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凭人工物料,裁切,烧炉,竟然被合成了橡胶和塑料,也是一个奇迹。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最早的工人,将来机械化大生产之后,都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杨锡创建了许多工厂,什么铜线厂、车床厂、塑料厂、橡胶厂、内燃机厂等等,但谁也不知道这些工厂用来干嘛。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包括财政部部长,杨锡的亲弟弟杨邵。
反正他只管支钱,没钱就发行国债。
杨锡不做解释,国事院张昭却得过问的,这些具体事物,得他去操作啊。
至二月,张昭终于受不了,特意跑来辰河堡参见元首,就这些只支出,无收入的工厂进行质询。
杨锡只给了张昭一个时间。
“子布!你给我安排二月初八,请国事院十八部部长全部到位,就在辰河广场,我将就建国一来四个多月所做这些事,做一个交代!”
张昭莫名其妙的去安排。
二月初八,辰河广场,没有多少人,便只有几十个记者和国事院十八部部长到场。
另外还有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二师傅,带着机械工程学院二十余位讲师列席。
杨锡还没有来,广场中间,只有一块红布,里面罩着不知是什么物事。但既然这是杨锡的安排,众人虽好奇,却没有人去动。
十点,杨锡准时到场,随行的有一些十余名柴油机厂的工人,由柴油机厂厂长萧成带队。
这萧成,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比较年轻,但却参与了辰河船、长江号的工作,后来在设计研发四轮车时,其亦为骨干成员。
萧成家庭成分简单,为鄂县普通农人出身,现年不到四十,比杨锡还小三岁,用后世的话说,便是根正苗红。
杨锡到场,诸人皆起立相迎,排成两排,杨锡自中间走过,到那红布之下,指着红布道:“今日我要给诸位展示的,为我这段日子来,呕心沥血设计的一种器物,诸位请看!”
杨锡说着,亲自将大红布掀开,众人就见到,一个半米见方的黑黝黝钢铁零件组成物事,出现在眼前。
这物事底座却在木架之上,杨锡道:“此物我亲自设计,我称其为柴油机,萧成,加柴油!”
“是!元首!”
萧成小心翼翼的提过一桶柴油,打开柴油机盖子,将油倒入其中。
不一会儿,数十个工人用送来一个绿壳物事,那绿壳物事,却接了一条长长的橡胶管。
那橡胶管,一头放在辰河广场水池中,另一头,竟然是在辰河城县民中心楼顶,众人不知杨锡要搞什么鬼。
杨锡道:“萧成,抽水机灌水,发动机器!”
“好嘞!”
萧成早做好了准备,这机器,在工厂实验了多次了。
萧成抓起个摇把,插入柴油机一个孔内,迅速的摇动了几圈,那机器瞬间发出“轰哒哒哒”之声,且越来越快,最后轰鸣声连成一片。
众人还是莫名其妙。
就在此时,忽然有人指着县民中心楼顶大喊道:“快看!那里竟然喷水了!”
数十人抬头向县民中心楼顶看去,果然那里的橡胶管疯狂的喷着水柱。
部长们极其好奇,围了上来,指指点点,这才发现,那柴油机与绿皮器物之中,各有两个钢轮,以橡胶带相连。
柴油机轰鸣转动,那橡胶带便带动绿皮机器转动,绿皮机器中定有物事,将水从水池中,带入高处。
农业部长庞山民尖叫道:“天啦!有此物,岂不是可低水高调,便是山地,亦可成良田?”
众人连连点头赞叹,果然是好物事。
杨锡令萧成停了机器,压下议论之声道:“诸位!此物我将其命名为柴油机,其工作原理,我便不讲了。我只讲其用处。这柴油机,可大可小,此台为中小型柴油机。旁边那机器,亦为我设计,名抽水机,作用都看到了。诸位不妨想想,若是以此机器,带动纺织机,是否以后类似水利机车,再不需要依河靠水。更有,这柴油机,最为恐怖的功用,却不在此。其可以个体更大,装载于铁轨车头,大小船只,从此以后,我辰河国,再不生产人力铁轨车,再不生产人力船。从今日起,所有人力铁轨车与人力船,包括战船,皆开始出售,出售给魏国、辽东!”
杨锡慷慨激昂,众部长包括国事院院长张昭,皆摒住了呼吸,落针可闻。
他们知道厉害,但不知道有多厉害。
这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古人没有这样的脑洞,杨锡知道,只能以实际情况来证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 这是一场战争
辰河国也会缺资金,也会需要经营。
杨锡为了准备火车与轮船的材料,投入了大量人员进行炼钢等等研发,财政便有些吃力了。
造船需要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甚至有色金属与合金,用这些东西造船用型管材、板材。
杨锡用了四个月时间来进行研发,而且在几个地方分别实验不同部件构件性能,投入之大,史无前例。
至于非金属材料中的涂料、防火绝热材料、柴油机的润滑油、密封胶等,就已然是小问题了。
当然,这些东西,每一种,都需要成立一个单独的工厂。
这些厂,以后便专门生产配件,只需要在各厂调来配件,组装便是车船。
就在柴油机演示现场,杨锡便对张昭道:“自明日起,发布公告,出售铁轨列车,人力四轮车,辰河船与巨舰,分批出售,最后是卖与北方。今年之内,出售掉现有的一半。预计再过一年时间,我们真正的钢铁轮船,也可以下水了。”
杨锡有钢铁轮船与火车头的设计图纸,有这玩意儿,按部就班,经过四个月的材料准备,又有此前三十年炼钢基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对张昭吩咐完,杨锡转头又对记者们道:“今日之事,乃国之机密,我请诸位来,乃是为了请各位客观记录。接下来一年内出手船只车辆之事,非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一场战争,拖垮敌人的战争。我要他们用极大代价,购买到一些废弃木头和淘汰铁块。是以,我希望,一年之内,诸位暂时不要报道此事,一年之后,我会给诸位更加满意和震撼的素材。”
记者们自然知道杨锡之意,但杨锡还不放心,早准备了保密契约,让在场每一个人都签了,若有违背,便是叛国罪。
于是接下来,曹操疯了,刘备疯了,公孙康疯了。
没孙权什么事。
孙权地盘内,一没铁轨,二没大河,甚至公路都刚刚开始修筑,最多也就能兜一点二手四轮车,这在杨锡地盘,便是公交车了。
刘备还好,好歹巴蜀长江上游在其辖境,还有条很大的嘉陵江。
刘备比孙权的财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是以这些年,倒是修筑了南北东西两条铁轨,加起来大概也有个三百多公里。
铁轨车还好,按照市场价格,一节车厢也就相当于五千石粮,一列人力车,最多也就拉各七八节车厢顶天了。
关键是船,这东西价格可是贵得很,一条辰河船,需粮两万石。
一条长江号巨船,需粮十万石。
刘备的蜀中河道走不了大船,只能走辰河船,其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凑足了粮百万石,进辰河船五十。
这让刘备大松一口气。
若是自己造船,哪里来的这么快速,且花费绝对不是两万石一艘可以造出。
虽说辰河国的船只全是二手货,但性价比却不比新船低。
而曹操,相对实力要强一些,其挖了不少大汉诸王墓葬,获得不少黄金器物,便以黄金器物来抵粮。
曹操集团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入手辰河船两百艘,巨船一百,战舰五十。
如此一来,便可将辽西舰队扩充一倍,也可以与辰河国的渤海舰队稍微有些对抗可能了。
但这还只是曹操的第一布计划,六月份计划。
曹操准备今年极力屯田,到年底,等水稻出产时,再购买一批。
至于公孙康,本来便欠了辰河国债务,幸好这次辰河国的物资,没有指定必须以马匹交换。
这次的交换,可以土地,粮食,黄金白银以及其他物产,比如人参。
人参是公孙康境内特产,其占有长白山,还有朝半岛,什么长白参、高丽参全在其境内。
公孙康知道这玩意儿值钱,但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了其价值。其在境内大量收购人参,加上一些粮食储备,竟然也凑足了购买大船五十,辰河船二百的,战舰五十之数,实力实在不容小觑。
大量的金钱,物资,朝辰河国涌来。
至六月,财政部长杨邵已经要疯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这是一种躺在家里数钱,就他nn的数不完,数完这个房间,那头又有一个房间堆满,关键还有押运车不断送来的幸福感。
杨邵不知道,这些钱粮可不容易,这是辰河商会这些年的积累,三十多年的积累。
杨锡三十多年积累了五千多万人口,各地的基础设施,另外,便是这些车船了。
不过至六月份,所出售的船只,都只是从阿米尔帝国和倭国战争抢掠的部分,辰河商会自己生产的,换算起来,好像还没有动过。
上半年,辰河国红薯、土豆获得大丰收,三十万亩红薯田、土豆田平均亩产在十五石左右。
这一项,便是四百五十万石粮。
这就太恐怖了。
不是说粮多恐怖,而是说,这些都是种子。
吃?
当然是不可能的,谁也不许吃!
杨锡将这四百五十万石,留了一百万石,为国家种植,其余三百五十万石,全部分发下去,无偿分发给整个辰河国的国民,让其作为粮种。
这下什么曹操啊、刘备啊、孙权啊、公孙康啊,甚至扶余国都跳出来了。
孙权喜极而泣,穷太久了,忽然掉下个馅饼,不哭才怪。
这可怜的孩子。
于是各诸侯派出人手,深入辰河国民间,进行高价收购。
当然,肯定是有人卖的,不能全卖,卖一点点也可以的嘛。
三百五十万石看似很多,但按人头分下来,快六千万人口了,一口人只能分不到一公斤,一户也就几公斤。
于是这玩意儿比黄金还金贵,有些消息不灵通的,或者是商业家族,便会运作此事,将其卖出。
当然,这东西也不止曹操等人收购,还有辰河国内的其他行商,他们有炒作的,有自己准备开农场的,不一而足。
于是市面上,红薯土豆贵比黄金。
杨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东西不管落到任何人手里,都不可能不种下去,只要你种下去,目的便达到了。
他将来是会开枝散叶滴!
经此一事,辰河国国民,强烈的幸福感简直达到了极致。
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度!万古未有!统治者从不需在国民手中压榨任何东西,你只需要负责认真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专心的繁衍后代。
第四百一十二章 袭击后路
五月,辽东,天气好极了。
黑河已然化开,伏尔加帝国正在加紧制造着船只,统军上将**夫乃是维塔斯的得意将领,就像是庞统之于杨锡。
用这样的大将,领军二十万来对付公孙康,那也太大材小用了。
**夫以五万大军镇守后方,坐镇在黑河北岸,监督造船,亲领大军十四五万至黑龙城,占领了这座新城,准备南下。
公孙康有些害怕,他不是怕**夫大军,他更怕扶余国与辰河国趁机发难,取了自己辽东本土,那就腹背受敌了。
正当公孙康左右为难时,董丸来了。
董丸是东莱郡、辰河群岛、辽河城三地总督,掌辰河国渤海地区政事,封疆大吏,亲自来了。
公孙康赶紧迎接,他知道辰河国实力,如今坐拥大军一百多万,人口几乎六千万,那是何等强大。
董丸很是客气,送来了国书。
元首亲笔国书,公孙康聚齐文武,慎重对待。
原来国书内容很简单,其定的大船五十,辰河船二百,战舰五十已然全部送到了辽河城辽河港,只等交割。
第二点便是,辽东可全力对付白皮人,只要辰河国一日在,便在战时不对辽东动武,且保证扶余国亦全力配合。
公孙康看了国书,大为感动,觉得辰河国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善解人意的,还有董丸,上方各自命人去交割船只事宜定好,董丸对公孙康道:“我有一条好消息,公孙将军可能感兴趣。”
公孙康想,还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