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越是跟这样的人谈话,越是要尽量想得周全。他们的心里自有沟壑,不会轻易就接受别人的理论,哪怕面上不说,心里也会有疑虑。而一旦心里犹豫,就难免做事不尽心尽力,就会打折扣。

    徐平必须保证向李参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说透彻,还得保证让他接受,心甘情愿地推行下去。因为接下来的时间,徐平不可能在孟州这里盯着。

    合作社具体要怎么做徐平可以不用说得太清楚,李参有那个能力把政策细化,但他一定要把基本的原则讲清楚,让李参知道要把握住什么。(未完待续。)

第58章 说不到一块

    “广武山上的树,也不能就这么砍光了啊。没有了树,一下雨泥土便就顺着水冲到了河里,山石裸露,光秃秃地成什么样子?而且黄河里已经多泥沙,两岸再这么冲下去,那还得了?雍丘以下的汴河,河道便就已经高于两岸的民居,称为悬河,就是因为一直从黄河引水,泥沙淤积。为子孙计,不能让黄河也变成这个样子啊!”

    徐平与李参走在山路上,看着不远处被砍掉的大片山林,对李参道。

    李参叹了口气:“待制,下官又何尝不知道?可不砍树烧炭,用什么烧瓷?不烧瓷这些窑工到哪里去?这总是无奈的事。”

    “不砍树烧炭,可以烧石碳吗。对吧,石碳的火力又猛,强过木炭不知多少!”

    “话是如此说,可河阴县这里不产石碳,又有什么办法?”

    徐平停住脚步,指了指不远处的黄河,对李参道:“河阴县这里不产,可黄河北岸的怀州满坑满谷都是。那里修武县烧瓷,不都是靠的石碳?就是南边的巩县,再南的汝州,现在也都是用石碳烧瓷,靠砍山上的树怎么是长远之计!这里临近黄河,完全可以从沁河运怀州的石碳过来,又能费几个钱?如果怕穿州过府税算高,可以用南边的须水一带的石碳,从须水上过来,路上只过荥泽县,税算可以商量吗!”

    李参恭声道:“待制说的是,稍后下官便就去想办法,让这里改用石碳。”

    “把这事记在心上,要是一直伐树烧炭,用不了多久这窑场也就办不下去了。”

    说完,徐平抬步继续前行。

    广武山虽然并不高大,但正临黄河边,虽然现在河道北滚,站在山上看远处的黄河还是觉得气势逼人。黄河水奔腾万里,到了这里被这山逼得由此北去。

    行了一路,到了蒋家开赌场的那处小村落,李参道:“待制,前面就是鸿沟,我们不向那边去了,就歇在这小村里吧。下官已经照会了窑场剩下的窑工,让他们到这村里来说话。这村子地方整洁,不像窑坑那些腌臜不堪。”

    一边说着,一边引徐平进了村中最大的院子。

    此时这院子的正中大房李参早已派人来收拾过,原先的赌具早已经清理干净,里面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倒是个议事的好地方。

    徐平到了屋中的正中坐下,李参吩咐随从去喊沟对面的窑工过来议事。

    如何安排窑工的事情徐平和李参早已经在三皇庙里谈好,今天一起过来,只是显得郑重其事。再者这窑口虽然以后归于孟州,但只是代管,真正的主人还是三司,不管合作社还是怎么管理都要三司的同意。徐平刚好在这里,便就当面定下来。

    过不了多久,公吏带了五个人过来,两个已经须发斑白,三个中年汉子。

    到了屋内,五人向徐平和李参行礼:“小民见过官人。”

    徐平看看五人,又看看旁边的李参,沉声问道:“怎么就来了五个人?不是说好让所有的窑工一起过来吗?”

    中间一个须发皆的老人道:“这位公人是让我们的人全都来的,不过大家心里不知道官人招人来干什么,便让小老儿几人过来听候吩咐。”

    徐平看了看身边的李参,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习惯,什么事情都要推几个人出头,是赏是罚,总之不会全部的人一起涌过来的。除非跟这几个人谈得妥当了,再由他们把大家劝过来。偏偏今天的事情需要向所有的人讲清楚,参不参与全凭自愿,不能再跟以前一样只是下道命令了事。只向这几个人说,那还搞什么合作社?

    今天的主角是李参,徐平代表的三司,只是确保管下资产不会损失而已。

    李参偷偷看了看徐平,清了清嗓子,高声对站在面前的五人道:“原先的窑主童七郎,不但在这里赌博无度,而且藏匿货物,偷逃税算,已经下狱。至于他会受到怎样的刑罚,官府自会禀公直断。这两日清算税款,因为不知道童七郎把这几年赚到的财货转移到了什么地方,但收这几处窑口为官有,充抵他逃掉的税款。”

    中间的老者问道:“官家的事,我们这些小民不懂。偷逃税算,也只是窑主童七郎一人所为,跟我们这些小民无关。众兄弟推老朽几人来,就是问官人一句,这窑口收归官有,那我们这些窑工怎么办?以后到哪里安身立命?”

    李参道:“今天叫们过来,就是商量善后的事。坐在这里的是永宁郡侯,如今盐铁司的徐副使。产业没官,向来都是在三司管下,徐副使在这里做个证见,孟州把这几处窑口收了,今后如何,今天与你们商量着定下来。”

    “官人说笑,这些事情与我们这些做苦力的小民何干?窑口没了入官,只须派个主管来看着,我们以前是怎么做,以后还是怎么做就是。”

    这本来就是李参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而且做事的原则也新奇,他的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听了老者的话,更是有些尴尬。按平常的做法,确实该是如此,把窑场收归官有,就派个家境殷实的主管来,亏了本就由他的家产抵偿。直接交给在这里做工的窑工们自己管,李参的心里实在觉得没有底。

    又清了清嗓子,李参沉声道:“这一次,州里不准备向这里派主管了,而是交给你们自己管。如果窑口卖瓷有了利钱,官府与管的人分润,所以才要叫所有人来问。”

    李参的话说完,站在那里的五个人面面相觑,不由一起笑了起来。

    “官人说的话,小的活了这么大的年岁,实在是闻所未闻。窑场不是主家的,就是官府的,当然是由主管在管,小的们只是出苦力,哪里懂得这些?再者说了,有了利钱千好万好,分多分少总是入自己口袋。要是没有利钱,官府那里如何交待?莫不成小的们还要去借贷把这钱还上?官人,小的们讨生活艰难,不要害我们!”

    (补前天欠更……)(未完待续。)

第59章 分歧

    徐平心中暗暗觉得好笑,在钱字上,老百姓多少年来被官府坑得惨了,以至于现在一提起来,第一反应就是要坑自己。皇粮国税,多少年来的规矩,官府最大的恩德无非就是免粮免赋,什么时候还真有好处给小百姓?

    李参面色不变,对五人道:“你们中有没有识文断字的?”

    站在边上的一个中年汉子道:“小的年幼时也读过几年书,准备应举赶考的,后来家道是落,只好流落到这里做窑工讨生活。不知官人有什么吩咐?”

    李参示意随行的公吏拿了一张榜文过来,递给那个中年人:“这上面是官府拟定的这处窑场的条规,你念出来给大家听听,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

    中年人告罪,接了榜文过来,展开一一念了出来。

    这条文是徐平和李参商量过的,基本按照合作社的原则来,官府作为窑场的拥有者,李参一再坚持,取利钱的五成,其他分给入社的人户。

    不过依徐平估计,刚开始不会有多人入社,在没有明确的利益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观望。这实际上是跟合作社的原则不符的,不能有好处就凑上来,没好处的时候躲得远远的,失去了合作互助的意义。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要做一些妥协,要么就要把这些人逼到活不下去,只有这一条路好走的时候自然就会参与进来。徐平也没有什么选择,只能让心里打着小算盘的人赚点小便宜,不然地话,就会走到另一条路上。

    中年人把榜文念完,五个人听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中间的老者才道:“榜文里说的是个什么意思?官人要我们自己管窑场?那要烧什么瓷,到哪里去卖,哪个知道?这怎么管得来吗!官人,还是派个主管来才是正经!”

    徐平插口道:“你们要明白一件事,有人来管着,你们就只是在这里做工,每个月拿点工钱。而如果按榜文上的规矩,除了税款之外,赚到的钱你们跟官府分利,额外多得一些钱。大家都是有家的人,这个账应该算得清楚。”

    老者连连摇头:“有利钱自然可以分,那要是赔了钱,官人,又该如何说?我们这些人只有一身力气,身无分文,可没有余财赔给官府。”

    “赔了钱自然就不分,榜文里说的清楚,官府也不要你们倒找钱。明白没有?”

    “小老儿虽然年纪大了,还没有耳聋眼花,刚才听得明白,如果窑场里要钱开窑的时候,入社的人可要兑钱进去,这可不是向官府交钱?官人,你说是不是?”

    徐平淡淡地道:“那是说得没钱窑场开不起来的时候,入社的人要向窑场里面投本钱,等到窑场卖瓷有了利钱,优先把这钱就还了。如果窑场开不起来了,不管是什么身份,还凭什么靠着窑场吃饭?窑场赚了钱,入社的人要分钱,怎么投钱的时候就一分不向外掏,天下间哪里有这种好事?”

    老者连连摇头:“话是如此说,到了那个时节,只怕只有大家向窑场里掏钱,而没有向自己家拿钱的事。小老儿活了这么多年,这些关节都是明白的。”

    徐平看看李参,对他道:“这个合作社,本来就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官督民办。你们只有五个人,说来说去有什么用?李通判,你派人把榜文贴到窑场那里,有愿意进来的只管到这里问我们。三天的时间,过时不候,再想加进来只能等半年后了。”

    李参应诺,派了随行的公吏拿了榜文,去沟那边的窑场张贴,并向所有的人宣读。

    站在那里的五人见了这个势头,一时不知所措,过了一会,见几个公吏拿着榜文出去,中间的老者急道:“官人,这话还没有说得妥当,怎么就派人硬来?”

    徐平道:“刚才已经说得清楚,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你们五人不愿意参加就算了,何必在这里虚费口水!有愿意参加的人尽管过来说,如果实在是没人参与,这里的窑场便就废了,三司和孟州官府不会向这里派人!”

    这河阴小县天高皇帝远,窑场又位于广武山中,徐平也是看得清楚,派一两个人过来根本无济于事,基本可以预见就是个赔钱货。而派的人多了,这小产业赚来的钱还不够发来人的工钱,还给官府招惹怨气。实在没有办法,他宁可把这里的窑工想办法安排到南边巩县的窑场去,也不会背上这么个包袱。

    要么这里就成为窑工这些小生产者的合作社试验场,要么就废掉,徐平并不想在这里花费过多的精力。合作社真正的前途还是在农业上面,就看李参与蒋家人的谈判结果,是他们家留着地自己想办法不让官府插手,还是把地卖掉换成现钱,还是交给官府帮他们打理。这里的关键还是那个蒋家大嫂,她要是明确说自己要改嫁,则蒋家的田地要么卖掉,要么由官府代管,这时候合作社就派上用场了。

    来的五人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公吏出门。

    按照以往惯例,不都应该是跟窑工推出来的人选谈得大致妥当,官府才实际动作吗?这次怎么不照套路来,直接就越过他们了?

    鸿沟对面的小山脚下,几个壮汉躺在在草地晒着太阳,一个对身边人道:“黎二叔,也不知道谭伯他们去跟官府的人讲得怎么样,你说这窑口会不会关了啊?”

    黎二叔瓮声瓮气地道:“关了就关了,凭着我们一身力气,到哪里没有口饭吃?”

    “可在这里住了几年,又到处去奔波还挺舍不得的。”

    旁边一个侧着身子躺着晒屁股道的道:“这鬼地方有什么好,要什么没什么,想吃口好的都没地方买去!要我说,要是窑口关了,我们就一起到京城去,那里住着千百万人,随便做点什么也饿不着肚子!”

    最开始问话的年轻人“噗嗤”就笑了起来:“蓝大哥自然是这样说,到了京城里你再不怕没人跟你赌钱了。话说你前两日被抓了起来,打了板子痛不痛?”

    “不痛,一点都不痛!等我好起来,几尺长的大板打你试一试?”

    “怪得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