旗的重兵集团。

    前不久,借保宁之败孙可望剥夺了刘文秀的兵权,将其投闲置散。此番有此一举,想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幸少陷军中,备尝险艰,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斩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且我与抚南弟同起云南,一旦轿螅夥掀<晌遥北赜壬酢N移拮泳阍谠颇希移竦靡讯荚铡!�

    回到了永州之后,李定国对此还是无法释怀,满怀悲愤的向部将说道。

    二十几年的兄弟之情啊,可是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却使他不得不相信孙可望的那份杀其人夺其军的密谋。况且这等事情孙可望并非做不出来,当初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中张献忠的正妻与宰相汪兆龄位在四人之上,便是孙可望挑头将二人杀死,四人才得以帅军离开四川。如今看来,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

    不能继续在湖广呆下去了,否则大西军必然将会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而因此获益的则只有满清。

    回来的路上,李定国便已决心帅军离开湖广。不过眼下对他而言却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向南重返广西战场,而另一条则是前不久一个刚刚受封为侯爵的浙江明军大帅派人送来的邀请——东进江西,合力收复南京!(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成亲

    经过了正月的加班加点以及前段时间的培训,那些完成了考核的新近文官和卫所军官已经分别前往占领区的各县,以便协助那些先前出发的官员们来将占领区稳固起来。

    只不过,并非所有合格的人员都被分配到各县,有的则是直接安排在了侯府以及孙钰的那个还没有挂上牌子的“浙西巡抚衙门”。除此之外,吕留良也被陈文扣了下来,而扣下来的第一天陈文便亲自带他前往华夏复兴会的内部会议进行旁听,同时也授予了他预备会员的身份。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人尽其才,其他人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而吕留良则在集会结束后直接得到了研究满清科举考题以及那些公之于众的考卷的任务。

    这本就是历史上在两年后他和陆文霦开始做的事情,其借评选时文以宣扬“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对士人学子影响极大。而陈文专门让他在华夏复兴会中接受全新的民族主义思想,再以其人评选满清科举考试,为的便是更好的在理论和宣传上来打击满清。

    根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诲,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陈文自然也没有忘记物质文明方面。

    正月里,根据查尔斯那个英国佬的翻译,第一台水利机械水力镗床由几个手艺精湛的老铁匠一锤锤的打造了出来。虽然这还并非是由机械生产的机械,还无处不在的透着手工业的痕迹,但是对于陈文而言却是一个极好的开始,尤其是从那一天开始他便可以利用浙西南丰富的水力资源来打磨刚刚铸造出来的火炮的內膛,而非继续使用耗时耗力的人工打磨。

    第一台水力镗床出产后,陈文特意在东阳江畔修建了大片的水利工坊,哪怕起初只有一台水力机械,但是地盘总要先占下来。至于他的这种危机感是否来自于后世惊人的房价,那就不得而知了。

    水力机械的制造已经被陈文抬上了极其优先的地位,仅次于武备的生产,至于在下次的开战前这些水力机械制造的便利能不能弥补人工的损失,他早已不去考虑了。

    永历七年二月之初,几乎全年无休的陈文专门给自己放了个假,为的不是别的,乃是追随他已经近三年的麾下大将吴登科要回乡成亲,而他则需要去参加婚礼,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