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了李淑的仕途,这一点徐平事后也有了解。现在又跳出来,徐平的第一反应,就是只怕还是跟他的儿子知制诰李淑有关。李若谷自己,已到风烛残年,不会管这些事情了。
想了一会,徐平才道:“翰林钱易的儿子,现在还只是少年人吧?”
“不错,钱明逸今年刚好二十岁,还没有举过进士。”
徐平笑着摇了摇头:“西京城里多少人物,都知道是自己犯的错,没有人对童大郎的案子提出异议。一个二十岁的外人,却跑到留守司说钱庄新政的不是,有意思,有意思”
徐平可以肯定,钱明逸是被人指使干这件事的,只是是谁指使的,还说不清楚而已。
不过李若谷这样站出来,很明显就指向了他的儿子李淑,而李淑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徐平却知道他是吕夷简的人。皇宫里有石全彬这个微末之时相交的朋友,看皇宫大门的有李璋,徐平对朝廷里官员的私人关系比别人知道得多得多。这些年来,徐平在朝廷里能够安安稳稳,没有牵连进任何风波去,这两个人的作用不可小视。
宋朝对内外朝的隔绝管得非常严,一般的大臣,能够交结上一位在大内有权的内侍就是极大的助力。比如吕夷简,交结了阎文应,给他的帮助非常大。这么多年,他能够斗倒一位又一位的宰相竞争者,虽然主要是他的手腕厉害,但阎文应的作用绝不可以小视。
一般来讲,皇帝看重哪位大臣,也只是给予更多的信任,官职升得更快一点,但不会把国事放心地交到他的手里。真正掌控朝政的能力,还是要看在外朝自己的斗法。
徐平算是赵祯看重的官员,官职升的速度快,但还是有实打实的政绩打底,不让别人说出什么来。资历不够,也只好放出来补资历,老老实实按规矩来。至于朝政的人事斗争之类,赵祯基本不会向他提起,不可能从皇帝那里获得情报。
这种情况下,在内朝的眼线就非常重要了。内外朝隔绝,官员在外朝的动作皇帝其实是不清楚的,同样官员对内朝上的奏章、奏对之类外朝同样不知道,如果能把内外两朝的情报结合起来,就能够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徐平都不需要让石全彬和李璋特意打听,只是平时说说话,听他们提起今天哪个官员到大内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心里便就有了底。这种事情石全彬和李璋两人也是心知肚明,也会特别挑一些对徐平有用的话来说,只是不说破,大家有默契罢了。
杨告来对徐平一说,虽然徐平不知道是谁指使了钱明逸跳出来,但此事与吕夷简有关是肯定了。不过自己跟吕夷简并没有什么冲突,这次他怎么突然挑起事来?
见徐平沉默不语,杨告又道:“我听人讲,朝廷里对此事已经议论过一次,两位宰相意见相左。王相公认为此案是分司官员贪心,与钱庄新政无关,主张不用理会。吕相公则认为这么多官员上奏章,钱庄新政必然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不能只听京西路一面之词,要派位朝廷大员下来查个究竟。吕相公此话别人也无法反对,只是还没定下人选。”
“哦,朝廷准备派什么人来?”
“吕相公主张派翰林学士梅询,王相公反对,还没有定论。
梅询,又一个吕夷简的人,徐平的心里已经大致有数了。
第163章 准备应对
吕夷简在朝廷里到底有多少人?没有人知道答案,恐怕吕夷简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但可以肯定一点,不说地方上,朝廷里各个衙门的关键位置都有吕夷简的人。政事堂和枢密院自不必说,其他从学士院舍人院,到御史台院谏院,审官院审刑院,吕夷简都可以直接操控。就是三司,除了王惟正外,陈执中和其他两位副使与吕夷简的关系也很紧密。
吕夷简是权臣不是奸臣,他有追求权力把持朝政的**,但并没有丁谓那种要把天下操之于股掌之中的野心,他的小集团相对来说也就比较松散。科举进士第一次结党,是始于太平兴国年间的那几届,毫不掩饰,野心勃勃,胡旦小集团甚至夜夜密谋,为后世留下了“半夜三更”这个成语。此后的政治集团便就松散多了,大家只是为了政治权力或者纯粹的升官发财而勾结,连统一的政治诉求都没有,甚至同一个小集团里面存在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的人也不奇怪,典型的就是吕夷简集团。
历史上要等到范仲淹之后,欧阳修的《朋党论》一出,官员被划分成君子小人两个阵营,政治诉求才与结党联合起来,党争骤然激烈。
徐平到底是多了一千年的见识,对这一点还是能把握住。所以对于吕夷简,他一直采取的是一种敬而选之的态度,既不主动凑上去,也不刻意挑起与他的争端。反正只要不影响他的小集团里大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
这次吕夷简直接挑起针对京西路的政治争端,颇出乎徐平的意料之外。他自觉自己的动作一直是很谨慎的,不触动朝里高官的利益,尽量另起炉灶。由于年龄差距太大,吕夷简和徐平根本就不是一代人,也不至于无聊地来打压他。
时代跟以前不同了,现在科举进士当家,吕夷简并没有为子孙争百年富贵的相法。实际上他的家教一直很严,除了长子吕公绰忙于世俗锁事,学问差一些,几个儿子都是学问深厚,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个时代的几位宰执,说起对子孙的教育来,还真再没有一个比得上吕夷简,历史上的吕家是真正的学问大家。
在徐平想来,等到自己能够威胁到吕夷简的地位,他也早已经老朽,两人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个时候吕夷简针对自己,图什么?
徐平又问几句,结果杨告对朝廷里的事也并不是非常清楚,只是知道钱庄新政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虽然还没定下人选,但估计还是会派大臣到京西路来。
送走了杨告,徐平一个人在小花厅里坐了很久。自己到京西路来这一年的作为,翻来覆去想了又想,最终还是确定,除了那些牵扯进童大郎一案的分司官员,并没有什么人群的利益受损。至于没有行新政的孟州和襄州,李迪和张耆两人本就是过了气的人物,而且在朝当政的时候与吕夷简不和,应该与此事无关。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自己在京西路推行的新政刺激吕夷简了。其实想一想,如果朝廷真地肯定了京西路的新政,那有突出政绩的京西路官员就要高升,由此打破朝廷内的人事平衡。出现这种局面,吕夷简这一两年的精心布局就受到了很大冲击。
出了小花厅,徐平回到自己的长官厅,把种世衡叫了过来。
行礼毕,徐平对种世衡道:“已经快到年底了,各州县的钱粮申状有没有交齐?”
种世衡不明就里,只是恭声答道:“回都漕,大多都已经到了,只剩本路南部几州。”
“发文催他们尽快送来,不要等到年底去!还有,从去年开始,三司的郑勾院便就派人,帮着在西京城教转运司的官吏学着勾稽盘查账籍,现在他们学得如何了?”
“因为犬子也曾经跟着学,此事下官知道一些。若说是没有官身的百姓跟着学的,因为得了出身便就有了一世不愁的饭碗,学的很是不错。正是有了这些人,西京及周围州县的公司钱庄账目才能清清楚楚,没有出现大的乱子。但是转运使司和各州县的官吏,跟着学的却不尽如人意,虽然花了不少功夫,却大多还是做不了事。”
见徐平听了沉默不语,种世衡又道:“都漕,有句话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话尽管讲,你到我身边也一年多了,还有什么忌讳的!”
“下官以为,跟着学的官吏,一是有衙门里本来的差事分心,再一个学好学坏对他们也并无太大的影响,自然是躲懒的多。若是都漕真是要官吏学会这项本事,还是要学百姓学习一样,学完之后考试,考过了之后如何,不过又如何”
徐平摇了摇头,轻声道:“事情不能那么做,过犹不及了”
平民百姓跟着学的那些,学完之后考过会发一个书状,实际上就是徐平前世的会计加上相关几个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不过在他的前世,这些执业人员是为经济实体服务,是那些经济实体给他们饭吃,本质上是与官方的监管对立的。而徐平现在培养的这些,饭碗是官方强制经济实体给的,是为官方的监管服务,与官方的利益一致。
不同的时代对经济的管控有不同的措施,这个年代不管官方采取什么方法,也不会有人反对说干扰了经济运行,限制了生意人的自由。
徐平的做法,比以前的行会直接科配和买的举措温柔多了。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比较严密的管控,把这个年代相对有限的资金限制在商品经济的循环里。要是放任不管,商品经济发展起来,边际效益会迅速降低,资本便就会从商品经济的链条抽出去,流到收益更高的行业中。不管是放贷还是买房买地炒高价,一时的收益比老老实实做实业高多了,这样做就有可能切断商品经济生产的链条,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
对于获得这种从业资格的平民百姓,等于是从此有了吃穿不愁的铁饭碗,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更高。对跟着学习的各级官吏,能力提升了做出政绩从而升官,这种事情对于大多数人都是虚无缥缈,自然就消极了很多。
至于种世衡说的对官员也进行资格认证,有证的优先提升之类的,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让官员有能力进行经济管理是好事,但如果进一步改成让只有具有经济管理能力的人来当官,那就好事变坏事了,这是原则问题。
经济只是国家社会的一个方面而已,而不是一切。不是经济发展了一切都好。如果只追求数据好看,弄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徐平就是给自己挖坑跳了。
官府的管理者之所以分为官和吏,便就是这个道理。只专精一项的,往往就缺了大局观,在自己精擅的范围玩出花来,往往还会把全局拖垮。
不说这种审计统计的能力,就连科举选官,当把考察德才的主要方向改为考察经义之后,选出来的官员也退化不少。听起来说是按能力选拔人才,但实际上真正的能力哪里是一场考试考出来的。不管是科举还是其他方法也好,选择官员的本来目的都是挑出智力合格,道德也要合格,最重要的是打破世官世禄,让官员的队伍流动起来。
能力本来是在工作中培养的,工作中考核的,哪里有可能一考就考出来。科举高第不取大儒,而重在取寒门,让官员具有流动性,才是本来的意义。
不过这种事情不急在一时,真正有效的还是靠政绩考核的指标进行引导,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济不行的时候重经济,教育不行的时候重教育,社会公平不行的时候就重公平,只要真地有心去选拔人才,才会是从来不会缺的。
种世衡地位所限,不明白徐平为什么这么说,只好静静站在那里。
徐平道:“接下来的日子,你安排转运使的官吏,把今年京西路的钱粮统计出来。那些官吏再是学得不好,填填各种表格总是会吧。如果连表格都填不出来的,那就只好除名勒停。不好赶他们回家去,衙门里总还是要洒扫喂马的人,去做他们能干的吧。”
种世衡应诺,转运使司衙门本来就没多少人,这次不知有哪些要倒霉。
徐平又道:“这事情你抓紧时间做好,做得越详细越好。不要等到年底,最好是这一个月内就完成。朝廷可能要派人下来,不到等人来了再做,那时就不好看了!”
只要有实打实的数据,徐平并不怕吕夷简压迫自己。宰相的权再大,还是远远大不过皇帝,怎么说还有皇宫里的赵祯支持徐平呢。不管朝廷派谁下来,徐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政绩摆到明面上来,一切用事实说话,斗嘴总是自己吃亏。
第164章 我也不想来啊
到了冬月下旬,天气是一天冷似一天了。北风一天到晚地刮,一离了炭火,就觉得冷得跟冰窖一样。前些天刚刚又下了一场雪,化上雪水在路上结了冰,房檐挂着冰凌。
河南府衙门的后衙,花园游廊通了火道,石炭烧得暖烘烘的。游廊里一点也感觉不到寒气,与外面简直是两个世界。
晏殊进了游廊,跺了跺脚,把脚上的冰碴震掉,对身边的李若谷和徐平道:“唉,终于是到了,这里可真暖和!今年的天气感觉比往常年都冷,跟上结了冰,马骑不得,车乘不得,实在艰难。终于是到了地方,这次无论如何要等路